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服务“三农”视角下农村成人教育的创新实践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09 共2473字
论文摘要

  多年来,浙江省海宁市海昌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长短结合、灵活办学,培训各类人员近 12 000 人次,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初级技术人才,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校先后被授予“嘉兴市先进培训基地”和“海宁市成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成校在创新农村成人教育,服务“三农”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 坚持服务“三农”,注重农村需求

  农村成人教育要根据农村需求设置专业,以服务“三农”为本。

  海昌街道成校以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充分论证,农民需要什么,学校就培训什么,保证农村成人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农村需求相匹配,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根据当地现代农业和特色经济的发展需求,开设“优质葡萄栽培技术”“特种水产养殖”“水稻直播免耕技术”等实用技术: 二是面对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开设“市场营销”“皮革服装加工工艺”“ 皮革制造工艺”“袜子加工技术”等劳动力转移专业; 三是为建设新农村设,侧重“农村经营管理”“健康与文明”“法律与法规”等素质提升专业; 四是为满足当地新兴产业和时代发展需要,面向农民开设“计算机操作技术”“家政服务”“手工纺织工艺制作”“物业管理”等职业技能专业。

  不同层次的培训专业设置,既满足农民素质提高的需要,又满足服务“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农民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了科学文化素质,有了一技之长,培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相应的体现。学校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办出了特色。

  2. 坚持实际、实用与实效,注重专家引领、典型示范

  让老百姓眼见为实,学到致富的真经,这是为“三农”服务的具体体现。学校经过一番探索与思考,从一个“实”字入手,以成人学校为依托,以科技示范基地为载体,以效益为链条,构筑起实实在在的“三农”服务平台。

  农村成人教育要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出谋划策。坚持举办“农”字号专业,做到“选好一个项目,培养一批人才,致富一方农民。”例如: 沼虾养殖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一大亮点。养殖面积 1 200 余亩,规模养殖户 127 多户。2012 年沼虾产值已达到 1. 8 亿元,成为海宁市沼虾生产基地。但当地虾农最担心的是沼虾的疾病防治。成校想方设法借用科技力量,联系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聘请专家连续三年为 100多名虾农作技术讲座,并且深入场地,针对病情进行面对面的技术辅导,解决了虾农们在养殖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当地农民深有感触,“虾农能致富,成校有培训,专家来指导”。通过特种养殖技术培训后,双喜村一杨姓农户承包水塘面积 66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科学搭配鱼种,适度养殖甲鱼,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全年创收 64. 9 万元,净收入 29. 5万元。

  成校以为服务“三农”为目标,积极开展蔬菜栽培、禽畜养殖、特种水产、水稻轻型栽培、化学治草知识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扶持重点示范户。增加科技含量和幅射力度,减轻农户劳动强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如: 光耀村开展葡萄种植业,从事种植的农民从 2005 年的 10余户发展到2013 年的200 余户,种植面积从 2005 年的 100 余亩发展到2013 年的1 800 余亩,每亩收入从5 000 ~ 10 000元提高到18 000 ~22 000 元,为村民增加了收入。

  几年来,成校对“优质葡萄栽培技术”“果蔬栽培技术”“新农药、新化肥推广的使用”“湖羊的科学饲养”等方面都进行全程跟进培训服务。通过基地引进、示范户引路,专家全程定期指导,促进农民由“体力型”劳动者向“技术型”劳动者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实用有效、方便易用,直观易懂的原则,把知识讲授、现场观摩、亲身实践有机结合。“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是农村成人教育的最大特色。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大、感染力强,很受农民群众欢迎。对于农村成人教育来说,教育内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农民群众学习积极性就高,从而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实现了学校、基地、农户相结合,教学、示范与推广相结合,引进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带动形成一批新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3. 坚持模式创新,注重资源整合 拓展服务

  农村成人教育为“三农”服务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空间。农村要实现小康的目标,对“三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农村新兴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小城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等,需要一大批实用型人才,培养这样的人才,成校可以大有作为。

  成校与农业、企业、科技等部门相结合,发挥好成人教育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通过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开拓创新,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

  ( 1) 学校与农技中心合作

  开展农业推广教育 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普及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从而促进农民致富、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

  ( 2) 学校与经济服务部门

  合作开展创业培植教育 主要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持等手段,实现对农民进行系统和专业的教育与后续服务,使受培训农民成为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农业企业家。

  ( 3) 学校与劳动就业保障

  部门合作,开展就业、创业带动教育 把技能培训、职业考证、就业介绍、就业服务管理融合一体,学校教育与劳动市场和用工单位签订就业合同、开展教育定向培训等等,真正为农民就业、创业提供智力保障。

  ( 4) 注重实效,精心组织

  做到培训活动要精心组织,培训内容要精心选择,培训形式要灵活多样。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和企业用人需求,采用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长班与短训相结合,镇( 街道) 与镇( 街道) 、部门与部门之间独立办班与联合办班相结合,打破地区界限、部门界限,实行一镇( 街道) 多班、一班多镇( 街道) 、资源共享。依据各单位用人的特点,注意订单培训与储备性培训相结合,所谓订单培训也叫就业“直通车”,即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实行定向培训,通过培训结业,包就业,包待遇,使培训立竿见影,这种培训是最受群众欢迎的。例如:2013 年,成校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8 期,受训人员2 439人,涉及计算机、电焊工、财会电算化,缝纫工、手工编织,烹调技术等,其中技能培训 1 847 人,就业率达70.3%。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