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德保县石漠化现状、影响因素及治理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5-15 共3286字
摘要

  石漠化是南方石山地区土地劣化演变的极端形式,主要表现为山地植被覆盖率极低、水土流失严重、基岩裸露、土层浅薄、土被不连续、土地极度退化。石漠化治理是一项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程,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不仅能治理水土流失,有效恢复森林植被,而且对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开辟财源新渠道,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社会经济新发展,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德保县基本情况

  1.1 自然环境

  1.1.1 地理位置 德保县位于广西西南部,百色市东南部,位于东经 106°09′~106°59′,北纬 23°01′~23°39′。东与天等县和田东县相连,西南与靖西县接壤,北与田阳县、右江区毗邻。县城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 275 公里,距百色市129 公里。

  1.1.2 地形地貌 县境西北部为云贵高原余脉、喀斯特地形,地势呈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县海拔大多在 600~1000 米之间,最高海拔黄连山主峰 1616 米,最低海拔荣华乡鉴河出口处200 米。

  1.1.3 气候状况 德保 县属亚 热带季 风气 候,年平 均气 温19.5℃,极端最高温 37.1℃,极端最低温 -2.6℃。年平均降雨量 1462.5 毫米。

  1.1.4 土壤状况 德保县土壤大部分为石灰岩发育来的石灰土,有机质含量多,粒状结构发达,比较松软,自然肥力较高。一般石山上土层很薄,为酸性,pH 值 6.5 左右,属于淋溶棕色石灰土;在石山坡下或园洼中,土层较厚为中性至微酸性,是棕色石灰土,pH 值 7~7.8.

  1.2 社会经济条件

  全县的行政区划为 7 个乡,5 个镇,1 个开发区,2 个国有林场,187 个村(街)民委,2087 个自然屯,3307 个村民组,67905户,34.1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1.5 万人,耕地总面积34.6 万亩,人均耕地 1.098 亩。

  2 德保县石漠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石漠化现状

  德保县位于云贵高原延伸的边缘地带,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县土地总面积 257748 公顷,其中具有喀斯特地形的岩溶石山面积 173417.3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67.28%,这些石山面积大、坡陡、岩石裸露、土层薄脊、植被难于恢复,极易形成石漠化。大部分林地分布于石山地区,石山地区山险坡陡,生态脆弱性等级高,植被遭受破坏后难以恢复,石漠化的日趋严重加剧了石山区群众的贫困化。德保县从 2004 年至今,大力开展石漠化治理工程,工程主要布局在公路两侧的石质山地和裸岩地,范围包括城关、都安、马隘、那甲、足荣、隆桑、燕峒、龙光、巴头、敬德、东凌 11 个乡(镇)120 个行政村 23 万人,新增人工造林 8 万亩,封山育林 14万亩。但这些远远不够,根据德保县 2010 年森林规划设计调查数据显示,全县石漠化土地面积 109738.7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43%,具体情况如表 1:

  

  2.2 影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小雨大涝,无雨则旱”是德保县石山区的真实写照。由于森林植被大幅度减少,水土流失加剧,10 毫米以上的降雨就可造成洪灾,同时引起小气候变化,地表温度升高,蒸发量加大,降雨地面汇流加快,洪涝和干旱灾荒加剧。资料表明,德保县的自然灾害频率由 80 年代以前的 3~5 年一遇到现在几乎年年有,自然灾害频率加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给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甚至威胁到生命财产安全。以东凌乡为例,整个乡镜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干燥,春季旱频,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缺乏地表水源,虽有地下河贯穿期间,但深埋 70~120 米,不易开发利用,人畜饮水年缺水期平均长达 4~5 个月,加之植被覆盖度低,水资源和水能源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土壤质量的进一步恶化。环境因素导致粮食产量不高,长期以来,东凌乡有些村屯的群众只能在石缝地里种玉米等旱生作物,由于土被不连续,一窝只能种几株甚至一株玉米。到干旱季节,人畜饮水就很困难,饮水到要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远的地方去挑。在如此环境下,植物生境变得十分干旱、瘠薄,植被覆盖度极低,大面积的岩石裸露。

  人为因素: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生态保护的意识,加上生产生活习惯、生产经营方式相对落后,乱砍滥伐、铲草皮、在陡坡上垦荒、自由放牧等现象严重破坏了坡面植被,使山区丧失原有森林蓄水保土、涵养水源等功能,致使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在恶劣的生态环境下,森林难以得到恢复,最终引发了石漠化。石漠化又导致了更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水源涵养能力极度降低,结果是土层变薄,泉水枯竭,河溪径流减少。再以东凌乡为例,由于该乡山高坡陡,基础运输道路设施简陋,很多村屯的生产生活物资、材料、产品运输仍只能单靠肩挑马驮,蓄牧业以饲养猪、牛、羊为主,基本属于自由放牧。由于人口增长,土地资源贫乏,耕地日趋不足,群众大多对荒山坡地进行开垦种植,致使石山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严重。

  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德保县石漠化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使石漠化地区的人们非常贫困落后,而贫困无疑又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若石漠化得不到治理,这些石漠化地区将继续陷入人口增加→过度垦荒→生态环境恶化→经济落后→人口贫困→文化教育水平低→环境意识和人口意识淡薄→人口增长的恶性循环中。

  3 治理对策

  要解决石漠化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在于发展林业,绿化山地,合理利用石灰岩山地,提高乔灌草覆盖率,控制土壤侵蚀,保持水土,改善石灰岩山区的生态环境。

  3.1 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袁做好树种选择袁提倡营造混交林

  人工造林选择可最大限度发挥林地生产潜力,提高林分生产量,发挥最佳综合效益的树种。比如竹子,种植 3~4 年即可开始砍伐,且一旦成林后可以得到较长的收益,竹子在石山上凡是有土窝的地方都可以种植,特别是吊丝竹,特点是耐干旱。大力推广营造混交林,如任豆、构树、银合欢和肥牛树都是良好的饲料树种,若把它们合理混交,形成常绿落叶混交饲料林,则可满足全年的饲料要求。又如竹子与任豆混交,竹子属常绿树种,任豆木材材质好、价值高,两者混交不但能绿化石山,又能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同时,要做好封山育林,建立健全护林制度,在封管区严禁放牧和乱砍滥伐,对于乱砍盗伐者,必须依法给予严惩。并做好森林火灾防范工作。

  3.2 加强宣传力度

  利用广播、印发宣传材料和标语的形式,向群众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科学普及,大力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广大农民深刻认识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大意义,从而加强对岩溶石山森林植被再生能力的保护。

  3.3 多管齐下袁综合治理

  对于不适宜农业生产耕作的岩溶山坡地,特别是坡度大于 25 度的坡耕地,要切实做好退耕还林。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发展综合经济,在人工造林的同时,还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可种植药材、果木、金银花、山葡萄等,建成兼用林。或林下养鸡等,既能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又能在近期内使农民有较高的经济收益。

  完善配套措施,对森林资源合理规划,合理间伐和择伐,这样既能保护石山区的森林资源,又能解决石山区人民建材、烧柴的问题。积极推广节柴灶和沼气,提高入户率,减少森林资源消耗。

  3.4 多部门联动

  石漠化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多部门联动,如林业部门要搞好植被建设工程,如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畜牧部门做好畜牧业发展工程,如人工种草、牛羊舍建设;水利部门做好水利保护设施工程,如引水渠道、田间道等。

  3.5 加大监测力度

  成立专业的调查小组,定期对石漠化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保障石漠化治理成果。

  4 结论

  治理好石漠化,能加快德保县石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步伐,环境改善了,经济发展了,也会带领越来越多的石山人民走兴林致富之路,最终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因此,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改善生态环境,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陈仕平,李福德。石漠化必须加快治理[N].广西日报,2001-3-11.
  [2]甘剑伟,蔡会德。石漠化治理进入攻坚阶段[J].广西林业,2013,(12)。
  [3]李林立,况明生,蒋勇军。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03)。
  [4]梅再美,熊康宁,孙建昌,陈永毕。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土地的植被恢复技术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2004,(03)。
  [5]王德炉,朱守谦,黄宝龙。石漠化的概念及其内涵[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6)。
  [6]王栋,买合木提,王永雄,孙娟,胡艳。西南地区石漠化防治对策初探[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8,(0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