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寒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12 共4768字

  4 寒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本章主要是运用了实证分析和归纳分析的方法,系统的分析了当前寒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为第六章提出促进寒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提供前提。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寒亭区农民专业社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与当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比、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广大农民增收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寒亭区农民专业社的发展还处在低级阶段,与潍坊市的其他县市区相比,不仅组织数量偏少,带动能力弱,而且在发展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稳定性差等问题。

  4.1.1 组织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

  近年来,尽管寒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较快的发展,参与的农民数量不断增加,带动农户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总体来讲,寒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还比较小,农户参与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民专业社的带动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截止 2013 年底,寒亭区农户入社社员发展到 2.5 万户,仅占寒亭区农户总数的 30.8%;带动农户 3.3 万户,仅占寒亭区农户的 41%.而且,目前寒亭区的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十个会员,能够达到成百上千会员,具有一定影响规模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比较少。

  另外,通过走访调研发现,有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是家庭内部成员的联合,仅仅达到了五名成员的最低标准,有些只起到生产合作的单一作用,加工、销售等环节遇到的问题仍然需要依靠农户自己解决。具有一定规范化建设基础,能够实现带户增收并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的合作社所占比例不高。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连接机制不紧,与成员农户建立的是一种不公平的购销关系,他们仅仅向农户提供技术信息,并给农民提供一些生产资料、种苗种禽,产品成熟后负责产品回收等服务,而以资本为纽带、利益连接紧密、开展产供销加一体化经营的农业合作社非常少;农民合作社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自身生产设备陈旧,技术薄弱,很难开展农作物深加工,产业链条较短;在经营规模上,大部分合作社以村为单位,村民即是社员,而那种跨村联合办社的屈指可数;在经营方式上,大部分合作社以初级农产品销售为主,没有专业生产设施和设备,生产基地建设也不成熟,资金实力非常薄弱,投资力度明显不足,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所发挥的作用还相当有限。通过调查发现,寒亭区 60%以上的合作社仅仅为成员提供简单的生产技术服务,能够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产品的不足 20%,真正达到产、供、销一体化更是寥寥无几,一些开展加工业务的也仅仅是对初级产品的简单整理、包装。

  4.1.2 行业发展不平衡

  在行业分布上,寒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种植业、畜牧业领域的组织发展较多,但服务业领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足。截至 2013 年底,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 463 家。其中: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254 家,占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的 55%;畜牧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120 家,占 26%;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17 家,占 4%;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24 家,占 5%,农机及服务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36 家,占 7%,其他类农民专业合作社 12 家,占 3%.

  4.1.3 经营发展思路不够清晰,品牌意识不强

  在当前价格战越演越烈的情况下,实施品牌战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形象已经成为重要的无形资产,通过大力打造品牌,申请设立商标,做好产品包装,提高信誉等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这些措施中,铸造产品品牌尤为突出。近年来,通过走访调研,寒亭区政府部门和大部分农民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比较重视,但是由于资金、土地、技术、人力等方面的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一部分单位和农民心目中的地位仍然不高,真正实现合作社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的很少,大部分农户没有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概念,在部分农产品生产上,仍然采取粗放式生产经营。没有品牌意识,从工商部门的商标统计情况来看,合作社商标建设情况不尽人意,大部分合作社还没有自己的农产品品牌,这将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4.1.4 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尽管寒亭区加大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步伐,但从实际运作看,大都流于形式,不少合作社未按规定定期召开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员大会,活动正常的估计不到一半。加之现在农业合作社以农民为主,普遍缺乏专业性管理人才,致使一些合作社章程和规章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完全靠人为治理,而以农民为主体的社员参与管理意识较弱,缺乏科学民主的管理与监督机制,在财务管理与利益分配往往会出现很多矛盾。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社员对合作社兴趣不大,关注度和期望值也比较低。目前,寒亭区真正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属少数。

  如 2013 年,寒亭区被农业主管部门认定为规范化管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 62 家,仅占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的 13.2%.

  4.1.5 农民合作意识不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本质是合作。通过对寒亭区实地走访调研,多数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含义和概念认识不清,对它的性质、地位、作用认识不明,导致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足、运行不规范和发展不平衡。受传统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农民习惯于分散经营,对于进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缺乏热情,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农民出现"人在曹营心在汉"的观念。对于进入合作社之前签订的合同缺乏全面的了解,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既不遵循规范,执行力比较差。

  对于合作社在生产、销售、加工方面提供的服务不理睬。特别是在供过去求的市场情况下,找合作社帮忙解决,当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时,农户就脱离合作社,自行销售。还有个别合作社的负责人,利用合作社的资源向自己倾斜,不是平等地服务于每一个社员。

  4.2 形成的原因分析

  4.2.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环境不够宽松

  尽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政府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为合作社提供支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但是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寒亭区政府在扶持合作社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依然滞后。总体来看,政府扶持资金总额偏小。上级安排农村合作社的扶持资金少、起点高,远不能满足合作社发展的需要。而专业合作社自身积累有限,资产总规模小,大多没有有效抵押物,贷款存在困难,影响了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所必须的厂房扩建、设备更新、技术引进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截止,2013 年底,寒亭区 463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的资金来源情况,股金来源 338 家,占 73.2%;通过银行贷款 66 家,占 14.3%;通过公共积累 120 家,占 25.9%;通过销售盈余 162家,占 34.9%;通过政府资助 79 家,占 17.1%;其他 50 家,占 10.8%.

  政府部门协调不够,服务指导有欠缺。通过走访调研,寒亭区多个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管辖权,农业局、农经局、农机局、工商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街道政府等多个部门管理,由于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沟通,致使上级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惠政策得不到享受。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服务上,缺乏有力的指导措施。另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的场所比较小,大多数合作社没有储藏、加工、收购产品的场所。但目前许多合作社面临的问题是难以取得建市场、厂房、仓库的用地指标。

  4.2.2 农民合作理念缺失

  通过对寒亭区实地调研,一部分干部群众还不知道《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经颁布实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意义认识不到位,对专业合作社的概念、作用、地位非常模糊,看法不一,有些人甚至人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同于农民专业协会、龙头企业,将它们混为一谈。由于农户自身的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协作意识比较淡薄,加上长期以来的小农意识,和目前实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使农户养成了分散经营的习惯,对合作不放心、不积极。造成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农民认为登记不登记、注册不注册作用不大,不善于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主动登记注册的现象。

  4.2.3 资金不足

  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瓶颈。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对内必须能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服务问题,对外必须具备开拓市场、创立品牌的能力。但这些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和经济实力。可以说,资金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血液".但从目前寒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看,"缺血"已经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最大瓶颈,几乎所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匮乏。资金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合作社社员收入水平较低,投入能力有限;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的"造血"功能弱,不能满足合作社的正常运转。三是从金融机构看,大部分银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面窄、数量少,而且国有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基层农村网点收缩较多,也没有专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管理办法。另外,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不清晰,缺少合法有效的贷款抵押物,金融机构出于风险防范考虑,一般不愿为其发放贷款。根据 2013 年寒亭区农业局调查资料分析显示,在对寒亭区 463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遇到的困难调查中发现,有 417 家合作社认为有资金困难,占 90.1%;认为有技术困难的 251 家,占 54.3%;认为人才方面的困难的 187 家,占 40.4%;认为有产品销售困难的 196 家,占 42.3%;认为有利益分配方面的困难的 48 家,占 10.2%;认为有社员诚信方面困难的 45 家,占9.7%;其他困难 34 家,占 7.3%.

  4.2.4 社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人才缺乏

  根据 2013 年寒亭区农业局调查资料分析显示,寒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大多数是村支部书记或村里的管理人员,有些甚至是村中的老人,虽然他们威望比较高,但普遍文化素质低,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和专业生产技术,有些靠老办法、老经验来办事;有些规划和目标不清晰,只是喊口号,埋头干,缺乏好的经营思路;有的观念陈旧,墨守成规,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有的缺乏协作意识和团队观念,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完全是人为说了算;有的"等、靠、要"思想严重,认为合作社应该就是政府办的组织,发展中遇到问题就要找政府。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成员的结构和素质。根据2013 年寒亭区农业局调查资料分析显示,寒亭区 463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 40.4%的认为人才问题是合作社发展的困难之一(见表 4-3)。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中大部分学历水平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偏少。而且,由于农业是弱势产业,许多专业技术人才不愿意投身合作社,因此缺乏在经营管理、信息利用、市场营销,科技服务、财务核算等专门人才,直接影响到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

  4.2.5 内部运行机制不规范

  产权界定模糊,成员出资不规范。根据 2013 年寒亭区农业局调查资料分析显示,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资人很少,出于上级政府部门的要求,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添加数十名甚至上百名出资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合作社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困难。

  组织机构不健全,民主管理流于形式。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寒亭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成立初期,为了达到符合成立的条件,弄虚作假,在组织机构设置上出现一人兼职多个部门的局面,没有形成合作社合理运行机制。在一些合作社内部合作社章程流于形式,虽然建立了理事会、监事会,但基本上都是摆设。一些合作社对于合作社的运行机制,成员出资,合作社盈余情况不公开、不透明。

  财务制度不健全,盈余返还难实现。寒亭区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帐目设置不规范,没有实现盈余返还或者盈余返还的比例很低,盈余分配不合理的现象。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实际运作中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将可分配盈余返还或者分配给成员。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都不能做到二次返利,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盈余返还难以实现。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