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农业信息化概述及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10 共375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济宁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第2部分】济宁市农业信息化发展问题探究绪论
【第3部分】 农业信息化概述及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
【第4部分】济宁市农业信息化现状及发展水平测算
【第5部分】济宁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6部分】济宁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第7部分】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广分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农业信息化概述及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

  一、农业信息化概述

  所谓农业信息化既是一种信息形态,又可以描述成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概念,要想探索其内涵和发展的规律,必须要明确农业信息科学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及中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准确测度。

  (一)信息化的内涵

  1960年代“信息化”观点兴起,日本学者梅田忠夫,在《论情报产业》一书中提出,在工业化研究的同时,在产业发展中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信息化”被第一次提出,“信息化”观点在那个年代并没有一个准确和完整的界定。西方国家对“信息化”及“信息社会”的观点普遍使用是在1970年代后期才幵始。关于信息化的概念,一则是说信息化就是网络和计算机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现代化;另一则是说信息化是从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所经历的过程;我国学术界的学者对以上说法经过几番研究,在全国召幵的第一次信息工作会议最终把信息化定义为:研究开发用计算机等智能工具来代替劳动力的生产力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大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还带动经济迅速增长。

  信息化内涵丰富,其中有信息化产业、国民经济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等等。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经济成长能力以及竞争力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信息化的发展。同时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信息化的发展,带动信息化发展的要素主要有信息化技术政策的完善和制定、信息开发和利用、培养信息化人才等等。

  (二)农业信息化的定义

  在农业发展领域,农业部门和涉农人员将最新的信息技术和科研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的过程,即为农业信息化;一般情况下,将各种智能工具充分应用于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来代替劳动力,来实现农产品的播种--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全过程的智能化。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信息化,学术界对“农业信息化”的理解尚无达成共识,且提出有说服力的界定,处在不断认知的过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农业信息化研究院将其定义:在农业生产、供应及管理和信息服务中,用信息系统提供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和农业生产力等所有行业都称为农业信息化;包括:农业信息化知识、农业信息化技术、农业信息化经营、农业信息化管理、农业信息化市场、农民关于农业信息化的消费、农业资源与环境信息、管理农业决策机构信息化等;它是社会的经济形态,即信息经济农业或知识经济农业的一种形态,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贯穿于农业发展的全过程。农业信息化带动了农业科技的进步,促进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提高了涉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了民主建设,是信息化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结构。所以,实现农业信息化标志着农业领域步入现代化。要想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度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

  (三)农村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的核心,与此同时农村信息化全面实现也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实现信息化创造条件气农村经济和信息社会、农民生活信息、农业信息组成了新农村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信息化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在农村社会管理中应用和推广的全过程,其中包含了应用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通信技术等信息化在农村实现,农业信息化是首要。换一个侧重点说,对农村传统生产过程中,农业信息服务自动化的实现,目的是减少生产成本和提高农业生产率。农村信息化是模糊的社会概念,囊括农村生产工艺,而且还涵盖了农村生活和乡村休闲,教育和学习等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各个方面的管理。

  (四)农业生产信息化

  1、生产要素信息化:在农业信息环境中,土地和资金不再起着决定性作用,提高生产力通过信息来实现,而不再主要依靠体力劳动,是知识和科技的累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高科技遥感技术、科学技术和栽种技术,提升土地和资金的使用率及经营管理效率。并通过环境信息设施及设备的遥感、航拍、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及各种检测农业资源的设施与仪器,对可耕地、可利用资源和生态环境、气象和环境进行监测,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农业信息系统,高效、完整、有序地运行,使农民根据天气变化、环境等条件,进行生产活动的合理安排,达到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的目的。

  2、生产工具及生产信息化:当前,美国已将激光测量设备、地面定位卫里系统、计算机技术、网络电子、传感器和其他高新技术用来完成灌溉、除草、施肥、收割、储藏、运输、剪毛、挤奶等农业生产活动,可以计算出准确显示地块的水、月巴、产量数据,并可以按等级收割、采摘作物。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已经被光电子技术、光学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燃烧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先进生产技术渗透,是农业的主要生产手段。

  3、生产过程信息化:生产过程的农业化,从作物发展计划、育种与选择、土壤分析、播种、施肥、除草、气象服务等所有的环节中都有机器操作,实现生产智能化。

  二、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研究

  (一)国外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研究

  国际上对农业信息化水平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核算法和信息化指数法两种方法应用较广一些。

  1、宏观核算方法(1)马克卢普法:弗里茨马克卢普是美国着名的经济学家,1962年,在《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中提出,他所提出的方法是世界上第一个宏观信息经济的测度方法;他把行业知识划分为:设施和信息服务、信息设备、通信传媒、研究和开发、教育五大类;对信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考擦,采用最终需求法(也称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最终产品法)测算国民的信息部门的生产总值计算公式由马克卢普提出:GNP=G+C+I+(X-M),G代表服务和产品在政府的最终消费;X代表国外在产品和服务的销售量;M代表国外在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买量;C表示消费产品和服务的最终消费;I表示服务和产品在企业的最终销售(2)波拉特法:是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尤里波拉特首次提出,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也是我国最常用的测度方法之一;该法指出,应该将信息部门分为两个通道的信息部门关注的领域,即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并提出资料信息经济规模模型,同时要从传统农业中分离出来,并由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可以用来测算的量化体系。第一信息部门,是指直接提供有关产品和服务,并从事信息活动的信息部门,第二信息部门不进入市场公共部门和非政府部门,是仅次于那些大型信息服务和资本提供给内部的消耗。

  1、微观信息化指数法

  (1)信息化指数法。信息化指数法小松崎清介于1965年第一次提出,从广播、电视、邮电等行业中选择,采用信息量、信息装备率、消费信息系数、通信主体水平来表示信息化水平,因为不同指标性质不同,所以必须换算成指数来比较,之后再加和平均;各基准指数的转换是首先把基准年设定为100,在测度当年选取同类指标,再除以基年数值,所得指数便是测度年各项指标,再直接算出各项指标平均数,求得总的信息化指标。

  (2)利用潜力指数法: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图书情报研究院,鲍科教授和法国学者米诺,1981年提出的一种测度新方法,简称IUP.

  (二)国内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研究

  波拉特法和信息化指数法,是国内对于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的主要方法。国内不同测度方法被诸多学者提出,所有多指标综合评价系统的建立大多都是为了准确、全面的反映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1.信息产业综合测算法:在1993年的时候,来自吉林工业大学情报工程系的靖继鹏等其他学者充分研究波拉特法的计算方法,并以波拉特法为基础,提出一种全新的测算方法和体系一信息产业综合测算法,其中包括用专家打分法求出的指标值的“软变量”,用权重系数法计算其指标值的“协变量”,用指数可以求出其指标值的“硬变量”等;比如信息开发产品力发展信息产业的潜在力量,信息产业平衡力,信息产业生产力,信息资源利用力,信息资源流通力等所有指标被分为六大类,一共29项⑤。

  2.信息化综合指数法。我国学者舒华杰、吕迁杰、钟信义在深刻研究了指数法、波拉特法、马克卢普法之后,从全局角度出发,在1998年提出,衡量地区信息化水平新的测度方法。主要有主体信息的水平、消费信息的水平、基础信息的使用水平、信息产业的能力等方法。
  
  3.中国国家信息指标化体系:《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将信息化指标体系划分为六要素的基本框架,对该模型将各要素分为信息网络建设、信息人才的培养、信息技术的开发、产业的发展、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化相关制度和实行标准六个子系统;其中一个子系统又包含二到五个指标,一共二十项,其中这些指标的数据计算起来简单方便易操作,实用性强,所以该方法可以根据定量来分析某一地区某一时期信息化发展的程度。

  在这个基础之上,信息产业部在2001年7月公布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各省市、各部委、各研究机构把所有的研究成果集合起来,先后召开十几次专家会议、提出数十套方案、累计出版专着7100多篇。各级省、市区、乡镇的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委托国家统计局工作人员审核《国家信息化水平测算与评价》,结果证明该课题研究和使用的测算方案可操作性很强。为了落实这项工作,济宁市还组建了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委托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负责指标的研究测算,也说明济宁市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

  对农业信息的详细和以往的丰富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提供了一个借鉴。研究济宁农业信息化水平和发展问题,找出进一步提高该地区信息化水平应对策略,对济宁市政府进一步提高农业信息化政策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更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