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6-02 共589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第2部分】养猪产业健康长久发展研究导论
【第3部分】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第4部分】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第5部分】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6部分】 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7部分】养猪业可持续发展优化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5 章 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由第三章、第四章的分析可知,养猪场如要进行可持续发展,必须从结构调整,加强业内竞争等多个方面入手,本章将对养猪场整体发展及其中的重点工作即选址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5.1 进行结构调整,加速产业自然演替

  大多数产业的内部都具有优势劣败的自然变迁趋势,养猪业也一样是如此,随着经营环境的改变,缺乏竞争力的养猪业者最终会因经营困难而退出市场。

  这种自然变迁趋势有助于养猪业提升效率以及竞争力,但由于现阶段养猪业的内部竞争及外部压力都不强烈,若仅依其自然演替,会非常缓慢而需花费非常长的时间来进行,因此本文认为,未来政府应凸显自由竞争的本质,避免类似直接补贴等保护性质的政策措施,并逐渐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加速养猪业内部的自然演替,借此调整产业结构并淘汰不具竞争力的养猪业者。

  养猪户数逐年减少,平均饲养头数朝向经济规模的方向发展,大型养猪场逐渐取代中小型养猪场等趋势,不仅止于中国,其他养猪业发展已久的国家,如丹麦、日本等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一整体趋势绝非单纯因为政府政策或某单一原因所造成的影响,而是一个总和的经济及社会变迁过程;随着这种共同变迁,中小型养猪场由于不具规模经济,会逐渐丧失竞争力而面临经营困境,最后不是黯然退出市场,就是必须寻求提升变革以求继续生存。

  养猪场能否持续的提升效率及竞争力,主要看养猪业者本身是否具备正确的态度以及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如果从业者没有正确与积极的态度,则容易消极的习惯于维持现状而不接受任何新的观念,不会力图改善生产效率或场内的管理,对污染防治及清洁生产等多半也存在着根本的抗拒,仅会在意环保单位开单与否,而不关注于污染防治的实际成效,因此农政单位的辅导成效往往事倍功半。相反的,若从业者有正确积极的心态却缺乏落实的能力,则结果也是无法有效的改善;落实的能力包括经济上的能力以及知识技术上的能力,要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或是达到污染源头减量的目的,老旧猪舍的改建或是设备的购置是最根本也是最具成效的,这时若从业者缺乏经济上的能力而无法落实改善策略,便形成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若从业者有心寻求改善且具有经济上的能力,却不具备足够的知识技术能力,则会造成业者不知从何改善,结果可能是业者踌躇不前,或是在缺乏专业人士协助的情况下自行尝试错误,反而可能导致情况恶化及从业者自身资源的浪费。

  从访谈的结果中发现,业者的经营态度以及落实改善策略的能力,大型养场优于中小型的养猪场。受访专家明确指出,饲养头数在 200 头以下的养猪业者在实务上没有再教育的价值,因为他们普遍不愿接受新的观念;同样的情况也常出现在年纪较长(约 50 岁以上),饲养经历较久(约 20 年以上)的养猪业者身上,他们常自满于自身的经验而不轻易尝试改变,这类型的业者在比例上较常见于中小型的养猪场( 500-999 头)。大型养猪场在经营上需要专业的管理能力及知识,业者在经营心态上相较于中小型的养猪业者较主动积极,对于相关知识及新技术的接受度也较高;且在减低成本及提升生产效率的重要性较中小型养猪场要明显,在资金方面也较有进行投资的能力,从访谈的过程中也获得印证,受访专家对于大型养猪场的评价普遍优于中小型养猪场。

  中小型的养猪场在未来很有可能会因为获利空间的逐渐压缩,或是因为缺乏竞争力而面临更严重的经营困境,最后必需在提升竞争力或是退出市场中做出选择。为了继续经营而寻求改善的养猪场,必然会选择比过去低成本、高效率、低污染的改善方式,如:增加饲养头数以达到经济规模、改良猪舍硬件、改善场内管理或经营模式以降低生产成本等。若养猪场实在无法经营而选择停养退出市场,也可视为是缺乏竞争力的业者终究被市场所淘汰,减少了资源被无效率的利用,更根绝这些养猪场造成环境污染的可能。因此中小型的养猪场在此自然趋势的压力下,不论是选择积极改善或是退出市场,对于养猪业的长期发展而言都可能会是有益的。

  部分中小型的养猪业者现阶段确实已感受到困境,包括经营问题跟环保问题,但由于目前的产业环境有保护业者的效果,因此相关问题还不至于产生立即的压力,使得他们仍然可以在微薄的利润空间里继续经营;在这种产业环境下,即使自然演替的趋势虽有助于养猪业朝向清洁生产的方向发展,在没有强烈外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自然演替的速度会非常缓慢,使得养猪业朝向可持续性经营的方向发展需要漫长的时间。因此政府未来在整体策略上,应着重于改善产业环境来加速养猪业的演替,由政策方式凸显自由竞争的市场特质,使得优良的业者可以得到更高的获利及社会肯定,而不具竞争力的养猪场在市场压力之下主动寻求改善或尽早退出市场,以提升养猪业整体的竞争力。

  5.2 推行猪肉品牌营销,促进产业内部竞争

  在目前的产销体系中,养猪业者之间不存在实质的竞争关系。相较于其他产业中激烈的同业竞争关系,养猪业在目前产销平衡的有效控制下,在产销体系内的养猪场只要将成猪售往肉品市场,基本上都能保证可以售出。因此实质上养猪场的销售状况与其他养猪场没有直接的关联,同业之间彼此都不会构成对方经营上的威胁。养猪业者平时在产销组织中有机会与同业进行交流,交换彼此的经营心得与经验,一般而言这种场合可促进信息的流通,并激发业者之间相互比较的心态;但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理想,从业者的访谈中得知,业者之间在产销组织中多仅止于口头的讨论,对于一些重要的经营管理绩效,缺乏客观与确实的评断,因此实际上对于促成从业者良性竞争的帮助有限。

  业者若缺乏完整的信息,就无法衡量自己的经营绩效,更不易促成从业者采用对环境更友善的生产方式,因此信息的提供,将有助于生产及环境问题。

  养猪业现行的产销体系发展多年,已是成熟稳定的完整系统,就目前养猪业的情况而言,除非对产销平衡政策或是产销组织的运作方式有重大的调整,否则要在既存的产销体系中提升从业者的内部竞争并不容易。就农政单位的辅导职责而言,可以尝试的是在提供信息方面;鉴于从业者之间缺乏公正客观的信息作为比较的依据,若农政单位能提供从业者完整的信息,如饲料效率、母猪繁殖效率、废水处理效率等,使其了解自身与其他业者之间在各方面表现的差异,如此对于部分经营绩效不佳或是经营态度消极的业者,或许有可能产生比较的心理而激起改善的企图心。

  未来另一个重要的策略方向是从猪肉营销着手,鼓励业者建立猪肉品牌,借由品牌在消费市场上的直接竞争,间接的塑造养猪业良性竞争的产业环境。

  以往不论是农政单位或是养猪业界,对于养猪业发展的问题,多半是从产业内部加以着手,如前端的品种、技术改良,以及养猪场内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等,这部分经历过去长时间的努力之后,就现阶段而言,可以再提升的空间已经有限,因此一味的着重于降低生产成本,并非理想的策略方向。相反的,对于后端的肉品营销方面在过去并不受重视,在目前的产销体系下,养猪场仅止于将成猪售往肉品市场,与后端的猪肉营销可说没有任何关系,大部分的业者也安于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而侷限于猪只的饲养工作,只有极少数经营态度积极的业者会从事后端的肉品营销。如此的结果除了使得养猪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竞争之外,也造成了养猪场与消费者之间结构上的断层。

  综合上述,本文认为加强养猪业者与肉品营销的连结,由在消费市场上的直接竞争,产生对养猪业者的压力是未来可行的策略方向。此策略在实务上可能会有许多的落实方式,例如养猪业者成立自有品牌进入市场,2011 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对荣昌猪品牌的估值高达 21.7 亿元。荣昌猪品牌价值首次得到科学的量化,有利于正确认识荣昌猪的品牌价值和在全国农产品中的“江湖地位”.下一步,荣昌将继续推广品牌,不断提高荣昌猪的品牌价值和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过去养猪业在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的营销工作上,一向没有太多着墨,预期这部分可发挥的空间应相当宽广,因此现阶段政府应尽快针对猪肉品牌等相关事项,建立完整的规范跟管理办法,并进一步辅导有意愿的业者从事营销活动,帮助养猪业朝向可持续性经营方向发展。
  
  5.3 导入消费者的力量,形成有效市场机制

  整体而言,中国的消费者并没有充分扮演好良好的消费者的角色,不利于养猪业的健全发展。中国消费者对猪肉的稳定需求,不仅是养猪业过去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然而中国消费者普遍被动消极的消费态度,使得养猪业者所处的经营环境缺乏有效的改善压力,对于养猪业而言是一项不利的因素。传统市场贩售的猪肉没有品牌,消费者缺乏可供比较的依据,在实际的消费场合里,对于猪肉仅能以肉眼加以评断,除了价格之外,多半只能就肉质、颜色等可直接辨认的部分加以选择,但如药物残留或是屠宰卫生等等无法以肉眼加以辨识的部分就无从监督,事实消费者上也缺乏主动了解的兴趣。因此实际上中国民众的消费特质,对于猪肉质量较有影响,对养猪业者而言,只有在猪肉质量上有维持跟提升的必要,其他如生产效率或是场内管理等等,则较没有必须改善的压力,而污染防治工作更是与猪肉销售没有关联,消费者也不会主动关心,因此养猪业者自然是不会重视,多半视为是应付法规的无益之举。过去偶有发生一些肉品相关的新闻事件,如药物残留过量,病死畜禽流入市面等等,这些新闻事件虽然会引发舆论的关心并对从业者造成压力,也会直接反映在民众的消费行为上,但随着新闻热度的降低,消费者就会淡忘事件而恢复以往的消费习惯,对于养猪业者的压力随即减弱而无效化,以至于消费者始终无法形成持续有效的影响。

  从业者大多有安于现状的心态,唯有持续有效的压力,才可能有持续有效的改善作为,消费者能否给予养猪业者有效的压力,迫使从业者持续在各方面改善,对于养猪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从本文的分析可发现,部分养猪业者习惯维持现状的心态与长期欠缺外部压力有关,因此本文认为,引入消费者的监督与市场压力,有助于未来养猪业朝向可持续性经营的方向发展,是未来应加以注重的策略方向。在实务上本文认为应配合品牌的推行,由政府订定完善的规范跟管理奖励办法,并以认证方式建立品牌的公信力,提高消费者对于国产品牌猪肉的认知及信心,借以划分传统的贩售型态以及未来国外的进口肉品,使得品牌猪肉在市场上具有更高的附加价值,以利润的经济诱因,促使从业者以品牌直接面对消费者,如此不但可使民众的消费行为具有市场淘汰的效果,品牌间的竞争也有助于发展业者之间的良性竞争。

  此外,民间的消费团体应更主动的扮演监督的角色,例如针对药物残留、肉品卫生甚至于动物福利等等,主动提出养猪业应该改善的地方,并以消费者的角色对业者施加压力,政府也可配合部分消费者对于猪肉有较高的要求,积极推广有机畜牧,以促进有机农业及动物福利的发展。而民间的环保团体也可对养猪业者的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主动的监督,同样可以以消费者的角色对业者施加压力,迫使从业者在压力下持续的提升改善。

  5.4 引入精准管理理念,完善猪场选址评估机制

  精准管理的精髓就在于针对性和量化。养猪地点的选择是个复杂的过程,属于长远的、战略性的决策问题,须经过多次查访,综合考虑选址的各种影响要素;然后多次比较、筛选,才能选出较合理满意的地点,养猪地点选址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猪只质量及其饲育成本。

  一个养猪场的建立,不仅会对当地经济产生直接影响,也会对当地生活环境产生影响,有学者归纳影响养猪产业设址地点的要素有充足的饲料供应、屠宰场的易达性、训练有素的劳工、当地专业人士的可得性,包括兽医、营养师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低廉的税金制度及补偿成本、便利的交通和城市的人口数,本文再进一步整理出影响养猪产业的环境要素如表 5-1 所示。

 

  本文参考 Roeet al. (2002)所设立的养猪选址影响要素,将养猪场选址优势评估分成五大层面,十四项要素,将养猪饲料供应的有无及养猪饲料价格归在原料层面;将员工工资、土地资金、设备维修等后勤提供及当地环保抗争的影响归在营运层面市将市场人口数及承销商的有无归在市场层面;将与目标市场距离、公路方铁路方性机场方性归在交通层面;将当地生活机能和当地物价指数归类于派驻员工的生活机能层面。

  针对今后养猪场的选址可能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环境污染,对于养猪场的污染问题,应改变过去着重管末处理的思维,朝向加强场内环境管理,污染源头减量的方向着手。在实务上应加强养猪业者污染者付费的观念,配合如征收水污费的政策工具,使得业者在污染防治具有减少生产成本的经济诱因,改变业者以往将污染防治视为应付环保法规的心态。然后再进一步辅导业者如改良猪舍、使用干式收集,甚至是推广 ISO14000 环境管理系列,使养猪业者从加强环境管理的方向达到污染源头减量,降低对环境的冲击。

  针对猪场最突出的污水处理环节,在选址时,要求周围有农田、果园、菜地为最好,如果地形有利便于自然排流,经过处理后,就地消耗一部分污水是最理想的。否则需把排污处理和环境保护做重要问题规划,特别是不能让污水渗透污染地下水,污染了地下水后会间接地影响养猪场的水源质量和当地人的饮用水质量,甚至可以影响当地人子孙后代的健康!如果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会直接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杂,因此在规模化猪场选场址时,污水处理场所的确定,至关重要,一般污水处理区设计在猪场地形和风向下游,有利于自然排污和保证猪场生产区和生活区减少臭味。

  在量化方面,例如水源是猪场在实际生产和员工生活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场址基本基本上符合条件后,首先要求先打好井,对井水进行水质检验,水质要符合饮用水标准(GB5749),水质量以固体的含量为测定标准。每升水中固体含量在 150 毫克左右是理想的,低于 5000 毫克对幼畜无害,超过 7000 毫克可致腹泻,高过 10000 毫克即不适用。150 毫克左右是理想的,低于 5000 毫克对幼畜无害,超过 7000 毫克可致腹泻,高过 10000 毫克即不适用。饮水质量以固体的含量为测定标准。每升水中固体含量在150毫克左右是理想的,低于5000毫克对幼畜无害,超过 7000 毫克可致腹泻,高过 10000 毫克即不适用。

  另外,针对猪场的管理方面,“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近年来随着猪场多点分散式布局生产实践的发展,年产 3 万头以上的养猪场可把各类猪群饲养在相对独立的繁殖母猪生产区、断奶仔猪生产区和生长育肥猪生产区内,在饲养和防疫上各区自成体系,各区之间留有一个天然的防疫隔离带。虽然目前还不能完全做到每个专业区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但各区内的每栋猪舍可以做到猪群“全进全出”.年产 3 万头以下的猪场,可在各类猪舍中设置相对独立的饲养单元,做到按单元实行“全进全出”.这种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可以实行严格的防疫消毒,是防止疾病传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