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药品微生物检测”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8-25 共2575字
论文摘要

  “药品微生物检测”工学结合课程是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重点项目建设课程,是该院生物医药系生物制药技术教研室根据教高16号文件要求,积极与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医药企业合作,根据制药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药物检验工及药物制剂工的职业资格标准,按工学结合的思路大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而设置的课程。该课程在教研教改实践中不断地成长和完善。

  1 课程简介

  本课程包括微生物基本知识与技能,药品微生物检测综合知识与技能两部分,是生物制药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培养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制药、检验岗位相关的微生物及制药卫生知识结构及能力、技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继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该课程的内容也是药物检验工和药物制剂工考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药物检测技术课程并行,是药物质量分析与检测岗位(群)核心能力直接对接的课程,是药物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支撑课程,其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专业技能和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能力。

  2 课程定位

  “药物微生物检测”是一门培养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群高技能人才的核心课程。目前是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群(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药品食品监督管理专业及生物制药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方向等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之一,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400多人参加了本课程相关内容的学习。该课程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对接的课程,也是学生进行后续环节高级药物检验工、制剂工综合实训和职业鉴定、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之前的职业能力储备课程,是为了满足药物生产及检验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及完成医药企业各类药品的生产任务而开设的。通过本课程学习,可培养学生在医药行业企业的检验、质控、生产岗位“,零距离”从事相关岗位工作。

  3 传统的教学方式及弊端

  传统的药学微生物类课程是以学科体系组织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是以理论课为主体,实验作为辅助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此种教学方式暴露出很多的弊端,如理论知识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大都是为了加深对基本技能的理解和对各类微生物的感性认识而设计的一些普通验证性实验,实验之间缺乏联系,实验过程中,学生缺少主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课程改革思路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强调提出:职业技术学院要走工学结合的道路。本课程组在“工学结合”思想指导下,对本课程进行改革。

  4.1 改革目标
  将该课程建设成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符合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

  4.2 改革内容
  对医药企业、医院药房、药店及官方药检机构调研的基础上,以药学专业药房、药店、制药、药品经营企业微生物监控及检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学习情境设计为载体,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为学生创设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突出教学内容的职业性。

  4.3 改革解决的关键问题
  (1)基于药品微生物检测典型工作任务和在此基础之上的知识、技能、素质调研和分析,融合药物检验工、药物制剂工职业标准,确定课程内容(学习情境和任务)。

  (2)通过校企合作并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采取理实一体和工学结合的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操和实践机会。

  (3)课程组自行设计制作动画、视频、图片等资源引入课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开展课内和课外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查阅课程相关资料完成小组活动任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4)优化完善课程课件、教学设计方案等教学材料,改革课程考核制度,并利用课程组教师多年积累教学和企业资源优化和完善课程网站,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5 改革后的课程内容体系

  本课程按照药品微生物检测工作过程,遵循职业技能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形成规律,以工作任务为切入点对完成药品微生物检测岗位任务需要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序化,最后形成了药品微生物检测课程内容体系,具体见表1。【表1】
论文摘要

  6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适应改革后的课程内容体系,本课程采用学习情境教学为主体,辅以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分组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上课分组进行,采用教师引导、学习主动的方式组织教学。

  7 课程特色与创新
  
  7.1 课程内容体系的创新
  以充分的行业企业及岗位调研为依据制定课程标准和内容体系,并融合药物检验工、药物制剂工职业标准,与药物质量分析与检测岗位(群)无缝对接。

  7.2 校企深度合作,采用理实一体、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工学结合的实践环节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组充分利用园区办大学,大学办在园区医药企业之中的优势,与本地区医药企业在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专兼结合双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课堂车间融合上课、五段式顶岗实习、毕业就业等方面开展了深度校企合作。目前本课程与学院周围中山市药检所、中山市中智药业集团恒生药业有限公司、中山市格好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医药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关系,根据课程内容、教学情境、情境任务的教学目标要求,根据校内实训条件、签约校外医药企业实训条件,将本课程全部教学课堂安置在校内实训室和签约校外医药企业生产或检验场地进行项目使药品生产、检验工作过程与药品微生物检测学习过程、药品生产、检验工作岗位任务与教学项目任务高度融合,实现课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生产岗位任务真实融合,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

  7.3 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体
  课程组自行设计制作动画、视频、图片等资源引入课堂,采用多种形式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并开展课内和课外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7.4 多元化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评价方式
  本课程考核评价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过程评价以及校内成绩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相结合。其中,课程总评成绩=期末考试40%+任务效果60%,其中任务效果项学生自评、项目成果、项目答辩分别占10%、70%、20%。该考核评价方法适应改革后的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 号.
  [2]姚萍.职业学校药学类专业微生物课程改革浅议[J].考试周刊,2008,(19):29.
  [3]陈辉芳,杨凤琼,李岩,等《.医药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工学结合教改研究[J].海峡药学,2011,23(10):225-226.
  [4]冯燕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及途径分析[J].时代经贸,2010,10(20):24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