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新农村民间信仰健康发展研究导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6-02 共4578字

  第 1 章 导 论
  
  1.1 研究背景
  
  农村民间信仰是与官方宗教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乡土社会中植根于传统文化,以神灵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为核心,缺乏统一信仰体系和宗教经典,具有地域性、分散性、自发性、民间性的非制度化的自然宗教及其相关信仰习俗。农村民间信仰来源于农村,发展阵地主要也在农村,农民是其信众主体。因此,将农村民间信仰问题置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之下进行研究,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命题。

  温州农村民间信仰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多神崇拜,神灵与道教、佛教交融,实用功利性突出,宗族色彩浓厚,向文化节庆演化。这些特征是温州特殊的自然地理、历史条件,以及族群来源、重商传统的折射和影响。温州农村民间信仰易于改造难于制止,易于利用难于整合。目前温州农村民间信仰种类在100种以上,大小宫庙在8000所以上(全市5400多个村,每个村至少一个以上),远远超出五大宗教活动场所的规模,是全国、全省民间信仰的重点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要规范农村民间信仰活动,引导民间信仰健康有序发展,提升民间信仰的现代化精神、伦理,为构建和谐社会多做贡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

  第一、从本质要求来看。农村民间信仰来源于农民的思想意识,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农村社会中的一种特殊意识形态。将农村民间信仰放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可以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好民间信仰这种信俗文化,对民间信仰加以有序引导,发挥其促进和谐发展和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否则,将会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现代化进程。

  第二、从现实状态来看。温州农村民间信仰存在着思想认识缺位、管理混乱无序、法律制度空白、文化价值流失等突出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温州民间信仰的健康发展。因此,只有将农村广泛存在的民间信仰及其活动,置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之下进行考察研究并加以分类区别,探寻有效的管理方法与路径,才能因势利导,促其良性健康发展,释放其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正能量。

  第三、从学术研究来看。民间信仰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美学的研究价值。科学、全面、深入地研究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民间信仰问题,客观审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深入探寻实现他们之间有效契合与良性互动的路径,可供各级政府在加强农村基层管理和制定农村发展政策方面予以参考借鉴,促进农村民间信仰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可见,此类研究不仅理论价值非常重大,而且现实意义也非常深刻,对基层实践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本文旨在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温州农村民间信仰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把握温州农村民间信仰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温州农村民间信仰健康发展的对策,为温州、也为国内诸多地区规范农村民间信仰活动,引导农村民间信仰健康有序发展,提升农村民间信仰的现代化精神、伦理,为构建和谐社会多做贡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宗教学界更多地关注已成社会主流的基督教文化,民间信仰问题很少被人关注,最多也就民俗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此有兴趣,但投入的研究精力有限,其研究的内容均比较粗浅,仍停留在对民间信仰特征等现象进行描述,对于民间信仰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探究还很少涉及。20世纪中期以来,兴起了“本土化运动”、“后殖民文化”,虽然内容提及了民间信仰,但其主要观点是其他民俗文化,而非民间信仰。溯本逐源,早在1892年,民间信仰就在英美人类学、民俗学学术期刊中出现;1897年,民间信仰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在日本得到发展,日本学者姊崎正治发表“中奥的民间信仰”,通过深入剖析日本东北中奥地区的民间信仰现状,首次较为详尽地分析了民间信仰的理论定义、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组成方式等内容。堀一郎的“民间信仰”,属日本首部民间信仰研究著作,书中侧重对“民间信仰与民俗传承”、“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地阐述,提及许多民间信仰理论,首次详尽地论述了研究民间信仰的历史[1].

  1.3.2 国内研究现状
  
  乌丙安、钟敬文是国内研究民间信仰的代表人物,他们分别在《中国民间信仰》和《民俗学概论》中,对民间信仰的特点、运作及表现形式进行了重点研究,但仍未跳出民俗和人文科学类。总的来说,汉语宗教学界认为,民间信仰学术研究具有以下特点:起步比较晚、范围比较窄、成果与创新不多、实证的多思辨的少、了解静态的多掌握动态的少、研究功能的多探究文化的少。研究的大致范围集中在:本质,特点,分类(例如自然崇拜、精神奴役等),社会功能(如教化与控制),与民俗文化、其它宗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等等。

  早在上世纪初,民间信仰被国内的学者们指代和描述成“迷信”.20世纪20至30年代,比较盛行对民间信仰的研究和关注,多数学者还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但是,解放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全国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理解偏差盛行、宣扬摆脱封建迷信活动的年代里,被视为封建主义残余的民间信仰被大肆批判,没人敢去研究它。相反,港澳台地区对民间信仰的研究和探索却日渐盛行与深入。改革开放后,中国传统民间信仰日益兴盛,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社会现象。与此同时,理论家们再次将视角聚焦民间信仰,并将其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研究来探讨,“他们试图解读民间信仰中的历史信息,以便全面了解民间信仰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和普通人一个独特的视角。”

  经过诸多学者的共同努力,民间信仰的研究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且成果丰富。

  通过深入的理论调研,发现多数学者选取民间信仰的研究角度,不外乎民俗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方面。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民间信仰本体、民间信仰与艺术或科学的比较、农村社会中的民间信仰等三个方面。《中国民间信仰》《中国风俗辞典》《中国民间信仰风俗辞典》在民俗学中整体架构民间信仰;《中国民间宗教史》(马西沙、韩秉方)在历史学中全面审视民间信仰的发展历程;《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王沪宁)《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王铭铭、王斯福主编)《仪式与社会变迁》(郭于华主编)《家族主义与中国文化》(杨知勇)《清代民间宗教与乡土社会》(梁景之)等,在社会学中挖掘民间信仰在乡土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及其所发挥的作用。近年来,宗教学、民俗学以及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等社会文化学科将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逐渐转移到研究方式更趋多元化的民间信仰上来。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间信仰问题的研究方面,张祝平认为,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中国民间信仰,是一种传统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经济开发和社会伦理价值,其道德教化、增强认同和整合社会等功能应当受到重视,并得到充分挖掘。《论民间信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贾廷秀、周从标)中指出,能不能正确地引导且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农村民间信仰群众中蕴含着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农村民间信仰中可能出现的不和谐因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要充分发挥民间信仰蕴含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积极作用,努力限制其消极作用的滋生。《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皖北地区为中心》(梁家贵)认为,坛庙大部分修复或保留、庙会以商品交换为主、功利性较强和封建迷信色彩较浓等,是当代皖北地区农村民间信仰的显著特点,同时详细论述了其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出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民间信仰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需解决的问题[2].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很多,有整体宏观的,也有具体局部的。这些深深地影响着后人对民间信仰内涵、历史演变、对民众生活影响等课题的研判。其中有关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民间信仰方面的研究成果,尽管在研究视角、关注焦点方面,略有不同于本文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但在方法、技术思路和内容上,对本文的研究均有所借鉴和启发。目前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民间信仰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仍需进一步地深入和系统化。为此,本文对深入剖析和论述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温州农村民间信仰问题,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民间信仰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对比农村民间信仰的正负功能,把握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分析温州农村民间信仰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从而提出推进温州农村民间信仰健康发展的可行性建议和对策,促使农村民间信仰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根据目前中国农村民间信仰的现实情形,本文研究的大致思路是:1.认真梳理和准确把握国内外相关理论成果,将研究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深入分析当前中国农村民间信仰的现状、概念、功能等;2.以温州农村民间信仰为个案,深入分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温州农村民间信仰现状及存在问题;3.在完成前两项内容研究的基础上,将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上,探讨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温州农村民间信仰健康发展的对策。立足温州实际和长远发展的目标,从加强思想引导、规范农村民间信仰事务管理、完善农村民间信仰事务管理机制、合理布局农村民间信仰场所、提升农村民间信仰文化品格等角度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温州农村民间信仰健康发展提出对策。

  1.4.2 研究方法
  
  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基础,在大量收集现有资料数据和吸收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温州农村民间信仰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论文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的内容不同,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温州农村民间信仰的健康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的文献资料主要包括:

  (1)农村民间信仰相关理论及近年来研究的文章、文献;(2)温州农村民间信仰历史上形成的各种档案和文献资料;(3)实地访谈,取得第一手资料;(4)温州农村民间信仰方面的调研报告、领导讲话等;(5)温州农村民间信仰的相关统计资料;(6)政治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文献资料,开展多学科、多层次、交叉性的研究。

  1.5 研究难点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1.5.1 研究难点
  
  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一是农村民间信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概念;二是农村民间信仰,特别是温州农村民间信仰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三是推进温州农村民间信仰健康发展路径选择等。

  本文研究的主要难点主要是:农村民间信仰与新农村建设之间互动关系的理顺;农村民间信仰与新农村建设有效契合点的探究;进一步合理引导、科学管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民间信仰有效可行建议与对策的提出等。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碰到的实际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撑,难以精准理解民间信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参考资料和文献的捉肩见肘。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参阅的政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参考资料远远不够,且部分资料比较陈旧,进而对写作思路的开阔,新形势、新要求的把握,以及一些问题的研判带来较大难度。

  1.5.2 可能的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政治学的视角,找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民间信仰的有效切合点,探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温州农村民间信仰现状、问题及原因,把握农村民间信仰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以及进一步合理引导、科学管理农村民间信仰,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