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黑龙江地区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困境与解决方案

来源:现代化农业 作者:黄禹,焦利娟,潘刚
发布于:2021-02-02 共3225字

  摘    要: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也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是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使农业生产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逐步解决生产过程中对农业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有效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关键词: 农业; 生态环境; 治理;

  黑龙江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但是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给农业资源及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日渐凸显,以农业为抓手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治理,是新时代农业发展与绿水青山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相互作用的体现。

  1 、黑龙江省山水林田湖草现状

  a.山地面积大幅减少,丘陵漫岗增幅较快。1986年,全省山地、丘陵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3%、16.3%;到2017年,全省山地面积减少了15.89个百分点,丘陵面积增加了6.16个百分点,台地(漫岗)占全省土地面积23.89%。山地面积大幅减少,丘陵台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活动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b.农业用水呈现逐年增长态势,生态用水比例较小。黑龙江省农业用水增长幅度较大,2008年,全省用水总量为297.01亿m3,其中,农业用水占73.5%;2018年,全省用水总量353.1亿m3,农业用水占88.6%,与2008年相比,农业用水增加15.1个百分点,农业用水量仅低于新疆位居全国第2位。
 

黑龙江地区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困境与解决方案
 

  c.植树造林力度不断加大,林地面积实现恢复性增长。1986年,全省林地面积2084.8万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4.08%,2018年,全省林地面积2183.7万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8.3%,30年间,全省林地面积增加了98.9万hm2。全省造林面积不断增加以及农田防护林体系日渐完善,林地面积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d.大规模垦荒,耕地面积大幅增加。集中连片是黑龙江省耕地的主要特点,西部的松嫩平原和东部的三江平原集中了全省85%以上的耕地。建国初期,全省耕地面积569.8万hm2,之后开始大面积开垦耕地,到1985年全省耕地面积达到893.0万hm2,2018年全省耕地面积达到1586.6万hm2,是1985年耕地面积的1.78倍。

  e.湖泊数量众多,提供了丰富水资源。黑龙江省湖泊众多,占总水面的40%以上,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地势低洼地带以及三江平原的乌苏里江下游区域,其中三江平原的兴凯湖、南部山区的镜泊湖、松嫩平原的连环湖以及五大连池都是黑龙江省较大湖泊,在农业灌溉以及渔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f.草原面积呈现逐年递减趋势。1983~1985年草场普查资料统计,全省共有草场、草山、草坡面积753.2万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6.4%,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608.2万hm2,占草场面积的80.7%。2017年全省草场面积206.3万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56%。

  2 、黑龙江省山水林田湖草面临的主要问题

  a.地貌结构的改变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建国初期,黑龙江省开始大规模垦荒,大片山林草地消失带来耕地面积快速增加,同时导致水土流失面积加剧,丘陵漫岗增加。2018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755.6万hm2,占全省耕地总面积47.7%,与1985年相比,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增加49%。水土流失使黑土层不断变薄,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地貌结构的变化,不仅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带来极大影响。

  b.农药化肥施用促使耕地质量持续下降。为了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不断加大,1990年,黑龙江省化肥、农药施用量分别为89.4、1.65kg/hm2;2018年,化肥、农药施用量分别为172.5、5.25kg/hm2,28年间化肥、农药用量分别增加93%、218.2%,尤其是化肥、农药施用量的残留物随同雨水汇入江河湖泊。多重因素直接或间接带来水资源污染,不仅影响农产品质量,也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建设。

  c.草原面积退化加速盐碱地面积形成。几十年来,黑龙江省草原面积过度使用,草原生态环境日渐恶化,土壤干旱以及沙化、碱化等现象日渐凸显,草场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70%以上,松嫩平原西部有部分盐碱地带,草场面积退化加速了盐碱面积的形成。1985年,全省盐碱地面积39.3万hm2,到2015年,盐碱地面积57.2万hm2,30年间,盐碱地面积增加了45.5%,草原面积大幅减少,对发展畜牧业及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严重影响。

  3、 建议

  a.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体,构建农业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方式。一是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现耕地有效治理。将农业增产提质与耕地保护相结合,强化科学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做到有机肥与生物肥相结合,将农田残留农膜以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进行科学轮作,通过自然恢复提高土壤肥力,有条件的县(市)可以采取水旱田的轮作或田草轮作。二是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现水资源有效利用。松嫩平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区,在农业灌溉上,应实行水旱同步,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从传统农业灌溉方式转变为高效节水防污染现代农业灌溉方式。东部三江平原水资源丰富,应增强当地水资源调蓄能力,形成江湖连通、灌排结合的良好态势。三是恢复保护林草建设,控制水土流失及沙化碱化。在高平原以及丘陵漫岗,耕地坡度较长,防止造成水土流失。通过退耕还草加大草场种植力度,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造成黑土层变薄。对土壤盐碱化比较严重地区,逐步恢复草地资源,加强防护林建设,可以有效抑制土壤盐碱化,促进生态环境有效治理。

  b.以田草保护为主体,构建农牧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方式。一是协调农牧发展,推动田草有效治理。畜牧业对种植业的依赖性日渐增强,加大青饲料和饲草种植面积,着力保护并逐步恢复可恢复的草场资源。对严重退化、沙化、碱化的草场,禁止放牧。通过轮作及退耕还草提升土壤肥力,推动田草有效治理,实现农牧业增收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形成环境系统良性循环。在农牧区可以利用畜牧养殖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通过将牲畜粪便进行转化利用,制造成种植业所需要的有机肥料,满足农业绿色生产需要,通过生态循环农业,实现种植业畜牧业双赢的良好发展态势,又可以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三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土地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提升耕地质量,扩大造林面积,逐步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也有利推动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使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平衡发展。

  c.以林田保护为主体,构建农林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方式。一是发展区域优势农产品,推动全方位的生态治理与修复。农林区多以半山区为主,应以山体生态修复,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为主。林间水资源丰富,通过水利工程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丰富灌溉水源。在山前台地发展种植业,防止水土流失以及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增强雨水下渗功能,推动生态空间的整体修复。二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双重发展。通过扩大山特产品种植面积,可以涵养林地,防止水土流失,既是对林地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修复生态系统一种重要手段。利用农林区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禽畜粪便为农林区种植业绿色发展带来有机肥,有效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三是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增强林地的保护功能。农林区土质松散,土层较薄,极易造成水土流失,要减少集中连片的耕地,并在耕地周围留有一定草带和林带防止水土流失。坡耕地相对比较多地区,可以采取草田轮作等科学耕作方式保持土壤肥力,还可以提高草地等植被覆盖率增强林地保护功能。

  参考文献

  [1]黄敏华.基于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思想方法的水环境治理建议——以广佛跨界水环境治理实践为例[J].节能与环保,2019(3):50-51.
  [2] 白春礼.以创新驱动提升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能力[R/OL].(2018-11-02)[2019-06-22].http://www.cas.cn/yw/201811/t20181103_4668996.shtml.
  [3]刘鹏举.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建设美丽中国[J].环境与发展,2018(10):6-7.
  [4]黑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黑龙江统计年鉴(201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原文出处:黄禹,焦利娟,潘刚.黑龙江省山水林田湖草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J].现代化农业,2021(01):38-4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