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国际金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设计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6-04 共6431字
论文摘要

  一、引言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法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长期以来,这种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改变这种被动接受的知识传授模式,目前课改的教学目标则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摆脱“以教师为中心”桎梏,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化。建构主义理论就是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机械灌输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性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探源

  建构主义理论最早是由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历经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维特罗克等人的早期建构主义思想的不断发展,同时伴随着对认知心理学的批判和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心理学领域中的一股强大洪流。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对学习也赋予了新的意义。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论。因此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提出了新的理解,即知识不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课本、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板书和演示等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理解和假设。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基于上述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具备五个基本特征:

  (一)学习的目标:深层理解。学习目标是获得知识的意义。但目标不是从外部由他人设定,而是形成于学习过程的内部,由学习者自己设定。其深刻程度可以用几个指标刻划: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表述所学的知识;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现象;能否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和综合性问题;能否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问题中去。

  (二)学习的内部过程。通过思维构造实现意义建构。要求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过程中,要不断思考,不断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形成假设、推论和检验。学习是累计性的,不是简单叠加和量变,而是深化、突破、超越和质变。

  (三)学习的控制。自我监控与反思性学习。学习者要不断监视和判断自己的进展以及与目标的差距,采用各种增进理解和帮助思考的策略,并对学习活动进行阶段反思和整体反思,修正学习策略。

  (四)学习的社会性与物理情景。充分的沟通、合作和支持。学习应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强调多样的、情景性的信息与有利的建构工具。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分析

  借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这些观点来透视研究性学习,无疑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着力于学生的学,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可以说,二者在强调学习的探究性、主体性、交互性、过程性、开放性等体现现代学习的特点方面存在共同的基础。

  (一)就学习的探究性而言,建构主义所强调的“建构”本身就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习目标的设定以认知弹性理论(CognitiveFlexibilityTheory)和知识网络结构特点为基础,学习目标是有关知识的“主题、图式、框架”等动态性的内容,而不是具体的、静态的结论或规则性的知识。这样的学习目标才能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因学习环境而异。学习就是围绕上述目标展开的一系列有关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从中不断获得意义并进一步完善其知识结构。因此学习的重心应是形成学习者的探究和创新思维。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主张给学习者适当的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problems),因为这些问题的条件、过程和结果都具有不确定性,因而要求学习要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为了培养学习者的探究能力,建构主义者提出了类似于发现学习的支架式教学模式(ScaffoldingInstruction)、随机进入教学模式(RandomAccessInstruction)、抛锚式教学模式(SituatedorAnchoredInstruction)等等,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独立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理论和策略都为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特点提供了丰富的依据。

  (二)从学习者的主体性来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认识的主体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该理论认为,人作为认识的主体不是原封不动地反映现实,个体在认识中总是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对现实进行选择、修正并赋予现实以独特的意义。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来,建构的成败与效果关键取决于学习者是否具备主动建构的倾向和行为。如学习者是否主动根据原有的认知结构从外界选择信息;是否积极地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是否积极地生成新的信息;在建构过程中,是否提出假设、积极地选取验证假设的策略;是否主动进行自我监控和反思性学习以及是否主动与他人合作等。

  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下催生出的研究性学习其根本目的也在于改造传统的接受式教学重教轻学,忽视学习者主动性、积极性的弊端,强调学习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这种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本,凸现学生的学,通过让学习者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去获得知识。在这方面,二者的主导思想可谓殊途同归,不谋而合,相互借鉴,相得益彰。

  (三)就学习的交互性来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建构知识的过程是通过学习者与外界和他人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其同时也强调,学习者的各种表征知识的能力也只有在相互作用中才能形成和发展。因而学习又是一个动态的、相互合作的过程。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社会建构主义者则强调社会文化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强调活动和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作用。他们认为认知发展是社会共同参与的活动向内化(思想)过程的转换,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学习者应该有频繁的机会与同伴和富有经验的人(包括教师)相互作用。教师应作为学生建构知识和创造意义的合作者,积极参与到学习者对现实的建构当中去。同时,由于对知识的确定性的质疑和挑战,社会建构主义者也十分强调学习者依据自己的经验,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但是由于每个人对事物理解各不相同,为了获得整合性的认识,可以通过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和交互式教学(ReciprocalTeaching)的方式来实现。同样,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不仅重视形成学习者独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活动,它也更加关注学习者在研究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沟通、合作、配合,发挥集体的力量以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学会如何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和成果。

  强调学习者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具备。为此,在研究性学习中就应着力于形成各种良好的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商、对话、交流。把学会合作作为其一个重要的目标。

  (四)就学习的过程性与开放性来说,与传统教学中只是把信息源拘泥于课本以及教师的讲解的做法不同,在建构性学习中,学习者可以接触到的信息源空前扩展。教师不是预先设计好信息程序,而是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活动会因此而超越教室的界限拓展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同时,建构主义学习也反对过于简单化、机械化地处理学习内容,主张把学习置于真实的、复杂的情景中,从而使学习能适应不同的问题情景,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更广泛的迁移。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十分重视让学习者直接通过类似于科学家做实验那样对各种现象进行探索。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习者参与过程,亲身体验,感受问题的存在,并积极地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这种注重过程体验、强调内容开放的新型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品质和实践能力是极为有益的。对于研究性学习而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这方面的观点和尝试也正是其所要追求的理想目标。

  四、《国际金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设计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自主学习设计是整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和“随机进入教学法”等。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应作不同的设计。而不管是用何种教学方法在自主学习设计中都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以上三方面,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三个要素。

  (一)支架式教学。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邻近发展区”。围绕当前学习主题,设定为金融期货、期权,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如橡胶期货、外汇期货比较分析,欧式外汇期权、美式外汇期权比较分析;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比如模拟市场,让学生独立探索,进行小组协商,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配合教师讲解真实交易条件、交易规则),并通过效果来评价。教学过程中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并不相同),以便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二)抛锚式教学。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比如外汇管制,并确定整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和进程,让学生在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助学习,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时,要求学生以跨国旅游者身份,用人民币兑换所需外汇,自主完成整个交易过程。这里,根据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去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就是“抛锚”,围绕该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学习———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三)随机进入教学。学习者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的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每次进入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和问题侧重点,因此多次进入的结果,决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这里,要创设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题的多种情境,以便供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一种情境去学习。比如,对于国际结算的讲解,我们设定票据应用、汇款、托收、信用证等几种方式、场景,要求学生将50,000欧元转出到德国出口商手中,通过过程学习来深入了解外汇管制、外汇核销单工具与整个结算程序的关系。必须用实际例子来解析与感受这些场景,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比较成熟的主要是支架法,实例法和随机进入法。但在实际教学中,不一定采用某种单一的方法,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以某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灵活加以运用。不管是用何种教学方法,均应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即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引导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代替学生思维)。

  论文摘要

  五、《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要构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一)转变教师角色、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的转变是推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要彻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首先要转换教师的角色。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善于合作的的探究者,良好探究氛围的创造者,学生探究活动的观察者和服务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打个比方,过去,学生手中都拿着待点燃的火把,等着老师给自己火种;当今时代,应该是老师与学生都执有燃烧的火把,老师的任务是引导众多的火把一起放出光和热。学生对教材也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对此应积极鼓励,多方引导,使课堂成为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唯有如此,才能创建和谐平等的氛围。

  为此,我们研究教学方法,从中发现问题,共同提高,创设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思考的价值,老师也感受到师生和谐交流的乐趣,这种和谐的氛围在我们的课堂上随时可见,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们感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引入并重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排斥一切课外活动,忽视劳动职业训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惟一目的,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要为社会所淘汰。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为学习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意义学习(即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不是机械记忆)。显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是认知的主体,学习强调的不再是对知识的记忆,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从教师处联系社会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的能力。

  六、结语

  优化教学方法是推进专业课教育的必要手段,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目前,《国际金融》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探索和创造出许多成功的经验,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法论的理论与实践,推动了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发展。教法改革的主题是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设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讲述、演讲等语言活动和分析、归纳、推导等思维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多维的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在教法改革中,教师要善于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操陶冶、思维训练等英语教学的任务融于课堂教学中,把教知识与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尽早养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素质。从各种教学模式综合来看,应当格外重视与研究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丁证霖.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
  2.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叶澜,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7(4):45~48
  5.[美]GeorgeW.GagnonJr,MichelleCollay.建构主义学习设计:标准化教学的关键问题[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6.DavidH.Jonassen,AModelforDesigningConstructivistLearningEnvironment[J].ProceedingsofICCE08,2011(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