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如何对理工大学文学类课程实施教学改革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2-18 共2233字
摘要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学习理工科的,也要学习人文科学,学习文学和艺术。同样,学习人文科学和文学艺术的,也要学习自然科学。……钱学森能画很好的画,李四光谱写了我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 . 可见总理也是认为理工科的学生也是需要学习人文科学的。如何借助文学类课程开展文学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就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对传统的文学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准确定位,设计教学新思路。

  大学的语文课程不同于高中语文教学,首先就在于它的课程定位,南开大学李瑞山教授将大学语文课定位为“母语高等教育”[4] ,因此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思路就是要以普及汉语应用,传承中华文明,传播汉语文化,推动高层次的母语教育为目的。理工科大学所开设的文学类课程的教学思路要定位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字写作能力、语言交际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语言应用能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思想价值取向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二、突破传统,倡导教学新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由教师做课程学习的控制者,学生作为单向接受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习自主性得不到体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而对于文学类课程来说更是如此,教学中尤其需要借助学生自身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来感受文学作品的音乐性、情感性、形象性及艺术魅力,因此在分析作品的艺术特征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对作品赏析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掌握文学作品鉴赏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审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反思自我、陶冶性情、感悟人生、净化心灵,以达到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合理规划,突出教学新内容。

  多年的语文学习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别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但缺乏整体把握。文学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合理规划,以文学史为经线,以作家作品为纬线 , 既让学生了解文学发展的脉络又要使学生感受经典的魅力。对于文科学生来说要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宏观上了解文学起源、发展、演变的脉络和规律,微观上把握作家作品、文学派别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学生鉴赏和解读文学经典的能力。而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也需要通过对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发展脉络的梳理,构建其整体性的文学思维意识,从而客观、理性、公正地认识、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教学中还可以对诗歌、小说进行溯源,如对“李杨爱情故事”的主题变迁、“西厢故事”的发展流变等内容进行同一主题的延伸梳理,再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展开探讨,使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体验。

  四、实践创新,介入教学新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6] 首先教师要设计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课堂情境,再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最终实现意义的建构。在文学类课程的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图片、音乐、影视等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如讲《诗经?蒹葭》之前可先播放歌曲《在水一方》,通过音乐美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在教学中还可以使用用互动式教学法与学生共同讨论《长恨歌》等作品的主题,还可以使用任务型教学法,如主题《三国演义》以前,让学生自行学习作品,然后分组讨论,每组准备一个 PPT 来向全班同学介绍他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情节或最喜欢的一位人物,学生通过协作交流共完成任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针对青年学生表演欲望比较强烈的特点,也可以在教学中根据作品内容进行即兴表演,如《雨霖铃》中表现了男女在长亭话别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场景,让同学模拟场景情景再现,在表演中深刻地把握作者的情绪感受;在阶段性学习结束之后,在课堂上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设置必答题与抢答题,既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也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还有一个最有效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吟咏诵读经典作品,提高其对文学语言风格的感知能力和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五、课外延伸,开发教学新途径。

  课外阅读是课外教学延伸的重要的辅助途径。随着现在科技和网络的发达,阅读已经越来越方便,但据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现在的学生文学阅读量是非常少的,而且有明显的“薄古重今,厚外轻中”的现象。比如我们有一项关于四大名着阅读量的调查,看过四本书的学生比重仅占到调查人数的 4.7%,这个数据既让我们震惊也引起我们的反思,四大名着一直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优秀传统文化,现在大量的外国学者都在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而对于国内的学生来说却没有引起重视,甚至遭到厌弃,这是一个文学经典没落的象征。其它如《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学生也是一知半解,甚至大部分学生连“四书”“五经”是什么都不清楚,更何谈理解、学习和传承创新。因此教师除了在课上引导学生学习经典作品,还要结合课程内容为不同层次学生学生选定和推荐研读书目,指导学生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温家宝 . 对同济大学的祝愿 [N]. 文汇报 ,2007-06-15(1)。

  [3] 钱理群 . 重心是文学教育 [N]. 南方周末 ,2007-05-24(8)。

  [5] 陈瑜 . 理工科大学的文学教育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J]. 文学教育 ,2014.12.

相关标签:教改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