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东方文学论文

《谢氏南征记》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接受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08 共436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汉文小说《谢氏南征记》特点研究
【第一章】《谢氏南征记》的主题思想与艺术成就探究绪论
【第二章】金万重与《谢氏南征记》
【第三章】《谢氏南征记》的思想内容
【第四章】《谢氏南征记》的创作艺术
【第五章】 《谢氏南征记》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接受
【结语/参考文献】韩国小说《谢氏南征记》的艺术性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5 《谢氏南征记》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接受
  
  韩国学者闵宽东先生将接受分为四种情况:“第一种,在本国与接受国都受欢迎的作品,如《水浒传》、《西游记》等;第二种,在本国不受重视,但流传到别的国家时极受欢迎,如瞿佑的《剪灯新话》流传韩国、日本后极受欢迎;第三种,对一部作品的某个部分超常接受,如对《三国演义》拥刘反曹,尊汉室为正统的倾向性的共鸣;第四种,在本国受欢迎,但在接受国却不被接受的作品,如《金瓶梅》。”①文学或文化的传播并不是简单的施与,必须通过对方的接受才能产生影响。
  
  中朝两国毗邻而居,交往历史悠久。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周边国家有着很大吸引力。韩国是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之一。15 世纪中叶以前韩国没有自己的文字,一切文化活动及文学创作全都使用汉字,他们崇尚学习中国文化,典籍。这一漫长时期由韩国作家创作的一系列汉文小说,很大程度的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可视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域外旁支,是学界一致认可的。在朝鲜世宗 28 年(1446年)《训民正音》正式颁行后,用汉文创作的文学作品同样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中国古典文学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本章简要论述中国古典文学对《谢氏南征记》从内容到形式方面的影响。
  
  创作于 1689-1692 年的《谢氏南征记》,是金万重在《训民正音》颁行二百多年后,用韩文写成的一部描写由于妻妾矛盾而带来的家庭悲剧的中长篇小说。(后由其堂孙金春泽翻译成中文)它是标志韩国长篇小说臻于成熟的杰作。它和同时代的其他汉文小说一样和中国古代人文思想以及中国古典文学有着分不开的“亲缘”关系。从《谢氏南征记》文本中可看出作者对中国古代经史子集的娴熟运用,以及对中国古典文学形式、内容,题材、写作风格等各方面的吸纳与借鉴。
  
  本章着重《谢氏南征记》对中国古典小说章回体这一文体形式方面的借鉴和创新;对中国古代文学内容、情节结构、语言特色方面的借鉴以及历代文化经典,历史典故的运用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5.1 借鉴中国古代章回体文学形式
  
  章回体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艺术形式。它吸收了宋元话本的口头文学艺术特点,形成了“分回标目”“头尾套语”“穿插诗文”等鲜明的体例特征。由于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不断的传入,韩国汉文小说的创作受到了章回体形式的深远影响。
  
  《谢氏南征记》也明显地吸收了章回体的形式特点。本节将从《谢氏南征记》汉文本的回目设置、套语借鉴与改进,分析这部作品对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借鉴,吸收及创新。
  
  回目标题方面的借鉴。中国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及其回目设置的主要特点正如陈翔华教授在《中国古代小说东传韩国及其影响》一书中指出:
  
  “ 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①《谢氏南征记》具备以上特征。全书共有 12 回(回目见前文) 其中 6 字回目共 5 回,5 字回目共 4 回,4 字回目共 3 回。回目均以双句标题,对仗工整,精练概括。例如第一回标题:
  
  淑女着白衣赞 良媒结赤绳缘。
  
  两句对偶而出,整饬而典雅。且精准概括了这一回的故事内容。第十回标题:
  
  使君载好女 归客逢故人。
  
  使用五言律句,语义相对,语汇词性、语音平仄各方面,对仗十分工整,体现作者深厚的汉文功底。虽然,小说的篇幅不长、回目不多,却很好的展现了中国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的风貌。
  
  比较一下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名着回目标题特点:
  
  《西游记》
  
  四字回目共有 3 回如第 14 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五字目共 7 回回如第 23 回:“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六字回目仅 1 回即第 83 回:“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
  
  七字回目达 77 回如第 5 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八字回目共 12 回如第 89 回:“黄狮精虚设钉钯宴 金木土计闹豹头山”
  
  《水浒传》
  
  六字回目5回如第73回:“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泊双献头”
  
  七字回目55回如第1回:“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八字回目58回第8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九字回目有2回如第27回:“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三国演义》
  
  七字回目89回第21回:“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八字回目31回第27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通过对比可见《谢氏南征记》汉文本的回目设置同《西游记》《水浒传》等有很多类似。明显是借鉴吸收了中国古典章回体体裁形式精华的结果。
  
  首尾套语方面的借鉴和创新。中国古典的章回体小说源于宋元话本艺术,保存了开篇引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形式。通常是以“话说”两字起始展开正文,又在章节结束处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套语煞尾,用以勾住读者好奇心。《谢氏南征记》作者在借鉴这一格式时,有所借鉴又有自己的创新。首先他把握这一格式核心功能,为使章节内容具备相对完整性,用一些相同的词做章回的开头,替代“话说”二字的功能。比如第三回开头“是日”,第四回开头“是时”,第十回开头“是时”,还有的在本章节故事开始前,用一句话复述上一回的故事或情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如第二回开头:“刘翰林与谢小姐成为夫妻”,第十二回开头:
  
  “初,雪梅不忍杀麟儿,弃之林中”.这些是作者活用首尾套语,使章节之间函接紧密,使每章节内容更具完整性,很好的起到了首尾套语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功效。
  
  金万重创作《谢氏南征记》时,韩国古典小说正处在走向成熟的阶段,作者已有清醒而自觉的创作意识,意识到小说针对的受众主要是读者而不是听众。所以作品省略并改进程序化的首尾套语,使《谢氏南征记》具有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小说特征。是金万重先生对韩国小说发展的巨大贡献。
  
  5.2 文本内容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接受
  
  金万重自幼跟母亲学习《诗经谚解》、“四书”、《左传》、《十八史略》、唐宋诗词等汉文经典。稍长既从学于外祖父,受的是正统的中国儒家教育。并广泛涉猎天文、地理、数学、音律等方面的知识。从《谢氏南征记》文本内容可见作者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汉文修养。
  
  故事以明朝中国为背景。小说开篇:“大明嘉靖年间,北京顺天府有一宰相姓刘名熙,诚意伯基之后也。”把明朝中国作为小说人物活动的舞台。为此,故事中的人物从语言,心理、思想意识到价值观,审美观,甚至衣着,举止无不“中国式”.例如作者对男主人公的形象描写: “及长,滢如秋水,美似蓝玉。年才十三,文学大进,下笔成章,立书千言。” 这是典型的中国才子形象。女主人公谢贞玉的形象则是“端庄高贵,知书达礼,严守三从四德,自信坚韧”体现出程朱理学对当时韩国文人、仕大夫阶层思想意识的深刻影响。小说第四回作者借杜夫人给刘翰林的信写道:“噫!为人臣而欲事君,则尽其忠节而已。贤侄承祖宗之绪,读圣贤之书,不待老身之戒饬,而亦知齐家之道矣。”则完全是中国儒家价值观呈现。
  
  文本展现作者渊博的汉学知识。小说中大量运用中国地名和中国明代的行政区划名称。如在《谢氏南征记》中提到“北京顺天府、成都府、长沙府、江西府、南昌府、桂林、苏州、通州、徐州、岳州、”等区域名称,“长江、洞庭湖、滹沱河”等地名。行政区划名称符合明朝改元朝二级行政机构“道”为“府”,府下率“州”这一历史真实。小说中还较多的提到当时的历史名人如刘基,海瑞等,小说中的奸臣严崇则明显指的严嵩,使虚构的小说具有《史记》般真实感 .小说第六回末尾处写到乔氏占卦,“得《坤》卦变为《归妹》卦”,并详细叙其卦辞:“不利东北行,西南遇故人”即符合《易经》卦辞原文,又恰当而巧妙的为后文伏笔。行文中采用中国历史典故最多的是第七回(怀沙亭呼天 黄陵庙敷袵),如“潇湘斑竹”“屈原投江”“贾谊曲长沙”“吊屈原赋”等典故。这一章写景抒情采用赋体,如:“云起于九疑之岫,雨洒于潇湘之波,洞庭湖月色如霜,黄陵庙杜鹃哀鸣。”
  
  综上,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国的政治、历史、人文典籍、山川地理等渊博的知识。
  
  《谢氏南征记》词藻华美,文采斑澜。语辞、行文借鉴中国古典小说的突出特点:“文备众体”,韵散结合,叙述中穿插诗、赋、词、曲等文体形式。小说以文言文为主,兼用白话收到雅俗共赏的效果。全篇随处可见到文言句式,文言标志虚词“之、乎、者、也、矣、已、焉、哉”.如开篇一句“大明嘉靖年间,北京顺天府有一宰相姓刘名熙,诚意伯基之后也。” 就非常好地兼用了文言、白话。
  
  中国古典小说大多有一个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这是中国人潜意识中“圆满”哲学观念的外化文艺表现。鲁迅说:“因为中国人心底是很喜欢团圆的(中略)所以凡是历史上不能团圆的,在小说里往往给他们团圆。”
  
  因此,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极少有“悲剧”.即使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命运发展十分苛责,也要加上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尾使之“圆满”.这一审美情趣也影响到韩国汉文小说的创作。《谢氏南征记》作者也给故事人物安排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谢氏在经历一系列打击,磨难之后重新回到刘家,和刘翰林“夫妇团圆”.并奇迹般的找回来儿子麟儿,使“母子团圆”、“父子团圆”.其他人物也都善有善终,恶有恶报。这是一种哲学观念上的“圆满”.这样的结局安排,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讽劝肃宗的政治目的圆满实现相契合。
  
  综上所述,《谢氏南征记》是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影响下,借鉴吸收中国古典文学精华,尤其是史传纪传体小说、古代长篇章回体小说特点创作而成,反映朝鲜李朝肃宗时期社会现实的优秀中长篇小说 .它与中国古典文学具有密切传承关系。它是中国文化传播、中韩文化交流的载体。
  
  5.3 情节结构和叙述方式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结构类型:一是单线性结构,即作品采取单一线索发展结构形式,用这一线索把每个故事按照特定的顺序贯穿起来。《西游记》堪称其代表。
  
  二是多线索网状结构。这是一种很高级也很难把握结构形式,“适合表现那些头绪纷繁、事件错杂的内容”.③多线索网状结构形式的出现,是“长篇小说的结构艺术发展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①的标志。
  
  从小说的情节结构来看《谢氏南征记》属于多线索网状结构。以善良谢氏“嫁入刘家-遭到构陷-忍耐苦难-获救-重获幸福”遭遇为第一主线,以邪恶乔氏“嫁入刘家-妒忌构陷谢氏-罪行暴露-身败名裂”经过为第二主线,另外穿插杜夫人家族和妙喜等经历作为辅助情节线索,多线索虚实结合,明暗交替。使作品呈现高度成熟、具备现代意义小说的结构形态。
  
  韩国小说形式体制多源于中国古典小说,其叙事方法借鉴和吸收了史传传统叙述方式。金春泽教授说“一些古代文人在小说创作中试图利用传记体形式”.《谢氏南征记》用“记”为标题,让人联想到中国史传中的人物传记,并且作品以主人公谢氏为中心展开故事也符合人物传记的形式特征。
  
  叙述方式上,《谢氏南征记》则采用第三人称这种全知视角叙事方式,实现对作品的人物、情节全程把控。而且在行文中添加了自己的类似戏剧的“旁白”的主观评论。包括人物心理分析,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交代及小说的中心主题诠释等。
  
  如第二回开头:
  
  “刘翰林与谢小姐成亲为夫妇,真所谓”君子好逑“也。伴合之义,湛乐之情,甚重无比矣。”
  
  第四回中间:“且说谢夫人竟遭巨创……兹问淫妇之酿祸,家道紊乱不足论。而谢氏之丑辱,岂不冤枉哉?”③再有小说的结尾处:“自古尊舅姑之懿范治闺壶之正法,无出谢夫人右者。呜呼贤哉!”④这种史传式叙述方式的运用,使作品具有显着的中国古典文学特征。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