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比较语言学论文

曹操诗歌和散文的语言风格对比

时间:2015-08-12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4377字
摘要

  从已有的文献看,研究曹操的文学创作,学者多集中在研究曹操对建安文学的贡献、曹操诗文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及其文学成就方面。研究曹操诗文的语言风格,并将其进行比较研究,学界鲜有涉及[1](P62-89)。

  作为杰出的文学家,曹操一方面凭借自己的政治地位,广泛搜罗文士,造成“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局面,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引领一代文学风尚。曹操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诗歌和散文领域,曹操诗今存20余首,全部是乐府诗,其题材内容,主要包括纪事、述志、游仙、咏史等;曹操的文,据2011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曹操集》统计,除却13篇孙子注和2篇仅存残句的赋,共计152篇,多为应用性文章,其中令最多,有80多篇,书、表各有20余篇,其他还有奏事、教、戒、策、序、祭文、尺牍等。这些文章都注重政治性和应用性[2].

  一、曹操诗歌的语言风格

  历代研究者都注意探讨曹操诗文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并逐渐形成了统一观点。如刘师培所说的建安文学的4个特色即清俊、通脱、聘词、华靡等,其中清俊、通脱是曹操诗文的特点。鲁迅将建安文学特色归结为清俊、通脱、华丽、壮大和慷慨,曹操诗文也有壮大和慷慨的特点[1](P83)。

  笔者认为,曹操诗歌的语言风格,还可以在前辈学人研究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成4个不同层面的特点,即简约爽性、沉郁顿挫、古直悲凉、雄阔霸气。

  (一)简约爽性

  简约,即简洁、凝练。曹操的诗,大都十分简洁,且高度概括、凝练。如《蒿里行》:“军合力不齐,踌躇而 雁 行。势 利 使 人 争,嗣 还 自 相 戕。淮 南 弟 称号,刻玺于北方。”

  6句30字,诗人用极为精炼的笔触,高度概括地反映了东汉末年这一段历史和动乱局势。

  曹操诗歌语言的简约,除了高度概括、凝练外,还表现在大量用典。在曹操存世为数不多的20余首诗歌中,一半以上都用典。如他的《短歌行(其一)》,有2处引用《诗经》中的成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一处引用古谚语中的成句:“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应劭《风俗通》载,汉时里谚云“越陌度阡,更为客主。”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了《管仲·行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则化用了《史记·鲁世家》中周公自言:“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这些典故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态以及比较复杂的思想内容,使得诗作更加含蓄精炼。

  爽性即率直、直接。如《善哉行》其二:“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诗句直接坦率地描述了诗人心酸的身世和困窘的境遇。

  可怜自身福薄,出身贫贱,自幼遭遇孤苦,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母教和父教。

  (二)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文学史上一般用来指杜甫的风格特征。“沉郁顿挫”本是杜甫《进雕赋表》评扬雄、枚乘辞赋的词语:“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何谓“沉郁顿挫”?清人吴瞻泰说:

  “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杜诗提要》)一般认为,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感情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现起伏跌宕[3]

  .实际上,在杜甫之前,曹操诗歌就具备了这种风格。

  如他的《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清方东树早就看出这一点,他在《昭昧詹言》中说:“《苦寒行》不过从军之作,而取境阔远;写景叙情,苍凉悲壮,用笔沉郁顿挫。比之《小雅》,更促数噍杀,后来杜公往往学之。大约武帝诗沉郁直朴,气真而逐层顿断,不一顺平放,时时提笔换气换势。寻其意绪,无不明白;玩其笔势文法,凝重屈蟠,颂之令人满意。

  后惟杜公有之。可谓千古诗人第一祖。”

  (三)古直悲凉

  古直,即古拙质直、质朴。悲凉,即悲伤凄凉。钟嵘 评 价 曹 诗:“曹 公 古 直,甚 有 悲 凉 之 句。”(《诗品》)[4](P4)王世贞亦云:“曹公莽莽,古直悲凉。”(《艺苑卮言》)[4](P12)陈沆也说:“曹公苍茫古直悲凉。”(《诗比兴笺》)[4](P44)胡应麟则说得更为干脆:“魏武太质。”(《诗薮》)[4](P14)曹诗大都饱含感情,朴素真率,不以华丽辞藻堆砌,以真实情感取胜,气韵沉雄且多慷慨悲凉。如《蒿里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诗人满含深沉的情感,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丧乱时代人民苦难的画图。由于长期残酷的战争,使战士不能解甲,以致生满了虱子;千万百姓死于战乱,无人掩埋,累累白骨横于野外;战争不仅破坏生产,夺去无数人民的生命,就连鸡犬也所留无几,形成了“千里无鸡鸣”之惨状。不管是参战的将军士卒还是无辜的黎民百姓,都饱受战争之苦,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现实情况便是如此悲惨。诗以“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结束,悲凉动人,一字千钧。

  (四)雄阔霸气

  雄阔,即宏伟壮阔。霸气,则指勇武雄伟之气。

  方东树评曹操《蒿里行》:“而诗则真朴雄阔远大。”

  (《昭昧詹言》)[4](P41)钟惺评其《观沧海》:“直写其胸中眼中,一段笼盖吞吐气象。”(《古诗归》)[4](P17)刘熙载也在《艺概》中评曹诗:“曹公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4](P44)胡应麟亦说:“其诗豪迈纵横,笼罩一世。”(《诗薮》)[4](P15)谭元春在《古诗归》中明确写道:“此老诗歌中有霸气。”[4](P17)沈德潜也看出这一点,他 在 《古 诗 源》中 评 曹 操:“沉 雄 俊 爽,时 露霸气。”[4](P30)曹操诗也的确堪当此评。如在《龟虽寿》中为人们千古传诵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笔力虬劲,慷慨激昂,充满着自强不息的豪阔霸气,深刻地表达了诗人不甘衰老,不听天命的乐观精神,以及对于伟大理想的执着追求。又如《观沧海》,全诗洋溢着诗人昂扬向上的雄霸阔气,以此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豪迈气度。

  二、曹操散文的语言风格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认为曹操是卓越的政治家,一个英雄,同时“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并认为曹操文章的特点是“清俊、通脱”.这已是不争的定评。

  (一)清俊

  清俊,即简约的意思。鲁迅认为曹操立法尚刑名,思想尚通脱是为了整治大乱之后的政治局势以及知识分子的风气,“影响到文章方面,成了清俊的风格。就是文章要简约严明的意思。”[5](P82)曹操的文章都注重实用功利,“指事造实,不求靡丽。”(《文心雕龙》),舍弃了汉代重说教的衡文标准,并且也不崇尚华美的文辞,转而推崇朴实无华,简洁凝练的文风。

  比如《以蒋济为扬州别驾令》:

  季子为臣,吴宜有君。今君还州,吾无忧矣。

  季札为臣,吴国就应有国君。现在你(蒋济)再次回到扬州负责治理,我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春秋时,吴国被看做是蛮荒之地,不该有国君。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札担任臣子后,吴国则应该有国君了。这是《春秋》上的记载,是赞美季札贤能的。曹操却借来赞美蒋济。“吾无忧矣”,可以看出曹操对蒋济寄予重望。

  又如《赦袁氏同恶令》:

  其与袁氏同恶者,与之更始。那些协助袁氏家族做坏事的,一概既往不咎。从这显然可以看出曹操在争取袁氏的余党,并且也争得了民心[2].

  (二)通脱

  通脱,本意为通达脱俗、不拘小节。即为直率、率真之意。鲁迅说曹操的文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尚通脱。“通脱即随便之意。此种提倡影响到文坛,便产生大量想说甚么便说甚么的文章。……他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5](P82-83)比如说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是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重要文章。文章引古证今,用齐桓、晋文说明自己同样“尊王攘夷”;用乐毅、蒙恬说明自己也忠心耿耿;用介推、申胥说明自己也不贪封赏;用周公《金縢》之书说明自己写本文时的良苦用心。文中写到:“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说的是真话、实话,语言直率、尖锐,是别人不敢言、不能言的。

  三、曹操诗歌与散文语言风格比较

  汉代散文受辞赋的影响骈偶化严重,往往拘泥于形式而成为其发展的桎梏。曹操的散文并没有遵照当时的条条框框,而是用朴素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所想,从而形成了鲜明个性。刘勰指出:“昔晋文受册,三辞从命,是以汉末让表,以三为断。曹公称为表不必三让,又勿得浮华。所以魏初表章,指事造实,求其靡丽,则未足美矣。”(《文心雕龙》)[4](P4)如前所述,清俊通脱,即简约爽性,既是曹操散文的语言风格,亦是曹操诗歌的语言风格。相比较而言,曹操散文由于重实用,所以风格较为单一。其诗,由于文 体 自身 特点等,语言风格 则 呈 现 多 元 和 多样化。

  形成这种不同语言风格的原因可以从文体特点、诗人身份、地位、性格等诸多方面作综合考察。

  郭沫若曾说:“诗的本职专在抒情。”其他文体也要抒发情感,但正如艾青所言:“作为诗,感情的要求必须更集中,更强烈;换句话说,诉诸于情绪的成分要更重。”[6](P15)诗为心声。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很多心声在散文中还是不能流露的,他不可能做到真正的通脱。他的通脱,也是有限的。诗歌作为文学体裁之一,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含蓄。因此,曹操很多心声是通过诗歌表现出来的,这就形成了他的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

  陈祚明说:“孟德所传诸篇,虽并属拟古,然皆以写己怀来。始而忧贫,继而悯乱,慨地势之须择,思解脱而未能,亶亶之词,数者而已。本无泛语,根在性情。故 其 跌 宕 悲 凉,独 臻 超 越。”(《采 菽 堂 古 诗选》)[4](P32)曹操是一位具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他的这种抱负就是建功立业,统一天下。但他不能直接讲出来,只能通过诗歌委婉含蓄地表现。如《短歌行》其一,抒发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陈祚明评此诗为“跌宕悠扬,极悲凉之致”(《采菽堂古诗选》)。这也是为什么他的诗歌更多地呈现出古直悲凉的语言风格了。

  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胸襟,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说诗啐语》)[7](P96)曹操诗歌之所以有雄阔霸气之语言风格,与其政治家的胸襟分不开。官渡之战前,陈琳撰有《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罪状,诋斥及其父祖,极富煽动力。官渡之战,袁绍大败,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官渡大胜,据《三国志》记载,“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参考文献:

  [1]吴云。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2]黄昌年。曹操散文特色评析[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8(1):55-58.

  [3]百度百科。沉郁顿挫[EB/OL].

  [4]河北师范学院中文 系古典文学教 研 组。三 曹 资 料 汇 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鲁迅。而已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6]陈传万,俞秀红。文学欣赏基础[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7]郭绍虞。原诗 一瓢诗话 说诗啐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