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研究

来源:武汉轻工大学 作者:王英
发布于:2021-12-03 共6666字

  摘  要 

  以市场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农业产业化,是以农民的生产经营为主体,紧密依靠行业主导型企业,努力提升经济效益,开展业务板块分割和系统化服务,以生产、供应、种植和养殖为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形成生产前、中、后连为一体的农业整体结构。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块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能够推动农业发展的有效运营,在当前农业发展战略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农业生产经营系统整体中经济利益如何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利益如何结合、如何促进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制约是系统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也是整个系统非常重要的部分。这就需要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过程中探索建立一种稳定的、合理的、符合实际的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

  现在,我国农业利益关系者之间的联系机制,主要体现在行业大型企业主导型、市场导向型、中介组织主导型和合作经济组织主导型的组织管理方式。在不同的组织模式下利害关系者之间有不同的利益关联。利润分配主要包括合同关系以及产权关系。以上利益关系的结合,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经营。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来看,还有很多不利于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为行业主导型企业竞争力弱、合同履行不足、内外环境需要进一步的改变等等。

  为了完善和有效改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应当从利益联结机制的内部结构调整出发,在利益方面改变分配机制,制定利润分配调整机制,在确保各方面利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从外部改善,转换政府职能,在组织农业产业的宏观上加强政策支援。同时,还需要提供较好的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体系,使农业产业化外部生态环境更加和谐、健康。

  关键词 :    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户;利益联结 。

  ABSTRACT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with  the  market  as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isbased on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farmers as the main body, closely relying on theindustry-oriented enterprises, making efforts to enhance economic benefits, and developingbusiness  sector  division  and  systematic  services,  take  the  production,  the  supply,  theplanting  and  the  breeding  as  the  integration  management  pattern,  forms  the  productionfront,  the  middle,  the  post-link  as  an  integral  whol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  module,which  can  promote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lay  a  veryimportant  role  in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agricultural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as a whole, how to combine the economic interests isa  very  important  content.  How  the  interests  combine,  how  to  promote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the elements, constraints,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but also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system.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andestablish  a  stable,  reasonable  and  practical  benefit  link  and  distribution  mechanism in  the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t  present,  the  linkage  mechanism  between  agricultural  stakeholders  in  China  ismainly  embodied  in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of  large-scaleindustry-oriented  enterprises,  market-oriented  organizations,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and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Under  the  different  organization  pattern,  thestakeholders have the different benefit connection.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mainly includesthe  contract  and  the  property  right  relation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bove  interests  can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 However, after a period of operation, there are many unfavorable factorsfor  development.  Mainly  for  the  industry-led  enterprises  weak  competitiveness,  lack  ofcontract  performanc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needs  further  change,  and  soon.

  In  order  to  perfect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mode  of  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  we  should  start  from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the  benefitlinkage mechanism, change the distribution mechanism in the benefit aspect, and formulatethe profit distribu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at all interestsare  not  lost,  we  should  improve  from  the  outside,  change  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strengthen the policy support in the Orga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we also need  to  provide better  laws, regulations  and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to  make  the  exter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moreharmonious and healthy.

1.png

  Key words :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enterprise; Peasant Household; benefit link 。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虽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是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没有改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们国家已经开始对农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进行探索和研究,从那时到现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愈演愈烈农业开放程度也愈发加深,受同质性、科技水平以及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农业模式处于完全的竞争状况,这种完全的竞争伴随着个人理性的增加,也加剧了集体非理性扩大情况,这种情况将会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农业竞争力的提升。如果出现这样的结果,势必导致我们对农业产业的结构开展调整,随着特色化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已然成为必然趋势,历史的经验表明农业产业化发展是解决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的最终途径。

  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制是中央政府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作出的重大决策。“谁来耕种土地?”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农业中的“兼职”现象日益严重。农民农业纯收入比重继续下降,农业在农民增收中逐渐由“主业”向“副业”转变,“如何种田”问题已不可避免。

  因此,对农业经营组织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进行创新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加快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制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改革决议。

  2016年,在中共中央1号关于“三农”的文件中强调,要开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探索农业利益联结分配机制,要求共享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附加利益。进一步对支持供应进行了强调,这是就需要一种新型的农业产业结构即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组织农民积极参与到农村农业的产业发展,分享产业链带来的一系列客观利益。支持订单农业创新发展,支持农业产业化具有一定规模的行业领先企业建设稳定的原材料输出基地,同时,积极为为农民提供融资保障,鼓励农民购买具有保障性的农业产业保险。鼓励发展资本合作,鼓励农民使用自己的土地所有权开展股份投资,农民合作组织等大型企业以“基本利润+股份分配”的形式增加销售收入,这其中既包括基本利益,也包括资本权益。

  2017年,在中共中央1号关于“三农”的文件中进一步指出,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应该调整各方厉害关系者之间的利益,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会减弱削弱,农村的稳定不能动摇。但是,随着组织模式的持续发展和农业产业链的扩大一些地区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民的基础性收益不能得到最基本的保护,收入增幅缓慢的增加,这种情形在生产状况中较为突出的发生,这是严重的不利因素。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选择何种农业产业化模式,也就是说,通过什么样的利益联结机制来指导农户、农民经济合作机构、公司、政府和其他农业行业的主体成员,如何鼓励主体成员积极参加农业产业发展中来,建立利益集团实现利益共享。因此,本文从农民如何获得较大收益的角度,研究了新的农业经营者和农民利益的结合机制,分析了不同模式的选择对农民利益的影响。通过探索建立合理的利益相关者的联结机制,农民可以获得合理的社会平均收益,同时本文还探索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关系的优化和改善的方向,在生产中实现自己的利益对未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和参考意义。

  1.1.2、研究意义。

  研究目标:随着专业化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链发展的不断扩张,一些地区经历了专业化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期,但是却不能有效保证农民的利益保障,从而导致收入增长较为缓慢,同时伴有生产积极性逐渐降低等情况的出现。对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特别不好的影响。通过分析影响农户增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是选择哪些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如何确立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的利益集团。

  理论意义:以农业活动主体及其管理方法为核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关系到“谁来生产”和“如何组织生产”。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机制保障和组织支撑,是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组织模式和服务模式的有机结合。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制,就是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大经营者和服务经营者,促进各行为主体的团结协作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有组织化、大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的农业经营水平本文以农民利益为视角出发,研究探索了新型农业经营效益之间的主体机制,分析了选择不同模式下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并对其优化。通过建立农民和社会之间特殊利益的农业产业化模式结合机制,实现了农民在农业产业化营利性活动中的主体利益。进一步总结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理论为政府在制定“三农”发展政策时,对整个相对落后地区的产业化农业发展,能够进行有意义的指导。

  应用价值:本文在前期查阅了相关论点的文献资料,同时结合农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体系,在海外学者关于新型农业运行机制的主体及联结机制研究的情况下,进一步探索研究了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理论。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新型农民利益的联结机制的优化,是保障农民利益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性工程,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就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由于本篇文章为硕士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海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涵、特征及相关理论基础

  2.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涵

  2.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类型

  2.2.1、专业大户

  2.2.2、家庭农场

  2.2.3、 农民合作社

  2.2.4、农业龙头企业

  2.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征

  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现状

  3.1、龙头企业主导型:公司+基地+农户

  3.2 、市场导向型:专业市场+基地农户

  3.3、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中介组织+农户

  3.4、合作经济组织主导型: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

  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存在的问题

  4.1、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

  4.2、合同履约率不高.

  4.3、外部环境应加以改进

  4.4、法律法规不健全

  5、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的建议

  5.1、加强宏观调控

  5.2、设立专项投资基金.

  5.3、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5.4、健全服务体系.

  5.5、深化农户土地产权.

  6、 结 论 

  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实路线,是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农业市场的最终目的的现代化经营模式,是参与工业化主体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农业生产状况,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建立合理的利润结合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切入点,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改善以构建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农民和企业之间,农民加工后的平均利润也越来越大,农民的收入可以有效地增加。农业产业化发展越来越好,产品安全和规范化管理要求导致企业模式的出现,公司向农业基地和农民下沉,利益联结机制和合作关系从稳定企业利益的阶段开始逐渐稳定下来。在农业产业化最成熟的阶段龙头企业的利益和农民的利益关系日益紧密,通过利害相关人员参与股份合作机制,实现农业产业化促进利益集团之间的有效合作。农业产业化系统需要基于“风险共同负担、利益共享”理念打造共同经济利益体系,其核心重点是各参与者建立有效的利润沟通机制以及完善处理利润分配关系。

  参考文献

  [1]詹柴。刘亚楠.李佳丹.宁波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及路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2020. 48 (04) : 262-264+278.

  [2]王乐君.寇广增。王斯烈,构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9. 36 (02) : 89-97.

  [3]何建兵,基于共生理 论的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互动发展关系研究[J]. 新余学院学报。2019. 24 (04) : 60-65.

  [4]姜长云.新时代创新完 善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研究[].社会 科学战线.2019 (07) : 44-53.

  [5]芦千文.高鸣,农业生产性 服务联结机制的演变与创新[].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18 (06) : 23-34.

  [6]迟玉欣.天津市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研究[D].天津农学院.20 18.

  [7]陆泉志、横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9.

  [8]徐莲、洪湖市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及合作意愿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9.

  [9]何颖,小农经济 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共存模式与路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8. 46 (01) : 290-293.

  [10]赵志斌、浅 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和利益联结模式[J]. 山西农经. 2018 (19) : 24.

  [11]李思雨,秦 皇岛市农业产业化中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

  [12]张衡,呼 和浩特市农业龙头企业与合作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13]蓝健允,柳州市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7.

  [14]费佐兰。郭翔宇、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面临的特殊困难与政策建议一基于黑龙江省绥化市的实地调查[D].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 (11) :126- 130.

  [15]赵蕾.孙慧武。侯卫东,渔业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一以罗非鱼加工企业为例[].江苏农业科学。 2017. 45 (01) : 286-289.

  [16]张家辉。刘辉、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的类型、功能定位及利益联结机制[D]. 中国集体经济。2017 (26) : 43-45.杨锦涛,陈佩瑶,熊杰.

  [17]杨锦涛,陈佩瑶,熊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一-以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中国商论. 2017 (27) : 162- 163.

  [18]昆明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梅长青,以利 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IN].云南日报。 2017-11-02 (012) .

  [19]钟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结合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20]汤向辉.河南 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D].广西大学,2016.

  [21]王俊英.宁夏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培有研究[D].宁夏大学。2016. .

  [22]位书华、新 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原理及培育研究[D].河南大学. 20 16.

  [23]刘天池、天水市典型区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形式及制约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6.

  [24]林自然“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下利益联结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

  [25]陈作娇、陈仓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 16.

  [26]田聪华。苗红萍。沈鸿,张照新,贫困少 数民族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有模式研究一以新疆南疆 三地州为例D]、农业科技通讯。 2016 (08) :26-29.

  [27]申云,贾晋,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作用及其内部利益联结机制研究一以崇州“农业共营制”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 2016 (08) : 5-66.

  [28]汪艳涛、农户 分化背最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29]商一星、贵州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D].贵州大学,2015.

  [30]孟丽,钟永玲。李楠、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功能定位及结构演变研究[D].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5. 36 (01) : 41-45.

  [31]皮修平,周镕基、农地 流转视阈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一以湖南省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 44 (03) : 118-123.

  [32]汪艳涛.高强。金炜博,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产业化的运作模式],重庆社会科学,2015 (05) : 27-33 .

  [33]刘卫红,构建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框架和路径D].改革与战略.2015.31 (10) : 87-92.

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
原文出处:王英.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2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