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科学论文

比较东西方传统管理在四种管理核心理念上的差异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5-20 共6548字
论文摘要

   在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东西方文化以各自历史和特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其他文化形态一样,人类的管理思想也主要来源于两种主要的类型:一种是渊源于古希腊文化传统的西方传统管理思想,它在近代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演变为具有一定科学形态的管理理论,并已发展成为科学化的理论体系;另一种是渊源于华夏文化传统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它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和东方文化特色,并且在当代越来越重新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与活力。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基本特点

  中国在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创造出了灿烂的管理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思想,依随时代之运演,大体经历了先秦诸子学说、汉唐儒学、宋明理学、明末清初新思潮等,这些治国治家思想中蕴含的管理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至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在这个东方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纵观其发展大势,儒家学说始终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根干和价值本原,而辅之以道家和佛教乃至其他学派的思想,这是中国传统思想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起来的最基本特点。具体来说是:

  (一)以“人”为中心
  儒家传统的管理哲学乃至整个东方哲学都是以“人”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孔子主张“富民”与“教民”,孟子则告诫管理者要“重民”,要通过“养民”、“惠民”的方式,实现对国家的治理。以人为本是儒家学说管理思想最鲜明、最重要的特色和标志,两千多年来一直在深刻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管理实践。

  (二)“无为”而治
  “无为”是道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即“最好的管理是没有管理”。“无为”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去做,达到一种“无不为”的境界。对于管理者来说,要善于抓大事,把具体工作分配给具体人员做而无须事必躬亲。这样才能分工协作,权责分明,进而给予员工更大的发挥空间,员工不依靠任何外在力量自己去“悟”,进而实现自我管理。“无为而治”的思想如今被许多管理学者称之为“管理的最高境界”。

  (三)“和为贵”的中庸之道
  “和”的思想始终贯穿在中国人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家庭内部之间矛盾的过程中。在一个团队中,如果各个成员无论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还是被管理者之间都能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那么这个团队必然是高效的。中庸之道也体现在以儒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一种理想人格,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

  (四)天人合一,自强不息
  这是激励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只因“天道行健”,所以“人道”也应自强不息,正人先正己,不单单是强调领导者以身作则的榜样效应,强调道德伦理的作用,更是对被领导的社会各个成员的“修己”的自我管理,以达到“安人”的理想化的社会管理的目的,即《大学》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的基本特点

  西方的传统管理思想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些都是以古代和中世纪的人文思想为渊源的。早期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萌芽,而管理理论比较系统的建立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这一阶段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为代表,二人也被认为是现代管理科学的奠基者。接下来则是以行为科学理论为代表的阶段,出现在 20 世纪 20 年代,早期也被称作人际关系学说,以后发展成为行为科学理论,后期发展为组织行为学,其代表有梅奥的霍桑试验及提出的“社会人”论点,需求层次理论,激励、期望、公平理论等。西方传统管理思想在走向现代乃至当今都表现出了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截然不同的特点。

  一是以“物”为中心,强调规则意识,充分利用法律和契约在管理中的作用,以保障竞争不至于超出可控制的范围,又能使效率达到最高,利润达到最大化,同时又善于发明运用各种管理工具和管理规则,注重合同约束,权力纽带,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并形成系统理论和相应的法律规范。

  二是实证主义与理性主义精神,强调管理必须通过实证、观察、数据来验证假设,发现进而利用规律,善于运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在试验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控制和严密的管理,而较少关注人自己的力量,过分理性主义则较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三是提倡自由竞争精神,相信“物竞天择”的优胜劣汰斗争哲学,注意在管理中引进各种竞争机制,以提高整个管理活动的效率和筛选出能力更强的组织和个人,崇尚并鼓励一种“强者”“英雄”的风范。

  四是天人相分,重视“正人”而非“正己”,因此,管理十分重视外在的规范和激励行为,认为普通组织和个人需要在外在强制性地规范作用下才能达到最佳状态,重视发挥个人的能力和专长,以及运用各种激励措施使个人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获得最大的效用,而较少关注人的内在自觉和组织的自我发展。

  三、中西传统管理思想“四观”比较及本质差异

  在阐明了中西传统管理思想各自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之后,有必要对其进行一个系统地比较和总结,找出二者的共同点和差异。中西传统管理思想的差异反映了二者各自不同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二者都各自有其长处和短处。对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管理理论进行系统地、深入地研究,才能更加丰富完善当代管理思想。

  (一)中西传统管理思想“四观”比较
  中西管理思想在“要素观”、“有为观”、“发展观”、“人格观”上都有显着差异,因而也决定了其管理方法的不同。

  1. 在“要素观”上,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从“天人合一”的哲学高度把管理活动中的人、事、物看作是一个有机不可分的系统整体,认为人本身是管理活动中的核心和主体,因此所采用的管理方法多是从人本身出发,研究如何实现更好的管理;而西方传统管理思想则偏重对人、事、物的分开探讨,其中更看重物的作用,思考解决管理问题多从物的角度出发,甚至把人也当成“特殊的物”来对待,更加重视法律规范等外物的作用。

  2. 在“有为观”上,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更偏重“无为”,要求遵循管理的客观规律以及社会发展之规律,管理方法追求稳定以谋求长远的发展;西方传统管理思想则偏重“有为”,强调运用理性主义去研究探索管理世界的各种现象问题,不断研究探索新的管理规律和方法以适应变化发展的实际需要。

  3. 在“发展观”上,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崇尚以“和”谋发展,强调管理活动应该更加注重管理人、事、物的协调,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西方传统管理思想更崇尚竞争精神,认为有效的外部竞争和内部竞争才能更加促进组织的进步,多靠制定各种保护政策来鼓励有效的竞争。

  4. 在“人格观”上,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认为首先应“正己”即管好自己,因而人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达到一种自我管理的状态;西方传统管理思想则更注重“正人”即管好别人,因而多采用各种制度规范和激励手段以实现更好的管理。

  (二)中西传统管理思想“四观”差异的本质
  无论是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西方传统管理思想不同特点的阐述,还是对二者差异产生原因的比较,都可以发现二者具有本质和核心特点上的不同,在“要素观”、“有为观”、“发展观”、“人格观”等比较之后归结到最后就是—管理出发点上重“人”与重“物”的关系。

  1.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核心在“人”
  在人、财、物管理要素之中,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始终认为只有人是宝贵的,因此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中国管理重视研究人,也是从天人合一的高度去研究人,把人、事、物等管理要素看作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这同后来西方管理思想开始注重研究人的作用也有很大区别。

  (1) 在“有为观”上,正是因为重视人并且认为可以通过普通人的“有为”就能达到管理上的“无为”,因而才可以采用“无为”的管理方法,而并不是无条件的。

  (2) 在“发展观”上,看重追求人际和谐,只有注重管理中“人”的和谐才能达到整个管理系统的和谐,因此,在社会管理上实现“天下一家”,在人事管理上实现“知行合一”和“情理合一”的方法。

  (3) 在“人格观”上,从人本身存在的价值去理解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管理只是实现人格发展的一种手段,相信人可以通过自己本身的自强不息达到自我管理的最佳状态。

  2.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核心在“物”
  在西方传统管理学领域,以“物”为中心,效率至上、利润第一的思想始终是不变的主旋律。西方文化形成的这种管理思维和传统,造就了以“物为中心”的刚性管理模式,实质就是以事、物为中心,重视管理过程、管理职能、制度设计、方法技术、数量分析等因素。

  (1) 在“有为观”上,西方传统管理思想十分重视用理性主义、实证主义的态度去研究外物,通过研究外物来约束外化人,强调对管理者需要制定各种具体标准和岗位职责,达到“人化于物”的状态。

  (2) 在“发展观”上,管理目标是效率至上,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物本管理,这必然要求自由竞争的存在,只有存在竞争效率才能达到最高。

  (3) 在“人格观”上,西方传统管理文化普遍受到性恶论的影响,认为人必须要靠外物的约束,因此,必然十分重视激励方法和措施的运用,以及各种外在强制性的管理规范和制度。

  四、中西传统管理思想“四观”比较对当代中国企业的启示

  (一)当代中西管理思想的交汇
  不论是中国管理思想还是西方管理思想,人类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就是一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需要进行相应的生产活动,而有效组织生产和分配就必须借助管理手段。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目的不外乎是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宏观上对整个世界、每一个国家来说是实现经济资源的有效优化配置,每一个国民都达到富裕和幸福的状态;微观上对每个企业、组织来说则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正是因为无论中国式管理还是西方式管理的最终目标追求的相似,所发现与运用人类管理的一般性和规律的普遍性,才使得如今中西管理思想的发展不断产生交集。虽然历史上各自的发展道路不同,但仍然殊途同归,最终也都是为了实现整个人类的发展而共同努力。

  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复兴趋势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这个趋势一方面是在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在今天遭遇到危机而寻找新的出路的情况下显露出来的,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所独具的深厚智慧和管理经验。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西管理思想的发展在原本几种观念的对立上出现了如今越来越多的交汇。

  1. 西方当代管理思想的重心越来越多地开始从对物的管理和对组织的研究转移到研究人性、人的心理和行为上,努力在管理过程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相反中国企业在管理思想上也开始注重完善相应管理规则和规范,注重引进竞争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2. 西方当代管理思想从偏重于工作职责的管理,开始转到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从重视管理的制度、策略、结构转到重视作风、目标、人员、文化的管理;中国当代的管理思想也开始注重管理者的技巧、行为以及实现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等。

  3. 西方当代管理思想从强调理性到重视情感的变化,开始注重加强员工感情投资,实施参与管理,培养职工合作精神,西方管理的发展趋势逐渐变成了人本管理;中国当代管理思想也开始重视运用各种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不断根据管理实践结果来变革管理模式,采用先进的管理工具,越来越朝着科学管理的方向发展。

  (二)“中体西用”:日本企业做出的榜样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的巧妙契合绝不是一种偶然,它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日本企业的成功有力地证明这一事实。作为二战战败国,日本的国民经济在战争中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然而在这一片废墟之中,日本人用极短的时间创造了一个让世界震惊的神话。以松下、索尼、京瓷为代表的日本电子产品以优异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迅速风靡世界。同时,丰田、日产等汽车企业也疯狂地蚕食着原本属于大众、福特等老牌汽车公司的市场份额。原本在企业管理领域占有绝对权威的美国管理学界也开始研究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甚至由此还诞生了许多专门研究企业文化管理的学派。

  可以说,日本企业是把“中体西用”的管理思想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与制度相比,他们更重视人心;与外部物质激励相比,他们更重视人自身精神境界提高;与培育员工技能相比,他们更看重员工的品行。诞生的一批知名企业家,如有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美誉、京瓷集团创始人的稻盛和夫的经营理论,就是以中国经典哲学为根基,打通儒释道三家思想,辅之以现代西方管理工具,尤其在“敬天爱人”的核心内容中,传达出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经营产品就是经营人品的企业核心理念,这样的思想与我们的传统价值体系一脉相承。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世界企业界被誉为“经营之神”,松下的经营理念被概括成七条企业精神,即: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和亲一致、不断进取、礼貌谦让、适应形势、感恩报德。显然松下企业精神的直接来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特点,松下幸之助认为只有在企业文化理念这一根基上做扎实了,人、技术以及资金才有可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各种资源才容易产生效用。

  (三)比较研究对当前中国企业进行跨文化管理的启示
  1. 继承传统: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

  中国企业完全可以立足本土,以中国管理思想精华为基础,实事求是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企业人自己的思想。通过前面的分析比较可知,管人之道是中国文化的优势和强项。以人为本的这种管理思维意识,集中体现了管理企业和组织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境界和管理者人格品味文化素养的高低。现代管理科学中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许多原理,几乎都可以从中国历史文化上找到根据。中国企业继承“以人为本”的中国管理核心思想,不应像西方的人本管理是把人看作是资本,或如中国历史上的霸道政治把利用人心视作夺取与巩固政权之术,而应视作一切管理工作的根本,真正地尊重人和关心人,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组织中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的发展,组织和企业同时实现真正的长远发展。

  2. 他山之石:长远发展的现代制度
  相对于西方企业管理历史而言,中国现代企业发展历史则相对较短,在管理技术、管理方法和制度上还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而西方管理思想的精髓就是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即十分重视“物”的因素,在市场开发、销售系统、研究技术、战略采购、全面质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都有完善的制度和系统。可以说,建立一种完全适合自己的现代企业制度才是企业永续发展的保障。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广泛采用西方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包括用于决策与预测的、用于生产组织和计划的、用于技术和设计的现代管理方法,以及采取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内的各种先进管理手段。

  企业也应按照市场竞争的要求,形成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又被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只有不断地学习借鉴西方最新管理思想和工具,进而才能逐步探索出独特的“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企业理念和制度。

  3. 第三条道路:东方的思想,西方的工具
  中西传统管理思想各具特色,并无优劣之分,继承传统抑或他山之石,想要不断向前发展的中国企业更应青睐这第三条道路:东方博大精深的管理思想配合西方独特实用的管理工具,让中国管理管人的“道”与西方管理管物的“术”相结合;用西方的经营思路配合东方的管理思想,用西方的管理工具杠杆撬起东方的核心价值设计,这就是在中外管理思想不断相互借鉴融合的今天,中国企业想要强大的必然选择。

  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在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中国企业管理思维的“第三条道路”最终是基于中国人的价值观、行为特征以及战略实践所形成的动态管理思维,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在管理实践中探索形成中国企业自己独特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当前中华民族迎来了难得的复兴机遇,而处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浪潮中的中国企业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重要力量。我们可以确信:中华文明的千年之韵必然导引中国企业稳中有升。正常的心态有助于我们走出历史,学习的心态有助于我们乐观前瞻,只要我们继承管理传统精髓又能完善现代管理制度,中国企业的前途将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1] 王德清 . 中西管理思想史 [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5.
  [2] 陈寒鸣,贾乾初.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线及其特点[J].理论与现代化 . 2005,(6).
  [3] 黄建伟,陈富国 . 中西管理思想的解读与比照 [J]. 高等农业教育 . 2006,(2).
  [4] 程崇仁 . 中华传统管理文化精神—中西方管理思维方式比较论纲 [M]. 合肥 :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2008.
  [5] 赵瀚清 .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比较与借鉴 [J]. 社会科学战线 , 2011,(1).
  [6] 任志安 . 中外管理思想的融合趋势浅析 [J]. 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01,(3).
  [7] 建辉.企业跨文化管理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3,(6).
  [8] Ying Fan.The Transfer of Western Management to China:Context, Content and Constraints[J]. Management Learning,1998, (2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