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学论文

浅析在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的继承与创新

来源: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作者:桑晓丹
发布于:2018-11-19 共3470字

  摘要:教育学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学科, 重点面向教育及其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和探讨, 其主旨在于把握教育学的内涵, 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提升教育学学科的科学化水平。为此, 要分析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继承和创新的视角研究教育学的发展, 更好地优化教育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教育学; 发展; 继承; 创新;

  教育学旨在揭示教育规律, 并为教育实践提供一般性的理论说明和依据, 是根植教育、服务教育的知识, 表现出教育知识的实体化、整体化和统一化, 具有特定的理论取向和体系取向, 是具有一定逻辑体系的理论知识, 有其相对严格而精确的学术语言, 各知识要素之间的关系也是紧密且有逻辑顺序的。同时, 教育学还体现出人文取向和价值取向, 是具有价值性的科学知识, 所有关于“培养人”的问题都是教育学中最为前提性和核心的内容, 并引导学习者更好地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叩问人生存在价值。
 

教育学


 

  一、教育学基本理论研究现状

  (一) 对人的关注、实践关注和学科关注

  一是教育活动中对“人”的关注。首先是对学生发展的关注, 具体表现在面向实践的立项课题研究, 并总结和归纳渗透性探究学习和独立性探究学习两种模式,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是还对教师发展的关注, 可以通过研究性实践、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合作研究、课例研究、专题学习等方式, 提升教师个人反思和实践的能力,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二是对教育实践变革的关注。这主要是对学校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方面的探索性研究, 并逐渐加强课堂教学、班级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更新性研究。三是对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关注。这主要是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科建设问题进行研究, 包括本土化教育学、中国特色教育学、原创教育学等, 以更好地研究和推进教育学学科建设和发展。

  (二) 以转型为主题的教育学学科研究基调

  在教育学发展的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 转型是教育学学科研究的主旋律和基调,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面的转型讨论和分析趋势, 引发了社会关于教育观念、教育问题的具体研究, 也引发了不同学科领域的特殊问题的研究, 由此也可以看到教育学科在社会转型中的利益、矛盾与冲突。

  二、教育学发展中的继承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们对教育发展变化的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 逐渐地由现象到本质、量变到质变, 体现出对教育思想和理论的继承。如师徒授受关系就是人类教育文明史中极其普遍的成果, 并且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这种师徒授受关系的继承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主要在于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的增强, 由之前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教育学发展中的继承还包括对其他教育学相关学科成果的继承, 是在哲学思想及其方法的引领而不断发展的。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 它体现出对既有哲学的主动选择和继承, 以其作为教育学研究的认知论和方法论的思想基础。在对既往哲学继承的过程中, 不仅是哲学研究者单方面的过程, 也不仅是教育学研究者的研究过程, 而应当是具有认知活动的人对既往哲学的继承, 表现出领域划分的特点, 并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 体现出对既往哲学继承的多样化特点, 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教育学分支学科。

  三、教育学发展的创新

  (一) 教育学概念体系的转型与创新

  一是教育内涵和外延的变化。当今的教育涵盖极其宽泛, 它不仅包括各种私立和民办的学校, 而且还纳入了研究机构内容;另外, 还出现了新的ICT技术生成的各种网络教育、在线远程教育等。二是教师的专业化转型。在基础教育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 尤其是课程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改革, 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转型引发了极大的关注, 包括对教师地位和身份的重构的研究, 要求教师向更高层次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和转型。三是教育活动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当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不断涌入的时代下, 教育活动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原有的教育结构、类型、层次都有了新的变化, 教育机构、教学方式、教育评价标准也不断更新。以课程为例, 它不仅仅局限于纸质课本, 还涌现出各种不同形式的电子媒介文本和对话, 如:电子学习、网络学校、学校组织再造、团体学习、“愿景”等, 推动了教育活动的创新发展和进步。

  (二) 教育学学科理论的反思与创新

  一是要坚守学科立场。教育学研究要坚守自身的学科立场, 要确定学科研究的问题域, 以开放的视角重构教育学科知识体系, 使之在多学科研究的语境中秉持其独特的专业气质和特色, 恪守教育学自身的价值取向和科学性。二是推动本土创生。教育学在发展创新的进程中, 明晰了本土创生的教育理论, 即:教育本质论、教育功能论、教育先行论、素质教育论、教育公平论。其中, 教育本质论提出了社会实践活动说, 明晰了教育的本体方位, 为教育实践提供依据。教育功能论明确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态等功能。教育先行论明确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 为科教兴国提供理论支撑。素质教育论着眼于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德育为先, 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教育公平论则主要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 更好地促进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三是促进学科协同创新。要明确教育学研究成果的普适性、系统性和抽象性, 确定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元层次”学科属性和学科地位, 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提供支撑。同时, 还要扩大学科视野, 注重学术品质, 主要包括教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本土意识”“学科意识”和“方法意识”, 不断优化和创新现有的科研评价机制、学术成果质量保障机制。另外, 还要优化学术队伍, 加强学科之间协同创新, 整合学科资源, 共同探讨和研究学科重大课题, 获取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三) 合理利用教育学大纲和教材

  教育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教育教学素养的任务, 要通过教学大纲明晰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内容, 并以教材为主要媒介, 结合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立足基础, 突破重难点。要结合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大纲, 立足于教育学基础知识概念和体系, 进行教育学内容的深化和扩展, 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学习。其次要合理简化教材学习内容。要以教育学教材内容为主线, 明晰其知识架构, 合理地进行简化, 使教育学知识内容化整为零、化繁为简, 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加深和巩固教育学知识的理解和体悟。

  (四) 推进模块化与动态教学机制改革创新

  要树立大教育学观念, 立足于课程教学一体化和科学知识理论, 将教育学课程组建为基本理论、教学设计、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智慧生成、教育教学改革、科研、教育学名人名着欣赏、名师风采等不同模块, 以核心知识团为基础, 精心遴选教学模块群, 根据不同课时和学习需求动态调整。在动态组合教学中, 要使各模块群之间的知识点独立完整且相互联通, 任课教师之间也可以动态组合, 相互交流、沟通、探讨、分享和研究, 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教学。同时, 还要采用不同的辅助教学形式, 灵活组织课程教学资源, 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 采用各种辅助教学策略和方法, 提升学习者的教育素养和知识。

  (五) 增强学习的主动意识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 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学习, 在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和任务的前提下, 充分运用发现学习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 通过学生的发现学习获悉教育学知识并掌握学科特有的学习方法, 并通过角色模拟、案例研究、合作小组讨论等方式, 引领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在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 培养学生对教育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另外, 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环境, 教师也要积极运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 利用其直观、生动的特点, 为学生展示和呈现教育学知识内容, 更好地提升教育学教学效率。

  (六) 教育评价模式的创新

  在教育学发展的进程中, 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难以真实完整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 对于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挫伤影响。为此, 要对教育评价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 将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学习参与活动、社会实践、考勤及作业完成情况等, 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并进行学生学习状态的信息反馈, 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改进和完善, 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白洋。初探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学专业发展中的“专业哲学”使命[J].教育教学论坛, 2017 (32) :228-230.
  [2]辛萌, 侯怀银。教育学传统解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7 (1) :87-92, 123.
  [3]唐林伟。对我国职业教育学发展困境的一些思考[J].职教论坛, 2017 (2) :1.

原文出处:桑晓丹.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的继承与创新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5):65-6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