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国外海水养殖渔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借鉴

时间:2014-05-09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5557字
论文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各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世界各国对水产品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在过去50年中,世界水产品供应量的增速已超过人口增速,如今水产品已经成为世界众多人口摄取营养和动物性蛋白的一个重要来源。

  海水养殖业和海洋捕捞渔业对全球粮食安全和经济繁荣发展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在海洋资源日益衰退、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的国际趋势下,主要渔业国家对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关心和扶持力度明显增强,各国在继续依赖海洋捕捞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以弥补消费市场的供给不足。

  1、世界海洋捕捞渔业发展状况

  1.1海洋捕捞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海洋捕捞渔业快速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的产量快速提高阶段。这一时期世界海洋捕捞工具和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捕捞范围和深度也不断扩大,捕捞产量逐年增加,年均增长速度高达5.5%。

  第二阶段是70—90年代的产量平稳增加阶段。该阶段捕捞产量年均增长速度逐步放缓,90年代年均增长速度只有0.6%。尽管年均增长速度逐步放缓,但是产量依然不断增加,1996年捕捞产量达到8640万t的高峰。第三阶段是进入21世纪的产量逐步下降阶段。随着人类对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野生渔业资源种类和数量日益减少,海洋捕捞产量开始下降,2010年全球登记海洋捕捞产量为7740万t。海洋捕捞量占世界渔业捕捞总量的比重也逐渐下降,由2000年的90.7%下降到2011年的87.3%(图1)。

  论文摘要

  从区域发展趋势来看,中西太平洋、东印度洋和西印度洋3个区域自1950年以来捕捞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捕捞量所占比重较小,近5年平均捕捞量只占世界海洋捕捞总量的28%。东北大西洋、西北大西洋、中西大西洋、地中海及黑海、西南太平洋和东南大西洋,这些区域产量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近5年平均捕捞量只占世界海洋捕捞总量的20%。中东部大西洋、东北太平洋、中东部太平洋、西南大西洋、东南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这些区域年捕捞量时多时少,自然变化幅度较大,然而过去5年的平均捕捞量却占到世界海洋捕捞总量约52%。

  从当前捕捞量来看,西北太平洋是遥遥领先的最丰产渔场,2010年为2090万t,占全球海洋捕捞总量的27%。其次是中西太平洋,2010年捕捞量为1170万t,占全球海洋捕捞总量的15%。东北大西洋和东南太平洋分别达870万t和780万t,分别占全球海洋捕捞总量的11%和10%。

  1.2海洋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现象严重

  从1974年粮农组织完成首次评估起,未完全开发的种群所占比重一直在逐渐下降。相反,已过度开发的种群所占比重则在上升,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从1974年的10%上升到1989年的26%。完全开发的种群的捕捞量十分接近最大可持续产量,已经没有扩大的余地,需要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才能避免产量下降,这部分种群的数量变化幅度较小,其所占比重在1974—1985年一直稳定在50%左右,随后于1989年下降为43%,而后又逐渐回升,2009年为57%。

  约有29.9%的种群已遭过度开发,其产量已低于其生物生态潜力,需要采取严格的管理计划来恢复其可持续生产能力。

  剩余12.7%的种群则为2009年时未充分开发的种群,所面临的捕捞压力较小,仍有潜力提高产量,但这些种群通常不具备太高的生产潜力,需要合理的管理计划来确保加大开发力度不会带来新的过度捕捞问题。排名前10位的种群在世界海洋捕捞总量中合计占约30%,其中多数已被完全开发,因此已失去增产潜力,而有些种群已经遭到过度开发,只有采取有效的种群恢复计划才有可能实现增产。

  全球海洋渔业捕捞产量持续下降、过度开发种群比例上升、未充分开发种群比例下降等现象,已向全人类发出强烈信号,世界海洋渔业状况正在不断恶化,已对渔业产量造成负面影响。过度开发不仅会导致负面生态后果,还会降低海洋水产品产量,从而进一步造成负面的社会和经济后果。为了加大海洋渔业对沿海社区的粮食安全、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福祉的贡献,必须制定有效的管理计划来恢复已遭过度开发的种群,保障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世界海水养殖渔业发展现状.

  2.1海水养殖成为海洋渔业增量供应的主要渠道.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海水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产量持续增加。进入21世纪,在世界海洋捕捞产量不断萎缩的情况下,各国及时转变渔业生产理念,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对渔业进行了重大政策调整,向“以养为主”发展,海水养殖规模继续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2010年养殖产量达到1830万t,其中海洋软体动物1390万t,占75.5%;海洋鱼类340万t,占18.7%;海水甲壳类和海参、海胆等水生动物分别占3.8%和2.1%。

  软体动物的份额(主要是双壳贝类。例如牡蛎、贻贝、蛤、鸟蛤、蚶和扇贝)从1990年84.6%下降到2010年的75.5%,反映了海水养鱼的快速增长,1990-2010年间,海水养鱼年平均增长率为9.3%,比软体动物产量增长率快7倍。世界海水养殖业产量的持续增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优质水产品。尽管海洋捕捞的产量逐年下降,但是由于全球对海产品的需求量有增无减,于是海水养殖业成为弥补海产品供求缺口的主导力量。

  2.2发达国家发展较慢,发展中国家增长较快.

  20世纪50年代,欧洲、北美洲海水养殖业较为发达。1950年,海水养殖业产量排列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法国、日本和美国,均为发达国家。

  但是由于环境保护、自然灾害以及工资水平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和地区海水养殖业产量及规模扩张较慢,产量规模占世界海水养殖产量的比重逐渐下降。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发展中国家海水养殖产量增长速度较快,占世界海水养殖业产量的比重也逐渐上升(表1),成为世界海水养殖业产量增长的主要贡献者。1966年发展中国家海水养殖产量占世界海水养殖总产量的比重开始超过50%,1980年上升到65%以上,2010上升到接近90%。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产量增长虽有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尤为迅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位列世界海水养殖业产量第1位。

  论文摘要

  3、世界海洋渔业发展趋势

  3.1海洋捕捞渔业产量将趋于稳定

  目前,全世界水产品产量60%来自于捕捞渔业,其中海洋捕捞在世界捕捞总量中所占比重在90%以上,成为世界水产品供给的主要来源。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过度捕捞、水质污染、资源衰退和不良气候影响等因素导致野生鱼的产量已接近其天然再生能力,海洋渔业捕捞产量开始停滞不前,发展形势令人担忧。为了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一些国家地区已经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在降低开发强度和恢复过度开发的种群及海洋生态系统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美国67%的种群目前已得到可持续捕捞,新西兰已针对过度开发的种群实施了强制性恢复计划。澳大利亚只有12%的种群仍遭到过度捕捞。从20世纪90年代起,纽芬兰-达布拉多大陆架、南澳大利亚大陆架和加利福尼亚洋流生态系统的捕捞压力均出现大幅缓解,目前已降至或低于多物种可持续产出的开发强度。随着世界各国对海洋渔业资源保护的加强,以及国际社会通过国际间的合作,不断强化对环境和渔业资源,特别是公海渔业资源的保护,海洋捕捞渔业的产量将趋于稳定。

  3.2海水养殖将向集约化、深水化方向发展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海水养殖业虽然规模扩张较慢,但是凭借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充足的资金,运用工业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改造传统海水养殖业,使之向现代海水养殖业发展,未来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的引领下,世界海水养殖业将呈现以下主要趋势:

  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发展中国家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通过建设养殖工厂等工程设施以及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较小立体空间内中进行海洋渔业的工厂化养殖。海水养殖将日益走向深海。深水网箱养殖能够突破近海资源、环境和空间制约,有效拓展海水养殖空间。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将解决深水网箱养殖的一系列关键技术,使深水网箱及其附属装备的建造技术和养殖技术日益成熟,深水网箱养殖将成为世界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典范。

  产业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围绕主要养殖品种,成立了各种生产性服务组织,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服务有机系统,欠发达地区也将借鉴这一先进的服务模式,成立专业化渔业生产服务联盟,规模化发展现代海洋生产服务业。

  3.3海水养殖生产力的提高将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

  海水养殖生产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主要通过科技进步来实现。科学技术在海水养殖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发达国家和地区凭借其技术和资金优势,把现代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电子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于海水养殖业,使之成为一个集现代装备与技术普及应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极大地提高了海水养殖生产效率。为避免海水养殖生产对海洋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破坏,发达国家和地区经不断地探索,在实践中形成了多种形式的生态养殖、健康养殖方式,为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发展中国家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未来,海水养殖业将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带动下向高科技方向发展,海水养殖将更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海水养殖生产力。

  4、世界海洋渔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4.1我国海洋渔业发展现状

  4.1.1近海捕捞业得以优化调整,远洋渔业规模不断壮大

  进入新世纪,我国对海洋捕捞业进行战略调整,实施了稳定近海捕捞产量的发展政策及渔船“双控”制度,引导海洋捕捞生产结构调整,“十一五”期间近海捕捞产量基本稳定在1300万t左右,近海捕捞业进入合理有序阶段。同时,我国大力发展远洋渔业,2010年我国远洋业总产值达到119.2亿元,作业海域分布于35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公海及南极海域,大洋性渔业加快发展,世界公海渔业资源利用率达到6%。

  目前我国已经从过洋性渔业为主发展到以大洋性渔业为主的时代,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也取得历史性进展。

  4.1.2海水养殖业蓬勃发展,成为海洋食品供给增量的主要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海水养殖产量从1978年45万t增长到2011年的近1551万t,年均增长11.3%,成为满足新增供应的主要渠道。现代健康生态养殖发展加快,养殖机械化、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快速发展,尤其是抗风浪深水网箱的推广进一步拓宽了海水养殖的发展空间。

  养殖优势产业呈现区域化发展,形成了沿黄渤海和东南沿海两个优势出口水产品养殖带,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海水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实现了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转变的历史性跨越。

  4.2我国海洋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海洋渔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但是仍面临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近海渔业资源利用过度,捕捞强度超过资源再生能力。据资源调查和专家评估,我国现有海洋捕捞能力超过资源可承受能力30%以上;近海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养殖风险增高,水产品品质下降;国际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能力薄弱,远洋渔船装备水平低,老化现象严重,基地建设滞后,新渔场、新资源开发能力弱;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科技水平不高,缺乏一批能够推动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成果和关键技术,现有技术推广体系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4.3世界海洋渔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4.3.1加强增值放流,促进近海捕捞渔业稳定发展

  针对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没有明显好转,资源过度捕捞没有根本控制的现状,借鉴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恢复过度开发的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做法,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等生态修复措施。依据水域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和养护需求,合理确定增殖放流的功能定位,科学确定增殖放流品种和规模。扎实做好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的规划设计、选址选型、效果评价等基础工作,建立健全海洋牧场建设和管护制度。促进海洋牧场建设与增殖放流等资源养护措施紧密结合,恢复近海渔业资源种群和数量,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强化渔业资源保护管理,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实现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和合理捕捞相统一。

  4.3.2扶持壮大远洋渔业,加强远洋捕捞的可持续发展

  继续推进我国远洋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巩固提高过洋性渔业,通过调整合作方式,实施综合开发,拓展合作空间,提升合作层次,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壮大公海大洋性渔业,加强新资源新渔场的探捕和开发利用,重点利用有开发潜力的渔业资源。统计分析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等不同区域的年捕捞量变化趋势,掌握公海渔业资源的区域分布规律和产量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公海远洋捕捞,提高远洋捕捞产量。积极参与国际渔业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在国际管理框架内发展我国公海渔业规模。提升远洋渔业装备和企业管理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远洋渔业企业和现代化远洋渔业船队。

  4.3.3升级海水养殖模式,提高现代化海水养殖水平

  统筹规划滩涂与近岸资源,大规模开展潮间带立体生态养殖,积极推进工厂化养殖和深水网箱养殖,建立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打造生态友好的养殖优势产业。针对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等科学问题和产业发展需要,以生态系统水平养殖为基础,利用不同层次营养级生物的生态学特征,在养殖生产环节使营养物质循环重复利用,减少对养殖环境自身的污染,同时生产出多种有营养价值的养殖产品。开发不同养殖水域、不同种类的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新模式和新技术,促进营养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单位水体养殖产量。

  参考文献:
  [1]乐家华.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启示[J].中国渔业经济,2010(6):50-55.
  [2]李权昆.世界海水养殖业发展趋势与启示[J].世界农业,2012(4):9-12.[3]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2012[R].2012:19-40.
  [4]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2010[R].2010:18-25.
  [5]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2006[R].2006:8-20.
  [6]王双,刘鸣.韩国海洋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东北亚论坛,2011(6):10-17.
  [7]杨卫.日本海洋渔业资源增殖研究及启示[J].中国水产,2011(12):36-37.
  [8]周应恒.美日渔业结构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渔业经济,2007(4):20-23.
  [9]范其伟.日本远洋渔业支持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渔业经济,2009(5):140-144.
  [10]孙娟,杨德利.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1(7):733-746.
  [11]佘远安.中国海洋渔业:成就、问题和发展思路[J].中国渔业经济,2012(3):97-102.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