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BIM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进度管理应用中的环境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9-26 共10085字

  3 BIM 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进度管理应用中的环境分析。

  3 Environment Analysis of Urban Rail Transit ProjectSchedule Management based on BIM Technology

  3.1 项目进度管理概述(Overview of Project Schedule Management)。

  3.1.1 项目进度管理简介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四版)》(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BOK Guide,4th Edition)中指出"项目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项目的'临时性'是指项目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这就表明项目的时间约束是一个显性的条件,每个项目都必将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开始和最终交付日期。

  项目进度是将项目行动过程转化成一个运作时间表,可以作为监控项目活动的基础,经常将其与计划相结合,共同构成项目管理的一种主要工具。作为项目管理三要素的关键环节,进度与成本、质量存在辩证的有机关系。按照合同条款要求,合理安排进度,有利于项目质量和成本的控制。盲目赶工或工期延误,都会造成费用失控,直接影响项目质量。

  进度管理是指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为了确保项目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项目目标,对项目活动进度以及日程安排所进行的管理过程。它是建立在项目范围确定的基础上,通过确定合理的工作顺序,采取一定的方法对项目范围所包含的工作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在满足项目工期要求和资源约束的情况下,对各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进行估计,制定项目进度计划,并在项目的时间期限内合理的安排和控制所有工作的时间,使资源和成本消耗达到均衡状态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过程。

  3.1.2 项目进度管理的内容。

  依据 PMBOK 的观点[57],项目进度管理过程包括 6 个方面的内容:活动定义、活动排序、活动资源估算、活动时间估算、项目进度计划制定和进度控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数据信息流如图 3-1 所示。

  活动定义一般建立在项目范围确定和工作结构分解(WBS)的基础上,确定可交付成果所包括的各项具体活动的活动清单、活动属性、里程碑清单。

  活动排序需参考项目范围说明、活动清单和属性、里程碑清单,通过前导图、箭线图、条件图等方法完成,最终得到活动间的依赖和制约关系。

  活动资源估算是在确定工程量的基础上,计算每项活动所需的工时数和台班数,从而得到活动资源需求量。

  活动时间估算是根据资源估算的结果,估算完成单项活动所需工作时段数的过程。

  需要依据活动工作范围、活动清单和属性、所需资源类型、所需资源数量以及资源日历等,进行活动持续时间估算。

  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可进行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并利用目标计划进行项目进度控制。项目进度管理各过程的工作是在项目团队确定初步计划后进行的。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完成了每项活动的进度安排,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干扰因素的影响,难以预料的问题很多,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偏差,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及时纠偏,并调整计划,使项目按照合同的要求完成。项目进度计划控制就是指在执行进度计划过程中,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若出现偏差,及时分析,找出原因,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直至项目完成,以确保项目进度计划总目标得以实现[58].项目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

  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是项目进度控制的主要环节。常用的进度比较方法有横道图比较法、S 曲线比较法、香蕉曲线比较法、前锋线比较法。

  3.1.3 项目进度管理常用方法。

  大约在 1917 年,亨利·甘特(Henry Gantt)在安排生产和开展计划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发明并使用了甘特图(Gantt Chart,又称横道图)[59].这就是最早的项目工期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和工具。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为了适应生产发展和复杂关系的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国外陆续出现了一些计划管理的新方法。1956 年,美国杜邦与兰德公司合作,利用公司的 Univac 计算机,开发了一种面向计算机描述工程项目的合理安排进度计划的方法,即现在广泛应用的关键线路法(Critical Path Method,简称 CPM)[59, 60];1957 年美国海军特种计划局为军备竞赛和开发宇宙空间的需要,提出"计划评审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简称 PERT),首先用于北极星导弹核潜艇的研制[61].以上两种方法逐渐渗透到许多领域,成为网络计划技术的主流。

  50 年代以来,我国水利、建筑工程建设在安排生产和进度计划时,曾采用横道图;我国对网络进度计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起步于 1965 年,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首先在我国的生产管理中应用和推广新的进度计划管理方法,并根据网络进度计划统筹兼顾,全面规划的特点,将其称为统筹法。随后,1980 年我国成立了全国性的统筹法研究会,1982 年在中国建筑学会的支持下,成立了建筑统筹管理研究会。1991 年我国发布了第一部行业标准《工程网络计划规程》(JGT/T1001-91),1992 年开始实施,使工程网络计划技术在计划编制与控制管理的实际应用有了一个可供遵循的、统一的技术标准;1999年发布了新的《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JGJ/T121-99),代替了原规程(JGT/T1001-91),于 2000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62].这些标准的制定规范了网络计划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也促进了网络计划技术理论的发展。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边缘学科的相互渗透,为适应各种计划管理的需要,以 CPM 方法为基础,网络计划技术与随机过程、决策论、排队论、控制论、仿真模拟技术、可靠性理论等相结合,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又相继产生了图形评审技术(GERT)、随机网络技术(QGERT)、风险评审技术(VERT)等一大批现代计划管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业、国防和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其具体发展概况。

  在这几种进度计划技术工具中,目前常用的施工季度计划编制和项目进度管理方法主要有甘特图法和网络计划技术两种。

  (1)甘特图法甘特图又称横道图,是一种最直观的进度计划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工期计划和进度安排[63, 64].横道图用横坐标表示活动发生的时间标记,纵坐标表示建设项目所包含的相关施工活动,以活动所对应的横道位置表示活动的起始时间,横道的长短表示持续时间的长短[65].由于甘特图能够清楚明了地把活动的开始、结束和持续时间表达出来,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同时使用方便、编制简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实际施工项目中。

  另外,甘特图法还常被用于进度控制工作中,开始一项项目计划时,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者使用直方图来表示项目的实际进度,并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由此确定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并指导"纠偏"工作完成。这也是施工项目中常用的进度控制方法。

  但是,甘特图中无法准确反映各项活动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而网络计划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这一缺陷。

  (2)网络计划技术网络计划技术是运用网络图来组织生产和管理的一种方法,常见的网络计划技术有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简称 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Review Technique,简称 PERT)。其中 CPM 是指工作持续时间确定的网络计划,因此又称确定型网络计划;PERT 是指工作持续时间不确定的网络计划,因此又称做不确定型网络计划,但是两者都具有活动的逻辑关系确定的特点,这也是网络计划技术相对于甘特图的优越性。

  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带来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进行网络分析,即通过计算网络中各项活动的时间参数,确定关键路线和关键施工活动,利用各施工活动的时差参数不断地调整与优化计划。同时,还可以得到考虑成本和资源因素下的项目计划。

  3.1.4 项目进度管理的计算机实现。

  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促成了项目进度管理技术的发展,使得项目进度管理通过计算机得意实现。在早期的国防和大型土木建筑工程中已经开始在大型机上应用网络计划软件。20 世纪 80 年代,伴随微型计算机的出现,项目管理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涌现出大量相关软件,软件的成本也不断降低。当时,因计划经济体制,国内项目管理软件发展较慢,部分科研机构研发的项目管理软件并没有实现商品化和维护升级。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功能日趋强大,其应用直接推动了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为建设行业发展带来了很大效益。

  目前项目管理软件根据功能和价格水平被分为两个档次:一种是高档项目管理软件,如 Primavera 公司的 P6、Gores 技术公司的 Artemis、ABT 公司的 WorkBench、Welcom公司的 OpenPlan 等,此类软件功能强大;另一类是低档项目管理软件,如 TimeLine 公司的 TimeLine、Scitor 公司的 ProjectScheduler、Primavera 公司的 SureTrak、Microsoft公司的 Project 等,此类软件应用于一些中小型项目,虽功能不是很齐全,但价格较便宜。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中,以进度控制为核心功能的常用专业软件主要有 P6 和Microsoft Project.

  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多以时间计划为出发点,集成网络计划技术,实现进度、资源、费用的综合管理。它主要包括进度计划管理、费用管理、资源管理、报告生成与输出等功能,并能提供二次开发,数据保密,与其他软件接口等辅助功能。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中,参考进度计划管理过程,以进度控制为核心的专业软件主要功能有项目范围规划和责任分配、综合计划编制和优化、目标管理、计划反馈及分析和更新、报表与信息发布功能等[66].

  项目范围规划和责任分配。项目范围定义与控制能够使项目参与方对项目应该做什么与不应该做什么达成一致的理解。范围定义能够将可交付成果进一步分解成更小的,且易于管理的工作包。这个过程中,项目组要建立一个企业项目分解体系(EnterpriseProject Structure,EPS)和项目工作结构分解(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EPS和 WBS 的建立对项目意义重大,它使项目目标更加清晰,将 WBS 分配给相应的责任人(Organization Breakdown Structure,OBS),项目责任团队的目标也更加清晰。除 EPS、WBS 和 OBS 外,费用科目体系(Cost Breakdown Structure,CBS)和资源库(ResourceBreakdown Structure,RBS)也是进度计划管理专业软件所必备的基础数据。

  综合计划编制和优化。项目进度计划编制,应以施工进度计划为主导,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各自业务计划,从而形成财务资金计划、设计计划、营销计划、采购计划等包括项目管理大部分内容的综合进度计划。项目部或承包单位在建安施工的主导计划编制完成后,可以在进度计划管理专业软件中结合工程进度编制施工作业的质量签证工作计划;设计审核部门也可以制定出相应的图纸需求计划;采购部门可以配套上采购计划;另外,质检部门或人员可以结合采购计划制订质量类文件送审/报验工作计划;承包单位质检部门或人员,还可以根据整个施工计划的安排,配套地编制出质量验评及相关工作计划;安全部门可以编制现场施工安全环境计划。

  目标管理。工程项目目标计划的设立便于项目进度的跟踪与控制,能够将进度绩效与目标计划进行比较,对进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偏差,并及时采取措施纠偏,或进行目标计划的更新。进度管理专业软件应具有目标的建立、维护功能,将现行计划保留成为目标的功能;具备主要目标(进度、资源、费用)与项目计划结合功能;一个项目可以有多个目标项目对比的功能;具有可视化项目组合分析对比功能;具有目标监控值设置、定期监控功能;具有警示提醒功能,便于实施计划例外管理;关键目标信息可逐层汇总功能;在 EPS、项目、WBS 等不同的面可关联目标。

  计划反馈及分析和更新。分析是控制决策与优化管理的基础,目标与实际反馈是分析的依据。进展分析的内容与深度对不同的管理层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工程建设项目需要的进展分析有:责任事项综述,近期的进度安排;工程量完成情况汇总,包括:本期完成、累计完成、计划要求完成、与目标计划的差值以及进度趋势;资源分析,包括:

  本期数、累计值、计划值、差值、劳动生产率、资源使用情况以及费用情况。由于目标的多样性,作业反馈确认时限的不一样,对于不同类型目标,可采用不同的分析周期控制措施。

  报表与信息发布功能。反映计划安排的标准报表;反映实际进度的标准报表;反映计划安排与实际进度对比的标准报表;提供 Web 发布,将标准报表或图形发布成网页的功能。

  3.2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进度管理现状分析

  
(Status Analysis of Urban RailTransit Project Schedule Management)。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其建设与发展速度的正确决策,会对城市社会、经济和交通的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进入 21 世纪,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迎来了一个新高潮:各大城市纷纷制订了规模庞大的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其建设工作亦已全面展开。然而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自身的特殊性,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大、建设环境复杂(地质情况、地下存水等)、建设过程动态变化等特点,给工程的进度管理和控制带来了巨大压力,进度滞后、工期延误现象仍会时常出现,对整个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产生直接影响。

  传统的项目进度管理模式下,导致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工期拖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进行了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缺陷影响施工进度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属于大型基础设施,其设计与施工任务往往是由不同单位承担的,设计与施工分离进行,设计的可施工性差;而且,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设计是由不同专业独立进行的,设计结果为成百上千张额图纸,图纸所包含的数据庞大,设计者和审图者的精力有限,存在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传统管理模式下,这些问题往往是到施工阶段才会被发现,对施工造成重大影响,极易造成工期拖延。

  (2)进度计划未能起到预期作用轨道交通工程具备线形工程的特点,即在不同位置上的连续、重复地进行施工作业,造成在编制轨道交通工程进度计划时要重复地表示不同位置上相同的任务工作,使得线性工程的进度计划非常复杂[67].并且在实际工程中,施工进度经常需要调整和更新,而由于轨道交通工程涉及专业广、内容复杂、建设周期长等特点,使得工序非常的多,每一次调整进度计划的对象不仅包含所有的土建施工单位,还包括设备供应商,这对于一般的基于 CPM 的进度计划软件来说,修改和更新是相当复杂的,以至于在实际施工中未能起到预期的作用。

  (3)施工对城市地下空间造成破坏,从而影响施工进度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施工主要是在城市地下进行的,建设环境和外部条件十分复杂。

  车站和隧道沿线建筑物众多、管线众多,甚至要多次穿越或近距离穿过既有环线地铁线路、桥梁、护城河及历史古迹等。城市轨道交通地下隧道和车站施工会进行大量的土方开挖,使周围土压力发生变化和土体位移,可能导致临近管路的位移或不均匀下沉而造成损坏,甚至可能会引发管线泄漏、中断,这些都会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

  (4)项目实施过程中界面管理矛盾突出、项目信息流失严重轨道交通项目往往有多个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咨询单位以及众多供货单位参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参与单位会产生大量的信息交流和组织协调的问题和任务,界面管理矛盾突出。而且,这种独立的分工使得信息很难在整个项目中实现集成,信息从一阶段传递到另一阶段时常常发生"信息流失",造成信息歧义和不一致。

  (5)施工过程不可视,影响施工进度传统方法在表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进度计划时,通常以横道图和网络图来显示,这难以反映工程中不同地理位置及同一工作面上各任务的位置搭接关系[68].然而这恰恰是工程管理人员在现场进度管理中关注的重点,即某一时间点上,各项施工任务都处在哪个地理位置,以便于对进度计划进行协调或调整。

  (6)施工空间冲突影响施工进度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往往会穿越城市繁华地区,商业、交通繁忙,地面建筑物众多,故其施工的工作面十分狭窄,施工空间冲突往往会对施工造成重大影响。传统方法难以直观地表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空间资源冲突问题[69].实际工程中,往往是在施工现场发现了问题之后,再进行任务重排,由此耽误了大量时间,也浪费了诸多人力与物力。事实上,在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过程中,空间资源冲突问题是其主要的约束因素之一。在以往方法中,进度计划编制者是通过二维的 CAD 图纸结合施工工序,依靠经验估算可能存在的空间冲突问题,显然这种方法不能有效地解决空间冲突问题。

  3.3 BIM 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进度管理中的适用性

  (Applicabilityof BIM Technology in Urban Rail Transit Project Schedule Management)。

  3.3.1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获取信息不准确,信息传递不流畅、不及时造成信息丢失。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BLM)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率,也提高了其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

  BLM 是指整个建设过程中,通过数字化的途径创建、管理、共享所建造的资本资产信息[70].BLM 理念的主旨是采用信息集成和协同工作的方法来达到"设计-施工-管理"整个过程的集成。BLM 是通过将 BIM 产生的信息和基于 Internet 协同服务相结合来解决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的相关业务问题。

  BLM 是建筑业信息化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其主要内涵包括:①BLM 的目的是使建设工程项目增值,这种增值是在建筑信息化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达到缩减工期、节约成本、提高项目品质的目标;②BLM 覆盖工程项目的整个周期,从项目的决策、设计施工一直到竣工验收的全生命周期;③BLM 以信息管理为中心,通过信息的创建阶段、管理和共享阶段、使用阶段等来实现;④相关的软件系统是实现 BLM 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BLM 的核心任务是管理建设项目在各个阶段产生的庞大复杂的项目信息,这个管理过程包括建立建筑工程信息库和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共享和管理这些信息,而 BIM技术的核心就是信息的集成管理。故 BIM 技术是实现 BLM 的关键。

  3.3.2 BIM 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进度管理中的适用性。

  BIM 技术是近年来在 CAD 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能够有效的辅助建筑工程领域的信息集成、交互及协同工作,是实现建筑生命期管理的关键。BIM 技术可以提供一个面向建设项目生命期的工程信息集成管理平台,使项目建设的所有参与方都能够在数字虚拟的可视化建筑物模型中操作信息和在信息中操作模型,从而实现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BIM 具备信息的完备性、可视化、协同性、模拟性、数据的关联性和一致性,这些特性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进度管理的优势分析如下:

  (1)BIM 信息的完备性。

  BIM 模型除了对工程对象进行 3D 几何信息描述外,还包括完整的工程信息描述,如对象名称、结构类型、建筑材料、工程性能等设计信息;施工工序、进度、成本、质量以及人力、机械、材料资源等施工信息;工程安全性能、材料耐久性能等维护信息;对象之间的工程逻辑关系等。

  基于 BIM 技术的信息管理模式极大地打破了现有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屏障,集成工程项目各阶段、各关键指标、各组织、各专业、各项目的信息融合,形成更加广泛的集成,协调工程项目系统目标、外部资源、内部资源的信息流网络[71].如图 3-4 所示。BIM提供一个面向建设项目生命期的工程信息集成管理平台,将建设项目全生命期、全方位信息连续打通和无缝连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工程信息量庞大、工程信息形态复杂。工程信息的主要特点有:①表现形式多样,如规划阶段的可研报告,设计阶段的设计图纸,施工阶段的工程进度横道图,成本预决算文件等等;②关联性大,各种工程信息之间相互影响,比如设计变更会引发工程成本、工程进度等的变化;③产生源头多,项目参与方多,每个项目参与方都需要创建管理各自的目标信息;④多变性及抗干扰性差,建设项目的复杂性使得影响项目的因素多,导致工程信息的多变。运用 BIM 技术进行全生命期信息集成管理,将项目所有信息集成到 BIM 技术提供的信息交流平台中,确保信息存储和传递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BIM 技术的可视化。

  BIM 技术的可视化,是指在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对建筑实物的立体化展现,是将构建形成的三维立体实物图像展示在人们面前。BIM 的可视化不同于传统的效果图制作,传统的效果图是分包给专业的效果图制作团队进行识读设计制作出的线条式信息制作出来的,并不是通过构件的信息自动生成的,缺少了同构件之间的互动性和反馈性;而BIM 的可视化是一种能够同构建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可视,在 BIM 建筑信息模型中,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可视化的,所以,可视化的结果不仅可以用来效果图的展示及报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可以为项目的开发、设计、施工、运营各方提供一个可视化的管理状态。

  运用 BIM 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可以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以及各种变化情况下快速产生可视化效果,可以随时掌握某一时间点上各项施工任务都处在哪个地理位置,便于对进度计划进行协调或调整。

  (3)BIM 技术的协同性。

  在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涉及到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在工作的各个阶段无不存在着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如在设计过程中土建部分、安装部分分开设计,极有可能造成各种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在施工阶段,由于缺乏良好的信息沟通方式,施工方与设计方就施工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无法进行良好的交流,尤其是当发生设计变更时,施工单位无法及时获知变更信息,更可能由于对变更理解的偏差而造成严重的损失;在项目交付使用后,运营方缺乏对建设项目设计及建设期详细信息的了解,造成后期维护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尤其不利于绿色运营管理的实现。而 BIM 为各参建方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使众多参与者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协同工作,共同参与,这就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建设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所涉及的专业种类多,专业接口多且界面管理复杂,传统的管理方式,使得信息很难在各个专业之间得到及时有效的传递。BIM 技术可以在项目各参与者之间建立一个公用的信息交流平台,各个参与方在同一个平台上共享数据,这就保证信息交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建设效率。

  (4)BIM 技术的模拟性。

  BIM 可以通过一系列虚拟手段用数字仿真技术对将要进行的项目及过程进行模拟,从而实现事前控制。BIM 技术模拟的不仅仅是建筑物本身的模型,还可以借助各类分析软件对项目的能耗、日照、紧急疏散等情况进行模拟,同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施工前即对项目的施工整体过程进行模拟,从而确定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以及成本、进度计划指导施工。在后期运营阶段,可以通过模拟的手段对日常维护问题进行提前分析,提高管理效率及节能效果。对较复杂的如管线重新布置等问题,用 BIM 来模拟具体的布线位置及布线方案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返工等问题。

  导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工期延误的两个重要原因是:施工线路规划不合理,或者事先没有对附近管路做好保护措施,导致隧道和车站施工对地下临近水管产生影响,甚至造成破坏;依靠经验估算编制的进度计划不合理,施工中容易发生空间资源冲突问题。传统进度管理方法通常是出现了问题之后再进行任务重排,因此耽误了大量时间,也浪费了诸多人力与物力。运用 BIM 技术的可视化和模拟性,通过虚拟实现技术在施工前即对项目的施工整体过程进行模拟,事先发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事前控制,从而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

  (5)BIM 数据的关联性和一致性。

  所谓的关联性,是指在技术下,项目设计模型中的各项数据是彼此关联的,当某一数据参数发生改变时,与这一数据参数相关联的其他参数信息都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一处修改处处更新,以实现技术数据参数的吻合性。此外,在项目进度的不同阶段,这些技术数据参数信息无需重复输入,也不会发生改变,实现了项目数据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的一致性。BIM 技术所具有的关联性和一致性的功能,保证了施工过程中各种数据参数信息的精确性,也实现了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各个阶段信息资源的无缝链接。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具备线性工程的特点,进度计划非常复杂,并且在实际工程中,施工进度计划经常需要调整和更新,但是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涉及专业广、内容复杂、建设周期长等特点,使得工序非常的多,每一次调整进度计划的对象不仅包含所有的施工单位,还可能包括设备供应商,修改和更新相当复杂,以至于在实际施工中未能起到预期的作用。若借助 BIM 技术,当进度计划发生改变时,与变化的数据参数相关联的其他参数信息都会随之发生变化,这就无需对各个施工参与方的关联信息进行一一更改,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保证了施工过程中各数据信息的精确性。

  3.4 本章小结(Chapter Summary)。

  本章首先通过研究传统模式下项目进度管理的内容、方法以及现阶段项目进度管理的计算机实现方法,分析得出在这种传统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进度管理中现存的问题主要有:设计缺陷影响施工,进度计划未能起到预期作用,施工易对城市地下空间造成破坏,项目实施过程中界面管理矛盾突出、项目信息流失严重,施工过程不可视,施工空间冲突影响施工。

  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结合 BIM 技术的特征,从 BIM 信息的完备性、BIM 技术的可视化、BIM 技术的协同性、BIM 技术的模拟性、BIM 数据的关联性和一致性五个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进度管理 BIM 技术应用环境进行分析,得出 BIM 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进度管理中的适用性。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