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儿童文学论文

二十年来叶圣陶儿童文学作品的整理与研究评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6-27 共10106字
标题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主要奠基人,在新文学运动初期,叶圣陶便创作了较为可观的儿歌、儿童诗、儿童小说、童话、儿童剧本等作品,一改我国早期儿童文学主要依靠国外作品编译、重述的面貌。叶圣陶儿童文学创作的出现,把五四以来关于儿童文学的理论探讨引向了真正的创作实践,并进一步发展与修正了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文学观,尝试性地开掘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童心主义”与“教育主义”的两种创作路径,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风格和传统的形成。特别是刊发在我国早期白话儿童文学刊物《儿童世界》上的童话作品集《稻草人》的结集出版,标志着我国具有探索性、主体性、现代性的儿童文学的最终生成,进一步宣告了五四以来作为独立分支形态的儿童文学成为了事实,以创作上的实绩确立了以童话为首的儿童文学在中国本土的生根,发生期中国儿童文学自此初步完成了它的自主性探索与建设之路。叶圣陶创作的儿童诗、儿童小说、童话等类别的儿童文学作品,具有明显的儿童文学自觉,改变了我国早期儿童文学作品技巧粗疏、内容简单、依赖模仿的弱点,具备了较为成熟的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艺术范型。①同时,叶圣陶试图运用教育手段与文学方式,去呼唤与塑造理想个体的生成,希冀儿童成长成为全新的新人,在儿童身上寄予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期盼,在文字中完成叶圣陶对于乌托邦理想国的建设,而儿童文学文本则是他承载文学与教育理想的实践场域。通过文本,也潜在地反映了叶圣陶儿童文学活动背后,关于重构儿童到重构现代国民的诉求,通过叶圣陶的儿童文学活动,我们能进一步看到中国儿童文学与民族建构间的关联。

  叶圣陶儿童文学研究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研究的重点,叶圣陶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观念的发生、创作的形成及发展变迁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与深入的交互。但一直以来,学界对于整个现代时期叶圣陶的儿童文学编创活动及历程缺乏系统的梳理、辨析。仔细勘察近二十年来叶圣陶的儿童文学研究,还是能发现明显的缺憾,即以童话集《稻草人》为代表的叶圣陶童话的整理研究远远大于其其他儿童文学体裁。研究者就整个现代时期叶圣陶儿童文学活动认识的不足以及论据资源上的侧重与倾斜,难免对叶圣陶一生的儿童文学活动不能有一个更为宏观、精准的认识与评判。

  一、现代时期叶圣陶儿童文学编创活动分期

  叶圣陶主要的儿童文学编创活动集中于现代时期,不同时段的叶圣陶儿童文学作品又有着不同的风格、品质与内涵,叶圣陶儿童文学中所体现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代表了中国儿童文学在观念层面的发生与衍变轨迹。

  现代时期叶圣陶儿童文学的编创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段:一是文学研究会成立初期(1920 年-1922 年),这段时间是叶圣陶儿童文学创作的爆发期,在此期间,叶圣陶创作了较为可观的儿童诗、儿童小说与童话作品,特别是1921 年-1922 年陆续创作并发表在 《儿童世界》杂志上的童话作品(1923 年结集为《稻草人》)的出版,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现代童话的起点,此期,叶圣陶创作的其他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同样受人瞩目,与同时期其他从事儿童写作的作家相比,叶圣陶的儿童文学不论在艺术表现和思想水准上都具有更为成熟的范型。二是叶圣陶就职于商务印书馆时期(1923年-1930 年),此期是叶圣陶儿童文学创作较为沉寂的时期,在商务任职期间,叶圣陶先后担任了《小说月报》《妇女杂志》等刊物的主编,创作多集中于成人文学领域(此期叶圣陶创作完成长篇小说《倪焕之》)。前期叶圣陶有零星的童话作品发表在《儿童世界》等刊物上(如较少被收入叶圣陶儿童文学全集、童话集中的童话《牛奶》《甜》等作品);1928 年,叶圣陶有儿童歌剧《风浪》出版;1929 年,叶圣陶开始创作《古代英雄的石像》《毛贼》等童话;此期,五卅运动的爆发,对叶圣陶人生与文学道路的影响深重,叶圣陶开始积极地参与各种社会运动,并主编报刊出版物,支持民主革命运动。在此时段,叶圣陶还校注过《天方夜谭》,编选过《子恺漫画》等儿童文学作品,参与编辑了商务印书馆的国文教材。②这一时期叶圣陶儿童文学作品虽不特别丰富,但时代变革、社会运动进一步影响了叶圣陶儿童文学的艺术发展道路,对于叶圣陶的儿童文学生涯来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三是叶圣陶就职于开明书店时期,从 1930 年起到 20世纪 30 年代末,这是叶圣陶儿童文学活动的第二个高峰期,在此期间,叶圣陶担任了重要学生文艺刊物《中学生》的主编,并出版了第二本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共收录 9 篇创作童话),在 1936 年出版的小说集《四三集》中,也收录了包括《鸟言兽语》《火车头的经历》在内的多篇创作童话。在原创的儿童文学创作上,1933年,叶圣陶还有儿童剧本《蜜蜂》,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32 年,叶圣陶创作、编选了在当时影响巨大的《开明国语课本》,初小八册,高小四册,在这套国语课本中,叶圣陶选编并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叶圣陶曾在《我和儿童文学》一文中谈到,“在儿童文学方面,我还做过一件比较大的工作。1932 年,我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编写了一部《开明小学国语课本》”③。这些儿童文学作品旨在锻炼儿童的国语能力与审美品位,此外,也注重指导儿童增长智识与道德修养,近年来,《开明国语课本》在市场上再次走俏,也能够证明叶圣陶这套教材的经典性意义;然而,学界对这套课本中的儿童文学作品研究非常不足,这套教科书的儿童文学价值,长期被遮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编选《开明国语课本》前后,叶圣陶也参与编选了《开明国文课本》《开明国文讲义》《新学制中学国文课本》等多套教材,在这些教材中,叶圣陶都选编了一定数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在此期间,叶圣陶还参与编辑了中华书局的《小朋友文库》和商务印书馆《小学生文库》第一辑等儿童读物,重新整理、编写了一些儿童文艺作品(儿童智识、儿童音乐、美术、体育、儿童科普、儿童文学、历史地理故事等)。在《小朋友文库》中,收录了《蚂蚁的一群》《青蛙的园地》等多篇儿童文学作品。这一时段叶圣陶改编、重述的儿童文学作品同样未引起足够的关注。一直以来,学界对于现代时期儿童教材与儿童读物中的叶圣陶编创作品,缺乏系统的爬梳、整理、研究与分析,倘若不能对叶圣陶现代时期儿童文学编创活动在数量、题材、体裁、风格上做细致的整理、深入的研究,就很难从宏观上去评价、判断叶圣陶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贡献,也很难把握叶圣陶的儿童文学作品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的意义、价值与地位。

  二、二十年来叶圣陶儿童文学作品的整理

  江苏教育出版社曾在上 1987 年开始出版叶圣陶集。在 2004 年出版的全套 26 卷《叶圣陶集》中,收录了叶圣陶一生大部分的文学、教育与出版作品。《叶圣陶集》第四卷为童话儿歌卷,入选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小说集《四三集》和教材《开明国语课本》中的部分童话及叶圣陶创作的儿歌童谣。叶圣陶其他体裁的儿童文学创作如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诗等则被分散在其他的卷本中,没有进行系统的选编与集中的展示。少儿类出版社对叶圣陶儿童文学作品的收录、出版主要以叶圣陶的童话代表作为主。2005 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儿童文学全集》上下两册,这套全集收录了包括儿童诗、童话、小说、散文、剧本、改编故事等在内的叶圣陶各个体裁与品种的儿童文学作品,特别对 20 世纪 30 年代出版的《开明国语课本》中的叶圣陶儿童文学作品做了较为系统的爬梳与收集。2009 年,希望出版社再版了 1970 年开始出版的《中国儿童文学大系》丛书,全套 25 卷本,而在理论、小说、诗歌、童话卷中也入选了部分叶圣陶各类体裁的儿童文学代表作品。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12 年海豚出版社出版了《名家散失作品集:叶圣陶童书》(1-5册),这套丛书的母本是叶圣陶与吴研因等在 30年代应邀为中华书局编选、收集、创作的《小朋友文库》丛书,新出版的《名家散失作品集:叶圣陶童书》收录了常识、科普、游艺、音乐、美术、体育、文学、史地、教育等不同类别的智识与审美类文艺作品,这部丛书中所展现的叶圣陶选编、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建国后第一次与读者见面。叶永和(叶圣陶之孙)也盛赞出版社在挖掘、整理与复原民国时期儿童文学典籍的工作上,“对于继承文化传统,抢救文化遗产,起到了利在千秋的重要作用”④。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近年来,叶圣陶曾经受到冷落的部分儿童文学编创作品被出版呈现于市场上,但对于这些作品的研究却还未开始。长期以来,出版界与学术界对叶圣陶儿童文学的搜集与研究多针对叶圣陶儿童文学的创作稿件,而对于作为编辑的叶圣陶,其编选、审校的儿童文学则少有整理与挖掘。近二十年来,主要的儿童文学史论对于叶圣陶的儿童文学创作还是以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为主展开论述,罕有对叶圣陶其他时期儿童文学作品的细致梳理与评价。王泉根教授 1987 年出版的《现代儿童文学的先驱》和张香还先生 1988年出版的《中国儿童文学史》曾对叶圣陶早期的儿童诗、童话、小说及儿童剧有过一定篇幅的展示,对这些体裁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作者创作思想及体现的儿童文学观念有过较为贴切的分析,但受制于篇幅等原因,难以就叶圣陶现代时期的儿童文学编创作品进行深入的阐释。

  值得注意的是 2010 年刊发于《当代文坛》胡丽娜的学术论文《民国国语课本与儿童文学研究---以〈开明国语课本〉为例》关注到了叶圣陶儿童文学编创活动的第三个重要时期,对于畅销教材《开明国语课本》中叶圣陶编写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作者认为重提叶圣陶编写的《开明国语课本》,不仅仅是提醒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研究者关注教科书的儿童文学化历史,“更因为儿童文学进入学制的进程关系着儿童文学艺术效果社会化的程度”⑤。的确,从叶圣陶所编写的《开明国语课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叶圣陶儿童文学观念的阶段性、反复性、复杂性,对比儿童文学期刊与儿童国语教材中的叶圣陶儿童文学作品,我们能更深层次的剖析叶圣陶儿童文学观的不同向度和叶圣陶儿童文学的不同审美层次,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三、二十年来叶圣陶儿童文学研究述评

  二十年来,在重要的文学研究期刊上,所刊发的研究论文多侧重于叶圣陶的成人文学创作领域,对叶圣陶儿童文学相关创作、编译、出版活动关注较少。二十年来重要的中国儿童文学史论著作,多以常规研究作为方法支撑,以历史的维度,在时间模型中评估作家与作品的历史价值。在叶圣陶儿童文学研究上,侧重从文学史、文学现象、思潮与流派、作家与文本等角度考察叶圣陶的艺术成就与历史影响,而有关叶圣陶漫长生涯中的儿童文学活动,不同的书写者也给予了不同的观察视角和评判模式。1995年,有三部关于叶圣陶先生的论传出版,叶圣陶长子叶至善还曾于 2004 年出版长篇回忆散文《父亲长长的一生》。叶圣陶的传论作品多以时间为线索,以叶圣陶主要的文学、教育、编辑出版活动为切入点,书写从童年到暮年叶圣陶漫长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及活动,从血缘、地缘、业缘上分析叶圣陶从事文学与教育活动的内里原因和外在关系。这些传记传论也都对叶圣陶儿童文学活动有所展示及评鉴。

  1. 叶圣陶儿童文学艺术价值与艺术特征的辨析

  关于叶圣陶童话集《稻草人》艺术特征的研究二十余年来并不鲜见,但对叶圣陶其他体裁儿童文学创作的艺术特征,则较少有过专门的论文进行论述。在童话集《稻草人》的艺术价值问题上,长期以来学界都存在着争论,特别是基于儿童本位的观念来看,质疑《稻草人》内容成人化、叙事模式化,作品过于注重说教而认为其不适合儿童实际阅读的声音一直存在。中国海洋大学朱自强教授 2013 年发表的论文《论新文学运动中的儿童文学》就曾指出叶圣陶这部童话集艺术上的缺憾,在于其“非儿童本位”色彩,在今天看来,“它的意义和价值主要是一种文学史的意义和价值”⑥。在朱先生 2013 年出版的《分化期儿童文学研究》中,在谈到童话集《稻草人》意义与价值时,他认为“如果以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标准来衡量,其自身是存在局限性的”⑦。

  杜传坤曾于 2006 年发表论文《生活的太“真”艺术的太“假”---重评叶圣陶童话》,指出叶圣陶童话的不足在于:“反映现实之真”和“生造情节之假”,究其原因,作者认为是叶圣陶对儿童心理的不熟悉,使作品真实感丧失,“代之以想象的突兀和诗意的僵硬”.而作者指出叶圣陶所使用的第三人称全知叙事模式“显示了一种过于强大的叙述控制权”⑧。这篇论文选择性地规避了叶圣陶童话中对儿童语言、儿童情境、儿童经验的展示,也没有注意到叶圣陶童话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审美层次,否定了叶圣陶在童话中对艺术真实的探求,遮蔽了叶圣陶童话的艺术价值。对于叶圣陶童话情节上的不真实感与创作手法上的独断性,缺乏确凿的论据支持和严密的逻辑分析,带有些许主观色彩。

  仔细阅读童话集《稻草人》和叶圣陶早期儿童小说,我们会发现,叶圣陶的儿童文学创作存在着明显不同的两种审美层次和类型:一类是偏于揭露社会沉疴、讽刺黑暗现实、偏向成人化风格的作品;另一类型却明显地具有儿童语言、儿童趣味、童年天然生活情境。学界关于叶圣陶儿童文学作品艺术价值的争议---认为其童话创作模式化、成人化倾向争论可能的症结在于,过于看重以《稻草人》《画眉鸟》《聋子与瞎子》等为代表的明显具有讽刺与批判意味的现实题材童话作品,而忽略了叶圣陶其他儿童文学作品中对儿童纯美天性的展示。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相较于五四之后其他为儿童写作的作家,不论是叶圣陶的童年经历,还是其父亲与师者的双重身份,都让其有更多新鲜及时的儿童资源与儿童经验。而叶圣陶一直以来对儿童的关注、理解、尊重及早期进步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也在具体的儿童文学创作上,特别是在童话形象的塑造与叙述语言的选取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照顾到了儿童的具体接受。

  叶圣陶研究专家,商金林先生 1994 年发表的《开拓我国童话创作的路---〈稻草人〉漫评》一文就指出童话集《稻草人》中的作品有着多重表现方式和不同审美层次,商先生认为叶圣陶早期童话注重书写的美爱人生,而中期的童话作品现实成分加重,但后期童话中“成人的悲哀”是作者试图用童话反映现实生活的一次自觉。⑨关于叶圣陶童话创作不同审美层次的讨论,刘增人先生在专著《叶圣陶传》中指出,童话集《稻草人》展现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童话世界:美的世界和丑的世界,而从美的讴歌到丑的揭露,“叶圣陶经历了一个感情的变迁过程”⑩。

  有关叶圣陶童话艺术特征的研究,二十余年来,影响较大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泉根教授的观点,王教授曾将叶圣陶童话的美学精神凝练为“稻草人主义”,其在 1990 年发表的论文《稻草人主义: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美学精神》中指出“稻草人主义”的内涵是一种求真的美学指向和注重社会批判的现实主义精神,而叶圣陶童话所代表的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美学精神的核心构成,一直影响着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方向。輯訛輥对于“稻草人主义”的说法,也有人提出过不同的意见,寇欣伟 2005 年发表的论文《影响与误读:谈〈稻草人〉对〈快乐王子〉的接受》曾尖锐地指出,由于理论界对于叶圣陶创作手法的追捧“,稻草人主义”主义成为了日后中国童话创作的重要路线,他以为,强制让童话纳入现实主义规范,是一种“不合乎情理的观念”輰訛輥,也导致了中国儿童文学长期在非审美、非文学因素的驱动下创作。作者前半部分关于王尔德童话作品对叶圣陶的影响与误读论证较为合理,但后半部分对现实主义风格的创作童话一概予以否定则过于武断。理论的倡导与儿童文学实际创作作品品貌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而现实风格的童话就一定是“非审美”、“非文学”的,这种总结过于仓促与主观。由于童话的现实趋向就否定童话的艺术品质与价值,论述缺乏合逻辑上的严密性与合理性。

  在叶圣陶童话艺术品质的研究上,吴其南先生在《中国童话史》中指出童话集《稻草人》整体显出浪漫、理想的风格,认为叶圣陶的童话“开辟了中国诗意童话的源头”輱訛輥。在其 2012 年出版《20 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阐释》中,吴先生对叶圣陶童话作品“反映现实苦难”和“表现童心自然”两种看似矛盾对立的审美景观给予了文化层面的阐释,他认为,五四是一个审父而又恋母的时代,在思想层面解构、批判属于支配地位的父权文化之时,“人们会情不自禁地重视边缘,走向母亲,利用边缘挑战中心、颠覆中心。”吴先生以叶圣陶的童话为论证资源,认识到“五四时期儿童文学中温婉明丽就是出现在审父时代的恋母倾向”。

  其他近年来出版的儿童文学史论著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对于叶圣陶童话的艺术特征也有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论述,重要的观点如张永健的《20 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史》中,认为叶圣陶的童话无论选材如何,都注意到了用“儿童的口吻、儿童的视角、儿童的心理”輳輥訛。孙建江在《20 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导论》中,把叶圣陶童话切分为“童心主义”与“教育主义”的两种类型。輥輴訛而在杜传坤所撰写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论》中,作者用叙事学的角度,阐释叶圣陶童话中的“静态描写”的“动态感”.輵輥訛刘绪源所著的《中国儿童文学史略(1916---1977)》谈到叶圣陶的儿童文学创作是在接受了西方童话的影响上,“调动了自己本土的生活积累,还进行了多种向度的创作实验。”輥輶訛蒋风先生 1994 年发表的论文《叶圣陶童话艺术初探》一文强调叶圣陶的童话承继了我国古代文学、民间文学的传统,特别是在语言的选择与意境的营造上更为凸显。輷訛輥二十年来,关于叶圣陶儿童文学艺术特征的研究,有明显的偏向与倾斜,即对叶圣陶在儿童文学发生期童话作品艺术特质的分析,要远远超出对叶圣陶其他时期、其他体裁儿童文学作品艺术特征的考察及研究。在近年来出版的儿童文学史论著作中,关于叶圣陶其他时期、其他体裁儿童文学创作也多是一笔带过,这些作品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很少有专门的文章对叶圣陶其他体裁儿童文学的艺术价值,所承载的思想内涵及作者的创作缘起做系统的梳理与辨析,这是叶圣陶儿童文学研究的一大损失。

  2.叶圣陶儿童文学史地位、意义及影响的评价

  关于叶圣陶儿童文学史地位的评价,“开拓者”“奠基人”“现代性起点”等都是高频词汇,虽然对叶圣陶儿童文学艺术价值的考察一直以来存在着争议,但关于叶圣陶儿童文学史地位、意义的评判却较少存在不同的意见。以往对于叶圣陶童话的文学史地位评估的重要参照是鲁迅先生在班台莱耶夫《〈表〉译者的话》中谈到的:

  “十来年前,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輮輦訛鲁迅先生的这句话,肯定了童话集《稻草人》在中国儿童文学的开创性贡献,也潜在地表达了《稻草人》是中国儿童文学现代转型的代表作品。

  商金林在《开拓我国童话创作的路---〈稻草人〉漫评》一文中,指出叶圣陶创作童话的出现,改变了我国童话界“言必丹麦”的历史輯輦訛;而刘绪源先生 2012 年出版的新作《中国儿童文学史略(1916-1977)》认为叶圣陶的童话作品,“在自古至今的中国文学的发展上,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輦輰訛。王泉根教授认为叶圣陶的童话“开辟了中国童话创作的现实主义道路”輦輱訛。与其他儿童文学研究者对叶圣陶童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复地加以肯定与确认不同,吴其南先生在《中国童话史》中运用现代性理论,重新审视叶圣陶童话集《稻草人》的意义与价值,吴先生认为叶圣陶的童话最大贡献在于挖掘与表现了五四以来的人道主义精神,作品呼应了五四以来“人的解放”的历史命题。吴先生指出,童话集《稻草人》还潜藏着一股批判力量:就是对异化了的生活的抗议,而童话集《稻草人》的意义就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反异化的主题”。

  在 2000 年出版的《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中》一书中,朱自强认为五四之后,中国儿童文学出现了两种现代性,分别是以《稻草人》与《寄小读者》为代表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现代性与五四时期“儿童本位”为代表的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现代性,它们之间的错位与脱节反映出发生期中国儿童文学的复杂性。輦輳訛但对于叶圣陶在儿童文学史上的地位,朱教授还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朱先生于 2013 年发表的论文《论新文学运动中的儿童文学》中,认为在新文学运动以来的童话创作中,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在当时来看成就最大,并指出童话集《稻草人》是“代表着中国儿童文学的主体性、现代性的起点”。

  综上,一直以来,学界对于叶圣陶文学史地位及影响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与反复的确认。

  但从这些观点我们也能明显的看出,就叶圣陶的儿童文学史地位的论证,论据资源都集中在童话集《稻草人》上,即叶圣陶对中国儿童文学发生意义的评估与阐发,而关于叶圣陶其他类别、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缺乏系统的梳理与宏观上的衡量、裁定。叶圣陶对于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期的影响及作品在其中的位置却较少有专门的论述,这也就难以就叶圣陶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中的地位、影响、意义等问题做客观、准确的评估。

  3.叶圣陶儿童文学生成背景的考察

  关于叶圣陶儿童文学生成背景的考察与研究,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研究叶圣陶儿童文学创作生成的外部原因,即时代社会、观念层面的改变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将其人生经历、教育背景、文学活动背景作为重点考察对象,即叶圣陶创作生成的内部原因。第一个层次,往往是研究者重点论述的方向。

  商金林先生出版的《叶圣陶传论》中,认为儿童文学在当时在新思潮的激发下,“先驱者们这才把儿童文学提高到我国社会和国民起死回春的特效药的高度来看待”輵訛輦。作品着重分析了作为社会活动家的叶圣陶,在五四、五卅、抗日、建国等各时期,积极参与反帝爱国运动的政治立场和社会实践与其文学创作主题、风格的渊源。而刘绪源先生 2012 年发表的《重评童话集〈稻草人〉---兼论叶圣陶何以中断 1922 年以来的童话创作》文章中,刘认为叶圣陶童话创作与当时郑振铎主编《儿童世界》时期向其约稿有直接关系,叶圣陶之所以在《稻草人》后暂时中断创作,刘先生认为也是由于郑振铎不再担任《儿童世界》主编的缘故。

  对叶圣陶创作生成的内部原因,研究者多侧重于对叶圣陶教师身份与其作品教育意义之间的关联而进行考察,即分析其师者地位与其儿童文学作品中教育主义功能的关系。在叶圣陶各种研究资料、专著、论文中,几乎都涉及了叶圣陶作为教师身份对其儿童文学创作思想影响的问题。也有部分学者就叶圣陶早期部分作品中所体现的儿童意识与儿童趣味,联系到叶圣陶在当时初为人父时的心情状态,进一步考察作为父亲的叶圣陶,对儿童的细致观察在文本中的体现。

  叶圣陶长子叶至善 2002 年出版了长篇回忆散文《父亲长长的一生》,这本著作用较为感性的笔调和较为丰富的史料,书写了叶圣陶长长一生的生命历程,从生活细节处塑造叶圣陶,呈现了作为父亲的叶圣陶,其慈爱而又有责任感的父亲形象。叶至善指出叶圣陶多个儿童小说、儿童诗歌的创作灵感与动机来自于当时还在幼儿阶段的自己,如儿童诗《成功的喜悦》就是展示长子叶至善儿时纯真童年情景的作品。輶訛輦同时,这部著作也着重勾画了叶圣陶的日常生活情景,从与父亲交流谈话的回忆中,作者修正了之前多个被误读、存在着争论的作品。叶至善同样也展现了父亲作为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对社会时局、国家危亡的深切关注,身体力行为救亡图存运动所付诸的社会实践,这些人生活动与其文学创作和儿童文学创作之间的渊源。这部长篇回忆散文所引发的相关叶圣陶儿童文学创作生成话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与研究。

  但关于叶圣陶童年经验与其儿童文学创作生成上的关联,很少有专门的研究。细心研究叶圣陶史料,我们能发现叶圣陶童年经历完整而丰富:从封建私塾转入现代中学学堂学习,与顾颉刚、王伯祥等众多好友的亲密往来,学生时代所参与的各种文体活动以及成长期间家庭环境的变动都是叶圣陶童年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叶圣陶是早慧型儿童,儿时熟读古籍名著,少时经常与父亲一起听说书,学生时代与好友编辑创办报纸都给儿童时期的叶圣陶带去了丰厚的文艺积淀,这些童年经验是奠定其日后文学创作的基石,但还未被学者做进一步的挖掘、整理与研究,未免是一个不小的遗憾。这些童年经历是否与其日后的文学创作有着某种隐秘的联系?相关话题是否可以成为研究叶圣陶儿童文学创作思想乃至整个文学创作思想的新的增长点?这些问题亟待我们做出具体深入的分析与解答。

  四、结语

  从二十年来叶圣陶儿童文学研究的重要文献中,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叶圣陶儿童文学审美特征的辨析,还是叶圣陶儿童文学史意义的评判,主要的论据资源还是集中在童话集《稻草人》上,对叶圣陶其他童话,如《古代英雄的石像》《四三集》也有过一些涉及,这充分肯定了叶圣陶的童话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叶圣陶童话作品的典范性效能,但不能因此,就冷落、疏忽叶圣陶其他儿童文学编创活动的价值。而就叶圣陶如《开明国语课本》《小朋友文库》等其他教材或出版物中的儿童文学作品,及作为编辑的叶圣陶,编辑、校注、重述过的儿童文学作品学界却鲜有关注和专门的研究。论据资源上的缺失或倾斜,对于整体考量叶圣陶儿童文学成就或是客观考察叶圣陶儿童文学创作思想的衍变都是不利的。不论是对现代时期叶圣陶儿童文学编创活动的梳理辨析,叶圣陶儿童文学观念上的发生与演进,还是叶圣陶所代表的中国儿童文学在现代时期所承载的成人话语与国家民族建构间的关系,很多关于叶圣陶儿童文学相关话题的研究还存在盲点和可阐发的空间。对现代时期叶圣陶的儿童文学编创活动亟待做进一步的梳理、分析、论证与研究,在钩沉、爬梳史料后,对叶圣陶儿童文学重新进行定位、评判,对相关话题再做分析与开拓,就显得异常必要。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