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社会开放取向的大学学术网络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0-10 共7368字
摘要

  一、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个体和组织获取、发布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 人们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大,网络成为社会生活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不得不认真思考自己在网络空间中的存在。 实际上,网络空间已存在大学创造、生成的大量信息资源,供学术界及广大网民利用, 使社会大众受惠。 随着开放获取(openaccess) 运动和开放教育资源 (open educationalresources)运动在世界范围的不断推进 ,以及社交媒体(social media)的蓬勃发展,使得大学在网络空间中分享的信息资源数量更多、速度更快、范围更大、受众更广、效果更好。与此同时,也使得网络成为大学彰显其影响力的重要场域。 对网络空间的充分利用,成为当代大学保持或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大学评价对大学发展有一定的导向影响。鉴于网络在社会生活中重要性的日益增长,对大学网络影响力的评价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狭义上,大学网络影响力指大学官方网站的网络影响因子。 广义上,大学网络影响力是指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在网络空间中体现出来的整体影响力,包含但不局限于大学自身网站所体现的影响力[1]. 已有大学网络影响力评价对大学自身网站的影响力有较大关注,但对大学在网络空间中的整体影响力的关注不够,对学术资源的可公开获取性强调不够,未充分反映大学在科研、教学和社会参与等多方面的学术表现。 鉴于此,本研究基于广义学术观和学术资源的网络可公开获取性,构建了社会开放取向的大学学术网络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985 工程"高校进行了实际评价,对评价体系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二、评价原则

  评价原则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确定宗旨、设定基调、指明方向、提供规范。 除科学性、可靠性、全面性、代表性、实用性等基本评价原则外,本评价还以如下重要原则为指引:

  1. 基于广义学术观。 大学是一种学术型组织,学术事务是大学的核心事务。学术影响力是大学在网络空间影响力的核心。已有大学网络影响力评价均涉及了大学的学术网络影响力,但不够系统和深入。 社会开放取向的大学学术网络影响力评价将紧紧围绕"学术"这一核心,对大学在网络空间中的学术表现进行综合性、全面性的评价,即基于广义学术观进行评价。

  所谓广义学术观, 是指将高深学问和先进文化的创新、传播、应用和服务等行为均纳入学术活动范畴的思想和观点。 1990 年,博耶(Boyer)将"学术"的传统涵义进行了有意的扩展,将学术分为四个相互关联的部分:发现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2]. 1996 年 , 博耶又提出了参与的学术 (TheScholarship of Engagement)[3]. 在综合博耶的学术分类观点以及对大学职能的一般分类基础上,本研究将学术分为:研究学术、教学学术和社会参与学术三种,并将此作为大学学术网络影响力评价的概念框架。

  2. 基于学术资源的网络可公开获取性。 网络学术资源是大学学术在网络空间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学术网络影响力评价的基础。目前并不是所有的网络学术资源都可免费公开获取到,很多资源的获取还存在种种壁垒和障碍,尤其是对科研机构外的社会群体而言。 学术成果的社会影响越来越被政府、基金组织关注和重视,让社会大众可免费公开获取到这些学术成果是增强学术成果社会影响的基础举措。开放获取运动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科研、教学等学术成果的可公开获取性,提升了大学学术资源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西班牙国家研究理事会网络计量实验室(Cybermetrics Lab)进行的大学网络影响力评价的最初目的也在于推动网络学术资源的可公开获取[4]. 本评价将社会大众可公开获取的网络学术资源作为评价大学学术网络影响力的核心基础,重点考察大学在开放获取资源、开放教育资源及开放性社交网络中的学术资源贡献,这也正是"社会开放取向"中社会开放的意旨。

  3. 促进国内大学在中文网络空间积极发挥学术影响力。评价的目的并不在于简单地给大学排出次序和高低,而在于推动大学朝向有益的方向发展。 本评价的宗旨在于为国内大学评价自身的学术网络影响力提供有利的分析工具,促进国内大学以开放的姿态在中文网络空间中积极、 有效地发挥学术影响力,为社会大众贡献更多更好的研究学术、教学学术和社会参与学术资源,使大学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

  三、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一)一级评价指标设计

  1. 研究学术网络影响力。 研究学术即通常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包括单学科研究,也包括跨学科的研究;包括基础性研究,也包括基础应用性研究、应用性研究等多种类型和层次的科学研究。 论文、 着作、专利、标准等是研究学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和载体。 网络为社会大众公开获取这些研究学术成果提供了可能和极大便利,也使这些资源成为大学发挥学术网络影响力的重要介质[1].

  2. 教学学术网络影响力。 教学学术是指通过咨询或教学来传播知识的学术。教材、课件、课程等是教学学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和载体。 网络环境下,教学学术能够以更直观形象、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是大学发挥学术网络影响力的重要体现[5].

  3. 社会参与学术网络影响力。 社会参与学术在这里是指将专业知识进行一定的"转化",以更直接的方式与社会大众进行"对话""交流",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学术行为和活动。社会参与学术特别强调对社会问题的直接关注、参与和影响,科普作品、普及读物、大众文章、博客网文等是社会参与学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和载体。网络特别是社交网络为专家学者和社会大众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环境和工具,成为大学发挥社会参与学术网络影响力的重要途径[6].

  4. 网络综合影响力。 这一指标用来对大学在网络空间的综合影响进行评价,是对已有大学网络影响力评价指标[4][7]的主要借鉴。一方面,网络中的很多资源往往是多种学术成果的混合,具有综合性;另一方面,很多网络资源,比如大学自身网站中的内容也是其学术成果的重要表现,但并不是完全的、充分的表现;此外,网络中可公开获取的学术资源和不可公开获取的学术资源有时混合在一起难以区分,不可公开获取的资源也产生一定影响力。 基于此,本评价设置网络综合影响力这一指标,试图将大学在上述情景下的学术网络影响力也充分反映出来。

  (二)二级评价指标设计

  一级评价指标设计主要是在概念层面上对大学学术网络影响力进行分解,是对大学学术网络影响力的基本概括。 在此基础上对概念性的指标进行具体化,即设计二级评价指标。

  1. 二级评价指标的设计考虑了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代表性,即是否是一级指标的科学、可靠的反映。 以面向社会开放为价值趋向,本评价以网络空间中各类学术成果的可公开获取形态为基础,进行研究学术网络影响力、教学学术网络影响力和社会参与学术网络影响力这三个一级指标的二级评价指标设计。

  在参考已有大学网络影响力评价指标基础上,根据本评价的评价宗旨进行网络综合影响力的二级评价指标设计。 完成初步设计后,邀请 9 名专家对初步设计的二级评价指标进行认可度评判,根据专家意见删除了代表性不强的指标。

  2. 二级评价指标的设计考虑了二级指标的可度量性,即是否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数据度量方法。 为此,根据中国网络环境的实际情况和中国大学目前的网络实践现状,删除了难以收集到数据进行度量的指标。 最终确定的二级评价指标如表 1 所示。

  研究学术网络影响力一级指标包含 OA(openaccess)期刊论文、机构知识库论文、预印本(Preprint)论文、专利文献共 4 个二级指标。 ①"OA 期刊论文"即发表在 OA 期刊上的论文。 OA 期刊是指在期刊发行的同时或延时一定时间后,将所刊论文面向公众开放,供免费浏览、下载的期刊。 将论文发表于 OA 期刊上是大学在网络空间发挥研究学术影响力的重要途径。②"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论文"即存储在大学自身构建的知识库中的论文。构建机构知识库,将师生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研究报告等多种类型的论文汇集在一起,并面向社会大众开放, 可使大学研究学术网络影响力得以充分发挥。③"预印本论文"即存放在预印本系统或平台上的可公开获取的论文。研究者可将尚未正式发表的研究成果率先在预印本系统中公开,这种方式不仅可加快成果的流通,还可确保成果的首发权,也是发挥研究学术网络影响力的重要途径。④"专利文献"也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且本身具有公开性。 网络使专利文献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同时也成为大学研究学术网络影响力的一种表现[1].

  教学学术网络影响力一级指标包含精品课程、网络公开课、MOOC 共 3 个二级指标。 ①"精品课程"是指在我国开展的精品课程项目中建设生成的开放式课件、课程,一般包括讲义、授课 PPT、作业等教学资源,是大学在网络空间发挥教学学术影响力的重要形式。②"网络公开课"是指以网络视频为主要形式进行传播的开放式课程,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项目和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项目为代表,是我国大学发挥教学学术网络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③"MOOC"即 MassiveOpen Online Course,是开放课程的最新发展。 除了公开发布教学资源,MOOC 还十分重视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引导和管理, 属于目前大学教学学术网络影响力的高端表现[5].

  社会参与学术网络影响力一级指标包含网络版报纸、博客/微博、大学博物馆网站共 3个二级指标。 ①"网络版报纸"指标代表发表在供社会大众参阅的报纸上的文章。 与学术期刊上的论文相比, 报纸上的文章更便于大众阅读和理解, 是对专业知识进行一定转换后的成果, 是社会参与学术网络影响力的重要体现。②"博客/微博"指标代表通过博客、微博形式分享的专业知识,博客、微博是专家学者与社会大众进行交流与互动的重要形式,也成为发挥社会参与学术网络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③"大学博物馆网站"是大学面向社会大众传播科学和学术的重要窗口, 其内容往往兼具科学权威性和大众可读性, 是大学社会参与学术网络影响力的重要体现[6].

  网络综合影响力一级指标包含大学自身网站被链接数、学术搜索、学术型论坛搜索、网站网页收录共4 个二级指标。 ①"大学自身网站被链接数"指外部网络指向大学自身网站的链接数,反映大学自身网站被关注的程度,是大学网络影响力的一种综合体现。 ②"学术搜索" 指标代表大学在学术资源搜索 (GoogleScholar)中的显示度,搜索结果往往是可公开获取资源和非公开获取资源的混合。③"学术型论坛搜索"指标代表大学在常见学术型论坛平台中的显示度,是大学网络影响力的一种间接体现。④"网站网页收录"指标代表被常见搜索引擎收录的大学网站的网页数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的网络影响力。

  (三)指标度量方法和权重

  各二级指标的具体度量方法参见表 1. 评价指标的度量方法以中文网络环境为重点考量,突出中文形式的网络学术资源,这一点与国内大学应主要面向国内社会大众开放学术资源的思想相一致。

  借助层次分析法确定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的权重。邀请 6 位专家对同一级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建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由通过一致性检验的判断矩阵计算相对权重, 取各专家的均值,并将计算得到的指标权重进行取整处理,得到各一级指标的权重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参见表 1 中各指标后圆括号内的值)。

  四、对"985工程"高校的实际评价

  外)的大学学术网络影响力进行实际评价,一方面用来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一方面了解这些高校在网络空间中的学术影响力现状。 "985 工程"高校在可公开获取的学术资源建设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同时认为这些高校也应该通过可公开获取的学术资源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一)评价过程

  评价过程分如下 4 个步骤。 ①原始数据收集。 按照表 1 中所示各评价指标的度量方法进行原始数据收集。 所有数据均由网络公开检索得来,以保证评价的透明性。数据收集工作在 2015 年 1 月进行。②原始数据的归一化处理。将所有二级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即将原始数据归一到 0.1~0.9 之间,目的在于消除各指标原始数据单位和数量级不同的影响,使之具有可加性。③计算各一级指标的得分。按照表一中所示二级指标的权重,对二级指标归一化之后的数据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各一级指标的得分。 ④计算总得分。 按照表一中所示一级指标的权重,对一级指标的得分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某高校学术网络影响力的总得分。 ⑤按照总得分对高校进行排序。

  (二)评价结果

  38 所"985 工程"高校学术网络影响力的评价结果如表 2 所示。表 2 同时给出各高校的加权得分和不加权总分,排序则依据加权得分进行。

  1. 研究学术网络影响力评价结果。 在研究学术网络影响力方面,浙江大学在 OA 期刊论文、机构知识库和专利等多方面优势明显,得分领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东南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位列2~5 位,其中东南大学在预印本论文方面的表现突出。

  2. 教学学术网络影响力评价结果。 在教学学术网络影响力方面,清华大学凭借其综合表现,特别是在 MOOC 方面的绝对优势,得分领先,位列第一。 武汉大学在网络公开课方面有较大领先优势,华中科技大学在精品课方面位列第一。

  3. 社会参与学术网络影响力评价结果。 在社会参与学术网络影响力方面, 北京大学在知名博客/微博博主方面的优势较大,位列第一,得分领先。中国人民大学凭借其综合表现,特别是在报纸文章方面的优势,位列第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大学博物馆网站方面具有绝对领先优势。

  4. 网络综合影响力评价结果。 在网络综合影响力方面,清华大学位列第一,但领先优势并不大。清华大学在网站被链接和小木虫论坛搜索方面表现很不错,但在谷歌学术搜索和百度网站网页收录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天津大学在谷歌学术搜索方面表现突出,上海交通大学在百度网站网页收录方面遥遥领先其他高校。

  5. 大学学术网络影响力的总体评价结果。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位列总体评价得分前三,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领先。武汉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位列第四、第五,也有一定领先。整体上可以认为前五名高校是学术网络影响力相对比较大的大学。

  五、讨论与分析

  (一)大学学术网络影响力分布特征

  不管是从总得分来看, 还是从一级指标得分来看,大学学术网络影响力的分布呈现显着的"两端差异大,中间差异小"的特征。 如在总体评价上,位列前三的高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的表现比较突出,与后续高校相比表现出一定的领先,位列最后两位的高校与其他高校相比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差距,而中间位置的大部分大学差异不很明显,得分从高到低的跳跃很小。 在研究学术网络影响力方面,浙江大学领先其他大学的优势十分明显,清华大学也有比较大的领先,位列最后的两所大学的研究学术网络影响力相对较弱, 且与其他大学表现出较明显的差距,而中间位置大部分大学的得分差异很小。 在教学学术网络影响力、社会学术网络影响力和网络综合影响力方面,也表现出类似的分布特征。 "985 工程"高校学术网络影响力的这种分布特征说明,个别高校的学术网络影响力表现相对突出,大部分高校的影响力差异不大,少数高校的影响力相对较弱。

  (二)高校学术网络影响力发展的均衡性
  
  从特定高校在研究学术、教学学术、社会参与学术和网络综合四方面发展的均衡性来看,存在不同的情形。其一,不少高校在四方面的发展并不均衡。如排列第二的浙江大学,在研究学术网络影响力方面名列第一, 在教学学术和网络综合影响力方面也进入前十,但在社会参与学术网络影响力仅列 16 位。 其二,一些高校在四方面的发展比较均衡。如北京大学在四个方面的表现都在前 3 名内, 表现出很好的均衡性。

  总体排序靠后的高校在四个方面也比较均衡,也就是说这些高校往往在四个方面表现都相对较弱。本研究的目的并不是给高校排出顺序,而是希望能够为高校学术网络影响力的提升提供参考和指导。高校学术网络影响力的均衡性分析有助于帮助高校发现自己的问题,进而制定相应发展规划,这对发展不均衡的高校而言尤为有价值。

  (三)与大学综合性评价的比较

  本研究重点考察可公开获取的网络学术资源所体现的大学影响力,这一点与大学综合性评价有很大不同。 大学综合性评价较高的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在本研究中位于中游位置, 说明这些高校在开放获取、开放教育资源等方面的表现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本研究中评价较高的东南大学在大学综合性评价中并不是很突出,说明该校相对来说十分重视可公开获取的网络学术资源方面的建设。 但总体来看,传统名牌高校在学术网络影响力方面的表现往往也会比较突出,这些高校无论是在传统意义上, 还是在网络意义上,都保持着相对领先的优势地位。这一点也与邱均平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即"综合实力表现较好的学校其网络表现不会很落后,且有相当一部分顶尖大学的网络排名亦表现很好"[8].

  六、结语

  作为创新、 传播和应用高深学问的重要组织,大学应重视其在网络空间中学术影响力的发挥。本研究以面向社会开放为重要价值取向,将社会大众可公开获取的各类网络学术资源作为基础,对大学在网络空间的学术影响力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 对"985 工程"高校的评价结果显示,个别高校的学术网络影响力相对比较突出, 大部分高校的网络影响力差异不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鉴于此,就大学学术网络影响力的提升提出如下建议。①高校应鼓励教师在 OA 期刊上发表论文,或将发表的论文存储于机构知识库或公共文档库中。建设高校机构知识库不仅有利于学校保存其成员的学术成果,还为校内外人员获取和使用本校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便利,是提升大学研究学术网络影响力的有效途径。②高校应重视教学类网络开放资源的建设。 网络使大学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时空局限,可供更大范围的社会大众使用和评论,对大学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发挥有重要意义,大学应以开放共享的精神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③高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发挥其在网络空间的社会参与学术影响力,包括鼓励师生通过报刊文章、科普作品、普及读物、博客网文等与社会大众进行更直接的对话和交流。 同时,高校应将专业博物馆网站作为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贡献更多的普及性的网络教育资源。 ④继续加强学校自身网站建设, 丰富和优化网站内容,提高网站的可访问性,增大网页被收录的规模。

  本研究目前的评价指标更多从"量"的一面对大学学术网络影响力进行评价,而对其"质"的一面的考虑不多。未来研究可增加更多反映大学网络表现质量的指标,借鉴更多网络计量学研究成果,以进一步提高大学学术网络影响力评价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樊文强,刘庆慧.开放存取视角的大学科研成果网络影响力评价研究---以"985"高校为对象[J].情报杂志,2014(0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