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生态环境建设论文(8篇最新范文)

来源:化工设计通讯 作者:肖亚玲
发布于:2020-03-24 共5361字

  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建设成果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状况, 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整理了8篇“生态环境建设论文范文”,以供阅读参考:

生态环境建设论文

  生态环境建设论文(8篇最新范文)之第一篇: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及解决途径探索

  摘要:目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仍不容忽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生态环境的现状仍较为严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亟待加强。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造成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落后的原因,并对当前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探索,为生态文明研究和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分析,途径探索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早期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依靠资源环境的支持与牺牲。在党的十八大上,我党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对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全面梳理分析,了解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探索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对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共处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1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我国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1][2]。

  将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为基本国策。我国建立并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中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在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规则化制度化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建立起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起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积极履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责任。加入联合国伊始,我国就已拉开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外交和国际合作的序幕。在后续合作进程中,我国始终呼吁加强共同合作,努力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基础工程建设。我国不断夯实主体功能区建设、节能减排、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的基础建设工程,实现并有效维护了自然环境及物质条件的可持续性及循环利用。

  2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与进展;但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仍不容忽视,值得引起关注并敲响警钟。

  生态环境现状较为严峻。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呈现出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态势,环境保护力度仍小于破坏程度,环境污染仍在加重,环境破坏带来的危害也日趋显现,生态赤字逐渐扩大[3]。目前,我国存在水土流失加剧、沙漠化面积扩大、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森林资源缺乏、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大气污染严重、草原退化严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枯竭与生态的胁迫,已越来越威胁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与人民的幸福。

  生态环境保护亟待加强。一是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仍需增强;虽然目前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步提升,但对于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与维护自身利益之间的实质关系仍没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仍有缺失,造成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动力不足。二是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仍需提升;环境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持续推进,部分地方与企业已逐步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模式,但覆盖面仍不够广泛,远不能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最终需求。三是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仍需加大;大量资金的投入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保障,资金的短缺是制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一大因素;然而在许多地区与行业,生态保护资金的投入比例仍不能达到要求,造成环境保护成效低微[4]。

  3 造成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落后原因分析

  经济因素上,我国经济发展仍具有相当的不平衡性,在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的背景下,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刺激经济落后地区在牺牲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获取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本积累中,用于恢复生态环境的那一部分往往被有意无意忽视,进而直接投入到下次经济活动中,从而错失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修复。

  社会因素上,我国目前仍处于环保法制化建设初期,对于生态法制的建设仍然不够完善。法律法规无法囊括所有现实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导致无法进行对应的行政管理与处罚。对于法律法规中包含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实际执行时,管辖范围、力度与程度都难以完全符合规范。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仍不到位,环保到基层在许多地方仍没有真正地完全推行[5]。

  技术因素上,我国部分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生态监测技术较为落后,往往以个别地区、个别时间、个别点位的监测结果代表整个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的生态环境状况,导致监测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存在偏差,进而导致环境治理出现漏洞。我国在环境问题治理上仍存在短板;新的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然而治理技术的发展速度无法满足日趋增长的治理需求;在环保技术的创新方面,我国多注重污染源的削减而忽略污染后的治理技术[6]。

  4 生态环境建设问题解决途径探索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经济文明的必要之路。经济循环范围包括在小范围内进行经济改革的小循环、在企业之间进行有效流通、建立良好关系的中循环以及在整个社会进行的社会化大循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及行业的特点与需求,制定不同的发展计划,让所有的资源循环起来,为生态环境建设保驾护航。

  推动环境技术自主创新。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上进行创新,积极推动落后偏远地区技术创新与发展,推动各个地区技术交流,推进各个环保部分的合理分工。在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上进行创新,推动治理技术在工业与农业上的创新发展,积极进行生态农业与生态工业技术的科学研发。

  强化政府生态监管责任。生态环境建设需要政府作为引领人与监管者。政府需牢固树立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将生态监管作为一项基本的政府职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创建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

  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政绩考核机制。建设生态文明,强化政府生态监管责任,亟需建立一套科学的生态政绩考核制度,在政绩考核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重要位置上来,帮助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与发展观,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管理作为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进行全民生态教育活动。宣传鼓励全民参与生态教育活动,增强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提升全民生态素质。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进行全方位的生态教育,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生态教育氛围,在社会工作学习中自觉履行生态教育义务,养成必备的生态道德素质。

  结语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成就与问题并存,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仍任重道远。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探索,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任务,仍需要进一步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云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经验[J].国家治理,2018(48):24-33.
  [2]陈延斌,周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J].中州学刊,2015(03):83-89.
  [3]赵其国,黄国勤,马艳芹.中国生态环境状况与生态文明建设[J].生态学报,2016,36(19):6328-6335.
  [4]周越珊.基于新形势下的生态环境保护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08):170-172.
  [5]史绍媛.当代中国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6]徐晨.我国环境规制对环保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6.

生态环境建设论文

  生态环境建设论文(8篇最新范文)之第二篇: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利用保护

  摘要: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 立足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情况, 对该工作的内涵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 为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有效建设、积极的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利用保护

  1 生态环境建设内涵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环境建设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状况, 同时生态环境建设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复杂, 我国需要结合经济建设的现实条件, 充分地实现建设资源的合理配置。从目前来看, 在对建设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所提出的观念存在一定的冲突, 但是在生产实践建设的过程中实际的工作质量和工作内容有了一定的变化。一般来说, 生态环境建设非常关注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 结合生态系统建设的相关规律, 严格按照前期的建设目标积极地突破各类限制, 实现工业建设、农业建设、文化建设和科技建设之间的紧密互动, 以此来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指明道路和方向。

  2 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植被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但是过快的经济增长却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我国出现了许多不合理的行为, 严重破坏了现有的生态环境, 乱砍滥伐以及工程破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可持续建设, 植被破坏等现象尤为严峻, 其中植被破坏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植被状况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为了能够有效地突破这一不足, 我国首先需要注重植被的有效恢复, 主动地按照良性循环和协调生态环境运作的实际要求, 从灌木丛, 生林和荒漠植被入手, 了解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质条件, 充分地发挥其主导地位和作用, 另外对于森林植被建设来说还需要以天然林的保护为切入点, 注重人工林的有效营造和建设, 推动我国植被的可持续建设。

  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利用

  对于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来说, 在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之中, 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注重两者之间的紧密互动和结合, 其中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会直接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情况, 必须要防止泥沙堵塞河道, 尽量地将洪涝的成灾率控制在最低的水平。水土保持不仅能够避免地表水和土壤的流失, 还能够促进蓄水量的有效扩大, 将河道泥沙量控制在最低的水平, 实现河道堵塞风险的有效规避, 如果地表能够拥有植被的保护, 那么在降水量比较丰沛的时候, 土壤就能够直接进行蓄水工作, 将地表径流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规避各类自然环境对人的生产实践的负面影响。另外在降水量比较少的时期, 良好的水土保护还能够真正的补充地表径流量, 保证枯水时期还能够实现正常的水流, 积极的为植被提供有效的水资源供企业, 缓解水资源枯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积极的利用不同的水利工程, 将水利工程的使用周期延长。这一方面能够促进我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还能够真正实现地区经济的有效发展。在开展不同的水土保持工作实践的过程之中, 我国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的有效完善和建立, 基础工程设施能够对泥沙进行有效的拦截, 将水流一级含水量控制在最低的水平, 尽量地避免泥沙过度地涌入水库和湖泊之中, 这种管理和运作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淤积的发生概率, 如果能够控制泥沙的阻挡, 那么水库也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水土保持的前提之上, 各种基础设施能够对大量的泥沙进行有效的拦截, 从整体上促进水库蓄水量的提升, 保障水库发挥一定的防护作用和价值, 实现整个工程使用寿命周期的延长。

  在落实相关管理实践工作的过程之中, 上级主管部门还须要注重河流泄洪能力的有效提升, 其中土壤的流失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土壤之中的含沙量, 还导致许多的泥沙直接进入河道之中, 使得整个河床水位不断上升, 蓄水防洪能力持续下降, 严重影响了周围民众的生命安全。对此, 水土保持工作实践的过程中, 管理工作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各种水土流失现象, 促进蓄水防洪能力的提升, 真正地实现水利工程的高效建设。

  此外, 与管理部门还需要以提高区域水环境和水体质量为依据和前提, 加强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和调节, 尽量避免各种有害物质直接进入水体之中, 有效地控制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提高水环境质量的同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注意的是, 水环境保护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复杂, 管理工作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手段, 既能恢复现有的生态环境, 又能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 改善现有的河流水体质量,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和环境。

  结束语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利用保护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证我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我国必须要立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情况, 积极地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手段, 加强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为我国的可持续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薛建军.浅谈21世纪柴达木盆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策略[C].中国西部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专家论坛, 2007.

生态环境建设论文(8篇最新范文)
第一篇: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及解决途径探索 第二篇: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利用保护
第三篇: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第四篇:浅析林业种植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
第五篇:农村能源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探究 第六篇:生态环境建设与自然资源保护研究
第七篇: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室内绿化应用研究 第八篇:PPP生态环境建设路径探究
作者单位: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