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区景观类型的动态变化及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1-10 共2932字

  第 4 章 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区景观类型的动态变化及分析

  草原景观,即草原植被与其生境的地理因素组成的生态环境综合体,它是草原旅游资源的基础和核心。草原旅游景观是草原旅游发展的载体,只有草原旅游景观完整、稳定,草原旅游才会健康发展。

  旅游区的景观无非是点景观、线景观和面景观三者的综合,草原旅游区也不例外。

  对于草原旅游区来说,点景观就是指居民点、蒙古包和一些游乐设施,线景观就是联通各个点景观的道路,它们相互交叉形成网络状,面景观就是广袤的草原和水域等大片的区域。进行遥感影像的点文件、线文件和面文件的解译可以准确反映草原旅游区的景观类型及其动态变化。

  4.1 遥感图像的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所用的TM影像是由地理空间数据云提供的陆地卫星拍摄的,其地面分辨率为 30m×30m.选取希拉穆仁镇 2008 年、2010年、2013 年这 3 年的 TM 影像(进行多波段的条带修复后)数据为基本信息源,所选遥感影像时段均在 6 月中旬至 9 月中旬,也就是研究区能进行草原旅游的时间,并以研究区 1:50000 地形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等相关图件作为补充信息源,先进行影像图的信息提取和图形矢量化,再进行目视解译,最终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矢量图。其中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草地(指天然草地,又分为高覆盖草地、中覆盖草地和低覆盖草地三种)、人工草地、城镇、旅游点、工矿用地、水域、盐碱地、沼泽地、道路(柏油路、沙石路、自然路和草原路)等。

  4.2 遥感图像解译与分析。

  4.2.1 遥感图像解译。

  解译完的点文件按固定建设分布区占地面积大小分为了小型、中型、大型旅游点三种类型。线文件按其路面性状和宽度分草原路、自然路、沙石路和柏油路。①柏油路:是硬化路的一种,一般的宽度约为 12m;②沙石路:就是指以沙石做基而铺设的道路,它的宽度约为 9m 左右;③自然路:是当地居民随生活习惯出行走动长此以往自然而然形成的常用道路,它具有历史性和稳定性;④草原路:它是指机动车在草原上奔驰形成的非常用车道和游客踩踏和骑马所形成的非常用道路。面文件解译完就确定了研究区内耕地、草地、水域等的形态和边界。

  4.2.2 解译结果分析。

  通过对研究区遥感图像解译,得到研究区 2008 年到 2013 年景观类型指数统计值,从不同类型景观角度出发,表现了斑块的数量、面积、密度等景观格局的变化和特征。

  由遥感影像解译图和景观指数统计值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2008 年到 2013 年间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区景观类型从点、线还有面上的动态变化:

  4.2.2.1 点的变化。

  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区在 2008-2013 年这六年间,总体来说旅游点是在不断地增加的。个别旅游点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小型旅游点也不断涌现。因此,旅游用地面积增长迅速且分布越来越密集。

  4.2.2.2 线的变化。

  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区的道路在 2008-2013 年间也是不断增加的,它是伴随旅游点的不断增加而相应增加的。柏油路和自然路基本没有变化,沟通各个旅游点之间的沙石路和草原路却不断增加。这也与近些年旅游发展带来的游客数量和随之而来的机动车数量增加有关。沙石路无论从工程量还是造价来说都远低于柏油路,而且比基底是土壤的草原路更适合机动车的行驶,所以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不断增加。随意踩出的草原路不仅使草场面积减少,还极易形成降雨径流通道,引起土壤侵蚀,而且当车道碾压超过一定深度,或遇雨损毁时,旧道便被废弃,新道随即压出,这对草原环境的破坏可想而知。

  4.2.2.3 面的变化。

  2008-2013 年,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区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显着,不同的类型之间的变化也相差很大且十分的不均衡。水域和沼泽地的面积逐年缩小,这主要归因于近些年的气候变干旱。工矿地面积分布在研究区的西侧,主要有三合明铁矿和石宝铁矿,近些年生产范围稳定,面积几乎没有变化。但是这片矿区位于希拉穆仁镇的水源地附近,铁矿开采过程中还要对地下水进行疏排,对地下水资源量有一定影响,同时采矿也改变了矿区的地形、地貌和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导致局部地下水位变化,采矿区还会对地下水质产生影响。这都加剧了希拉穆仁草原的干旱和草场退化。盐碱地面积略有缩小。耕地只分布于城镇边缘地带,由于当地传统农业仍是以畜牧业为主,所以耕地面积多年变化十分微小。人工草地面积几乎未发生变化,因为当地以旅游业为主,对人工草地需求量不大。城镇面积是有所增加的,虽然当地人口自然增长缓慢,但近些年由于草原旅游的发展,带动经济大发展,一些外来人口涌进,不得不扩大城镇区,再由于当地政府的政策,城镇区正在扩张、改造。草地的变化十分显着,高覆盖草地面积减少,中覆盖草地和低覆盖草地增加,显然是自然气候变干旱和人为旅游活动使得草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退化,由高覆盖草地向中低覆盖草地转化,但在以草为优势建群种的希拉穆仁,草地总体面积是不会出现根本性改变的。

  真正引人注目的是研究区草原景观的被割裂和破碎化。旅游点的不断增加,旅游用地面积增长迅速且分布密集,直接诱导了草原景观日渐破碎化的现状。旅游点的不断增加,相应旅游通道也不断增加,割裂了草原景观的整体性,使之破碎不堪,这又使得草原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和不稳定。因此,应在适应气候变化的同时,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注意旅游活动对草原生态的破坏。

  与解译结果对照,我们看一下希拉穆仁镇 2008 年到 2013 年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虽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与统计数据稍有不同,但希拉穆仁的遥感图解译后得到的景观类型的变化趋势与政府部门统计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耕地和林地面积没有变化;人工牧草地面积没有变化,而天然牧草地面积逐年减少,相应的草地总面积也是逐年减少的;村庄面积没有变化,建制镇面积从 2012 年开始突增,这和希拉穆仁镇区搬迁、扩建、改造有关;工矿用地面积也是多年未发生变化;公路用地从 2011 年开始激增,农村道路用地却逐年缓慢下降,总的交通运输用地是增加的;内陆滩涂面积没有变化,湖泊水面面积逐年下降,这与自然的气候干旱有关,也与人为活动脱不了干系;裸露地的面积是逐年增加的,说明草原破坏在继续,脆弱性进一步加剧。所以我们应该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线,以点为主,点线面结合,建设多层次的旅游环境保护体系。

  4.3 草原旅游对研究区景观类型变化的影响及其原因。

  草原旅游活动对草原旅游区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对景点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景点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养不高,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扩大,景点垃圾出产量日益增加。旅游区内大量垃圾随意抛洒、堆积,破坏了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大量游人将旅游区土地踏实,使土壤板结,草不生长。同时,近年来,随着草原旅游地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过度扩张和旅游活动的增加,草原景观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给本身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已威胁到草原旅游地环境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旅游利润的增加、蒙古包接待点的不断增加,直接和间接参与旅游的人数增多,希拉穆仁草原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显,已成为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旅游点的大量建设和旅游通道的不断拓展,使得景观破碎、草地斑块间的连通性减弱,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草原景观质量下降已经成为制约内蒙古草原旅游业向纵深发展的拦路虎。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