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究

来源:华北自然资源 作者:李莉
发布于:2020-03-24 共3170字

  生态环境问题论文(热点范文8篇)之第八篇

  摘要: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现状的探讨,分析研究了不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可能会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土地开发整理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几种应对方法。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生态环境,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论文

  1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现状

  1.1 先进的技术指导不足

  土地的开发整理工作需要从整体上对土地进行科学地规划和评价,这些规划评价的标准是与时俱进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仅沿用旧的经验和已经过时的技术指标进行规划而不引入新的现代化的标准和技术,无疑会造成很大的浪费,降低所规划土地的利用率,甚至会影响其使用。土地规划需要很强的技术性,必须要有先进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1]。

  1.2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制度待完善

  先进的土地开发管理规划制度是保障土地开发整理过程的合理性和合规性的前提,要为土地的规划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法律指导。我国当前的土地规划开发大多处于封闭状态,尚未形成通用的规划标准和法律法规。这就很容易造成乱规划、不合理规划的现象,严重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开发效率。

  1.3 环境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对环境的保护是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应当特别注意的问题。对自然的开发不能建立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上。然而,当前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频频曝出只重视效率、农业生产率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造成水土流失等现象甚至严重的自然灾害。归根结底,还是相关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不足,没有把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摆在首位。应当加强相关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2 土地整理的类型及其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土地的开发整理通常包括未利用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和耕地综合开发3大类;没有先进合理的技术理论指导的不合理开发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2.1 土地开发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辉煌成果,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大量的原有耕地被占用改造为其他的商业场所或工厂等,加上自然灾害和农业结构转型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耕地面积一再减小。为了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农业安全,实现耕地数量的占补平衡刻不容缓。其中,开发新的、未被利用过的土地无疑是一条重要道路[2]。但是,诸多事实无不在警告我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尤其需要我们的关注。常见的未利用土地开发主要有林改地、草改地、开荒山和围水造地、河滩改地等。林地和草地有很强的固沙固土的作用,未经科学规划地改造这些土地很容易引发水土流水等不良后果,造成土地肥力丢失、土地沙化;对海边和河滩的不合理改造很容易引发水质恶化、泥沙淤积等不良后果。这些后果不仅会影响当地的自然和水文环境,甚至会引发连锁反应,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恶化并影响到土地的质量和使用,使土地开发结果适得其反。

  2.2 土地复垦问题

  土地复垦是指对已开垦过但由于种种人为原因或自然灾害而被破坏损毁的土地,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修复,恢复其利用价值,实现旧地新用,废地重用,践行可持续发展。土地复垦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生态学、经济学等多方面知识并且要结合土地的实际情况,一般包括工程修复方法和生态修复方法。工程方法是指对塌陷土壤进行填补、填充陷坑、对盐碱地进行化学修复等,主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对土地进行改良,修复土地结构,恢复土地肥力,建造人工水系网等;生态方法是指利用自然界的修复功能,人为营造合适的条件来加速土地的恢复和肥化等。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操作不当不仅不能起到修复土地的作用,甚至会造成二次污染,使修复难度加大,修复工艺更加复杂。

  2.3 耕地综合开发利用问题

  耕地的综合开发利用主要指对于现有的农田进行重新规划整理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大可耕种面积,实现地尽其用、因地制宜,保护环境。其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对耕地的重新规划可能造成原来的破碎状的农田减少,会降低农田景观差异度,破坏自然环境的连贯性。此外,重新规划造成的土地使用结构的变化也会相应地影响当地的环境,需要对当地环境做一些改造,容易影响当地的水文和地质环境。重新规划后的利用过程中也难免出现化肥使用不当等破坏土壤肥力、造成污染的行为,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3 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问题应对措施

  3.1 适当加大土地复垦力度

  在上述3种土地开发整理技术中,未利用土地开发很容易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需要特别慎重。只能在大量的调查分析论证下严格地合理开发。近年来,各地由于不恰当开发造成的地质生态灾害层出不穷,之前的大量不合理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等现象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国家已经提出了相关的政策规定,对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地区不仅不能再进行胡乱开发,还要严格执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措施。所以,既能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又能增加耕地面积的土地复垦脱颖而出。

  1)土地复垦平衡了退耕还林和耕地面积需求的矛盾,既保护了环境,治理了污染,又能解决耕地问题。2)我国可供复垦的土地丰富,复垦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国作为一个矿业大国,采矿业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占用、破坏了相当数量的耕地。据调查,我国仅工矿占用的耕地就高达400公顷;黄淮地区被工矿占用破坏的土地中有90%以上都是优质的农田[3]。此外,被固废堆积占用的农田也高达14万公顷。然而,这些矿业废地中只有10%左右被复垦再利用。因此,复垦对于保障农田面积、实现占补平衡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应当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投资。国家应当加大土地复垦的力度,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让土地复垦工作成为土地整理工作的重点。

  3.2 重视土地整理对生态景观的影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当前,我国的土地整理还停留在保障耕地和开发其他用途的阶段,即使考虑环境问题,很多也只停留在种植防护林、绿化带的层面。相比开发造成的环境破坏,这些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土地的开发整理应当在能有效增加用地面积的基础上尽可能保障原有生态环境不遭破坏,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对环境进行补偿。要重视本有的生态系统,把生态与景观相结合,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规划;以自然为师,以自然为型,建立环境友好、生态繁荣的土地整理开发工程。譬如,在农田整理开发中要尽量减少混凝土的使用,多使用天然材料,保持农地的原有风貌;在田间小路多使用土石材料,使植物有充分的条件生长,营造农田小生态系统。一般情况下对环境的开发利用总会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因此,采取必要的保护是必须的,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开发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和控制,综合生态、经济和资源消耗找到对环境损害最小的方法进行建设和生产。

  3.3 做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系统

  土地开发整理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着力点和出发点,使生态保护和耕地开发齐头并进,不可厚此薄彼,要建立健全生态系统影响评价监督系统,让开发和保护有理可依、有据可凭;要推进土地向集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要额外注重生态效益评价,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经济核算,对环境破坏严重而没有相应生态补偿的实行一票否决。

  结束语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土地整理与开发是国之大计。土地整理与开发是保证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尽管我国比较注重土地开发整理中可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但我们的理论、制度体系和意识还有待提高和完善。我们应当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快建立健全相关的理论制度系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土地整理开发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倩,吴慧洁.浅谈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问题[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09):17-18+22.
  [2]吴艳.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08):210.
  [3]冯国清.浅谈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问题[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3):250.

点击查看>>生态环境问题论文(热点范文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山西省自然资源交易和建设用地事务中心
原文出处:李莉.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问题及应对分析[J].华北自然资源,2019(04):132-13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