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德语论文

德国和中国一些常用的体态语梳理(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03 共4593字

  二、中国人的体态语

  1) 用食指指自己的鼻子。

  特别是年长的中国人,仍然喜欢通过这个动作来表示自己。据考证,甲骨文中,鼻子的“鼻”是“ ”,自指其鼻就是表示“我”,即“自”.后世在“自”下增加了一个“畀”字作为声符,另造出一个“鼻”字来表示鼻子,“自”则缩小词义范围,只保留下“自己”这个义项。

  2) 用食指轻轻刮擦自己的脸颊,表示“你真不害臊! ”

  3) 手放在嘴前,中国女孩子特别喜欢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表示不好意思。其实,对女人含蓄的要求由来已久,比如“笑不露齿”等。

  4) 捂住对方嘴巴,有时,中国人会捂住对方的嘴巴,让她“别说了! ”

  5) 手放在对方耳廓处轻言细语,表示所讲之事是只限于两人间的秘密。

  6) 拍肚皮,表示吃饱喝足。

  7) 竖起大拇指或小拇指,在中国文化里,竖起大拇指是“好”、“干得不错”、“赞许”、“鼓励”的意思; 竖起小拇指则表示“小人物”、“孬种”、“小人”.

  8) 食指轻叩桌面,中国的广东人在别人为自己沏茶添水的时候,常用食指轻轻叩击桌面,以示谢意。据说这个习惯来自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访,当他给随从倒茶时,随从为了不暴露皇帝的身份,以这种方式表示向皇帝叩头,以谢主隆恩。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动作在中国北方表示的却是不耐烦的情绪。

  9) 作揖

  中国人喜欢通过作揖来打招呼,特别是在春节这样的传统佳节里,小孩子在收到红包以后仍会被大人教导作揖示谢。

  10) 拉勾

  该手势常见于孩童间。两个孩子一边念着童谣“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一边将小指勾在在一起,来表示约定。

  ③有意思的是,该动作在阿拉伯地区的孩童间和中东也很常见,特别是拉锯状的相勾小指,象征着两个人作为朋友在反反复复的争论中始终站在一起。

  11) 舌尖伸出后立即缩回

  表示“我不是那个意思”,常见于中国西藏和南部地区。

  三、容易被误解的体态语:

  1) 食指轻轻敲打或钻捻太阳穴

  东方人表示要仔细考虑或者让人动动脑子,在德国人看来却是在说“你太愚蠢了( Vogel zeigen) ”、“你简直是疯了”或者“你真是太古怪了”.曾经有一位韩国足球运动员在球场上因为做此动作而被德国裁判罚下。表达这个意思时,德国人会使用更为隐秘的形式---旋拧脸颊。这样,动作者可以辩解说牙疼,得按一按。

  2) 动作和“德国人体态语中的手势 18”类似,只是掌心向下。

  德国人用该手势让人离开,而中国人正好相反,是招呼别人过来。

  3) 数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国人表示数字“2”和中国人表示数字“8”的手势恰好一样。因为这个巧合,还导致过一个笑话: 一位第一次来中国工作的德国人,在一家小饭馆想点两瓶啤酒,因为不会说中文,就伸出拇指和食指比划自己想要的数量,结果中国服务员误解其意,端上来了 8 瓶啤酒。

  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在体态语方面也在相互影响和借鉴。特别是许多常见的德国人的身体语言普遍见于基督教世界和西方世界,并不为德意志民族所独有。但是,对比中国人和德国人的体态语时,我们发现确实存在不少差异之处。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地方,往往成为跨文化交际中误解的源头,成为阻碍顺利沟通的绊脚石。因此,拥有一定的体态语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这将使我们在中德跨文化交流中拥有更多解读密符的法宝。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