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德语论文

高校德语教学中如何培养优秀跨国人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13 共1872字
摘要

  高校国际合作项目旨在培养新型跨国人才,语言交流则成为其中的关键所在。如何能更好地通过外语教学培养出优秀的跨国人才,推动国际合作项目的发展,是每个外语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在此,笔者以德语教学为例进行研究。

  一、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培养计划

  德国本科院校要求留学生必须获得DAF(德福考试)或DSH(德国高校外国申请者入学德语考试)的相应等级证书。因此教师必须将应对语言考试的教学目标、内容、形式、要求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并通过参加德福考试培训的方式,了解考试培训的侧重点,学习和吸收更多的培训方法和形式;甚至可以亲自参加德语语言水平考试,用切身的感受和经验去指导学生,最大程度地去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考试内容。

  德语的语言考试都需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因此,德语教学中必须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语言能力。

  第一,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为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并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中的方法,比如应当强调词汇语法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朗读背诵等。同时强调考试的重点词汇语法,有针对地加强练习力度和监督力度,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必要的阅读练习。教师可将工作细化到某一类词汇的归纳,或者具体讲解某语法点在考试中的具体运用,或布置有益的课后练习并讲解。

  第二,利用分项强化教学达到知识的系统化。从基础到分项再到统一,这才是语言教学的必要过程。这四个分项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比如,在训练学生“读”的能力时,可利用较少时间通过复述文章大意的方法练习“说”的技巧,学生复述的过程中,也强化了其他学生“听”的能力,最后将“写”作为课后练习。这样,既重点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进行了全方位的语言训练,也带给了学生一种全方位的练习思维,并能在反复练习中使之强化。

  二、重视语言交际能力,培养语言应用能力

  国际合作项目是新型的办学模式,不应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语言能力的培养才是最终的目标。

  第一,要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国际合作项目中的学生必须拥有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交际能力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德语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重视培养学生的德语交流能力。其次,教师应努力创造交际情景,强化交际功能。“语言不是智力现象,像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它是一种行为,语言是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获取的。”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运用语言交际的机会。例如,课前让学生轮流作德语报告;课堂上尽可能地设置提问等。再次,应充分利用外教资源,积极和外教沟通,在口语课的活跃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德语交际能力。比如编排德语话剧,进行德语语言能力竞赛等。

  第二,要重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国际合作项目中的学生,最终要适应德国的大学生活,基础知识的讲解应以学生的理解接受为目的,不作过多要求,对于词汇语法仅在学生难以理解时加以解释。安排教学内容应以重点培养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指导思想。另外,适当增加德语应用文的写作和阅读理解训练,强化学生的“读,写”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加迅速地融入陌生环境的学习和生活。

  三、通过跨文化比较,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差异

  语言习得者必须了解他所使用语言的社会含义,避免使用会引起反感的语言。如在不恰当的场合,说出不符合身份的话,或者违反当地社会风俗习惯和禁忌等。教师应指导学生关注诸如典故、禁忌语等的使用,了解其中的政治和历史背景、风俗民情、宗教信仰、社会礼仪等。比如,德国人和中国人对颜色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数字也同样有着各自不同的讲究;不同动物表达出的含义也大相径庭;特别要注意礼貌用语的表达,德语中的尊称和非尊称对于严谨的德国人有着不可小觑的差别;人与人之间谈论的话题也因为关系的亲疏而有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可以采取不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德国报纸和新闻网站,了解德国最新的语言文化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会大大地加强。

  四、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对于要走出国门,接受德国高校教育的学生,自主性尤为重要。德国高校教师并不会像中国教师一样“全面考虑”,他们大多只是留给学生更多的自学任务。作为德语教师,也应该在德语教学中将这样的教学特色带给学生,使他们提前感受和适应不同的教学方式,增加自主能动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Bartel K,Kempa T,舒雨,等。中德跨文化交际与管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2-14.

  [2]徐立华。如何准备德福考试[J].21世纪,2005(4):56-58.

  [3]黎东良。中德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4]陈昌贵,谢练高。走进国际化---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