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09 共420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陕西古村落旅游景观规划探究 
【第一章】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绪论 
【第二章】特色古村落景观营建技术及理论探讨 
【第三章】党家村古村落资源概况 
【第四章】党家村古村落景观规划现状探讨 
【第五章】党家村景观资源规划利用 
【第六章】党家村古村落景区的旅游开发 
【结语/参考文献】古村落景观规划与开发问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中国古村落是中华民族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文化发展的有形见证,同时也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及重点保护对象。古村落是指距今有 500 年历史且村落环境、建筑保存完好的村寨(张静 2007)。然而在近代历史中的古村落却深受贫穷战乱的影响,一直得不到来自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全球化发展模式深入人心,在城市化与城镇化建设大潮的背景下,大量传统古村镇逐渐减少甚至消失,造成了历史文化上的空缺与漏洞,让再现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的载体渐渐泯灭。终于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古村落经历了三个质的飞跃:一,1981 年古村落被划入了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畴内,人们开始关注古村落的探索和记录工作。二,90年代后,地方政府对当地的古建筑群、聚落景观进行了大量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三,21世纪以来,古村落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先后公布了四批历史文化名村名单,共计 251 个古村落榜上有名(杨铭 2010)。

  党家村位于中国陕西省的关中地区,是北方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明清建筑村寨,被称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目前陕西省对于历史文物的关注度日益高涨,十分注重历史文物的保护工作,着力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城市。同时,2014 年韩城市政府将市区近 10 年的乡村旅游做了整体规划,以打造“一心、两带、三组团”为布局依据,以建设古城景区为核心,开发建设 108 国道景观休闲带,涺水河山体验带为韩城市的景观两带,形成史圣故里、党家村民居、龙门峡谷三大核心板块。党家村是陕西省的重点文化旅游景点,也是韩城市重点推动的旅游事业,广阔的历史文物发展前景必将加快党家村古村落旅游业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古村落同当今城市一样,都是人类生存的聚落形式,也是人们活动发展的中心,不同的是,古村落不仅是我国历史进程的载体,而且也是象征着历史发展的遗迹,具有十分重要的保留价值(张晋石 2010)。党家村是我国典型的明清古村落,保证它健康稳定的发展对于丰富我国历史文物资源十分重要,同时,对其景观规划的研究对于陕西省历史文化地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通过对党家村古村落的自然风貌、交通状况、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收集、整理、提炼、总结出代表党家村古村落历史文化发展的地域元素,有利于陕西古村落文化底蕴魅力的展示,也有利于提高陕西省旅游形象的提高;二,对党家村的发展做长远打算有利于其历史寿命的延长,也有利于保证党家村历史的真实性和地域风貌的完整性,使其原生态的生活气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人文历史得到保留和延续;三,制定出党家村古村落长远的发展计划,明确党家村古村落的产权所属,可以避免因缺乏保护建设管理机制而导致发展受到限制的问题,如,作为古建筑所有权的村民,他们没有能力承担修缮工作的重额资金及高科技技术;作为管理调整层面的政府来讲,他们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不能用公共资源来修缮私人物品;四,根据党家村古村落的产生和发展轨迹,探讨出党家村古村落永续发展的有效保护措施及行之有效的旅游开发途径,并试图归纳总结为其他古村落的建设发展提供宝贵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教训。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研究概况

  西方国家对于历史文化遗产较为重视,对其保护工作开展较早,在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年)中西方人们便开始觉醒,并产生了对历史文物和古建筑的保护及再利用的思想。在此之后,西方国家关于历史地区、古迹、历史小镇、乡土性等际宪章和建议也相继出现,并将古村落的保护与文化遗产、历史环境和城镇保护置于相同的高度,如表 1-1 所示。

  Laurie (2003) 研究了玛雅古村落的文化传统形式,同时也探讨了因旅游开发而对玛雅古村落文化产生的商业化现象。Williams(2001)根据聚类分析法将新西兰 10个古村落的人群进行分类,研究旅游发展社区的不同对居住者感知影响的差异。(MarcAntroP 2004)在《欧洲景观变化与城市化过程》提出:乡村逐渐形成的村镇网络(包括他们之间的交通、信息、能量等)是乡村景观演变的重要原因。Roberts B K(1996)对乡村聚落景观从史前到现在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探讨,并选取农业村落、矿区村落和牧业村落 3 种类型,从不同时间段、自然环境、村落规模、文化背景和人们的景观感知差异阐述了村落的演变历程。Erb(2000)通过对印度尼西亚 Flores 岛古村镇 Manggarai 的研究,发现当地居民为旅游创造了理想的文化空间,总结出旅游地社区可以占据旅游业发展的主动权,有利于延续和传承文化。Costa C(2001)认为旅游型小城镇的小城镇发展规划和旅游规划必须相互融合,具有一致性和可持续性。Brunt 等(1999)和 Cevat Tosun 等 (2002)的研究都强调了居民参与、主客交往在古镇旅游开发中的重要性。

  1.3.2 国内研究概况

  20 世纪 80 年代后,我国才渐渐开始关注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关于对我国历史文物的法律法规也逐渐增多,如表 1-2 所示,较多的法律法规对我国今后开展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工作非常有利。

  关于古村落最早的代表是谭伟明的,谭伟明(2009)在《我国古村落旅游研究综述》主要通过对古村落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古村落研究的不足和漏洞。江波(2008)主要对古村落的资源特点和价值及其旅游开发、旅游流和客源市场、资源保护、旅游影响、景区管理等 7 方面进行了研究。李文兵(2008)将国内古村落旅游研究进展划分为 3 段,从古村落旅游资源、古村落旅游开发、古村落旅游经营管理、古村落旅游影响与可持续发展 4 方面进行了评述。冯淑华等(2007)基于流域、地貌、文化等方面对江西省赣派、徽派及客家 3 大类型古村落的旅游开发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把古村落旅游开发分为以大中城市为依托的开发模式、以风景名胜区为依托的开发模式和以品牌旅游线路为依托的开发模式 3 种类型。朱桃杏等(2006)认为,古村落旅游开发应坚持差异性开发战略,应在现状发展的基础上,以古村落的不同特色价值、空间构成、标志性景观等差异性特征为基础。齐学栋(2006)引入“社会资本”概念,认为有内生性与外部人性开发两种模式,而内生性开发由于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其内部社会资本,其在古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卢松等(2005)等通过对西递、宏村的分析,主要研究了政府、居民、旅游企业、游客为古村落旅游地的主要利益体,进而对他们所处的地位、职能、发挥作用做了探讨。

  古村落景观规划与旅游开发研究一直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古村落的热点,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论述。对于党家村古村落的研究,我国学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基于形态学意义的建筑学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党家村民居建筑、建筑装饰、雕刻装饰等。李改维等(2007)的《传统村落公共开敞空间的特征分析》中对党家村的巷道布局、整体村落布局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李永轮(2008)对古民居的建筑装饰、雕刻装饰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和研究。(2)旅游开发与保护方面的研究,研究内容多从旅游角度研究旅游资源的描述、评价、开发和保护方面,及旅游存在问题及对策等,而对古村落景观及旅游开发缺少系统的研究(蒋志杰 2004)。(3)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黄德海等(2006)主要研究了党家村的历史沿革、发展变迁和特点。王帆等(2009)对近些年在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下,党家村古村落的社会文化变迁进行了研究。(4)历史文化保护综合性研究。1987 年由西安冶金学院(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日本九州大学联合组团对党家村进行了综合的研究,主要以规划学专业的角度,以保护为目的,对党家村的区域环境,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关于党家村的景观规划的研究基本没有,因此本次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利于保证党家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地域特色的延续。

  1.4 研究方法

  1.4.1 资料收集并整理

  资料搜集共包括两方面内容: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刊杂志等渠道获取国内外古村落的着作和研究方向,并获取近期关于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为本次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通过照片拍摄、走访村民、现场测绘等方法搜集实地资料。在调查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上述两者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形成系统的资料体系。

  1.4.2 实地调查与分析

  对党家村古村落的现状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村落的整体格局、建筑形式、绿化环境、及旅游服务设施等内容。通过对游客量的增长趋势的研究分析党家村所承受的旅游压力,看它能否满足现有游客的餐饮服务及休闲集散空间等;勘探党家村的周边环境,分析其与发展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调查该党家村的植被景观、地形地貌、道路交通及水文景观,指出其中存在的可进行改善的问题;分析党家村的建筑风格、历史沿革,并从中汲取出党家村特有的建筑风格及文化内涵,将其作为党家村景区人文景观规划设计的依托。

  1.4.3 学科交叉方法

  本文的研究涉及面较为广泛,要想正确合理地对党家村的地域文化、景观特色、历史变迁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则需要对景观规划、艺术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学科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分析,以期为本次研究提供实际的指导理论。

  1.4.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将前期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党家村的特色所在,结合案例分析及作者本人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思路,总结出规划设计的实践经验和设计方法,形成以理论为指导实践,实践论证理论的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通过与自己所得理论相结合,用理论基础进行指导,探讨出适合党家村古村落景观规划的适宜体系,从而形成一套完整规划的方案,达到通过方案来解读前期的研究成果。

  1.5 研究技术路线

  首先确定论文选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简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等方面进行阐述,完成论文的准备工作。其次在共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规划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党家村的概况、目前现状、旅游业发展情况,提出党家村的存在问题。最后,结合本人参与项目的理论经验总结出党家村的规划方案,并提出其旅游开发的策略,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技术指导路线如图 1-1 所示:

相关标签:旅游资源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