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原则与建议

时间:2016-07-01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630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新型职业农民塑造问题研析
  【第一章】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困境研究引言
  【第二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3.1  3.2】河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3.3  3.4】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典型国家的实践与启示
  【第五章】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原则与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5.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原则与建议

  5.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指导原则

  5.1.1、政府主导原则

  “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所谓公共产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私人产品所有权归属明确,管理使用不存在推脱问题。而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任何人都可以消费该产品,而且该产品被消费后不影响其他人的使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对于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产品,市场调节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但是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种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市场调节往往会失灵。一般而言在市场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则需要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合理有序的配置资源,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可行的政策措施,规范管理、强化服务,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从立法上高度重视,我们应该有一部专门的法律规范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这部法律中,首先要以法律的权威确定农民的平等地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工作若要顺利进行,我们就必须做到“农民”是一种社会地位平等的职业,并且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我们要不断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保障和社会保障,赋予农民平等的社会地位,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这一职业的吸引力。其次要在培育对象选拔、培育经费投入、培育内容方式、培育主体责任、监督管理等环节上作出规定;以列举式加概括式的立法手段,做到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然而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际情况是:农民培训项目又多又杂,牵涉的部门多,部门之间缺少协调。培训项目的持续性差,在新型农民培育经费投入不足又严重分散的情况下,培训效果不理想。我国的《农业法》和《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中都有关于职业农民培训的规定,但这些规定多属于原则性条款,并未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的选拔、经费投入、教育培训、创业扶持和监督考核等方面做出具体要求。各地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政府适时地推出一部专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条例》显得尤为重要。再次,政府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对整个培育活动的组织和引导等方面,该问题将在下文中重点陈述。

  5.1.2、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原则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所谓两点论是指在面对诸多矛盾时看待问题要全面,既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在同一个矛盾中也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重点论则是说在处理问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集中最优势的资源解决关键问题。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者中的重点。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我们必须坚持这一原则,看待问题要全面系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不是简单的农民培训,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更加丰富。它包含了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全过程,从开始的准备工作、选择培育对象、确定培育内容方式、明确考核标准到最后的动态监督管理,都需要我们认真负责地对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自始至终我们全程死盯,将注意力平均分配。我们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精力、财力放在培育的关键问题和重点内容上,比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扶持政策、培训体系和认定管理等环节,使培育工作在关键点能顺利开展。同时对于其他环节也要合理的分配人力物力,保证培育的系统性和衔接性。

  5.1.3、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省包含众多地市,每个地方都有其特殊性。从地理条件讲,有的地处平原,有的位于山区丘陵,有的临近水域。从经济发展状况来看,石家庄、唐山等地区发展较快,承德、张家口等地区发展较慢。所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要根据每个地方的特点展开。要充分考虑当地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农民素质等情况对症下药。

  在笔者走访的试点中,邢台市岗底村的做法值得借鉴。从八十年代至今,岗底村由人均收入不足一百元到两万五千元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岗底村因地制宜谋发展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另个方面。首先,根据自然条件发展苹果种植产业。岗底村地处太行山区,该地的土壤中富含片麻岩,土质呈粘性,适合种植苹果,而且处在一个小盆地上,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苹果积累糖分。其次,“科技+行政=生产力”的发展经验。邓小平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岗底村在实践中摸索出“科技+行政”
的做法。八十年代时山场水土流失严重,无法产生效益。村领导班子采取“五统一分”治山模式,使岗底村由荒山变为绿山,浑水变为绿水。治理完山场后,村领导班子由采取“五分一统”的方式将村集体的果树承包给农户经营。所谓“五统一分”和“五分一统”都是依托村集体采用行政管理的方式解决农户分散经营的难题。比如“五统一分”的治山模式,即统一设计规划,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组织施工,统一组织服务,统一检查验收后,分给农户管理。另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体现着行政管理的优势。苹果种植产业有一个突出问题是必须实现统一管理。比如病虫害防治,农户的步调就得一致,否则农药可能没有起到防疫、杀虫的作用。岗底村土地和果树所有权都归集体所有,农户负责经营管理,收入归农户所有。如果在苹果生产过程中有的农户没有统一操作,集体可以通过罚款、收回等行政措施强制执行,这就从生产、管理环节保证了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伴随着苹果产业发展的是当地逐渐壮大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对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岗底村的做法也有一套。村集体除了组织大家农闲时参加培训外,还作出了特别规定。考取“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依据等级给与奖励,从 200 元到 1500元不等。另外获证农民在村集体收购苹果时每公斤额外加 0.2 元钱和 0.5 千克有机肥。在双重效益的吸引下,当地农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积极性非常强。实践证明岗底村因地制宜的发展苹果产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做法是明智的。2012 年第一次新型职业农民技能考试中,有 208 人参加考试,191 人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通过率高达 92.82%。其中包括中级工 72 个,还有 119 个初级工。通过岗底村的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2、新型职业职业农民培育的运行建议

  5.2.1、培育主体方面:“一主”与“多元”相结合

  我省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加快现代农业大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持久浩大的工程,需要多方主体参与。近年来,“一主与多元”的培育主体初步形成。“一主”指的是当地政府,“多元”则涉及到学校、培训机构、涉农企业及金融机构等。我们必须理顺各主体的位置,让它们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保证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政府要扮演自身角色。政府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最重要的主体,要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立法、政策以及资金上的支持。前两项在上文中已有论述,在此笔者重点说明资金支持。作为公共产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资金上更多的需要政府的投入。2014 年有不少地市反映由于培训资金不足,培育工作难以继续进行。许多发达国家将培育所需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如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承担职业农民培训所需的经费。因此我们有必要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费列入省级和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并且保证适当的比例,使培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其次,政府要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组织者。在培育过程中为其他主体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并起好协调作用。 第一,农业院校作为培训技术的主要承担者要构建一个包括农村基础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和高等农业院校教育的科学化、立体化的教育体系。农村基础教育适当的加入关于农业理论和实践的课程,从小培养学生对农业的认知和情感。农业职业教育根据专业划分培养不同农业领域的实践性人才。高等农业院校为新型职业农民输送一批理论素养与专业技术都过关的高素质人才。政府则要加强对农业院校和农业人才的引导和管理,培养农业人才对发展农业和建设农村的积极性和热情。第二,培训机构作为政府和农业院校的有益补充,可以根据农民需要及时开展培育活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仅需要政府和农业院校,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培训机构以其灵活易组织的特点,在农民培训方面独具优势。第三,涉农企业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实践场所。新型职业农民要掌握农业实用技术,不能只在课堂上接受理论学习,实际操作是必不可少的。涉农企业主动地与政府和农民开展合作,为培育实践活动提供场所,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培育效果。第四,金融机构可以为培育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或宅基地所有权办理抵押贷款。贷款对象为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普通农户等。与此同时金融机构有专人跟进培育活动,向农民介绍适合的小额信贷产品和适合农民投保的农业险种,幷对农民的疑问做出解答。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各主体的作用没有明确界限,实践中它们能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培育工作的有效进行才是唯一目的。

  5.2.2、培育对象方面:传统农民与后备人员培育相结合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选择什么样的培训对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是至关重要的。就理论而言,任何有志于从事农业等相关活动的人员都是我们的培育对象。但是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不同,新型职业农民要求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科技水平、管理意识及市场风险意识,每个人在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之前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必然会投入相应的时间、精力和资金。从节约成本和效果层面考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应主要是 45 岁以下农民、返乡农民工、留在农村的初高中毕业生和大中专毕业生等。在这一点我们可借鉴韩国政府的梯队人才培育。首先,当前农业主力军的培育。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家必须从战略高度保证粮食安全,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不能依靠进口粮食来解决。根据年龄层次划分,我们应重点培育四十五岁以下的在地农民,这些人种地经验丰富又精力充沛。根据规模大小我们应把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科技示范园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他们能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农业先进技术的效益,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另外我们还应该把村“两委”班子成员、农业带头人等列入重点培育对象,他们能带动当地的农民自愿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其次,农业后备人员的培育。当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失衡,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当现在这批五六十岁对土地有感情、愿意种地的农民老去之后,谁来种地呢?所以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选择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去培育农业后继者,重视农村“两后生”的培育,把他们看做未来的新型职业农民,从文化、技术、管理和市场意识等方面重点培养。同时我们也可以加强对高等农业院校在校生的引导,增强他们对土地的热情,让越来越多的农业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去,学以致用。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深入,农村劳动力还会持续大量转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通过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业效益来留住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又要放眼全局、长远考虑,加大培育农业后继者的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吸引他们到农村就业。

  5.2.3、培育内容方面:物化技术与精神教育相结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的同时人们忽视了精神文化的提升。我们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技术、管理能力固然重要,但精神教育也不可偏废。所以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传统的技术、良种等物化教育要继续重视,同时更要加大精神教育的比重。

  传统的物化技术包括良种、肥料及农业种植技术等,对此人们都不陌生,所以在此笔者重点阐述何为“精神教育”。河北农业大学开创的太行山道路就是最好的例子。自 1978 年开始河北农业大学一直秉承着“治山先治穷,治穷先治愚,治愚先育人,育人先育带头人”的方针,对太行山区的 800 万农民进行技术文化的培训工作,切实起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作用。在培育过程中,河北农大的老师不仅带去了实用的农业技术,更以实际行动感染着当地人。多年来他们走出了一条“爱国为民、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的新路子,亲自践行着太行山精神。以张北小二台实验站为例,该试验站从 1991 年建立到现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发生了很多故事。初来张北,一穷二白,连最基本的水、蔬菜、米面都不能保证。河北农大的老师非但没有在这艰苦的条件下退缩,而且一待就是二十多年,带领当地人实现了温饱,走上了富裕之路。经过多年的磨合,农大老师与当地百姓已经融为一体,农民需要他们。有很多农大老师只有过年过节才回家,有二百多天的时间都是在小二台度过的,实实在在的解决老百姓的农业生产技术问题。在研发农业技术时试验站的老师没有考虑过是否拿奖,而是结合自然条件,选择最大程度满足农民的技术需求。这么多年的奉献和坚持,农大老师从来没有提到过自己的私利得失,他们心里装的都是如何让当地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样的情怀让农大老师收获了当地人的善意、理解和感恩。小二台的百姓在农大老师的感召下,友善、勤劳、奉献,所以说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育是以亲身行动去诠释、带动和影响。在当地百姓和农大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小二台乃至整个张北地区成绩斐然,成为着名的绿色蔬菜基地。小二台的例子告诉我们只有培育出物质和精神全面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农村才能实现长远的健康的发展。因此在培育内容上除了实用技术外,必须融入道德精神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

  5.2.4、培育方式方面:传统方式与技术手段相结合

  作为教学对象,农民与端坐在课堂的大学生不同。他们基础素质差,文化水平较低,对新词汇、新事物接触少,所以培训老师在给农民上课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另外农民大都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系统的理论知识对他们而言没有那么重要,反而对实用技术需求更为迫切,因此培训老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深入浅出,集中授课内容的精华部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知识技术。比如某专家在农民上课时说到“中心果”,好多农民不懂什么意思,河北农大李保国教授解释说“就是最中间的那个果子”。所以说再好的技术也要用农民能听得懂的语言。另外在技术传播过程中,培育主体要善于使用田间示范和成果示范。对于农民来说最高效的课堂就是田间地头,能够准确地理解老师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而且农民能够现场操作,出现问题老师可以及时纠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不能依靠政府行为强制推动,要想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河北农业大学张北实验站的张立峰老师曾说过“农民教育自为师”,意思是看到真正的实惠后农民会有样学样的跟着做,因此成果示范的方式在培育活动中值得推荐。要从村干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负责人中有意的培育一些人,他们学习能力高、带动能力强,能很快的把培育中学到的新技术向周边辐射,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影响力。

  与几十年前相比现代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也要利用这一优势,在原有广播电视的基础上创新知识传播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趣味生动,让农民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培育视频上传,供农民下载使用,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培育活动中来。另外还可以借助各地已经建成的农广校卫星数字传输系统发布最新的农业信息动态,方便农民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变化情况。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