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房屋租赁关系存在的问题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17 共663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社会控制体系下中国房屋租赁关系探究
  【第一章】住房租赁社会控制之必要性
  【2.1】德国法的解约限制模式
  【2.2  2.3】美国法的租金管制模式
  【3.1】我国租赁法概况
  【3.2  3.3】租赁合同特征比较
  【第四章】借鉴德国、美国住房租赁社会控制之反思
  【结论/参考文献】房屋租赁关系存在的问题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 论

  正如前文一直强调的那样,住房对于人们来说,不仅有商品的性质,还是人权保障的特殊性质。通过考察研究,笔者观察到,在房地产购置花费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我国的租赁市场依然不受热捧。尽管近些年,以租赁房屋的方式解决居住问题的人口数量有所上升,但也仅限于大城市中的年轻人群体。而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租赁住房比例来说还是很低。这不仅是传统观念的影响,也就是每个家庭致力于购买一处属于自己的住房才安稳,还应该归咎于房屋租赁的法律保障不够健全,导致人们对此还是缺乏安全感。一些发达国家靠系统的制度支撑,通过立法、行政与司法等手段给予承租人充分保护,并以此完善住房租赁市场,打消租者不稳定不安定的心理,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合理的住房消费结构,政府在其中对民众提供住房保障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如何使民众得到可以负担的适宜居住的,有良好设施和基础服务的住房,实现他们的基本权利,实现人民"居者有其屋",是租赁关系的社会控制的根本目标。通过研究住房租赁市场的特点,以及国外调控住房租赁市场的私法经验和我国目前的住房租赁合同的法律手段,本文认为,我国私法应该对住房租赁市场中进行规范。

  以调整租赁关系为基础的法律框架,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建设和完善。由于住房租赁双方的地位不同,利益诉求各异,更应建立健全租赁的相关法律。由于生活计划附随于此房屋,而且搬家会造成多种损失,承租人一般都会想尽办法维持租赁合同的存续。于此相反的是,出租人要追求最大可能的租金利益,他们会倾向于降低和摆脱租赁关系的束缚。房屋市场中用于租赁的房屋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在关于租赁关系存续性的谈判中,出租人并不担心此关系的终止而有住房难以继续出租,而承租人却要因此面临全盘损失。所以说,承租人在租赁关系的存续性上对出租人是有依赖的。

  但从住房租赁市场本身来看,市场的调节作用无法弱化承租人对出租人的依赖性。相反,由于租赁房屋不可取代,而且租金具有城市区域性,承租人的劣势地位愈加明显。而从历史经验中发现,法律对租赁关系中的地位差异不加以重视,出租人就可以通过苛刻约定和行使自由的终止权要求提高房租,导致租赁市场秩序混乱。

  德国以通知终止保护的方法干预租赁期限等手段为中心的"解约限制",以及美国限制租金初始金额和上涨的"租金管制"做法,都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们在社会控制问题上提供了有用的经验。

  首先,两个国家的法律管制都在制度构建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租赁关系的管制是对契约自由、出租人的财产权利,和承租人生活的利益之间的让渡和平衡。房屋租赁立法的性质的准确定位应该是自治法功能和保障法功能。房屋租赁关系的本质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法律关系,但又是在动态的经济社会调整过程中实现其功能的。也就是说,只强调尊重合意,不实施法律控制,也是行不通的。因为我国目前住房租赁合同的法律框架,与德国曾经的自由化的住房租赁法律比较类似,和美国战后的租赁市场情况也相差无几。住房对于城市人口的需求和意义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国的私法不能解决住房租赁的相应问题,而且任由发展不予采取相应措施,就极有可能重蹈德国两度租金狂涨的覆辙。国家和政府还要在其中承担起责任,倡导多元化的居住理念,促进住房消费的理性发展。

  另外,两种社会控制方法都有可借鉴之处。我国的法律规制若是能够取长补短、双管齐下,则可以全面兼顾,既抑制租金过高,又保证出租人的权益。比如德国的制度就对管制住房租赁关系有两个重要举措,一是对出租人的解除合同权利限制,二是控制住房租赁合同的内容。这样就能够保证出租人在缔约时和合同存续中不再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地位,进而控制租金、稳定合同,达到承租人的稳定居住的效果。但是,这两方面的干预也给出租人合理的提高租金的要求带来障碍。再以美国法律中给出租人提供提高租金的法律途径为依据,给出租人的通知终止权和提高租金的权利的行使设立一定的限制要求,不仅能有效保护承租人的利益,也为出租人提供有标准化的理由,方便合理地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

  最后,司法实践层面上的理论加强有助于地区法院对租赁关系的理解。以私法手段介入住房租赁市场,除了成文法的制定,还要有适当的法律解释和阐释一些不确定法律概念的标准。德国的经验证明,在法律文本中明确表述立法目的和利益权衡的过程,或是规定辅助性的程序规定,均是降低不确定法律概念的不确定性的有效手段。通过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降低不确定性,才能在全国范围建立统一评判标准。

  为了弥补我国住房租赁合同法律框架的漏洞,也是为了解决民生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德国美国的做法,用构建私法体系适度干预住房租赁市场。

  立法司法活动是租赁关系的社会管制中的核心,但除此之外,完善国内房屋租赁的管理体系也是重要一部分。比如优化居民住房消费结构,减免住房租赁方面的税费,鼓励社会力量对住房租赁领域投资建设等。如前所述,大城市中特别是年轻群体和中低收入阶层,拥有自有住房比率越来越低。在住房租赁将会成为常态的今天,租赁管理体制缺位将影响城市的吸引力、竞争力,增加人民生活压力。所以需要政府转变观念,房地产经济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应该降低,避免"一业兴而百业凋零"的情况。

  居民在住房上的支出占生活总支出的比例不能过大,通过控制房屋租赁价格,减轻生活负担,"房奴"现象也会有所减少。政府须重视住房租赁制度的实施,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把租赁管理的方法因地制宜的运用到各个城市。对于公民,政府还应该加强宣传,引导转变住房消费观念。通过宣传租赁等住房形式,和相关法律保障,形成一种量力而行的住房观,减少蜂拥买房、屯房的不良风气。

  我国要建立租金管制制度,就需要在一系列的法律政策支持下进行,带有社会保障性质。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随市场情况做出反应,掌握动态,把握起伏。就像德国政府对房租水平进行严格限定,也应由市政部门、出租人与承租人协会、房屋租赁介绍所等机构,共同制定每个地区不同房屋类型的"房租合理价格表".

  《德国民法典》中的"租金一览表"也是通过政府每年统计地区数据并更新制作,用于租金上涨的数据依据。而纽约市房租指导委员会进行租金管制,主要根据建筑房屋的建成时间和居住人口状况进行分别管制,适用不同的租金增长方式;根据一定数量的住房单元存量和市场状况制定相应的租金涨幅。在实施中,政府相关机构要评定房屋的基础租金,以及确定每年的租金上涨幅度,还需要衡量出租人增加租金的特别请求,决定是否准许。这其中不仅关怀到低收入的承租者,也考虑到出租人的正当利益要求。

  当然,政府及相关机构在租金确定的事项中,要做到明确、细致,在全国范围确立一致的判断标准是不可能的,因为要考量各地的经济社会差异性。这会导致决策过程成本增加。这就另外需要一套解决机制,如果合同任一方对相关机构的最终决定有异议时,就要启动听证、复议或是诉讼程序,这些程序的规定也要纳入社会控制的法律体系中,形成完整、统一的有效机制。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1)著作类:
  
  1.崔建远 主编:《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7 年版。
  2.[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王晓晔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3. [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债法分论》,杜景林、卢谌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4.邓正来:《哈耶克法律哲学的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3月。
  5.[美]曼昆:《经济学基础》,梁小民、梁砾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陆丁:《看得见的手: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上海人民出版社、智慧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版。
  7.林诚二:《民法债编各论》(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邱聪智:《新订债法各论》(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杨冠琼主编:《当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0.谢哲胜:《房租管制法律与政策》,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版。
  11.周珺:《住房租赁法的立法宗旨与制度构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2.周珺:《美国的住房租金法的转型--从出租人优位到承租人优位》,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
  
  (2)论文类:
  
  1. 班健波、黄茂钦:《论房屋租赁的社会控制》,载《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12年第七卷。
  2. 包振宇:《论住宅租赁立法体系和性质定位》,载《上海房地》2011年06期。
  3. 包振宇:《简论住宅租赁关系的社会控制》,载《上海房地》2011 年第 08期。
  4. 包振宇:《美国住宅租赁法律制度研究--以承租人住宅权保障为例》,载《美国研究》2010年第02期。
  5. 陈北:《从美国的"租控制(Rent Control System)"看我国的房地产租赁》,载《北京房地产》2005 年 12 期。
  6. 陈伯:《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几点思考》,载《中国房地产》,2009年11月。
  7. 胡光志、张剑波:《中国租房法律问题探讨》,载《中国软科学》,2012 年第 1 期。
  8. 郭万达、郑鑫、王东升、郑宇劼、张欢欢:《我国居民住房租赁核算的方法选择》,载《开放导报》2012 年 02 期。
  9. 郭芳俊:《浅析纽约市租金管制的调整》,载《法制与社会》2008 年 13 期。
  10. 龚赛红:《论民法典中的合同的解除与合同终止》,载《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6 年 4 期。
  11. 刘增锋:《美国住房租赁市场运行机制探讨及借鉴》,载《中国房地产》2011年 12 期。
  12. 浦湛:《我国住房租赁市场边缘化问题分析及对策》,载《中国房地产》2009年 12 月。
  13. 徐倩《房租管制的法经济学思考》,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 04 期。
  14. 钱云光、唐小我:《美国的租金管制分析》,载《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 年第 04 期。
  15. 禤文昊、张杰:《北京住房租赁市场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对租客的网络调查实证》,载《住区》2012 年第 02 期。
  16. 禤文昊、张杰:《当代北京城镇个体房东住房租赁供给特征研究--理论建构与网络调查实证》,载《北京规划建设》2010 年 04 期。
  17. 禤文昊、王亚平:《当代英国出租私房的复兴政策与实践(1988~2008):经验与启示》,载《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 年 01 期。
  18. 任超群、吴璟[美国]、邓永恒:《预期对租金房价比变化的影响作用研究》,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年 1 月期。
  19. 孙丹:《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国际比较与政策建议》,载《金融与经济》2011年第 08 期。
  20. 宋丽敏:《住房租赁合同的社会控制研究--兼与许德风博士商榷》,载《东方法学》2011 年第 04 期。
  21. 孙蕾、刘尊知:《房屋租赁合同解除条件的司法完善》,载《人民司法》2011年 14 期。
  22.童薇:《我国住房租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构》,载《福建师范大学》2009 年4 月。
  23. 余南平:《金融危机下德国住房模式反思》,载《德国研究》2010 年第 3期第 25 卷总第 95 期。
  24.王忠吓:《房屋租赁市场中组建的确定方法研究》,载《中国管理科学》,2004 年 10 期。
  25.许德风:《住房租赁合同的社会控制》,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 年第 03期。
  26.袁小凡:《北京租赁住房的市场特征》,载《北京规划建设》,2007 年 7 月。
  27.郑宇劼、张欢欢:《发达国家居民住房租赁市场的经验及借鉴--以德国、日本、美国为例》,载《开放导报》2012 年 02 期。
  28.曾韬:《论以终止保护的方法调控住房租赁市场--以德国法为例》,中国政法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29.周珺:《美国租金管制政策的流变及对我国的启示》,载《学术论坛》2012年 08 期。
  30.周珺:《住房租赁中的正当理由规则及其借鉴意义》,载《湖北社会科学》,2013 年 1 期。
  31.周珺、谢荣华:《住房租赁法的性质--以美国法为中心》,载《法制与社会》2011 年 7 月。
  32.周珺:《我国住房租赁立法宗旨的选择》,载《江西社会科学》2011 年 8月。
  33.赵晓毅:《宪法学视野中的公民住房权及其保障》,载《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4月。
  34.张群:《南京国民政府住宅立法研究》,载《清华法律评论》2008年第2期。
  35.赵凯:《美国纽约房屋租金立法管制及其启示》,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第10期。
  
  (3)报刊类:
  
  1.信海光:《不应再是空白的房租管制》,载《中国房地产报》2010 年 7 月26 日第 004 版。
  2.新华社:《住建部专家建议规范租赁市场》,载《京华时报》2010 年 10 月23 日第 5 版。
  3.刘先云:《租赁市场需靠行政调控》,载《国际金融报》2011年8月15日第2版。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住房市场发展的基本判断与住房政策走向前瞻》,载《改革》2007年12月。
  
  (4)法律文献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2.《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3.《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
  4.《德国民法典》,陈卫佐译,法律出版社2010年6月第3版。
  
  二、 外文参考著作及文献:
  
  英文
  1. Barlow Burke & Joseph A. Snoe, Property.
  2. Edgar O. Olsen, Is Rent Control Good Social Policy? Chicago-Kent LawReview, vol.67,1991.
  3. Howel Lewis, Goodbye Rent Control – the 1988 Housing Act, New Law Journal 138NL893,09 Dec.1988.
  4. Jorge O. Elorza, Rent Control and Healthy Gentrification: A Policy Proposal to Deconcentrate the Poor in Urban America, 17 Cornell J.L. &Pub. Poly 1(2007)
  5. Joseph William Singer, Introduction to Property, New York: Aspen Publishers, 2005.
  6. Karl Manheim, Rent Control in the New Lochner Era, 23 UCLA L.Envtl.L.&Poly 211(2005)
  7. Martin Partington, The re-introduction of rent control-The effect of changes to the housing benefit scheme, 1996 and 1997, Journal of Housing Law 1997
  8. New York Cod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9 Executives.
  9. Robert G. Lee, Rent Control-The Economic Impact of Social Legislation, 12 Oxford J. Legal Stud. 543 1992.
  10. Richard Arnott, Rent Control: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 vol.1,1988.
  11. West's District of Columbia Code Annotate, Publisher's Editorial Staff 2013.
  12. Walter Block, Rent Control, The Concise Encyclopaedia of Economics.
  
  德文
  
  1. Blank Hubert, Der Kündigungstatbestand des Eigenbedarfs nach dem Urteil de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s vom 14. 02. 1989, WuM 1989, S. 157-162.
  2. Bork Reinhard, Allgemeiner Teil des Bürgerlichen Gesetzbuchs, 2.Aufl., Tübingen 2006.
  3. Burow, Die Eigenbedarfskündigungnach §564b Abs.2 Nr.2 BGB, Cuvillier Verlag G?ttingen
  4. Dieter Medicus, Schuldrecht II Besonderer Teil; 15.Auflage 2012; C.H.Beck
  5. Dauner-Lieb, Barbara(Hrsg.),Anwaltskommentar-BGB, Bd.2 Schuldrecht Teil bd. 2, Bonn 2005.
  6. Finger, Peter, Die Kündigung des Vermieters nach § 564 b BGB.
  7. Günther, Mieterschutz als Aufgabe des sozialen Rechtsstaats,WuM 1980 S.121
  8. Honsell, Heinrich, Privatautonomie une Wohnungsmiete, AcP 1986.
  9. Jauernig/Teichmann, Bürgerliches Gesetzbuch: BGB Mit Allgemeinem Gleichbehandlungsgesetz (Auszug) Kommentar, 15. Auflage; C.H.BECK.
  10. Juris, Herberger, Martinek, u.a., Juris Praxiskommentar, BGB Schuldrecht Teil, juris GmbH, Saarbrücken 2010
  11. Kern, Rechtliche Anforderungen an eine wirksame Mieterh?hung, NZM2008, 712
  12. Karl Larenz, Lehrbuch des Schuldrechts Band 2 Halbband 1 Besonderer Teil
  13. Auflage; Verlag C.H.Beck
  13. Palandt, Bürgerliches Gesetzbuch: BGB, 73.Auflage; C.H.BECK
  14. Peter Derlder, Die Notwendigkeit eines Grundrechts auf Wohnen, WuM 2009.
  15. Staudinger, Emmerich, Kommentar zum Bürgerlichen Gesetzbuch:mit Einführungsgesetz und Nebengesetzen, 2011; Berlin: Sellier- de Gruyter
  16. Stern Klaus/ Becker Florian, Grundrechte-Kommentar, K?ln 2010.
  17. Walter Roth, Mieterschutz und Sozialstaatsprinzip, WuM 1987.
  18. W?lling, Zur Frage von ziel- und situationsad?quanz wohnungspolitischer Instrumente der ?ffentlichen Hand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GBI Verlag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