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探究职业院校体育的价值取向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4-07-02 共3841字


论文摘要
  所谓价值取向,即价值标准所取的方向。其实质是以谁为价值主体,并对价值主体的需要、目标和理想作何理解的问题。

  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依照其时代、目的和任务的不同,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对职业院校体育的价值取向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将有助于我们辩证客观地回顾过去,同时对新的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下,职业院校体育将如何选择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价值取向与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变革,学校体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价值取向也在发生着变化。

  建国初期,在国家发展方针上,采取了全面学习苏联经验的发展模式。新中国的学校体育是在参照苏联学校体育模式并吸取解放区体育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对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判断首先表现为从阶级性工具的角度来看待学校体育发展及界定学校体育的社会职能,强调学校体育的国家性、人民性和统一性,并明确指出学校体育是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当时,以推行和贯彻“劳卫制”为特色,以学生的体质发展为完善目标,以运动技术技能的传授为主要手段的教育价值取向成为这一时期我国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的历史性判断和选择。

  在“文革”时期,由于政治运动的影响,我国学校体育不断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而失去了正常秩序,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军事技术、军事素质和政治觉悟成为这一时期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体现了特殊历史时期“路线斗争”、“备战”等政治运动对学校体育的制约,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文革”以后,在对“文革”期间的学校体育进行再认识和反省的基础上,对以往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进行了更为理性的认识。全面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成为当时学校体育探究的热点。虽然在实践层面上,对学校体育价值认识和判断还不十分清晰,但这一时期学校体育的思想基础对随后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以及《体育法》等相继出台。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9年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至此,素质教育开始成为教育发展主旋律。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探索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相适应的学校体育教育体系成为当时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终身体育”等学校体育的新思想、新观念逐步成为学校体育价值判定的依据。

  综上所述,学校体育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受着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工具论”和以个人需求为导向的“本体论”两种价值取向的影响。

  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即职业培训,亦称职业训练、职业技术培训或职业技能开发。它是根据现代社会职业需求以及劳动者的从业意愿和条件,对要求就业和在职的劳动者所进行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其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育和训练活动。职业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成部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均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其共性在于:两者都是为了培养和提高人的才能及文化和劳动技能水平,同属于人类的智力开发活动;其不同在于,普通教育是职业教育基础,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延伸和专门化。

  (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目的不同。

  职业教育以直接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为目的,其目标是使受培训者成为一定劳动领域的专门人才,以满足现代社会职业和劳动力供求双方的需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而普通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基础文化水平为目标的,具有基础性和普及性。

  (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对象不同。

  职业教育是一种以未来劳动者为特定对象的人力资源开发活动,它的教育和培训对象是将来的社会劳动者,其年龄特点主要是以初中后学生和高中后学生为主,而普通教育一般是以处于学龄期的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两部分学生既有交叉,又有不同。

  (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内容不同。

  职业教育突出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在教育内容上更侧重实践性和应用性;而普通教育突出基础知识和素质教育,在内容上则比较注重基础性和系统性。

  (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不同职业教育注重教育和实践相结合,是具有专门技术技能特点的特需教育,一般可以根据劳动者自身的要求和条件,采取比较灵活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和训练;而普通教育则采取比较固定的常规教育,一般是全日制教育。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职业教育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实践性等特征。正是由于这些不同决定了职业院校的体育有其不同于普通学校体育身的特点和价值取向。

  三、价值取向与职业院校体育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职业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首先要扩大办学规模,使更多的人接受更好、更先进的职业教育。而职业院校体育则要承担起满足未来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体育文化的需要,使他们的身体得到良好的锻炼,让他们掌握一定的体育技术技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的重任,这关系到这个产业大军的体能素质问题。职业院校体育作为培养和教育人的必要手段,历来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取向与教育的价值取向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同时由于职业院校与普通学校在教学目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上的不同,决定了职业院校体育带有很强的职业教育特点。因此,其价值取向就应当既服从和服务于教育的价值取向,又服从和服务于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

  职业教育归根到底是对人的教育,是对特定人的群体进行的教育,人的需求和发展具有多元化的特性,因此,职业院校体育具有整体性和多样性,价值观同样应当是多元化的趋势。

  (一)体育是职业院校培养和教育学生的手段。

  体育在教育中的属性,决定了体育对学生具有教育的功能,这其中不单单包括身体和运动技能的教育,也涵盖了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终身教育意识等多方面的教育。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都处于青春期,他们的人生观、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处于尚未成熟阶段,其可塑性非常强,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也是职业院校体育责无旁贷的责任。

  (二)体育是职业院校传播文化的途径。

  体育是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职业院校体育承载着全部人类体育文化的结晶,肩负着传承的历史重任。教育是传播和发展文化的最主要途径,那么,体育则是这一途径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分支。体育文化的传播当然要靠学校体育唱主角。从另一角度讲,现在的体育已远远超出了生物学的概念,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体育也正是有了文化的内涵,才有了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体育是职业院校学生强身健体的方式。

  从人类学的观点看,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人口素质对其生息繁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身体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就业人口的身体素质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体育是强身健体的最佳手段,这个观点早就被世人所公认。

  (四)体育是积极的生活方式

    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召唤着积极而又充实的生活方式。激烈的竞争,在带给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会带来强烈的心理压力。舒缓和迁移这种压力,体育是最佳的选择,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中,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培养和固化这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将会使青年学生受益终身,在体育活动中,不仅可以使身体得到锻炼,而且可以使紧张的精神的一放松,沉重的心理压力得以释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温馨和谐。

  四、结论

  由于人具有自然的和社会属的两种属性,所以人的任何活动都脱离不开自然成长和社会规范。所以,人本身价值取向的判断上就具有两个维度的指向。从另一方面讲,教育是人类一种创价性的实践活动,具有其不同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属性。由此可见,对人的教育就应当具有三维度的价值指向(如右图)。

  由于教育活动的主体、目的和对象都是人,所以这一创价活动实际上也就只能是对“人的价值”的创造与增进。

  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体育由于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价值取向不应是单一的、简单化的价值取向。从个体上讲,职业院校学生的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等等,学生对体育会产生不同的需要,因此其价值取向也不可能一致。因此,职业院校体育自然会产生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笔者认为,研究职业院校体育的价值取向,既不能沿袭传统的以社会需要为本的“工具论”

  价值观,也不能追求和张扬注重个体价值的“本体论”价值观,即不能只强调人的社会属性或自然属性,而是要以辩证的观点来分析过去,以发展的视角畅想未来。要以“人”的需要为基础,充分认识社会、学生对体育需求的多重性和各要素之间的密切关系,建立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身心健康需要的全面的价值取向,达到职业院校体育与学生个体发展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2]廖年忠,谭洁。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体育的价值取向[J].体育学刊,2004,(0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