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城市社会学论文

城市社会学视野下城市规划理论的演进

来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作者:谭先第杨金纳余文雯
发布于:2019-01-18 共3657字

  摘要:城市社会学与城市规划两门学科均在工业化浪潮中应运而生, 两者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等方面有着较多重叠, 并在理论的发展演进中相互借鉴渗透。本文以城市社会学几大范式为切入视角, 探讨在其影响下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演进。

  关键词:城市社会学; 城市规划理论; 演进;

  城市社会学经历了传统城市社会学、新城市社会学、全球化与信息时代三个发展阶段, 从古典社会学的城市思考到注重经验研究的人类生态学, 再到极富批判意涵的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与女性主义学派, 直至现在研究世界城市的洛杉矶学派, 完成了多次价值取向和理论范式的转向。本文对城市社会学流派的演进及其影响进行了探讨。

城市社会学

  一、古典城市社会学

  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欧洲迎来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蓬勃发展, 城市以巨大的集聚效应吸引着人口和资源不断涌入, 西方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 也促成了西方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迁、城市空间的蔓延以及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19世纪末, 古典社会学家们敏锐地意识到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在生活方式与组织模式上的差别, 工业社会的到来势必引发世界范围内社会秩序的剧烈变化与重构。齐美尔在《大城市的精神生活》一文中从考察城市生活的社会心理出发, 揭示了都市空间对都市人格的塑造及对都市人行为的影响, 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恩格斯于1845年出版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在城市社会学中被视为开创性的经典文献。这部著作无论是研究内容还是方法都影响了几代城市学者。恩格斯对当时曼彻斯特工人的生活状况触目惊心的描述和深刻分析, 是导致社会主义思潮迅猛发展的直接原因之一, 这些思潮后来成为“田园城市”等一系列城市社会改革方案的背景。他对于城市社会改革的关注奠定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的社会意识基础, 从田园城市发展而来的昂温的卫星城理论、赖特的广亩城市、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等现代城市规划方案都被打上了“城市社会改革”的烙印。

  二、芝加哥学派

  20世纪后, 欧洲和美国已基本实现工业化, 步入了城市化高速发展时代。随着世界现代化中心由英国转向美国, 与现代性共生的社会学重心也从欧洲大陆转到北美大陆, 大量移民涌入与人口异质性增强则导致城市社会问题丛生, 芝加哥成为一个研究工业资本主义城市形成、空间效应及演替规律的天然“都市实验室”。芝大社会学系师生强调“走上街头”, 通过社会调查进行研究, R·E·帕克、E·W·伯吉斯和沃斯等实地踏勘了美国及世界众多城市, 搜集了大量资料, 形成了一系列经典理论。20世纪上半叶, 以实用主义著称的芝加哥学派蜚声四海。

  R·E·帕克将自然生态学原理 (竞争、隔离、集中和分散、侵入和接替等) 引入城市与社区研究, 从人口与地域空间的互动关系入手研究城市发展, 开创了城市实证研究的先河。N·W·伯吉斯提出著名的同心圆模式, 分析了社会空间与物质空间发展之间的关系, 它与继之由霍伊特提出的扇形模型、哈里斯与厄尔曼的多核心模型构成了城市社会空间理论的三大经典模型, 开拓了城市社会空间规律研究的先河, 成为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使用配置理论的基础, 从社会空间角度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 伯吉斯认为城市发展的一般过程, 除了延展和继承之外, 还包括两个互相对立又互为补充的过程, 即集中和疏散, 此观点对城市规划理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L·沃斯从人口数量、居住密度、异质性这三个维度对城市社会生活起决定性意义的城市特征要素进行分析, 提出了“城市性”的独特生活方式, 强调“都市生活意义”, 成为城市规划理论的最高意义和逻辑的基础。在芝加哥学派注重实用性与经验性的城市研究的影响下, 早期的城市规划理论偏重功能主义, 物质空间要素的设置与安排成为规划的核心内容。

  三、新马克思主义学派

  20世纪60年代以来, 西方城市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满足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需求和资本对利益的追逐, 也带来了尖锐的社会矛盾。一些社会学者纷纷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和批判精神来研究新的城市问题, 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列斐伏尔、英国的David·哈维和美国社会学家M·卡斯特, 称为新马克思主义学派。

  列斐伏尔对城市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空间生产”的概念, 他将城市空间视为一种社会产物, 与城市的社会化过程相联系。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重视集体、自发以及日常生活的意义, 对当时的社会运动和城市政策产生了一定影响, 从空间的政治经济学角度催生了以多元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倡导性规划理论以及“市民参与阶梯”, 鼓励规划者关注弱势群体的参与, 促使公众参与机制融入到城市规划概念当中。David·哈维把规划公正的理论问题再次提到重要位置, 他提出了资本运动的三级环程理论, 解释资本运作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 揭露了资本积累的贪得无厌, 把规划社会学理论推向高潮。20世纪70年代M·卡斯特提出了集体消费的概念, 认为作为集体消费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 城市的发展和演变是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家阶级和社会中被压迫的劳动者阶级之间不断斗争的结果。随着资本的市场运动, 政府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多大程度上组织集体消费过程, 必将极大地影响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政府在城市所提供的集体性消费服务难以满足各个不同的利益团体, 从而引发消费冲突。M·卡斯特用结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城市社会和空间, 阐述了经济系统在社会结构与城市空间中的重要作用, 除了阶级斗争外, 城市运动也是决定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些社会活动对于政府的政策决策和城市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

  四、女性主义学派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女性主义成为西方最重要的社会理论流派之一。女性主义者从性别角度对城市问题进行了批判性思考, 认为城市发展和城市社会研究长期受到“男性原则”主导, 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城市问题, 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城市过度扩张和住房紧张。影响较大的女性主义空间理论有法国社会学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城市社会空间方面的研究。她认为,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模型中的“平等”是有性别的, 是男性的, 忽视了男女间的差别。J·弗里德曼在《女权主义与规划理论:认识论的联系》提出, 女权主义对规划理论的重要贡献至少有两点:一是性别问题相对于社会关系中的个人职业精神更重视社会的联系和竞争的公平;二是女权主义的方法论中强调差异性和共识性, 挑战了传统规划中的客观决定论, 使规划实践中的权力更加平等。

  女性主义对当代城市规划产生了三个方面的影响:空间属性的重新审视、差异性原则的确立、非结构性空间规划的价值。城市与住房并不是一个“中立”、无价值倾向的制度, 其发展建立在社会的主流意识和社会关系之上。研究城市问题, 仅关注经济不平等是不够的, 性别、种族、年龄等都会导致城市异化, 女性主义学派从性别视角为城市规划理树起一面强调公平性、差异性、共识性的批判意味旗帜。

  五、洛杉矶学派

  20世纪90年代至今, 随着科技、电信、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全球各城市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生产的全球性与全球性的生产要求我们必须跨越地区界限, 以全新的全球化术语来研究城市社会空间。J·弗里德曼、萨吉、斯各特、迈克尔·迪尔等先后出版了一系列全球性城市论著, 他们都不自觉地将洛杉矶描绘成未来的城市形态, 后现代全球大都市的核心主题使他们汇合成城市理论的新典范:洛杉矶学派。

  弗里德曼基于资本组织和新的劳动地域分工提出了世界城市假设理论。“世界城市的假设”明确提出了一种以城市为中心对全球化进行讨论和研究的路径, 突破了传统以个别国家都市体系为参考架构的思维与观点。丝奇雅·萨森跨越侧重对世界体系城市及其等级体系的分析, 开辟了另一条研究路径, 着眼于全球的“社会秩序”和“支配功能”而非世界城市。她通过实证分析把全球城市视为世界金融中心, 强调其高级生产服务业务如会计、广告、保险、法律、资讯管理及金融业等在全球的巨大作用, 同时全球化也造成了城市之间与城市内部的不平等。M·卡斯特提出了流动空间理论, 他将当前的社会结构称为“信息社会”, 在信息技术导入的社会过程中将导致一个被流动支配的社会, 这种信息社会相对应的新空间形式称为流动空间。M·卡斯特将全球城市视为全球网络的节点, 使过去对城市等级的研究转变为更加关注城市网络组织和全球城市———区域的研究。

  面对亟待解决的各种城市社会问题, 迫切需要建筑、工程、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多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与借鉴, 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城市研究。城市社会学作为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社会科学, 不仅能为城市规划提供更宽广的理论视角和内涵更为丰富的价值判断, 也有利于城市规划工作者以更全面、长远的眼光开展规划活动。让规划者从注重技术理性的“设计者”转变为更具备沟通素养和人文关怀, 注重社会公正、满足公众需求、照顾弱势群体的“协调者”, 让城市规划逐步实现从传统物质空间规划向覆盖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文化规划的实质性转变。这两门城市学科的耦合式发展将在以后的城市研究中持续存在, 对于城市社会学与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均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蜀秦.西方城市社会学研究的范式演进[J].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6) :38.
  [2]R·E·帕克, E·W·伯吉斯等.城市社会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47-48.
  [3]王世军.论城市规划的社会学转向[J].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4) :47-48.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湖南电力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原文出处:谭先第,杨金纳,余文雯.城市社会学视阈下城市规划理论的演进[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5):30-3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