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精选论文6篇)

来源:未知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21-05-22 共8110字

  懂得合作是一种能力和素质,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主要的教学策略,也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其中,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以及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下面是小组合作学习论文6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第一篇:大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来促进学习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大学数学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可充分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文章从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大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从而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学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改革;

  Abstract:Cooperative learning takes group activities as the basic form, which is a teaching theory and strategy to promote learning through mutual cooperation among group members.The us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s a teaching form in college mathematics can fully stimulate students' initiative,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in their own stud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mutual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teaching strategie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college mathematics group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principles,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college mathematics teaching,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1 绪论

  大学数学是高等院校数学及相关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着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交叉、渗透的不断加深,大学数学在各学科中的地位日益加重。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由于大学课堂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且大学数学课程的知识量远超过中学数学课程的知识量,师生普遍感到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高。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结合各种新的教学方法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做进一步的改进。

  2 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已在我国成为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4]。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是以课堂整体教学为基础,并以合作学习小组个体活动为形式,从而实现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具有小组成员间相互依赖性、互动性、责任性、技能发展性、自处理与反思等特点。采用教师--合作学习小组--学生个体的课堂教学形式,可以有效缓解教学中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现,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上和课下教师的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和教师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学生个体得以充分发挥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形成积极有效的课堂学习。

  3 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

  大学数学课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虽然教师在讲台上饱含激情地讲授,但难以引起全体学生的共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课堂教学目标不能顺利完成。鉴于合作学习的特点和优势,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互补。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扭转课堂教学时师生交流中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大学数学的教学中倡导合作学习,探讨大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3.1 教学原则的转变

  大学数学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对大学数学课程进行改革。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中心是合作,但它也强调了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尊重学生,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如何组织教学和改革教学的形式,如何改进学习方法和教学环境,尤其是如何培养学生合作互动的能力。合作教学倡导的是一种多边互动论,实际上,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的过程,它还涉及诸如师师、生生、师生互动等多种互动过程,是多种互动过程的统一体[1]。

  首先,重视师师互动的地位。传统教学虽然也时有教师集体备课的活动或形式,但并没有将之纳入教学的流程之中加以统合。合作学习则不同,它将师师互动作为教学的前导性因素纳入教学系统,扩大了教学系统的外延,并将之视为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这是一种创新[2]。教师之间可以以所在的院系或教研室为单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微型课程、系列讲座、观摩课等形式学习并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方法,真正地理解并探索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途径。教师与教师之间应该定期就所教授课程内容进行集体学习、讨论、备课,通过教师之间知识结构的互补、思维方式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教学思想。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不仅更加完善原有的教学观念,而且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其次,合理利用生生互动。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被忽视。然而,教学的整个发展过程其实都是建立在庞大的学生群体基础之上的,并且学生更倾向于同学间交流、解决问题。所以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所产生的作用更加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能力。大学数学的相关课程基本上都是安排在大学一、二年级,而这个时期的学生,他们年轻、专注、有想法、动手操作能力强、从外界获取资源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多;但抽象能力、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把生生互动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当教学建立在了生生互动的交流基础之上时,我们便更加全面地认识教学的本质,这种有效的互动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2 教学内容的组织

  大学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的特点,既讲方法又讲技巧。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小组是一个团队,小组成员要协调分工完成团队任务,而不能由每个成员独立完成整个任务。团队任务最好是由发散性的、具有张力的问题组成,这样问题的答案不唯一,学生可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交流、讨论。

  大学数学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针对不同专业的,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编写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大纲,有侧重点地进行教学,授课内容、知识深度、知识广度都依据专业进行调整。比如经管类的《高等数学》(或《微积分》),其学习的核心是函数极限和微积分部分。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极限、连续、导数、微分、定积分等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分析以及导数、微分、定积分等基本概念的简单应用上。再比如《线性代数》,其学习的核心是行列式、矩阵和向量部分。相对来说教学内容稍微抽象,所以教师也要将教学重点放在这部分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简单应用上。从科学技术和经济学的实际例子出发,引入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这样学生既可以准确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计算方法,又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问题具体化、实用化。

  团队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精心设计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发散性的题目,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会交流和思考。如在《高等数学》的极限与连续这一章,可以由各小组去搜集关于我国古时候数学家对极限思想认识的资料,并谈谈自己对极限的理解;还可以组织各小组去查阅微积分的发展演变过程,并谈谈如何从唯物主义哲学观的角度认识微积分,列举微积分概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等。小组合作学习成员通过查阅资料、认真思考、互相讨论可以深刻体会到大学数学的具体化和趣味性。数学合作性学习既可以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3 教学方式的转换

  小组合作学习采用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学期初,教师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和摸底考试的方式对全班学生的数学水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制订合作学习规章制度。合作小组以4~6名学生为宜,划分小组时,通常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但每个小组的整体成员特质构成相差不大。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的竞争创造了条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赋予小组内的每位成员一个角色,如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反馈员等,不同的角色分工也不同。小组成员的角色应定期轮流担任,以便使每位同学的能力得以全面培养和提高。

  课前,小组合作学习应结合网络技术展开,团队教师在每一章节根据选定的内容定期开展一次专题互动活动。首先,教师录制专题的微视频,概括地简述本专题的内容重点、难点,然后将其分享给每个合作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在课前围绕主题学习,积极讨论。其次,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开展网络上的协作教学。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中引入新型沟通工具,比如:雨课堂、云班课等,其主要目的是,让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时反馈到聊天区,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动态,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解决疑难问题的效率。

  课上,为了使合作学习的课堂便于交流,教师要尽可能安排每个合作学习的小组靠拢地坐在一起。由于学生已经搜集并查阅了一些相关专题的资料,对小组合作学习专题活动的内容有所了解,所以合作学习的开展也水到渠成。学生根据分工首先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每一个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和提炼的想法汇报给全组,接着与小组其他成员交流各自的研究报告,再将收集的意见反馈,小组成员一起修改完成本组的成果报告,最后由每个小组集体讨论推荐出来的一位成员代表汇报本小组的成果报告,各小组间一起分享、学习研究成果。同时,每一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都要有新的成员代表,这样学生都有展示表达自己的机会。此时,学生们见解独到、各抒己见,教师只须掌控好全局,提纲挈领地进行点评,指点迷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监督与指导,对每组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3.4 改革评价方式

  合理的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习。合作学习的评价是学生的学业表现和合作表现的综合评价。合作学习任务完成要有清晰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白老师将如何评估他们的学习成绩,如何评估小组和个体的努力。教师对学生评价时,既要关注互动结果又要关注互动过程,既要表扬整体也要表扬个体,既要鼓励新问题的提出又要接纳问题的多解性[3]。为了对每个学生都做出具体全面客观的评价,就必须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成绩评估方式转向创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双重评估方式,在评估中让学生担任更积极的角色。对学生进行双重评价,即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个人表现与集体表现结合起来的评价体系[5]。

  首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自评时,学生要对比自己原有的基础,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自己是否有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组内互评时,小组根据小组每位成员查阅资料、自主研究报告、个人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积极与否等情况进行考核;组间互评时,要求学生之间多找优点,目的是在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团结合作、互相勉励、共同提高的氛围。然后,教师结合小组的成果报告、小组答辩、团队合作情况、讨论发言情况、书面报告以及组间互评的意见,给出合作学习小组的总体成绩。最后,每个人的成绩由自评成绩、组内互评成绩和合作学习小组的总体成绩综合而成。同时,教师要对全班情况进行总结,积极鼓励并提出合理建议。

  新的评价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同时,通过评价,能够有效地促进小组合作学习良性循环发展。

  4 总结

  合作性学习给学生一种新的数学感受和认识,开凿出学生不断涌流的内在能力。把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运用到大学数学教学中去,既能体现教学的个性化,又能保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责任感、合作和集体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既有助于大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为学生今后实现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坦,高艳.合作教学理念的科学创意初探[J].教育探索,1996,(4):17-19.

  [2]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68-72.

  [3] 徐爱民,奚李峰.大学数学的合作式教学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14).

  [4] 常健,高丽.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与合作学习[J].价值工程,2013,(15):219-220.

  [5] 贝静红.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6):89-90.

  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第二篇:基于新时期发展谈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法运用

  摘要:新时期发展背景下,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应该有所创新和完善。教师结合教学需求,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其中。文章基于新时期背景下,首先介绍了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法运用优势,接着重点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运用策略。

  关键词:高校; 汉语言文学; 小组合作; 教学运用;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高校开设的一门课程,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特点,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如何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学,成为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汉语言知识,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又能传承和发展文化。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学生理解文学知识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将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达到双重优化的教学效果。课程教师需要对此予以重视,做好教学研究,找到合理的路径。

  一、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法运用优势

  1.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为每位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平台,教师以学生的个人能力为出发点,始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构建小组学习的合作体系,让学生在其中懂得人和人应该如何相处,并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高校汉语言文学课程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让生生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结合体,并在良好的意见导向下,及时融入一些创新性的想法和观点。而且在整个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学习和探究形式,同学们相互激励和监督,促进学生共同成长的时候,也能打造高效的汉语言文学课堂。

  二、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法运用策略

  1.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小组。

  教师优化小组合作的形式,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师将大学生的个人情况考虑在内,从兴趣、爱好和成绩等方面分析,合理分组,遵循“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去展开教学活动。每个小组中都应该有优秀的学生,也要有基础差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促进各个层次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以此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时候,可以解放思想,以全新角度诠释文学知识,并创作出更多形式多样的作品。对此,教师设计“汉语言文学和校园活动关系”的问卷,从校园文化的角度分析,分析汉语言的发展、活动形式等。并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相关任务,将学生分为5~6人一个小组,确保各个小组人员的综合实力相对平衡。如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则是参与数据调查工作;记忆力强的学生则是参与统计活动;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活动内容让各个小组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题,不要局限在固定的框架内,而是可以灵活应用各种不同的参与模式。在科学、合理的分配模式下,可以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小组内矛盾频发,当某个小组取得一定的成绩时,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2. 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新时期背景下,“合作学习”模式的存在具有非常明显的实践意义,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师在划分小组后,采用任务型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其中,并及时提出一些具有探讨性质的问题。例如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让学生在课余阶段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搜集素材,将关键问题一一罗列出来,课上在各个小组的成员相互讨论,一同解决问题。如“色彩运用对文学意境的渲染”这一知识点的预习活动中,教师设计问题:如何将“技能”和“文学”相互融合?有的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素材,如苏州园林的文化背景和建筑物的设计风格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而在课上小组讨论的时候,每个人都能说出不同的案例,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教材,具备更为明显的创新性。教师因势利导,将学生的答案集中在一起,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度阐述,让学生对文学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认知。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指导者的角色,选择恰当时机提出问题,针对学生疑惑的部分,则是给出相应的提示,真正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这样的预习教学才更加有效。

  3. 恰当引导,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

  大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限,加之汉语文文学课程是一门比较枯燥和无趣的,大部分学生对此的兴趣不高,这种情况下,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存在,则是将学生放在重要位置上,始终立足于学生,开展创新性的文学活动。而教师则是应该恰当引导,这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但是大学生的组织能力有限,尚未直接接触社会,仍是身处校园的学校,如若教师不科学引导,会导致同学之间的矛盾频发。因此,如何构建科学的合作小组?何时开展互动学习?为学生预留多少思考的时间?这些都是汉语言文学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因此,教师围绕着相关的主题活动,为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懂得合作学习的意义。例如在“赏析李清照词风变化”的教学中,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分别探讨前、中和后期李清照词的特点,并利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概括。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开始前期的素材搜集,接着课堂上进行得出答案,当学生进入到激励讨论中的时候,教师给出恰当提示,如前期的诗词风格的清新明亮,中期以沉郁为主,后期多是悼念、怀念,虽然凄苦,但有男儿豪爽的情感。并让学生围绕着这三个大点进行逐层分析。从最终的教学效果而言,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大致思路赏析诗词,这样更容易强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知。

  4. 优化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作为核心点,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动态化特点。这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全面展现大学生的个人特点,而且在双向互动的时候,还要展现生本的教学理念。新时期发展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评价方法要多元、双向,将“激励”元素考虑在内,在系统化的评价体系中,保证每位学生对此都有准确认知。例如在一些主题口语表达活动中,小组成员在课前预习、课上讨论和课后总结等过程中,教师都应该给出客观且全面的评价。对于表现不好的小组,教师要批评,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则是给予“物质+精神”方面的奖励。除此之外,教师的评价方式,不能只是停留在纸面,还可以采用实践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合作成果。

  结束语

  基于新时期背景下,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并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思路。小组成员积极沟通和交流的时候,避免单一化授课模式所传递的枯燥感,而是在趣味性的互动氛围下,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而高校汉语言教师在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的时候,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大胆探究,为我国文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英顺.探究网络环境下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效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20,33(06):122-123.

  [2] 李燕.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分析[J].教育,2017(1):133-133.

  [3] 邵莉.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探索[J].赤子,2019(12):50.

  [4] 刘童.“互联网+”视域下汉语言文学学习研究--以师范类高校大学生为例[J].文存阅刊,2017(20):180-180.

  [5] 朱小静.新时代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转变探索[J].黑河学刊,2019(06):134-13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