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研究促进广播电视语言健康发展的措施

时间:2018-07-10 来源:视听 作者:蒙剑媚 本文字数:3220字
  摘要:当今,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少数主播为了吸引受众, 引入“奇腔怪调”或是滥用古汉语词, 从而影响了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有效性。本文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在准确、有效地传达信息的基础上, 加入具有时代特色、贴近群众的语言, 促进广播电视语言健康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广播电视语言; 传播; 有效性;

广播电视
  
  一、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发展现状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现代传媒成为人们认知、了解生存环境的重要途径。大众媒体是时代航船上的风向标, 它总能最先传递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变革发展的最新信息。而广播电视语言作为这些信息的承载者, 毫无疑问反映着一个时代的需求。大众对媒体话语方式的效仿, 实际上是对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主流价值观的追随, 是渴望在政治、经济、文化中获取认同感。
  
  作为引领时代、记录时代的承载者, 广播电视语言在符合时代气息的同时, 依然保持着语言的规范性。一旦这种规范性被人刻意改动, 往往就成为了困扰社会发展、影响语言生态的负面因素, 简言之就是“语言污染”.广播电视语言的污染现状源于多种方面, 如外来词汇的滥用, 别字、错音的出现, 古汉词语、不雅语言的滥用等。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媒信息发布的重要手段, 在整个精神文化和艺术领域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随着电子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广播电视已经成为人们最依赖的信息传播媒介。
  
  而广播电视凭借着“传播的及时性、形象的纪实性、观众的参与性、节目的综合性”等独特魅力, 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作为这一传播媒介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广播电视语言是和画面一样重要的信息载体, 并和画面一起构成了电视传播的重要通道。因此, 多角度探索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有效性, 全面发挥语言在广播电视中的主体效应, 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媒体对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挑战与发展
  
  (一) 新媒体对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挑战
  
  新媒体背景下, 广播电视语言不可避免受到了影响, 尤其是网络用语对广播电视语言的影响更加明显。对于广播电视语言而言, 其规范性要求就有别于网络用语, 一些常见的网络用语虽然受到一些年轻人的喜欢, 但是这些语言不够规范, 也影响汉语本身的意思。但是, 另一方面, 受众已经接受网络语言的方式, 所以如何更好地让广播电视语言和时代性受众语言习惯融合, 是其面临的新的挑战。
  
  受到新媒体的影响, 许多受众思维和视听习惯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 这也要求广播电视语言在结合自身规范的同时适当引入口语, 实现各个媒体资源的整合。
  
  (二) 新媒体对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发展
  
  当下, 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媒体需要在整个趋势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作用, 积极应对在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语言容易出现的问题, 寻求一个新的发展。在一些综艺节目中恰当地使用网络用语, 不仅不会影响广播电视语言, 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撒贝宁有时候会说“倍儿爽”, 这就在节目氛围营造中凸显了一名广播电视语言传播者的亲切和俏皮。
  
  对于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语言面临的一些问题, 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可以在相应的政策下引导语言的划分, 针对不同的节目类型, 可以从顶层设计上明确哪类节目可以使用新媒体背景下所产生的哪些语言。这对于广播电视语言的环境既是一种发展也是一种规范。
  
  三、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有效性
  
  (一) 语言符号的技巧性运用
  
  语言符号作为信息传播的有效载体, 通过准确把握语言符号的意义从而更好地传播给受众。语言符号作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基础, 不仅需要掌握每个语言符号的音与意, 更重要的是灵活地应用, 让受众了解和接受。尤其是在节目主持的过程中, 语言符号作为传播的媒介, 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时候起到了重要的渲染效果和推动作用。对于主持人而言, 熟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号是基本要求, 通过熟练掌握各个语言符号, 才能举一反三, 在与嘉宾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畅通无阻, 减少不必要的沟通误区, 进而提升节目效果, 引发受众共鸣。
  
  比如, 深受大众喜爱的主持人董卿, 无论是她对各种语言符号的精确掌握和应用, 还是她对语言符号的涉猎面的广度, 都让人对主持人有了全新的认知。学海无涯,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 才能真正担当起“主持人”的称号。在她主持第12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过程中, 就展现了她对语言符号的技巧性运用的功底, 收放自如、灵活控场。在“青歌赛”中, 几乎所有的原生态选手都是少数民族, 当她面对汉族原生态选手时, 董卿显得有些激动:“你们是开赛以来第一对汉族原生态选手, 请问你们来自辽宁的什么地方?”董卿的激动感染了这对汉族选手, 他们齐声回答:“我们来自丹东市。”董卿随即问道:“丹东市, 是来自北水南调的丹东市吗?”董卿的这句话令这位汉族选手很自豪, 该选手走上前, 激动地说:“是的, 我们就住在九连城水库边, 过不了多久, 北京的市民就能喝上清澈的丹东水了!”董卿又露出她那让人温暖的灿烂笑容:“谢谢, 不过, 在喝到清澈的丹东水之前, 我们已经听到了你们清脆的歌声。”看似简单的几句对话, 显示出董卿作为一名广播电视语言的传播者对于语言符号的准确把握。可见, 在广播电视语言符号的运用中, 既要把握文字语言的准确性、注重对声音语言的把握, 更需要深厚的知识储备、文化底蕴作支撑。只有将语言符号中的文字语言和声音语言相结合, 才能更好地体现主持人的专业性。
  
  (二) 非语言符号及体态语言的技巧性运用
  
  在广播电视语言的传播过程中, 除却基本的语言符号的把握, 就是非语言符号的运用。针对不同的情境, 主持人合理运用体态语, 能更有效地感染受众。在不同的情境下, 主持人的动作和神态反应更为直接, 可操作性更强, 这也是对主持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考量。尤其是在访谈类节目中, 想要走进受访人的内心世界, 就必须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例如, 观众之所以对主持人陈鲁豫如此青睐, 正是因为她的语言亲切而感染人, 无论是眼神还是动作, 与受访者和受众没有任何距离感。在一次采访胡歌的节目中, 先在采访环境中, 巧妙地设置了红酒加食物的模式, 仿佛就是居家聊天。在聊天过程中, 鲁豫的身体前倾, 总是保持一种亲密而倾听的状态, 手持一杯红酒。也正是深知只有自己先完全放松, 才能带着受访者跳出限定的采访局限。当胡歌道出因为受伤而缺乏自信的时候, 陈鲁豫静静地聆听, 时而点头, 时而安慰, 把握人物情感非常准确, 进退收放自如。她在眼神中给人以怜惜、鼓励、敬佩之意, 充满了关怀。就是主持人这种丰富的情感把握, 才让节目更富有人情味, 更加丰满。
  
  在提升自我体态语的把握同时, 也要对节目的参与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无论是其个人素质还是其所经历的事情, 这样才能促使节目的整体性更加完整, 衔接更加默契。尤其是对于团队主持的主持人来说,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知道接下来要接什么话、什么环节。因此, 在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过程中要全面地发展主持人的素质, 以保证在更深层次的交流过程中, 将非语言符号灵活地发挥和运用。
  
  (三) 传播效果的综合效能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网络新闻媒体的异军突起, 不仅给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带来了挑战, 也带来了新的机遇。结合这些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 广播电视语言在传播过程中也离不开对整体效能的把握。要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 网络媒体虽然传播快, 但是很多时候信息阐述并不全面, 深度也不够, 这也是广播电视语言发展的契机。因此, 必须强化对播音员、主持人全局意识的培养, 使其对不同的新闻事件有自己的深入解读。比如央视的白岩松, 他无论是语言把控, 还是语言评论, 都能做到深刻, 让人听了叹为观止, 使人能学习到知识和领悟到事件的真谛。广播电视语言的传播在新媒体时代就应该形成责任明确、语言规范、传播路径广泛的传播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慧敏。如何提高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有效性[J].科研, 2016 (5) .
  [2] .徐娜, 王瑞。广播电视媒体应如何规范使用网络语言[J].新西部, 2016 (15) .
    蒙剑媚.如何提高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有效性[J].视听,2018(07):124-125.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