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东方文学论文

分析川端康成笔下美轮美奂的艺术世界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6-30 共3082字
论文摘要

  川端康成出身没落的地主家庭,自小受到祖辈影响喜爱古典文学,并大量阅读。尤其对 《源氏物语》 一书更是爱不释手,反复阅读。相信正是那时的积累,形成了他受西方文学影响却不失东方传统审美的文学特点。川端的一生是坎坷的,幼年时父母、姐姐和祖母相继亡故,14 岁时与他相依为命的祖父也溘然长逝,这些经历给他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创伤,也使他产生了伤感孤独的性格。不得不说这些经历也影响了他文章的情感基调和审视态度。

  众所周知,川端康成是继印度诗人泰戈尔之后亚洲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作品 《古都》《雪国》 及 《千纸鹤》 由于体现了日本的传统东方美而使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授予川端康成的奖状题词是:“表彰您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斯特林评价川端康成“虽然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洗礼,但同时也立足于日本古典文学,对纯粹的日本传统题材加以维护和继承”,并赞扬其作品“充满诗情画意”。

  川端康成所追求的美,是在诗情画意的包裹下所体现的对动荡时局的态度,对西方文学技巧的学习,以及对传统东方美的传承。虽然他曾经历过盲目西化否定传统和拒绝西式全盘传统的了两种极端,然而经过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尝试,他在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中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就是注重情与景、物与我的相互衬托,将平凡的自然景物与细腻的人物情感相融合,并注重在文章体现日本所固有的传统东方美,以此形成了他独有的文学之美。这种美就是他在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中所刻意追求的纯真、淡雅与哀伤,正是这种美构成了川端康成的艺术世界。在这里例举《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三部代表性作品来分析川端康成笔下美轮美奂的艺术世界。

  一、从《伊豆的舞女》浅析川端康成的纯·淡·哀

  《伊豆的舞女》 是使川端康成成名的处女作,发表于 1926 年。这部作品是从对舞女熏子境遇的哀叹开始的,来自下层世界的熏子受尽凌辱被视为“乞丐”每日生活痛苦,而穷学生“我”也是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文章中男女主人公之间产生了纯真的情愫,然而由于性格所趋两人都没能表白情感,这给全文笼罩了一层淡淡的哀伤。其中舞女给“我”让座时心慌的“我”连声“谢谢”也说不出来;舞女给“我”端茶时心慌意乱,连茶碗也差点掉到地上;舞女为客人表演时“我”无心观看电影,回到房间默默流泪……这几部分都将少男少女所产生的朦胧爱意和不安心绪描写的淡雅自然、真切感人。在这里“我”对少女并没有歧视,有的是同情、是关心更是尊重。这种看似淡然的情感其实正是川端康成想要强调的,对于美好事物的最单纯的追求与向往。

  川端康成在 《伊豆的舞女》 中选择了自然景物中最富传情色彩的雨作为表现对象,来描写主人公“我”的感情世界。文章一开头就以“骤雨白亮亮地笼罩在茂密的杉树上,以迅猛之势从山脚下向我追赶过来”,来表现主人公“我”要去会见熏子的急切心情。描写主人公夜雨听鼓声的几处,就是以缠绵的雨引起主人公“我”对熏子的无限情思。连绵不断的夜雨与缠绵悱恻的情思相衬,情景交融,堪称一绝。在我看来晶莹透亮的雨滴就象征了“我”与熏子间纯真无暇的感情,那扑簌而下的雨点就又寄托了男女主人公间淡淡的愁绪。另外除了雨,川端也运用了诸如重叠的山峦、原始的森林、深邃的幽谷、蜿蜒的山路、沉静而闲适的茶馆等一系列风物把文章的纯真哀伤之意体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心醉。

  二、从 《雪国》 浅析川端康成的纯·淡·哀

  而在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抒情文学巅峰的《雪国》 中,两位主人公的感情相比熏子与“我”就要坎坷得多。女主人公驹子为了给行男治病而踏上了艺妓的道路,但驹子与行男之间却并没有真正的爱情,结识了男主人公岛村后驹子陷入爱河,无奈岛村却不能跟驹子一起生活,所以作品的结局注定是哀伤的。作者笔下的驹子对纯真的爱情有着热切的渴望,她坚定地认为自己应该像普通女子一样拥有爱情,她的行为是奔放的,却又是含蓄的,都没有超越爱情所允许的界限,这正体现了日本古典文学中那温柔、淡雅而伤感的美。

  在 《雪国》 中,川端很好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色,充分运用了四季景色的变化。且不说文章开头的“穿过界县长长的隧道,就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这一人人都能流利背出的名句所带来的淡雅悲哀之感。在作品中“在夕辉晚照下,这座山清晰地现出了山巅上枫叶争红的景色”,“这场初雪,使得枫叶的红褐色渐渐淡去,远方的峰峦又变得鲜明起来。披上一层薄雪的杉林,分外鲜明地耸立在雪地上,凌厉地伸向苍穹”等几处突出季节转换和景色变化的描写都移入了人物的感情世界,以寄托岛村的哀愁,表现出驹子和叶子的纯真。 《雪国》 作为一部巅峰之作,其情感和自然、心理和客观描写的配合可以说达到了一种和谐的境界。全文更是体现出日本古典文学中那哀伤幽愁的“物哀”美。

  三、从 《古都》 浅析川端康成的纯·淡·哀

  《古都》 以敏锐而精细地表现各种风物之美而著名,但这里人物的美也是不可忽视的。千重子和苗子本是孪生姐妹,却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两人由不相识到相遇相知,而最后却又不得不分离。千重子在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后一直在探寻自己的身份,在偶遇苗子之后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只是门第悬殊,爱与世俗的眼光两人不得不挥泪相别,这无疑是哀伤的、无情的、残酷的。在作品末尾处说道:“幸福是短暂的,而孤单却是长久的。”两人纯真的姐妹情是短暂的、幸福的,而哀伤的分离却是长久的、孤单的。

  风物描写之于 《古都》 便是灵魂一样的存在。

  在 《古都》 中,川端笔下的紫花地丁象征了千重子和苗子这两姐妹的悲欢离合。作品中第一次写紫花地丁,是写千重子感叹两株紫花地丁会不会相识,引起了无限孤寂的哀伤情怀;第二次写紫花地丁,是借千重子之口说出“我也像生长在枫树干上小洞里的紫花地丁”,象征了千重子的命运,有为后面两姐妹相见埋下伏笔;第三次写紫花地丁,是千重子的遐想“上下两株小小的紫花地丁大概是千重子和苗子的象征吧”,“以前不曾见面,而今晚是不是已经相认了呢?”此时两姐妹已经重逢;而最后一次写紫花地丁时,它的叶子已经枯黄了,这又浓重地渲染了两姐妹即将分别的哀伤情调。此外,《古都》 中以物寄情的另一主体便是北山杉,不仅通过北山杉来展示两姐妹的命运,更是借此来抒发人物的情感,表现出千重子与苗子有如杉林一幽雅微妙的手足情,以及两位纯真、正直的心灵。

  我们知道不只是在这三部作品,还有他的其它作品中,川端康成都很注重情与景和物与我的相互衬托,并以此为主线将平凡的自然景物与细腻的人物情感相融合起来,在略带哀伤的氛围下打造出了其特有的文学效果。这是川端康成在经历了盲目西化否定传统和拒绝西式回归传统的两种极端之后在东西结合中所找到的平衡点,也标志着川端康成的作品能让读者在感受传统东方美韵味的同时又不失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哲理性思考。也正是因为作品中的这些独到之处开拓了川端康成的文学道路,使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正如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斯特林所总结的“川端康成以卓越的艺术手法,表现了具有道德伦理价值的文化意识;在架设东方和西方的精神桥梁方面做出了贡献。”简单地说川端康成以日本的美与传统,使自己的文学走向了世界,从而使日本文学走向了世界。因此我们说川端康成的美,美在纯真淡雅;美在幽怨哀伤;美在东西结合。

  参考文献:
  [1] 叶渭渠,唐月梅. 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川端康成. 雪国[M]. 叶渭渠,唐月梅,译. 海口:南海出版社,2010.
  [3] 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M]. 叶渭渠,译. 海口:南海出版社,2010.
  [4] 王艳. 纯情与哀伤《伊豆舞女》中“美”的诠释[J]. 外国文学,2009(9).
  [5] 路娴. 悲与美的感悟———读川端康成《雪国》[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1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