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引进类真人秀节目的传播特征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5-24 共512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国外引进类真人秀节目营销问题探究
  【第一章】引进我国的真人秀节目营销模式探析绪论
  【第二章】版权引进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
  【第三章】引进类真人秀节目的传播特征
  【第四章】外国引进真人秀节目的营销策略
  【第五章】国外引进节目营销策略中的问题与建议
  【第六章】我国版权引进类真人秀节目营销策略的发展趋势
  【结语/参考文献】版权引进综艺节目营销策略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我国版权引进类真人秀节目的传播特征

  真人秀电视节目种类五花八门,很难从形态上有一个准确的概括。事实上对创意产品形态的概括都会面临这样的困难,我们经常能够感觉到其形态上的差异,但是却不能对它们有准确的边界划分。比如户外竞技类真人秀如《奔跑吧兄弟》,表演选秀类真人秀如《中国好声音》,生活服务类真人秀如《爸爸去哪儿》、《我们约会吧》,公益类真人秀比如《梦想合唱团》,将这些节目放在一起可以发现节目的规则设计、元素构成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难以找到规律性的形态特点。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尹鸿教授书中《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所指出的构成真人秀节目的七个共同节目元素来理解和归纳出真人秀节目具有以下特征。

  3.1 媒介内容的真实性与虚构性融合

  目前学界和业界通常把电视节目分为两种类型:虚构类节目和非虚构类节目。

  虚构类节目是指如电影、电视剧、戏剧等由演员遵照剧本情节来演绎,诠释的过程被影像记录和艺术加工的节目类型;而非虚构类节目便是指如新闻直播、纪录片、人物访谈节目等这类记录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并对其采访、报道、加工的节目类型。

  对真人秀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这类节目与虚拟类节目和非虚拟类节目都有相似之处。比如参与真人秀节目的自愿者并非演员只是普通人,参加的游戏事件中是抛弃了编剧给定的台词和事先设定的结局,节目参与者的主动性空间很大,不用完全按照给定的规则来进行,因此也导致了结局的开放性,这里便体现出真人秀与非虚拟类节目的相似之处。同时,真人秀节目还是局限在一个节目秀里,节目中会设置游戏规则和规定游戏情境,参与者并非完全自由,依然受到时间、地点、游戏竞争性的束缚,所以这里又体现了与虚构类节目的相似性。因此,在真人秀节目体现的七个关键词中,自愿者、竞争行为、真实记录便属于非虚构的特点;然而游戏规则、设定情景、竞争目的、艺术加工则属于虚构类的特点。那么,将真人秀介于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内容情况进行细分,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3.1.1 人物非角色扮演与行为限定的融合

  真人秀节目中不会像影视剧或者电影里给参与者设定角色,而是直接还原你现实中本来的样子,让自己本色进入节目中去决定自己的行动和呈现给大众的形象。当然,恰恰因为是本色出演更真实的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和人格,让观众更加了解和喜欢参与者。相对的,节目参与者进入节目的同时就被放置在一个特定场景中,有着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这让参与者又不可能完全和生活中一样,因为参与者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被摄像仪器真实记录了下来,所以无形中就被真人秀中的游戏规则所影响,在表现自己的同时也是在表演自己。

  3.1.2 结果不确定性与目标明确性的融合真人秀节目中的游戏会有一个清楚的游戏目标,比如通过多久的竞争获得胜利或者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获得其它参与者甚至观众的信任与喜爱,最后的胜利者得到加冕成功赢得游戏事先给定的奖励。所以,节目中始终不变的是游戏目标是明确的,但是最后凭借参与者的自由发挥谁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失败者,通过什么方式赢得了胜利,对手又是怎样失败都是不能被观众甚至节目组所确定的,也是因为这点悬念的存在让人们对真人秀节目具有了期待性。

  3.1.3 情节结构开放与情境规定的融合

  真人秀节目会在大的情境中设定游戏规则、时间、目标以及地点,但是每一个参与者可以在规定情境范围内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尽可能的让自己在面对提前设定的或者突发事件中做出本能回应并采取行动,最后参与者会采取什么行动或者导致什么结果谁都不能预料。比如在《奔跑吧兄弟》第一季的第 7 期中,到最后一个环节时海泉 、郑凯、伊一三人都陷入了僵局,伊一和郑凯属于一个阵营,海泉单独一边但是三人都知道了各自的特点,比赛环节规定最后只能留一个人下来游戏才算结束。郑凯为了保护伊一,决定与海泉谈判互相牺牲让伊一胜出,在两个男人意见达成一致之后正准备行动时,没想到伊一反过来为了保护郑凯不禁大叫出来而成为了被淘汰者,最后海泉落败,郑凯成为了最后的赢家。这一期让观众回味无穷,都称赞伊一和郑凯互相为对方着想的行为,这也是节目将游戏的开放性和规定性结合得如此完美之处。

  3.2 媒介制作的记录性与戏剧性交叉

  记录性与戏剧性是电视节目的两个核心概念,而真人秀节目与这两个核心概念有紧密联系。真人秀节目会制定不同的游戏规则和选定不同的时空环境,参与者在就只能在规定的情境中的遵照设定的游戏规则进行游戏,这便与生活中的绝对现实有了差别,突出了真人秀节目戏剧性或者虚构性的一面。相反,真人秀节目与纯粹性的电视剧和电影仍然有所区别,电视剧或电影里的剧情是完全虚构,演员扮演的角色、人物的故事、命运甚至台词都是提前由编剧设定好了,而真人秀节目中,节目编导只是设定了一个大的游戏规则和场景,而游戏过程中的细节则完全由参与者自由发挥、自主展现。正是这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真人秀节目体现出了纪录片的一面,也由于纪录片特点与戏剧片特点的结合,成功构成真人秀节目的核心美学元素。

  艾里克斯·霍尔姆斯作为英国 BBC 纪录片导演一度将真人秀节目归结为纪录片的类型之一,即构建式纪录片。

  在他眼中,纪录片已经不再是以前那种只会说教、枯燥乏味节目,如今在经过发展变革之后形成了新的节目形式,他也曾数次向观众解释在建构式纪录片中,是将真人放置在某个特定的人为环境中,以期记录他们的表现和应对方式。艾里克斯·霍尔姆斯的这种说法与真人秀节目的特点确实有相似之处。

  3.2.1 细节真实还原的记录性特点

  纪录片里常有的拍摄手法是全程记录和细节展现,而真人秀节目便延用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全程跟踪拍摄参与者的生活动态,推动游戏进度的同时也呈现参与人物的行动状态。曾经有人这样定义过纪录片的纪实手段:"纪录片就是让我们能感知摄像机存在并记录的客观景象,这里面夹杂了手持摄像机的运用、镜头的晃动、自然光的采用、忽大忽小的声音印象等等,这种节目类型的程式造成了一种公认的印象:很多没有预期的事情被摄像机恰巧拍摄了下来同时真实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因此,真人秀几乎是借鉴采用了所有的纪实手段,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证节目的现场感和还原节目的真实细节。比如在《走进香格里拉》的节目中,节目组尽力减少人为的因素,没有主持人串场也没有演播室的转换,一直采用全程跟拍的方式,期间会插播志愿参与者家乡的实录以及后期的访谈内容,让观众感受到真人秀节目浓厚的记录色彩。

  丰富多彩的细节镜头成为了真人秀节目里的重要元素,节目中人物的个性、品质常常需要借助细节来表现。相应地,志愿者通过节目进度的推进多多少少会将这些点暴露出来,甚至呈现给观众平时难以看到的隐私的一面。比如在《幸存者 1》中最后一场的投票环节,理查德在得知自己成为胜利者之后对着凯莉说出了"这只是一场游戏"的话,但巧妙的是镜头给出了理查德在等待结果时的面部特写:

  瞳孔放大,双手托着脸,表情里有着满满的担忧。最后在主持人宣布最终胜利者是理查德的时候,自己愣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这个细节镜头的呈现与理查德的获得胜利后的言行形成极大的反差,顺利地展示出他工于心计的一面。所以,对于节目中通过还原细节所体现出的生动性超过了虚构类的节目。

  3.2.2 节目规则与制作的戏剧性特点

  真人秀节目游戏中设置的时间和空间具有明显的人为特点。比如节目中规定的时间,游戏进行的地点、空间大小都是固定的,这与纪录片的开放性不一样,真人秀节目中时间和空间的封闭性就注定了人为设置的戏剧性情景,是不同于现实生活环境中的虚拟空间。比如《奔跑吧兄弟》,节目中的游戏都是事先敲定好的,进行哪种比赛,怎么比,以什么样的方式判定参与者的输赢等。所以,这种规则的设定采用的就是虚构手法,凸现出来的戏剧性比纪录片更强。

  真人秀节目在后期制作上常常会运用艺术加工,这样的想法来源于电视剧的制作方式,因为对于电视剧手段的运用可以明显增强真人秀节目的感染力。制作方将记录素材搜集整理之后,便会进行后期的艺术加工。通过蒙太奇的剪辑思维运用对比剪辑、慢镜头回放、交叉剪辑等方式来增加戏剧性效果,最后再添加上音乐、字幕、动画和特效等来实现各种情感的渲染,突出胜利者的喜悦、失败者的不甘、竞赛的艰辛等等。比如德国真人秀节目《硬汉·走过沼泽地》在结尾时就将电视剧里的蒙太奇剪辑思维运用得恰到好处。选手成功到达终点加冕作为第一个镜头,然后接上志愿者洗澡、双手颤抖捧着水、参与者精疲力尽时家人的搀扶和救护车到来的镜头,将渲染的情感力量顺利融入这个节目之中,最后配上动情的音乐顺利的实现了寓教于乐节目效果。

  3.3 媒介传播的双向互动

  传统电视媒体一直以来都是信息传播的把关者和解释者,决定着传播的内容和方式,而受众只是作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和阐释者。相较于网络媒体和以手机为例等交流媒体而言,电视媒体一直都是属于单向传播,在互动性方面甚至连直播广播都有更强的互动体现。而今随着民主化程度和电视受众知识水平的提高,受众接受信息的范围空间越来越广,激发了受众潜意识中的个性化表现需要,他们已经不愿意停留在接受电视单向传递教导性信息的层面,而是更加渴望参与对于信息的创造、选择和交流。电视媒体面对目前受众高度膨胀的参与热情,逐渐从过去单向的传播转变为电视媒体和受众的交互传播,受众也更加愿意且需要将自己的意见、愿望和要求传达给电视媒体,从而通过电视媒体实现自己的愿望诉求。

  学者期间一度提出媒体正在面临的重大转变,即向着个人媒体、综合媒体以及交互性媒体转换。

  这里的交互性如今看来成为了媒体转变的核心,也成为了各种媒体共同的发展趋势。比如近年来技术的突破已经让媒体和通讯行业开始有紧密联系,智能手机的推出使手机迅速成为了现代大众的传播媒介,手机的交互性功能得到强化与丰富。所以,电视媒体也会顺应这个发展趋势,努力朝着互动体验的方向努力。目前的真人秀节目中呈现出来的人物和故事就并不是与观众毫无关系,而是实现了与观众的互动,观众能够通过在节目中发表意见和投票来影响节目的进展,甚至决定参与者的去留,观众成为了节目的组成部分。显然,对于电视媒体过去那种被动的观看状态已经因为互动因素的影响变成了一种主动的行为。这种主动的参与行为主要通过两个层面来体现:

  3.3.1 从普通人中征选

  真人秀节目的参与者会通过媒体的各种宣传方式从普通人中进行征选,这种征选方式一直被国内外媒体所采用。比如《走进香格里拉》的节目,组委会通过全国纸媒 280 家,网络媒体 123 家和电视台二十余家的宣传来征集挑选志愿者,最后成功征选到 23 万名自愿者。这种方式的广泛采纳也为了表明真人秀节目中的人物不是演员,都是来自民间,是大众里的一分子,也同时代表着电视前的观众们。观众们可以通过观看选出的代表们来体验参与者的喜悦和痛苦,感受生活中的无希望与无奈,甚至在这一个体验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

  3.3.2 与观众跨媒介互动

  电视观众在真人秀节目中不仅仅是旁观者,更是节目的参与者,观众的投票有着决定参与者去留的决定性因素,从而进一步影响节目的整个进程。在《走入香格里拉》中,参与者的分数除了通过竞技结果和组委会的评定外,还会让观众通过投票热线评选各种第一的人选比如第一体能、第一智慧等。这时候观众和节目组就是一个整体。

  真人秀节目发展至今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电视节目,慢慢衍变成了以电视节目为核心,囊括报纸、网站、短信在内的综合媒介形态,凸显了其成功打破媒介之间壁垒,达到横向整合的功能。比如让真人秀节目通过多平台播出,并且设立网站让观众参与互动。《幸存者》这个节目播出让观众在线下通过参加"幸存者"派对来庆祝节目的决赛之夜,而且各网站纷纷设立投票系统让观众参与投票竞猜。

  当时的《幸存者》节目让 CBS 网站页面访问量增加到了 403%,是成功让观众们的热情得到延续和释放的举措。

  通过以上分析真人秀电视节目的特征表现为真实性与虚构性的融合,戏剧性与记录性的交叉,观众观看与参与的互动。真人秀节目中的自愿者、竞争、真实记录的节目元素体现了真人秀节目与非虚构类的节目相似性,而规则、目的、规定情境和艺术加工则体现了真人秀节目与虚构类节目的相似性。真人秀节目中的真实成为其创新点把观众带入节目,而虚构的游戏规则和情境则让观众得到了娱乐,这就是真人秀的核心,是一种立于虚构与非虚构节目之间的制胜法宝。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