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设计在大鲵保护项目中的介入研究绪论

时间:2016-11-10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5375字

  绪论

  1.选择设计在生态项目中的介入深度研究的原因。

  当代设计在满足人类需求的路上迈出了长足的步伐,在这之上,亦有学者提出为什么而设计这一原始又陌生的问题,美国于2007年纽约 Cooper-Hewitt 国家设计博物馆开办了一个全新意义的设计展览,名为"Design for the other 90%"(为另外90%的人设计)",该展览展示了设计师对设计价值观的重新思考,当代设计的任务是否更应该为另外的90%贫穷、弱小的人群做一些改善生活的创意?这种思考既是源自上个世纪60年代于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纳克提出,随着社会发展、环境变化的时代下,设计师应该以为解决社会、环境的系列问题为前提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2008年京都宣言的签署,同样以当代设计师应当以社会发展、环境问题等为自己的责任,设计是应当以实用、使用为前提,设计本身以其综合性即是可以形成一种体系,这个体系是可以与其他专业领域结合并服务于人类社会与环境自然。《为真实世界设计》的作者维克多的思想影响着一代代的设计师,"为什么设计?"这是每个设计师当下值得深思的问题。

  2012年研究生的学习生涯开始,在导师指导下和参与生态保护项目的过程中,笔者渐渐领会到设计并不是本科时期认为的将需求通过自己的审美与想象力传达为可见的设计作品即可的单纯的活动,设计是非常庞大、综合并且有深度的一门学科,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设计亦需要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互相交融渗透,并创作出能真正达到需求、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设计作品。

  研究生期间笔者有幸成为一项达尔文基金项目"中国大鲵的可持续前景" (No.19003)(2013-2015)的中方设计师,笔者的朋友陈姝正是英国伦敦动物学会(ZSL)的中国联络员,作为众多的 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工作人员之一,项目开展前准备阶段,保护研讨会开展后认为基于中国国情,此次保护项目如果仅靠国外先进科学设备在技术上支持是不能够有效的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将野外科研设备技术引进结合本土公众教育宣传才能实现尽量多的保护意义。因此,偶然的机会,动画专业笔者开始为该项目设计宣传册与动漫形象,参与项目初期仅仅只需设计大鲵主题的卡通形象,然而在笔者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了贵州、建水等地,鲵出没的区域贵州梵净山调研并参与保护研讨会之后,发现如果只停留在为宣教而设计是远远不够的,设计还可为保护项目带来长足的帮助,设计的参与在生物科学领域获得更便捷的帮助,设计参与使得 NGO 的社会联系变得更有价值,使得公益保护可持续可能性增加,同时设计可以结合生态公益将科学普遍性有所提升,更直接达到公众教育的目的。其中设计参与生态保护项目的方式与意义也是值得我们当今设计师研究的一项新领域,该研究符合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也是我们当今社会发展下设计这门学科所需要探索的领域。

  2.论文构建。

  在保护活动中可以和当地的社会、经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科学对环境进行改造的方法需要设计、民众的科学知识教育效率需要设计,同时设计可带来的一定经济价值可以缓冲地区对养殖大鲵的经济依赖。以上问题或许可以依赖设计的综合性得以缓解和解决,因此设计在大鲵保护项目中如何介入,介入程度可以带来什么价值是本论文需要研究的重点。在导师的支持下,笔者的毕业论文与毕业设再跟进项目的基础上,梳理设计目的发展趋势,并对设计参与该生态保护项目提出构建规划。笔者在项目进行中将公众教育向艺术设计参与方向进行了延伸,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对艺术设计在 NGO 组织的中国大鲵保护项目中的介入深度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进行的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结合科学的统计,探讨设计在其中参与形式与模式对于中国大鲵的可持续保护改善的一些可行性。

  本文组织结构:

  第一章:结合案例梳理设计目的历史的变化与设计未来趋势,此项梳理作为论文理论结构铺陈;第二章:对"CUMULUS""巴西库里蒂城市"等以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创新为主要任务的设计事件案例进行分析,展开论述设计与自然的关系;第三章:就项目中涉及的问题与案例进行综合论述,建立以大鲵保护项目为案例的设计参与生态保护的理论论点;第四章:以大鲵保护项目为论述案例,构建设计参与该项目体系并分析其实际意义;最终章得出结论。

  第五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设计参与生态保护的作用意义。

  在本文中,将设计和生态的关系加以分析,在设计和社会创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参与的生态保护项目中的设计介入归纳讨论,并加以相关图片的设计与分析,对设计参与生态项目的一些可能性进行探讨与论证。

  3.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

  设计参与其他领域学科,在今天依然是一种新的发展动向,以生态保护为例,我国生态保护建设了许多年,大力投入资金、设备加强生态整体趋势缓解,但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建设同时也使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环境问题还是无法从根本遏制,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从来都呈互相制约的态势,民众也在发展和保护中有着对立的见解,如何同时建设经济、建设生态,成为当下矛盾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结合笔者本身参与的项目也可以寻找到很多运用设计手段来缓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一些方法,如何在保护项目中去做设计?如何让设计在保护中实现价值最大化,是笔者论文的主要目的。

  意义:

  设计亦作为一门综合性极高的学科,在信息共享的同时整合、设计合理的信息资源体系,从而分享给学科外的人,既是当下社会设计所产生的新价值观,也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所提倡的风向标。现代社会发展必然有信息交换分享,个体之间互相共享信息并不会使所有信息总数分散减少,反而会因为众人的智慧交汇形成新的信息,人们彼此获得所需资源并运用至最大化,这种观念正是当下社会创新活动的核心。现代艺术设计师也在信息交换的当今实现社会中新角色的转变,在多元文化交错冲击的现代文化中,设计师们不仅要在自己的设计专业领域有深刻的研究,在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也需要有一定的认识,才能适应如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变化。本论文既是笔者自己对设计跨学科研究的总结,亦是以该论文为自己身边的设计师朋友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思路,或许今后在我身边、或是其他地方就有那么一群设计师,专门为了另外的90%的人群去做设计,实质地去寻找到以设计的思路,为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而努力。

  从生态保护角度来说,目前根据我国国情,国内生态保护较之国外生态保护亦有所不同,类似大鲵这样的物种保护在国内也与国外的保护方法不尽相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建设经济社会的同时不能不考虑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中求同存异,反之亦然。以往国内的生态保护,系统的集合各个学科领域的学者一同共享资源的案例可查到的很少,包括笔者参与的大鲵保护,亦是 NGO 发起,参与者力量很少很薄弱,靠几个人如何去做到整个国家范围内物种得以实质性的保护,设计在其中的作用既是值得思考研究的问题之一。包括中国大鲵保护项目中的设计参与以应用实践为主线,将目前国内外设计结合生态研究的理论整理分析,对当下正在进行生态保护项目的一些思路与具体做法,以设计学的角度目前中国濒危物种保护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现代设计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问题加以研究。从设计学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设计师在濒危物种保护项目中应用形式与模式的科学性、可行性与持续性。

  4.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

  本文研究的着眼于设计在生态保护中引起的良性变化和为什么要对设计参与生态项目进行研究,基于实际参与的生态保护项目,对设计在生态保护项目中的参与方式、参与作用与意义,进行研究,运用文献收集法、案例法、观察实证法、跨学科法等研究方法,在此笔者根据研究的内容按照设计与自然相关理论、设计跨界(设计与社会创新)案例,大鲵保护项目相关理论案例各专业设计等领域加以分类进行阐述。

  1) 设计与自然理论。

  维克多巴巴纳克《为真实的世界设计》可以说是现代历史中,向传统主流设计质疑的里程碑,作者首次提出了现代设计师的责任与以社会、环境为主要责任的价值观,《绿色律令》则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设计伦理"、"设计生态学"、"设计教育"等问题;I.L.麦克哈格所着的《设计结合自然》则从生态学的角度,讲解了城市、自然与社会的伦理关系,对不同城市环境的微观设计解析与城市与自然如何共生进行了研究,指出我们必须把人类看作整个生物界的一分子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黑川雅之《世纪设计提案-设计的未来考古学》则以自然变化的时间轴形式,列举了不同时代的设计案例,从侧面叙述了一些设计师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出当下设计的责任;黄海鸿博士论文《基于环境价值分析的设计改进理论与方法研究》在以绿色设计为主要思想,对环境改进方法、回收材料运用等实际问题进行了研究;河南大学卢向往硕士论文《论设计与自然的关系》则系统的论述了自然与设计的问题,并提出当下时代绿色设计的重要性;《为人的设计基于西方现代工业设计史的研究》、《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设计思想研究》等文章对本文的设计与自然历史脉络梳理有重要参考价值。

  2) 设计参与生态保护案例。

  设计参与生态保护的研究在笔者的能力范围并未找到直接的研究理论,就笔者收集的资料中,偏向于设计参与的在一些保护区旅游开发以环境学、社会学的角度有所讨论,如《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研究_以永泰藤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针对保护区做了系统的规划,从整体策划的角度讨论了保护区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需要注意资源环境、社会文化与经济效益三方面着手,以实际案例对生态路由保护循环模式进行了研究,同样的论文参考有《九华山风景区近自然绿色设计方法的研究》、《周边社区经济活动对开放型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以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等都从不同角度以实际的案例论述类似本文梵净山的保护区旅游开发以及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并且如何设计实现环境发展可持续;现代案例设计参与生态保护的直接案例为 CUMULUS--国际艺术设计媒体教育联盟,这个组织为世界各设计高校搭建平台,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设计与社会创新、生态创新。不过 CUMULUS 更多的是社会创新的案例,即将开展的生态创新会议 PLATE(Product Lifetimes and the Environment)即诺丁汉特伦特大学(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举办的第一次以研究产品寿命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会议,此次会议将联合设计、地理学、人类学、经济学、市场营销与消费者行为学、社会学和政治相关人群,共同讨论资源利用效率,即减少废物,增加产品使用寿命为主题研究。另外从平面设计角度参与生态保护的案例如"图斯克动物保护奖"是将动物保护活动进行了整体 VI 包装,结合非洲图腾元素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新设计吸引了更多学者对非洲保护人员的关注。该设计获得了美国着名博客 Brand New 近日公布了 2014 年的最佳平拍形象设计的第一名。

  3) 设计与社会创新。

  我们在设计参与社会创新,国外"为另外的90%设计"与我国湖南大学的"新通道夏令营"中,可以看到集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去做一件系统的项目,是可以使得一些矛盾得到缓解、平衡,同时另外还可以收货多种良性的发展态势。季铁教授在国内设计与社会创新领域与做了领先深入的探讨与实践,论文《基于社区和网络的设计与社会创新》中对于设计服务于社会经济和社会创新的以社会学、设计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这篇文章给笔者构建论文的带来了非常关键的理论支持。

  4) 中国野生大鲵保护项目相关理论案例。

  有关中国野生大鲵保护的研究主要参考了来自项目伙伴的资源,主要生态数据来源于英国伦敦动物学会调研整理,社会现状并以笔者于贵州梵净山调研的整理得之。日本案例主要来自田口永辉博士口述以及川端裕人先生发表在日本国家地理上有关日本大鲵保护的文章,日本大鲵历经10年野生基因独特保护,在保护活动上形成互相支撑的体系,其中设计的参与方式使我们有所启发,根据国内的大鲵保护研究,制定中国大鲵项目的计划。大鲵保护项目中的英国志愿者 Songya,也在进行是艺术设计(插画方面)在环保公益中应用的研究。

  基于国内国情,NGO3发起的生态保护项目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也需要通过一定研究探讨保护方法,《环保 NGO 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的困境与对策研究》的服务型政府构建理念的提出,《我国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与 NGO 合作机制研究》更系统的剖析了 NGO 处于社会中的关系以及与政府如何合作,为笔者参与本次大鲵保护提供了部分思路参考;5.设计概念简述本文中叙述的设计是综合的以一个明确目的为基础,综合社会性、技术性、经济性与艺术性为功能实现的一项计划过程。本文理论所提到的设计既是有目的、有计划的造物创作活动。

  对设计的概念也在设计在词汇定义中有所解释,即为:构思、计划、筹划、经营(英文释意)。

  包豪斯设计大师莫荷里。纳吉(MOGOLY.NAGY)曾表示:"设计并不仅是对表面的装饰,而是以某一目的为基础,对制品的构思和计划技术,其中包括了社会、艺术、心理、经济、人类、技术等多种因素".结合莫荷里的这句话本文中出现的设计一词范围较泛,不是单纯指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概念,在生态保护项目中的设计介入也是指以保护为目的的设计活动,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本文中所探讨的"设计"一词是于宏观层面上包括工业设计、艺术设计本文中第四章实践部分提到的平面设计、环境设计、服务设计、动漫设计等设计手段是以本人所学艺术设计范畴为主,以服务设计为宏观策划、分析并解决问题,其他设计结合大鲵保护项目中。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