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儿童文学论文

王泉根近年来对儿童文学理论关键问题的思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1-19 共3142字
论文标题

  王泉根教授三十余年来一直坚持在儿童文学研究领域勤奋而默默地耕耘着,不但奠定了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坚实基石,也有效推进和深化了人们对儿童文学的认识。《担当与建构:王泉根文论集》所收录的三十多篇文章集中呈现了王泉根近些年来对儿童文学理论关键问题思考的结晶,他在儿童文学理论上的贡献可圈可点。

  首先,王泉根提出了儿童文学应坚持“以善为美”的美学理想。在王泉根看来,人类在有了成人文学以后还要创造出儿童文学,就在于要以这种适合儿童思维特征和易于为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来与下一代进行精神沟通与对话,并传达人类社会对下一代所寄予的文化期待,因此,儿童文学是一种寄予着成人社会对未来一代文化期待与殷殷希望的专门性文学。既然儿童文学从根本上体现了成人社会的文化期待与意志,其基本美学特征显然也只有在与成人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相比较中才能得以凸现和验证;成人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作家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真实世界的一致性,而由于儿童思维具有生命性、同一性和游戏性等特点,因此儿童文学的艺术真实更注重作家的主观认识和儿童思维特征所理解的虚拟幻想世界的一致性。这一理论总结为儿童文学创作者与接受者指明了抵达儿童文学真实之维的艺术途径。同时,他对于儿童文学如何秉持“以善为美”的美学理想有着认真切实的思考,如在题材内容上应该坚持远离暴力、远离成人社会的恶俗游戏与刺激、远离成人社会的政治权力斗争、远离成年人的性与两性关系等原则。儿童文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未来世界文明秩序依然需要儿童文学,需要儿童文学高扬“以善为美”的美学旗帜,因为“儿童文学是最能沟通人类共同的文化理想与利益诉求的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文明伟大进步与收获的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及独特性也就再明白不过了。

  其次,王泉根将儿童文学很明确地分成了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三个层次,以及“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与“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两大门类。王泉根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出这一观点是在三十年前发表的《论少年儿童年龄特征的差异性与多层次的儿童文学分类》一文中,而后他在诸多文章不断对此进行阐发和细化,如今,时间与实践已经证明了“三个层次”“两大门类”的科学性与权威性。这种划分方式是基于其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差异和接受能力差异的尊重,基于其对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等学科知识的谙熟和运用,也基于其对世界儿童文学发展趋势的掌握、关注与深思。儿童文学接受者的复杂性决定了儿童文学必须在各个方面契合“阶段性”读者对象的接受心理与领悟力,这就注定了建立多层次、多种多样儿童文学的必然性与科学性,也同时意味着面向不同层次儿童读者的儿童文学都必然有其自身无可替代的文学地位、存在价值和创作规律。王泉根准礁地意识到了文学创作现象的丰富}生与儿童文学标准的单一性,以及儿童文学理论滞后性之间所存在着的矛盾错位,同时又能以开放、多元、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儿童文学创作中的是是非非,一系列曾经长期困扰着研究界的理论问题随之迎刃而解。如果说儿童文学从文学大系统中分离出来自成体系是儿童文学本体意识的第一次自觉,那么,“三个层次”“两大门类”理论的提出则是儿童文学本体意识的第二次自觉,这不仅是对儿童接受心理、审美趣味的尊重,也是对儿童文学创作生产力的激发和释放,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儿童文学的文学地位。

  最后,注重儿童文学理论梳理与总结,促进儿童文学学科建设。王泉根以个人之力系统梳理和认真总结了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经验,发掘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体现出来的鲜明民族特色、时代规范和审美追求,以此充分论证了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化”特质,也尽显其足够丰厚的学术积淀与出色的学术判断力。王泉根将儿童观问题作为考察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切入口,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在“五四”、20世纪30年代和新时期这三个关键节点的转型由此清晰可辨;又因为对作家成长背景、文学观念、艺术追求等万面特征了如指掌,他对叶圣陶、冰心以降至今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队伍所做的五代划分同样科学准礁,展示了他的学术智慧。再如他对共和国儿童文学60年的发展思潮、艺术成就和诗学内涵的探讨,对新时期儿童文学深层拓展的全部价值与历史意义的求索,均有助于人们精准认识中国儿童文学实现自我价值与艺术个性自觉的发展历程。

  在以审}真和“同情的理解”态度来回眸历史的同时,王泉根还关注儿童文学创作基本状况与来来走向,对近年我国儿童文学原创与出版的演变趋势、对21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外来影响与对外交流、对动物文学的精神担当与多维建构、对当下科幻小说的创作发展进行把脉支招,这既体现出一个无比热爱儿童文学事业的学者所具有的独豆探索真理的精神与能力,也显示了这位具有人文担当和社会责任感的学者对来来儿童文学发展的美好愿景。

  他在儿童文学的发展思潮、创作现象、文体建设、美学擅变、学科建设回顾等万面所做的种种理论总结与梳理工作,其实都是为了探索儿童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和一门理论体系的合法性,以及为了能够真正提升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水准与拓展研究空间。他始终站在儿童文学的学科前沿,注重和国外儿童文学同行的理论对话,不断延伸自己的研究触须,图画书、网络儿童文学、幻想文学、儿童影视、动漫、数字化产品等儿童文学与文化现象也都进入到他的研究视野中,这无论是对现实的积极回应和对研究思路、视野、万法的崭新探求与开拓,还是对建设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精神、原创品格的儿童文学理论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泉根研究的主业虽是儿童文学,但他从不被学科划分拘囿住眼界和手脚,其学术视野、学术襟怀都要开阔辽远得多。他在对儿童文学有了足够的理论积淀之后,对整个文学系统进行了更具包容}生也更为合理的分类:“古今中外一切文学都可以按以下两个视角加以分类,从而构成一个完整而开放的文学系统。第一个视角是文学的时空角度,第二个视角是文学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角度。”而文学的时空角度着眼点在于文学和世界、社会的关系问题,这一角度又可分为时间的角度和空间的角度两个万面,从时间角度来看,整个人类文学可分为古典性(古代)文学、现代性(现代)文学、当今性(当代)文学;从空间角度来看,一切又学可分为本国又学和外国又学两大类。又学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着眼点则在于又学、作家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同样可分别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度来区分。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古今中外一切又学可分为又人又学和民间又学两大类;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一切又学又可以分为成人又学与儿童又学两大类。毫无疑问,他对又学的这一整体分类万法为我们更深入细致地辨析又学提供了很好的视角,为人类又学系统中各类又学存在的客观}生、合理}生和合法}生找到了科学依据。再如其提倡将“有我”“守真”视作散又的大前提,因为作为“非虚构又学”的散又贵在一个“真”字,而体现作者真}生情、真襟怀、真人生、真操行的散又创作才是“有我”的创作。针对当下某些学术论又让人看不懂的“时尚”,他认为学术论又是学者唯一可以用来彰显自己思想才智并与人交流的载体,他呼唤重建中国学术又化讲究又采的传统。他认为又学教授应该具备“爱又学”“会又学”“搞又学”“有人又气质”这几个资质,而理想中的又艺批评家“坚持将又学批评置于实在的又学创作沃土之上”,“应有批评家的豆场、观点、态度,有自己清醒而明礁的理}生判断”,“将一己之热情之情感之至诚之品性之智慧乃至生命,投注于批评对象之中”。这些都是他积累自己多年又学研究而得出的经验之谈,是他对有良知、肯担当、真性情的学者、又学教授、又艺批评家的呼唤与期待,同时又是他这位充满人格魅力的学者、又学教授兼又艺批评家的精神自画像。

  因此,《阅读与建构:王泉根又论集》不仅全面展示了王泉根的儿童又学观,也展示了他的人生观、事业观、价值观乃至他整个精神生命。这位智者在用自己的学术之灯、生命之灯照亮儿童又学前程的同时,也照亮了许许多多和他一样的梦想者的人生之路。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