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儿童文学论文

文学接受角度下的儿童文学写作与传播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4-05-28 共3152字

论文摘要

    文学接受是一个由作家、作品和读者共同构建的动态过程,是文学活动的全程性接受,在作家创作开始和进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接受的历程.儿童文学的首位接受者和阅读者是儿童,而儿童文学的创作者往往又是成人,由于儿童和成人在审美心理和文学能力方面均存在差异性,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为儿童作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位优秀的儿童作家必须要达到全方位关注与审视儿童,投其所好,激发其审美情趣.

    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包括生理、心理、文化等几个层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谈文学接受视角下的儿童文学创作与传播.

    一、关注儿童生理特点,确定创作的目标期待读者.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姚斯提出“阅读一部作品时读者的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即“阅读期待视野”.童庆炳在《文学理论教程》中也提到“由于期待视野不同以及期待视野自身的发展变化,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的接受动机是不一样的”.

    与成人相比,儿童在文学接受的兴趣选择上表现出明显的渐变性和群体差异性.儿童时期是一个具有相对时间长度的年龄增长阶段,随年龄的增长而相伴出现的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化程度的变化,会带来其对文学选择的兴趣渐进变化.儿童文学作家要关注儿童生理特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确定创作的目标期待读者.只有明确了每本书的目标读者,才能保证创作的成功.要做到细分读者,首先,按照年龄层次分,可以分为婴幼儿(0-3 周岁)、学前儿童(4-6 周岁)、小学低年级(小学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小学五、六年级)、初中生等等.其中还有更细的划分,例如 0-3 岁的婴幼儿的认知水平也是有层次的,每一年都不一样.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再进一步细分.分为六个月、一周岁、两周岁、三周岁等等.其次,可以按照儿童的性别进行细分.一般女孩都比较喜欢浪漫的童话故事,色彩唯美的图画书;男孩都比较喜欢科幻、武侠、战争、历史类的故事等方面的.再次,可以按照儿童地域、爱好、性格等不同特点细分.大的类别可以分为农村儿童、城市儿童,具体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域进行细分.

    此外,根据儿童的爱好、性格、培养的品质,也可以成为细分的依据.

    二、把握儿童心理特点,应对多元化接受心理.

    儿童心理不同于成人,很多成人写作儿童文学作品,站在成人的视角,以成人的心理写作,这样的作品对于儿童受众来说或者干巴巴没有趣味,或者过于深奥,儿童难以理解.儿童文学的对象是儿童,是“人之初”的文学,儿童生命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和奥秘,儿童文学作家只有深入儿童生命的真实世界,理解儿童心理,才能达成与儿童之间的交流对话,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不同.心理学上把人在 3 岁到15 岁这一年龄阶段划为儿童期,又进一步划分为三个阶段:3-6岁为学龄前期,也称幼儿期;7-11 岁为学龄初期,也称童年期;12-15 岁为学龄中期,也称少年期或青春期.幼儿期的儿童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注意力不易集中和持久,想象很随意、很开放;语言和理解力处于正在发展阶段.童年期的儿童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抽象思维开始发展,逻辑思维还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从表面现象出发;个性倾向、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在增强.

    少年期是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是“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飞速发展、渐趋成熟;独立性、自觉性等品质形成;生活经验与文化知识日渐增多;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了初步的世界观与认识论.

    幼儿期儿童文学作品内容要单纯,有较强的趣味性,语言浅显,图文结合,以图为主;童年期的儿童文学作品则要求在内容上要单一、浅近、具体,情节生动、单纯、富有故事性,语言富于变化,结构完整、紧凑.少年期较之前两期作品要求主题丰富多义,题材广泛且有内涵.儿童文学作家必须面对多元化受众的接受心理,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儿童文学创作.

    三、图文并举,实现审美期待视野的再融合.

    巴拉杰在 20 世纪初的《视觉与人类》中指出,人类文化经历了视觉文化、读写文化、视觉文化这样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过程,我们的文化将以“视文化”取代“读文化”.法国作家吉斯·黛布雷认为,关于媒体,第一个时期是语言统治时代、第二个是书写统治时代、第三个是视图统治时代.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认为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目前,视觉文化对传统纸质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电视、电脑、漫画等对图书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在一个个色彩丰富的世界里,面对一个个鲜活的视觉形象,儿童不再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图书上,而是更多关注其他视觉媒体.单纯的文字已不能满足儿童阅读的需要,儿童文学不再是单纯文字的写作.

    正因为对儿童而言,图画是最浅显易懂、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近几年,一大批图文兼美图书涌入儿童生活中,那么如何处理好图文关系,既能吸引儿童读书的兴趣,又能寓教于乐,成为儿童文学整体创作与设计中的一个难题.曾经有研究者将作品中图画和文字的关系区分为五种:文字和图画是对称的;文字依托图画来说明;插图加强并细化文字;文字负担主要的叙事功能,插图是可选的;插图负担主要的叙事功能,文字是可选的.

    其实,图画和文字的关系,取决于作者对于作品的定位,文作者、图画作者和编辑对于作品的理解和定位,而这种理解和定位也是建立在特定受众心理期待的基础上.例如,为低幼儿童设计的认知和语言图书要求图文高度对应.这类绘本的意义在于用精美的图画、明亮的色彩、简洁浅显的文字激发小宝宝阅读的兴趣.少年期的作品则要求文字为主,图片为辅.正确处理好图画和文字在作品中的关系,文质兼美,迎合儿童读者的审美心理,才能真正实现审美期待视野的再融合.

    四、多方面努力树立品牌图书意识,扩大和深化期待视野

    品牌,字面的意思是商品的名号,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打造好的图书品牌则是图书市场竞争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好的图书品牌,会得到读者的认可,给作家和出版者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一部好的儿童作品也需要树立品牌意识,作家、出版社多方面努力,做好图书的推广.

    目前,欧美有很多少儿图书品牌,比如《长袜子皮皮》、《丁丁历险记》、《蓝精灵》、《机器猫》、《变形金刚》等等,这些国外童书和相关的延伸产品,占据了中国儿童消费市场的大部分,而在国内具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品牌童书和品牌形象还很少,国内童书缺乏创作、设计、出版一条龙式的链条发展模式.很多优秀儿童作品,在文字创作和图画设计方面均很优秀,可是在传播环节却失去动因,致使这样的儿童作品没有达到真正被儿童接受.从作品创造到传播,再到儿童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在这一系列链条一样的环节中延续下去,最终被儿童接受.对于好的童书儿童往往存在审美期待,阅读完一本往往期待同类产品下一本,很多品牌图书往往会以丛书形式出现,同时打造一个成功的品牌形象,这个品牌形象个性鲜明、童趣十足,孩子读完之后久久不能忘记,这极大刺激了儿童阅读的审美心理,儿童受众在这样的优秀作品的阅读中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期待视野.

    鲁迅说:“童年的情况,便是将来的命运.”儿童文学蕴含着两代人之间的精神对话和价值期待,儿童文学的创作、阅读折射着未来的中国.从儿童作品创作到儿童阅读接受,需要作家、设计者、出版社甚至家长等多面的努力,这样才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学接受过程,从文学接受视角看待儿童文学的创作与传播,儿童文学作品的生命力才会永存.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戴元光. 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王泉根.儿童文学审美指令 [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

    [4]方卫平.论儿童审美心理结构对文本构成形态的影响[J].儿童文学研究,1989(2).

    [5]高月梅,张泓.幼儿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6]黄云生.儿童文学教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