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组织行为学课程中PBL教学方法的应用

来源: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骆瑞玲;陈敏;朱秋鹰
发布于:2017-06-08 共4225字
  摘要:组织行为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在总结组织行为学课程特点及教学过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尝试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引入课堂授课过程,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0 引言。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OB)是在心理学和管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主要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全面了解和理解组织中的个体、群体行为对组织的影响以及组织结构、领导行为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能用所学的相关理论来解决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从而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应用所学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从2002年开始招生,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应用”的、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不断探索前进。组织行为学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开设在三年级下半学年,课程的理论基础课是管理学等相关课程。然而,多年来,教师对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授课方式仍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忽略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表现在教学形式上往往是“重传授、轻参与”在国家大力提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大背景下,这种简单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为了克服以上授课过程中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归纳组织行为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将PBL方法应用于组织行为学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期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1 组织行为学课程特点及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1组织行为学课程特点。
组织行为学是在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多学科交叉课程。从课程构成来看,组织行为学跨越了多个学科,融合了心理学、管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生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从研究对象看,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以及外部环境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知识。
  
  组织行为学课程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理论性,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对组织的影响,表现出非常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特征。(2)权变性,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人与组织的行为和相互作用,而人是社会中独立的个体,关于人的研究是复杂科学,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在组织中,同样的管理行为,由于人的不同产生的管理结果可能会不同,同样,相同的管理结果可能来自于不同的管理行为。所以,组织行为学中不同的情境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树立全变思维。(3)互动性,人一定离不开组织,而组织是由人来组成的,组织中的管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在该过程中,管理者对员工的预测、领导和激励与组织行为学的科学内容息息相关。
  
  1.2传统教学方法在组织行为学授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授课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在组织行为学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师资匮乏。我校处在西部边陲,由于地理位置所限,引进高水平人才难度较大。该门课程基本都是由一两个教师承担,没有形成合理的教学团队。
  
  (2)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采用多媒体+板书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以讲为主,而学生以听为主,但在现代电子产品普及的信息时代,有些学生甚至都不愿做笔记,在考试来临之际,学生全靠自己硬背来应付考试,这样的学习方法应付考这样的学习方法应付考试没问题,但在实际中遇到问题仍然不会解决。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讲授理论太多,学生自我实践太少,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使学生理解课本知识,但却严重地遏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只停留在记忆水平,学生缺乏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分低能”现象较为严重,使得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快速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
  
  2 PBL教学方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围绕某一综合案例或专题,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知识,分析原因并研究其解决方案的学习过程。在该教学模式下,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PBL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课堂教学的主体不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主体 开 展 教 学,而 学 生 只 能 被 动 的 接 受。在PBL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其次,授课方式不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整个课堂都是“多媒体+黑板”的“灌输式”授课方式,并且往往都是大班授课,而在PBL教学方法中,学生以小组形式自学、查资料相互探讨交流,让学生学会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管理、沟通、团队协作及实践能力。最后,教学效果的评估方法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根据理论闭卷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完全可以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部分考高分的同学并不能代表其真正理解掌握了所学内容,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在PBL教学模式中,主要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高低、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措施、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给予评价,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原文出处:骆瑞玲,陈敏,朱秋鹰. PBL教学法在《组织行为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2):107-1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