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农村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27 共876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探究
【第2部分】农村信息化发展开题报告
【第3部分】农村信息化推进分析绪论
【第4部分】农村信息化含义与发展意义
【第5部分】发展农村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第6部分】 农村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7部分】农村信息化模式构建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中央各部门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制定的蓝图还是很完整的,几乎覆盖了“三农”的方方面面,当然这些政策和具体措施能否构成一个完整和统一的新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机制还有待方方面面的努力。

  4.2.2学者视角下新农村建设中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

  除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外,学术界也围绕着农村信息化问题展开了探讨,主要包括:缕清农村对当前信息资源配置的状况,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具体需求、具体情况以及农民利用信息资源幵展农业生产能力进行了具体研究。

  1、新农村信息资源需求调查研宄现状

  农村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前提是充分了解农民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这些需求进行探讨。首先从农民对需求要求特征看,具有信息需求的广度和深度都很强的特点,农民对农业实用科技、经济、优良品种、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以及农业政策信息等都有专门化和深度需求;农民对信息需求的选择性和倾向性也很明显,需要那些能够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以及收入增长立竿见影的信息。从政府对农业专业信息需求获取渠道来看主要有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围绕农村固定观察点进行调研,科研机构通过科研立项进行调研以及地方政府围绕政策研究开展的调研这三种气很显然,这三种方式仍然没有充分发挥农民对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需求的主动性。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农民对政策信息的需求最高(主要包括农业结构调整政策、非农就业政策、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征地农民安置政策等)。其他方面对成人教育和培训的需求、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需求以及非农就业信息的需求。这些被需求的信息具体来说主要为市场信息、政策信息、实用技术信息、农副产品加工信息、气象变化信息、农资供应信息、优良品种开发及高新技术信息、防治病虫害信息等。如果按照不同的农村用户来分,农民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大面积农业承包户主要侧重农业机械应用知识、新品种新技术的养殖方法、病虫害防止、国家补贴政策、田间管理技术等信息;农业经纪人主要关心农产品市场行情、国际农产品时空的变化趋势、存储保鲜加工技术等;农民工关心劳动力信息、用工信息以及薪水涨跌信息等;个体工商户则关心商品供求信息、商户信誉信息等;普通农业劳动者则关心种子、农产品价格,种子种苗供求以及畜禽饲养管理等信息。也有学者运用信息经济学基本理论对农户信息需求不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户信息搜寻成本过高、农业信息市场不完善、农户自身素质偏低是农户信息需求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农户的组织化水平,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经纪人制度,幵发针对基层农户的农业信息市场模式,加强对农户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措施以提髙农户的信息需求水平。

  2、新农村信息资源配置对策研宄现状

  农村信息资源的配置也是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探讨具体配置模式之前,有学者对农村信息资源配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存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不均衡、效率低下、信息资源的时效性较差,空间分布也不尽合理;资源配置过程中配置效率和信息标准化程度较低,信息使用成本较髙等实际问题。在这种现状下,多数学者认为应该采取市场配置与政府配置结合的方式。市场配置与政府配置各有各的优点缺点:首先,市场机制可以通过价格信号等自动地以较低的成本合理化的配置农业信息资源并且市场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对农业信息生产的自组织过程来实现的。市场可以减少信息生产的不确定性,可以鼓励创新,还可以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信息生产等。其次,政府配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以及管理,对农村信息普及教育和高新技术研发的投资和管理,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和保障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通过制定政策来调整产业结构引导信息资源流向,并且利用税收工具对相关收益进行分配以及分析和保护私人产权。至于两者孰先孰后,不同学者看法不一样,有的学者认为应加强政府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对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有的学者从农村信息资源公共物品属性出发,认为应该采取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辅助的有机结合配置模式,以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优势、克服单纯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弊端、来提高农业信息资源配置产生效益。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发现由政府配置主导农村公共信息资源存在种种矛盾,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市场介入的功能,我国农村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公共信息资源市场配置的实践中产生的配置形式,另辅之以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的配置以解决公共信息资源市场配置的不完全性问题。

  3、新农村信息资源幵发与利用的具体措施和平台研宄现状

  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平台在各级政府和民间机构参与建设中取得很多成果,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信息采集和分析系统,信息发布形式多样化及覆盖面逐步扩大,也发挥了很大效益。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息采集和发布面窄且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开发且共享程度低;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文献性数据库多,数值型、事实型数据库少,能真正用于基层农业建设、服务于基层农业发展的不多,能够被农民直接利用的更是很少;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分散、缺乏有效的整合,并且信息资源存在多头建设、分散管理等问题;农村信息传输渠道不畅,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信息资源分布不均匀,真实性不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有学者提出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几项原则:以用户需求为起点,以农户为中心;从当地实际出发;幵发网络信息资源应充分了解当地实际,如地理优势、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当地特产等;以质量为生命线;信息明了化、知识显性化等。在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方面主要分为:自上而下模式,主体是政府;民间经营模式是以农民为主体、科技人员为骨干的各种民间协会或技术研宄会为中心,再通过其运作将农业科技、信息等传输到万户千家;联合经营模式;条块分割模式和集约经营模式等,这些模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是具体建设平台和内容的建设。

  现有比较有特色网站如“中国农娃中文农业搜索引擎”和“北京农业数字信息资源中心服务平台”.前者实现了中文农业搜索引擎采用农业网站捕获、网页抓取机器人、网页自动分类文本聚类、网页索引和检索等功能;后者构建数据库群以及数据库信息资源建设、资源框架的构建、数据库的幵发、建立完善的北京农业信息资源的保障体系,并通过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京郊提供多元化信息服务来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共享等功能。在实施标准方面,有学者针对目前网络农业信息利用、管理及共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元数据和标准化信息着录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通过参考DC、FA?农业元数据元素集等标准及其制定策略、方法,根据网络农业信息的特点,确定了其核心元素、细化元数据、复合元数据。并利用“华中农业信息网”资源平台,开发了自动编码信息着录系统。

  4、农民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农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关于农民素养的构成有学者认为应该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等三个方面,这种提法没有脱离一般信息素养概念的范畴,是通用信息素养概念在农村的体现。也有学者认为农民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具体来讲,农民的信息素养是指在遇到问题时了解并善于通过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和决策;具有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能力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估、筛选;会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并且能够在信息泛滥的环境中驾御自己的这样一些技术与能力的总和。总体上讲,中国农民的信息素养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其原因主要是中国教育培养目标主体错位、农村农民教育基础薄弱、组织教育功能弱化等不利因素造成的。针对该问题农民的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按照区域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建立人才开发模式,即研究确立农民信息素质教育的社会目标、经济目标、政治目标等;提高农民的综合信息利用能力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搜集、信息加工、信息应用、等,从而全面推进农村信息素质教育、完善信息素质教育的载体,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能够走上普及与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关于培养和提高农民信息素养的策略,有学者认为首先强化农民信息素养培育的意识,其次要健全农民信息素养培育的服务体系,第三充实农民信息素养培育的师资力量,第四扩大农民信息素养培育中的交流机会,最后要着力缩小农民信息素养的区域间差距。

  我国从政府部门到学术界都认识到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重要性,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推进新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国内外的相关学者对新农村建设的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研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对新农村信息化以及各种具体信息平台的内涵、特征、重要性以及具体应用等方面研究较多,对新农村建设与信息化的关系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这为我们的选题提供思路和研究的基础。但是,现有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围绕三农问题的信息化发展研宄已有一些成果,但多是从某个局部角度机型研宄,或重视平台建设,忽视内容建设;或重视前期投入,忽视后期发展;或从某个局部领域着手,忽视全局规划等。总体而言少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角度系统研宄,往往强调具体问题的解决,或者强调其中的某一方面,缺乏从宏观层面以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全局来研究新农村建设中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问题。从政府相关政策文件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围绕三农的信息化工作主要由政府主导完成,基本路径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并投入资金,电信部门实施,是一种典型的政府主导的信息资源配置模式。此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脱离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实际需要。由于我国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地区条件差异较大,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案可供选择。因此中央政府的政策需要与区域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种结合机制也是新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尽管现有结论表明新农村建设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之间必然存在着互动关系,但是没有对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和机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对新农村建设中信息化的环境分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作用等方面研宄远远不够。

  (3)理论落后于实践,表现为:尽管目前实施了一系列的具体农村信息化工程项目,也启动和开发了一些应用平台。但是这些研宄和实践多从浅层面进行探索,从新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运行机制方面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特别是没有从战略高度研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问题,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新农村建设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完整服务体系和高效的农村信息资源配置模型。

  (4)现有的农村信息化研宂和应用更关注的是信息技术的驱动因素,而忽视了其他要素的创新,如管理创新、理念创新和模式创新等方面。新农村建设的既具体信息技术驱动,也需要先进的信息资源管理理念和模式。因此,从多因素的互动模型中研宄新农村建设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问题更具有现实一些。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