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骨伤科论文

中医动静结合辨证治疗老年下肢创伤骨折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24 共3030字
论文摘要

  下肢骨折的治疗与康复,多数患者与治疗人员常常认为只需要静养即可,但在静养的时候往往会导致健侧或者上肢肌无力,并且长期保持一个姿势会导致神经迟钝。正确的做法是在治疗、康复期间动静结合。下肢骨折处,关节无法进行运动锻炼,可以运动其周围的肌肉组织等。如大腿骨折,可通过活动脚趾来牵动大腿上的肌肉,还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肌肉收缩练习。这样可以让受伤部位附近的血液循环加快,伤口就可以得到更多养分,愈合得自然就快。
  
  笔者采用中医动静结合辨证治疗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珠江医院治疗的下肢创伤骨折的老年患者,共178例,男118例,女60例;年龄60~91岁,平均(69±4.1)岁。骨折原因:高空坠落37例,汽车撞伤79例,坠落伤30例,建筑物塌方26例,挤伤6例。下肢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髁上骨折,股骨髁间骨折,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胫腓骨骨干骨折,踝部骨折,足部骨折。随机分为2组各89例。伤后就诊时间1h~20天。手术后均随访3月。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符合《中国接骨学》中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如无明显移位的外展嵌插骨折和牵引复位,行分皮牵引和骨牵引术,明显移位的外展嵌插骨折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或经皮(切开)螺纹钉内固定术固定。
  
  2.2 实验组 静。
  
  一层意思是固定。骨伤科固定的方法很多,有绷带缠绕、纸板固定、小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牵引固定、外固定支架、以及内固定等,这些固定方法应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作出恰当的选择,应根据损伤部位所要的固定力量和固定范围,同时根据损伤部位的特殊性进行选择。临床上除了要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固定方法外,还应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确定固定的范围,固定范围的确定应在确保固定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小范围进行固定,把对肢体功能活动的限制控制在最小的范围,把固定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每种损伤的固定时间都要适可而止,固定时间既不能短也不能长,虽然每个具体病症都有大概的愈合时间,但临床上应根据每个病症的具体愈合情况确定具体的固定时间。
  
  另一层意思是静养静神。静神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稳,可保养元气,使五脏安和,并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因此下肢骨折的患者应注重精神的静养。②动。一层意思是功能锻炼。骨折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治疗的过程中要防止骨折发生再移位。并且功能锻炼应在损伤治疗的早期开始进行,有利于损伤局部肿胀的消退,还可以防止损伤局部软组织的萎缩、挛缩,把由于损伤和固定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降低到最低程度。另一层意思是适当的运动。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腕伤诸病候》指出,“卒然致损”而引起“血气隔绝,不能周荣”,通过按摩导引等法可以使气血恢复正常。正骨推拿手法一般可分为正骨手法与推拿手法两类。治疗骨折、脱位主要应用正骨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则主要应用推拿手法,两者相互配合使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WHO生活质量量表,针对总体健康、疼痛与不适、积极感受、日常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性对患者进行评价,分数范围为0~100分,除了“疼痛与不适”与“依赖性”方面,得分越高说明生活的质量越高。
  
  3.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均采用t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根据临床具体治疗情况自拟治疗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活动无不适和受限制,情志状况良好;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活动轻微受限,情志状况良好;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活动受限,情志状况不佳。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总有效率实验组86.50%,对照组70.7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论文摘要  
  4.4 不良反应实验组发生疼痛4例(4.7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9%;对照组恶心7例(7.87%),感染10例(11.2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0%。
  
  5 讨论
  
  下肢因行走和负重,需要高度的稳定性。两下肢应等长,若长度相差2cm以上,就会影响走路,相差愈大,影响愈严重。因此,在治疗下肢骨折时应注意以下特点:对复位的要求要高,轴线对位力争接近正常,因为成角畸形愈大,对关节活动,承重力线和肢体长度影响愈大;固定时间较长,待骨愈合牢固后才开始负重,防止因过早负重发生畸形和再次骨折;因股部肌肉较发达,收缩力强,股骨骨折在手法整复后,用石膏或小夹板固定,不易维持对位,需要持续牵引治疗。
  
  动静结合,一方面是指在治疗过程方式上强调静与动的密切结合,另一方面是指在动时要掌握“动中有静”,在静时要体会“静中有动”。动,指形体外部和体内“气息”(感觉)的运动,前者可视为“外动”,而后者可视为“内动”。静,指形体与精神的宁静,前者可视为“外静”,后者可视为“内静”。伤科疾病的治疗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贯彻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治疗原则。其中动静结合为第一大原则,动即功能锻炼,静即制动、固定,它们既矛盾又统一。
  
  动与静是相对的,也是辨证的。静主要是锻炼身体内部,而没有肢体活动、肌肉骨骼的锻炼。动有不少肢体活动及肌肉骨骼的锻炼,这有利于初步疏通经络,气血疏通后有利于入静。对于治疗过程者,肢体的动作有助于使注意力集中,通过动而达到静是治疗初期的基本方法。静也不是绝对的静,虽然没有形体的动作,但气血在大脑高度入静状态下按它本身的规律运行,它的种种微妙变化,都是动所不能体会到的。没有形体动作,更能专心一意。入静的程度越深,机体感受能力和反映能力都更敏锐,这是更高级的状态。
  
  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笔者认为以先动为宜,然后再动、静相兼,最后过渡到以静为主。在治疗过程时,不论静、动都要以静为前提。静时,要做到外静内动,静中求动;动时,要做到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具体来说,治疗过程患者可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体质、性格、治疗过程进度等,如是患者,还需考虑疾病的种类及病程等等),把动与静有机地结合起来锻炼。从体力来说,体力差的可以少动,体力好的多动,一般以不疲劳为度。从病情来说,病情较重、体质虚弱的可以静为主,配合动;随着病情好转、体质增强,应逐步增加动,达到一定层次后再以静为主。从时间上来说,早晨先静后动,以便精神饱满地投入到一天的活动中去;晚上宜先动后静,以利于安静地入睡。这些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灵活运用。每个治疗过程患者都应根据反馈来的信息,及时调节,时间久了,就能慢慢体会出其中的“度”,就能游刃有余,胸有成竹地处理治疗过程中的动静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立新,仇海军,智慧,等.动静结合治疗老年创伤性骨折126例[J].陕西中医,2012,33(4):430-431.
  [2]张翠文,李至红.骨折治疗中动静结合的治疗方法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10):2784-2785.
  [3]尚天裕.中国接骨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4]朱宏.骨折治疗中的动静动合[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版,2010(12):155-156.
  [5]李明宝.动静结合理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的指导意义[J].亚太传统医药,2009,5(4):90-91.
  [6]王兴军,刘广梅.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J].中国医药卫生,2005,6(14):64-65.
  [7]杨建芬,查洁芳.股骨颈骨折的动静结合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3):196-196.
  [8]李可心,尚天俗.“动静结合”骨折治疗原则生物力学基础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8,6(1):9-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