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比较语言学论文

中西方禁忌语的差异性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16 共3408字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交往中,常常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遵循一些交际禁忌语,就是说交际双方都清楚地知道哪些话该说不该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禁忌语。语言禁忌于任何一个社会中都是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也是交际中的重要准则。

  禁忌这一词,来源于 18 世纪南太平洋群岛波利尼西亚的Tongan(汤加语)中的 Taboo 一词,在现代英语中意为“an inhi-bition or ban resulting from social custom or emotional aversion”,而对应到汉语的意思就是“被禁止或忌讳的言行”.在当地的风俗是严格禁忌人们接触或者谈论神圣的或是卑贱的东西。

  事实上,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早就有记载了,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阴阳家》云:“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由此可见“,禁忌”一词早就出现在汉代典籍中[1].所以其实中西方都非常重视禁忌语,只是在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一、禁忌语的特征

  禁忌语作为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也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的。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禁忌语的时代性。禁忌语的第一个特征表现在它的时代性,因为禁忌语有些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有些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消失的。清朝时对诗句包含有“清”、“明”两字的都是禁忌,当年“,明月清风”是前人的口头禅,在清帝的耳朵里就是对清朝的讽刺,随时会招来杀身之祸。但是在唐宋诗词中“清明时节雨纷纷”却被人们广泛传诵。

  2. 禁忌语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的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特征,而不同的文化特征就会导致各民族的禁忌语的内容和形式上都会产生差异。例如关于年龄的问题,英美国家的人对年龄问题不愿意多谈,妇女们对自己的年龄更是讳莫如深,他们认为这是非常隐私的问题,而隐私是在他们眼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遇到英美国家的同事或者朋友,绝对不要问“:How old are you?”还有就是,他们甚至在面试的时候也不会特意提及年龄问题。但在中国,人们对年龄是直言不讳的,在表示对对方表示尊敬还会特意在前面加上一个“老”字。如“李老”“、刘老”“、您老身体可好”等等。

  3. 禁忌语的语域性。禁忌语也有地域特征。禁忌语的使用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心理因素情况下是受到一定的限制的。特别在一些需要发言的场合,禁忌语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例如在一些非常严肃的场合,如宴请、集合的场合,人们都会避免有禁忌语的出现。但是私下说几句禁忌语则不伤大雅。

  当然在汉语里面很多禁忌语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场合。例如船家会忌说“沉”、“翻”、“散”,还有管姓“陈”的船家姓“耳东”.在英语里“nigger”一词表示的是一种民族歧视语,而在英美国家的人非常重视“平等权利”,所以很忌讳用这个词,担心在使用时会出现强烈的民族情绪。但是在黑人之间互用却不会发生这样的严重后果。

  二、中西方禁忌语的差异性

  1. 称谓方面禁忌。中西方两种语言在称谓禁忌上有很大的不同。英美国家一直以来都是主张人生来平等的价值观,所以在称谓上也体现了这一点。他们不论辈分的高低,社会地位高低,年龄的大小都喜欢直呼其名。所以你经常可以听到小孩直接称呼比自己年长的人的名字,例如“Sam, Mike” 等等;也会听到子女会直呼家长的姓名;或者学生直呼老师的名字,这样的做法不但不会引起不快,反而会让对方觉得是一种平等和友好的关系。甚至在职场里也是如此,下级也可以直呼上级的姓名。然而在汉语文化中这个却是一个禁忌。

  晚辈对长辈是不允许直呼其名的,否则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和无礼的行为。而在职场里,华东师范大学的胡范铸教授在他 2000 年发表的论文中指出,“上级对下级常常以‘姓名 +同志’相称,但下级对上级当面一般却只用‘姓 + 职务’或‘职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名称谓的禁忌是古代就存在了的。自古以来,中国讲求的是孔孟之道,而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就是这里面最直接的体现。

  2. 隐私方面的禁忌。在英语中,隐私对应的单词是“privacy”,意为“隐私、独处”.在西方国家里,隐私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个人的工资收入、年龄、信仰、婚姻等,他们一般不会过问别人的隐私,当然也不希望别人来探讨自己的隐私。如果涉及个人隐私方面反而会引起对方的不快。

  但是在中国,这些问题常常会被提及,例如:你结婚了吗?小孩多大了?他们不会觉得被问到这些问题时觉得反感,反而是觉得对双方有一定的了解后会觉得比较亲切,更容易相处,从而成为更亲密的朋友。比如,中国人会直接问别人所买东西的价格。因为在他们人看来,东西的价钱高低只是单纯地体现了该东西的质量。而在西方人眼里,如果你直接询问别人所购物品的价格,就会可能觉得你是探问对方的经济条件,因此,这也是西方人的隐私,不应该直接询问的问题。中国人见面时打招呼时习惯问一句“去哪儿?”,这是在中国人看来只是纯粹打招呼的一种形式。而在美国,你如果问朋友去哪儿,则可能会让对方觉得难堪,因为他们认为这也是隐私的问题,是你不该过问的。另外,中国人在交往时喜欢拉近彼此的距离。所以我们在大街上常常可以看到两个中国女性朋友会挽臂亲昵而行,而在西方则是很少能见到,因为他们崇尚的是个人独立。

  3. 颜色方面的禁忌。颜色对不同国家的人来说存在不同的意义,从而颜色禁忌也有所不同。

  红色(red):在中国更多的是象征积极的意义的,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它意味着吉利、欢庆,例如把促成他人美好姻缘的人叫 “ 红娘 ”,在像过年这样的欢庆日子大户人家会挂大红灯笼、普通人家都会贴红对联、红福字;男娶女嫁时贴大红 “ 喜 ” 字,把热闹、兴旺叫作 “ 红火 ”[2];同时它也寓意人在事业上的成功、顺遂,如人获得好的成就可以被称为 “ 走红 ”、得到上级信任的叫 “ 红人 ”;它还寓意人的外表俏丽、美艳,比如形容女子衣服华美为 “ 红装 ”,指女子颜值很高称为 “ 红颜 ” 等。但是在西方国家,红色在英语文化中更多地地用来表达于暴力、血腥、危险等带有贬义的色彩。例如在西方斗牛士在斗牛时用来惹恼牛让牛冲过来的红布( red flag)被喻为“令人愤怒的事物”,还有“危险信号旗”的意思。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 指的是“残杀和暴力统治”;而 Red Brigade (红色旅)是指意大利的秘密恐怖组织,专门从事绑架、谋杀和破坏等一系列恐怖活动。

  白色(white):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看,无论中西方文化,白色主要意味着纯洁无瑕。但在英语里 white 还可以表示怯弱,胆小的意思。例如:show the white feather 表示胆怯,懦弱,这来源于西方的斗鸡比赛。因为人们总是觉得尾部有白色羽毛的公鸡肯定是怯懦的,不善斗的公鸡,后来就被引申为怯弱,胆小[3].对于中国文化来说,白色是与“哀悼”关联在一起的。中国人在办丧事时称为“白事”,要穿白色孝服,戴白花来表示伤悼。然而对西方人来说白色代表的是纯白无瑕,对新娘来说更是如此。比如新娘在举行婚礼时,都习惯穿白色婚纱礼服,戴白色手套[4].“White day”对新娘来说更是吉祥日。

  现在,中国人经常在婚礼上也渐渐倾向于西方人的做法,新娘也会穿白色婚纱,戴白色手套,这其实也体现中西文化得到了很好的融合。还有,白色在西方国家也代表政府和权利,例如,White House 指白宫,美国政府;White Hall 白厅,指英国政府;White-collar 指的是白领阶层,脑力劳动者,表明这些人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

  黄色(yellow):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黄色是被视为皇帝的专用色彩,代表了高贵,庄严,所以黄色在古代是平凡人家的禁忌颜色。但是在英语中,yellow 并没有以上的意思,反而代表了“卑劣的”、“懦弱的”、也有“背叛的”意思。例如:turn yellow 引申为胆怯起来或者害怕起来;yellow dog 被称为卑鄙的人。在西方国家的圣经宗教故事中,背叛和出卖耶稣的犹大当时就是穿黄色衣服的。

  三、结语

  在当今的世界,由于中西方国家之间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禁忌无可避免是存在的。禁忌语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回避禁忌并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上策。中国有句俗语“: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也适用与此。在这个跨文化交际的大潮下,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历史、语言、风俗习惯等,从而会对禁忌语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运用起来就不会出现很多交流障碍了。对中西方禁忌语的研究同时也是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之间更好的交流。

  参考文献:

  [1]辞源编写组。 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2]张利景。红与白:试论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J]. 安徽文学, 2008(11):367-368.
  [3] 崔俊媛。“察言观色”识心情:论英语中颜色词的情感内涵与汉语的异同 [J].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4):73;89.
  [4]马生仓。 英汉词义非对应现象探析[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2): 135-14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