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秦岭水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和推进措施

来源:陕西水利 作者:张勇,张龙宇
发布于:2021-11-24 共4106字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陕西秦岭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现状,以及秦岭水生态治理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规划引领、实行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生态治理保护和修复、加强组织领导等对策措施,为做好秦岭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    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治理对策;秦岭流域;陕西省;

  1 、概况

  秦岭位于我国中部,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被誉为“中央水塔”。陕西省秦岭范围具体为秦岭山体东西以省界为界、南北以秦岭山体坡底为界的区域,总面积为5.82万km2,其中秦岭北坡0.8万km2,秦岭南坡5.02万km2。秦岭主脊是黄河、长江流域的分水岭,秦岭北麓属黄河流域,山高坡陡,河流众多,流程短,比降大,流速急,汛期河水陡涨陡落,是渭河的重要补给水源地[1];秦岭南麓属长江流域,地貌以丘陵居多,坡面较缓,河流流程较长,水量丰富,是嘉陵江、汉江等长江主要支流的水源地。据统计,秦岭北麓共由大小河流(峪)近100条,流域面积8000 km2,河流(峪道)总长约1820 km,其中较大河流中直接入渭河流34条,主要有清姜河、石头河、黑河、沣河、灞河、辋川河等;秦岭南麓共由大小河流近200条,流域面积5.02万km2,河流总长约9200 km,其中较大河流中属于长江流域的75条,主要有嘉陵江、旬河、丹江、褒河、湑水河、沮河、太白河、子午河、乾佑河、月河、金钱河等[2]。

  2、 秦岭水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秦岭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特种库”之美誉。据相关统计,秦岭山脉内共有种子植物3446种,其中秦岭特有种192种,国家保护植物44种;兽类144种,占全国总数的29%;鸟类399种,占全国总数的34%。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并称为“秦岭四宝”。秦岭水生物多样性高,据统计,秦岭南坡共有鱼类80余种,北坡共有鱼类60余种,以鲤科为主,种属占比达60%以上。这些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让秦岭成为我国动植物资源的宝库[3]。同时秦岭是黄河、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地,为我国黄河、长江、淮河三大流域提供了水源保障。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就是在保护支撑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基因库,保护我国“中央水塔”。

  2.1 、秦岭水生态环境治理现状

  陕西高度重视秦岭水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近年来,陕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批示努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全面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陕西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和陕西省秦岭生态保护总体规划、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行动方案等,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并结合秦岭生态的重要性,在国家4项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和重点区域地下水水位达标率2项考核指标,覆盖了水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各项任务落实到所有市、县(市、区)政府,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落实《水功能区管理办法》,建立了水功能区分级管理体系、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评估制度等,对秦岭28条河流、55个水功能区开展水功能区水量、水质监测,评价河长约2613 km。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开展了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实施工作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围绕构筑防洪屏障和生态长廊,加快以水生态治理修复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4万km2[4],实施清洁小流域38余条;开展河流整治,实施汉江、丹江重点段防洪工程95余项,完成投资67.41亿元,堤防防护标准得到较大提升;加快村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水源区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和垃圾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有效治理村占比达93.4%和43%。通过不懈治理,秦岭水生态环境得到显着改善,效益逐步凸显。监测数据表明,2015年以来,秦岭区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珍稀水生动物数量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稳步恢复。秦岭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优并呈现持续向好的趋势,评价结果表明,水质达标率为91%,秦岭主要河流嘉陵江、丹江、汉江等出境断面水质均达Ⅱ类水质标准,保障了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安全。

1.png

  2.2、 秦岭水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水资源保护工作基础薄弱,水环境治理亟待加强

  秦岭面积广阔,河流众多。尽管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1%,水质总体优良。但秦岭人居相对分散,污染源多且散,造成水资源保护点多面广,突出表现在生活污水收集达标处理率低,直排、超排现象严重;一些尾矿库、工业废弃物堆积区污染隐患仍然存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秦岭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区域污染物排放量日益增长而治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水资源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复杂繁重。

  2.2.2 、部分河段生态流量不足,导致水生态功能下降,亟需加大水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突出表现在秦岭北麓的一些河流,如黑河、石头河、涧峪河等,由于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加之近年来河道来水量偏少,出现生产生活用水挤占河道生态用水情况,导致水库下游河道流量显着减少。同时,一些城镇河段存在乱倒乱占现象,进一步加剧河道水生态环境恶化,水生态质量下降,亟需加大对河流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

  2.2.3、 部分支流山洪灾害防治体系不健全,需进一步完善

  秦岭山区地貌复杂,沟谷纵横、深切,坡陡土薄,蓄水能力差,加之区域雨量丰沛,降雨集中,降雨频次高,极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直接威胁农田、公路、村镇等基础设施安全。进一步完善山洪防治体系,提高防御能力迫在眉睫。

  2.2.4、 局部水土流失仍十分严重

  秦岭山高坡陡,沟岭纵横,沟谷深切,石多土少,加之降雨集中,造成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被誉为“青山绿水覆盖下的水土流失”。特别是陕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坡耕地面积大,耕层浅薄,土质疏松,加之耕作方式传统粗放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据统计,秦岭地区坡耕地面积4348 km2年均水土流失总量298.46万t,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加之近年来公路、铁路建设、城镇化建设人为活动加剧,进一步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力度,防治水土流失,任务仍然繁重艰巨。

  3 、推进秦岭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3.1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破解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了理念启迪和现实遵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只有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才能精准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生态保护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黄河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为此,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担负起保护秦岭的历史责任,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做好秦岭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3.2 、坚持规划引领,夯实顶层设计

  在组织实施好《陕西省秦岭水资源保护利用专项规划》《陕西省秦岭水土保持专项规划》《陕西省秦岭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和《陕西省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等规划的基础上,立足秦岭水生态保护实际,着眼长远发展,践行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加强秦岭生态保护做出重要指示批示,以保护秦岭水资源、水生态,改善水环境质量,建设人水和谐美丽秦岭为目标,开展编制《陕西省秦岭水生态治理保护专项规划》《陕西省秦岭生态需水保障及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陕西省秦岭山洪灾害防治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夯实秦岭水生态治理保护顶层设计,为治理保护工作提供遵循和依据。

  3.3、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资源保护利用

  坚持水资源刚性约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和限制纳污等红线管控,统筹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统筹好调出区和调入区,在节水优先、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研究谋划水资源配置战略格局,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点源和面源污染防治,合理设定入河排污口,加强农田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的综合治理,确保河流水质达标,切实保护饮用水源水质安全,保障中央水塔安全。

  3.4、 加强生态需水保障和水生态保护修复。

  立足秦岭生态需水保障需求,科学确定好秦岭河流生态流量目标,合理配置水资源,将生态用水纳入流域水资源配置和管理,优先保障河流生态需水。利用跨流域(区域)调水工程,逐步退减挤占的河道生态用水。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天然林封育保护等项目,加强原生林草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开展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水生态治理保护和修复,维系河流健康生命,推进秦岭水生环境的持续改善。

  3.5、 加强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提升水生态保护综合管理能力

  立足秦岭山洪灾害多发频发的实际,聚焦防洪安全短板加快推进防洪抗旱减灾工程体系、水资源监测预警体系、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认真实施《长江保护法》《陕西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秦岭水资源保护条例,完善秦岭水功能区划健全秦岭水生态保护法律体系,切实提高秦岭山洪灾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3.6 、坚持“一盘棋”思想,切实加强对秦岭水生态治理保护的组织领导。

  秦岭覆盖范围广,涉及我省6个市、39个县(市、区)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的教训,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对秦岭生态保护工作统一领导,协调各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责任和任务,协同推进保护行动,共同守护好秦岭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冯缠利,高旭艳,罗文刚等陕西秦岭北麓水生态治理规划思路研究[J]陕西水利,2017(1):21-23.

  [2]陕西省水利厅.陕西省秦岭水资源保护利用专项规划[4].2021.

  [3]党双忍,宗静婷,赵国平,等中国秦岭[M].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89-192.

  [4]陕西省水利厅陕西省秦岭水土保持专项规划[4].2020.


作者单位:陕西省水利发展调查与引汉济渭工程协调中心 西安理工大学
原文出处:张勇,张龙宇.陕西秦岭水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陕西水利,2021(11):107-10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