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辽宁职业技校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的意义及SWOT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5-12 共7079字
论文摘要

  专业群是指以院校优势专业为核心,将一些拥有共同基础的专业组合成群,通过组群实现这些专业之间的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近些年出现的一种新的专业建设理念,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专业建设的高级水平。高职院校专业群的设置和调整直接依据相关产业群的组成和发展,体现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特色。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管理学研究分析方法,即根据组织自身的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组织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strength (优势),W代表weakness (弱势),O代表opportunity (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明晰旅游管理群专业在全省高等院校所处的地位,有利于探索和确定该专业群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的内涵和现状

  旅游管理专业群是以旅游管理专业为核心,以涉外旅游专业为主干,以客运站务管理专业为支撑的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子专业组成的一个整体。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群教学团队现有专业教师6人,都是硕士研究生。副教授2名,讲师4名。两名酒店管理教师,两名中级导游员、两名初级导游员、三名高级中餐厅服务员,全部具有行业经验。兼职教师6名,是学院从企业一线高管中引进的岗位经验丰富、对旅游管理专业内涵理解较为透彻,理论及实践教学能力较强的行业专家。

  二、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优化专业设置、打造品牌专业

  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是解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发展内在需求的切入点,也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依据旅游产业链所涉及的食住行、游购娱等相关内容组成和建设旅游管理专业群,可以使旅游管理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紧扣旅游产业的人才需求变化,凸显高职教育服务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的特色。为此,围绕辽宁地区旅游行业需求和发展,规划旅游管理的专业群布局,有利于打造旅游管理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形成不断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2.整合师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旅游管理专业群,通过专业群内各专业教师的专业相近性,在教学上互为补充,既可以提高教师承担群内教学任务的能力,又可以弥补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将与专业群相关的专业融入统一的教学体系,摆脱过去每一专业各自为政的现象,并为不同专业提供其他相关专业的核心知识,从而构建一个有效的“一专多能”教学平台,就相关相近专业建成一个较完整、较先进、较稳定的实验、实训体系,并逐步形成系列化的实训项目、配套的实训教材。一方面使旅游管理专业群内的教师可以共享教学资料,另一方面整合后的优秀教学资料,凸显了专业群的示范与辐射效应,从而使学生拥有更为广泛的知识。

  3.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定位

  由于目前我国的高中教育阶段缺少职业规划教育,因此,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在入学之前选定专业之时,并不能够将自身的兴趣、爱好与潜能结合起来进行充分思考,而是过多地受到家长、高中教师以及师兄们的影响,一旦进入大学之后,大多数学生基本没有再次进行专业选择的机会。与之相反,大学是学生发现自身职业兴趣与爱好、构建自身职业生涯的关键时期,学生对于所学专业兴趣越高,学习效果就会越好,毕业后也将具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旅游管理专业群的构建能够帮助学生在多专业课程共享的基础上找到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发现该专业是否适合自身素质,从而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4.实习实训基地共享

  教学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专业群建设中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实验、实训配套设施和教学资料库。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为重要的一环,如果专业过于分散,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旅游管理专业群的构建,有利于学院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教学实践的环节中去,促进专业群实训体系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和实训环境。旅游专业群的校内实训基地是一个平台,一个旅游行业的浓缩基地,其内容应当涵盖客运、导游和饭店服务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全真的实训环境,建设更加反映实际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使旅游专业群形成一个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整体。

  三、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SWOT分析

  1.外在机遇

  (1) 国家、省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心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旅游总收入将达到30亿美元。2008年8月,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同年12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 《关于印发辽宁省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要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加快发展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和社会公共服务业,大幅度提高服务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和增长速度,促进第三产业协调发展。作为高职院校,应承载起为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服务的重任。
  (2) 旅游行业巨大的人才需求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广阔的前景。旅游业是以人的流动和消费为基础的综合性产业,行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既能带动一大批相关行业的发展,又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2011年11月发布的 《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意见》 中提出要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要认真落实 《旅游业“十二五”人才规划》,培养符合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要确立一批文化旅游实践基地,促进大专院校对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健全人才使用机制、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激发旅游队伍的创造力,形成良性循环。
  (3) 学院全力支持是旅游管理专业群发展的坚强后盾
  学院“十二五”规划中指出,集中优势力量建设核心专业和专业群,培养扶持新兴专业,打造旅游管理专业群。为此,学院于2010年投资建设旅游管理综合实训室,占地200平方米,设施设备齐全,提供了仿真场景,为实践教学创造条件。2012年投资50万元,建设导游数字情景模拟实训室,立体化教学环境使学生导游能力训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兴建中的职业经理人大厦也将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先进条件。

  2.内部优势

  (1) 优化专业设置,创新教学标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能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在本行业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适应旅游行业快速发展需要,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从2006年至今,旅游管理专业群的教师先后对十二家大酒店和五大旅行社进行了深入调研,追踪调研毕业生100人次,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并且依据调研规划了学生的就业方向。聘请企业资深人士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明确设立了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将旅游行业工作标准和旅行社工作标准引入到教学之中,并且在教学中对于教材的选择突出实用性原则,将本行业普遍性能力要求与具体单位工作标准的特殊性相结合。
  (2) 改革教学内容,全面因材施教
  旅游管理专业基于能力分析设计教学内容,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优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个性素质与学生职业生涯紧密结合,通过综合素质的培养、行业基本知识的讲授,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促使学生逐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以满足其今后工作的需要,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积淀基础、强化能力,符合职业资格要求。根据教学目标,首先夯实专业基础课程。将从事本专业必须掌握的课程集中课时,突出重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学生能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在此基础上,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将授课内容与旅游管理职业资格证书认定相结合,即授课内容、方式与旅游管理职业资格认定有兼容性,使学生通过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就能参加有关的旅游管理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3) 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习实训
  旅游行业是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旅游管理专业群采用了“4+1”实践教学模块,即四个基本模块和一个提升型实践教学模块。四个基本模块主要是校内实训基地模块、第二课堂实践模块、校外实训基地以及“请进来”培训模块。在第二课堂实践模块教学中,旅游管理专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模拟导游、餐巾折花大赛、演讲比赛、创业大赛等。请进来模块是指旅游管理专业经常邀请行业名家、酒店职业经理人和酒店人力资源部门总监到系里作报告,带来旅游行业最新信息。加一模块是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创业,在学院的支持下,借助创业大赛一等奖的优势,成立康辉校园旅行社、红豆吸吧等自营企业,以锻炼学生的服务与管理能力。
  (4) 应用先进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旅游管理专业群借助现代数字技术,创新教学方法。不仅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还运用现代辅助教学手段,建立虚拟仿真场景,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现场模拟考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学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打下良好基础。旅游管理专业群建立了旅游专业博客,扩建旅游教育网站,部分教学资源已经上网,学生可以在网上提交作业,查看教师评价,直接下载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引导学生登陆中国旅游网、中国酒店管理网等网站,提高了学生收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面临挑战

  (1) 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学校众多
  辽宁省有24所本科旅游专业高校,23所专科层次旅游专业学校;6所本科层次高校开设酒店专业,12所专科院校开设酒店管理专业。仅沈阳北部区域就有沈阳师范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工程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金融职业学院、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学院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尤其是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已经成立多年,专业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可利用资源非常丰富,专业群建设成效显着。
  (2) 旅游行业人员流失率高
  在所有的行业中,旅游行业 (旅行社、酒店业) 人才流失率是最高的。虽然就业前景非常好,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大,但是因为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低等原因导致的人才流失非常严重。通过对某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发现,2003年至2006年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87%以上,主要就业方向为旅行社、旅游饭店及旅游景区等。到2008年,依然从事旅游饭店工作的不到2O%,从事旅行社工作的学生不到15%。受社会对服务行业的偏见,更多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不愿意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行业,或者不把旅游业作为自己的首选行业。

  4.旅游管理专业劣势分析

  (1) 专业教师人数较少,积淀不足
  学院旅游和站务管理专业各有专业教师三名,而且教师队伍目前还比较年轻,需要一定的周期和积累才能进一步成熟。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一直难以突破,在教学水平方面一直难以在同行中起到示范作用。由于专业教师较少,学生数量也少,酒店方向校外实习仅限在辽宁、北京等地区。而从整个专业发展前景看,学生只有分散到全国,尤其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沿地区———上海、广州等地,甚至走向世界,才能为学生拓展视野、提高技能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也才能够将本学院的声誉扩大到全国,进而促进学院和本专业的发展。
  (2) 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有待加强
  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专业群发展的内在动力。旅游管理专业群基础课程平台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核心课程,以相互协调为主线进行设计,既要突出学校的专业特色,又要和专业群中的其他专业实现互补。但是现在旅游管理专业群没有自身的教学资源平台,旅游管理专业群内各专业缺乏共享的核心课程,更没有考虑学科和大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没能结合专业群中小专业的特殊要求,增加少量的补充课程。缺乏核心资源的支撑,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缺乏前行的动力。
  (3) 专业群内专业协同教学管理水平亟需提升
  专业群的协同教学管理主要体现于其教学运行机制上。根据专业群的教学特点,高职的三年学制应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高职学生入学后的前两个学期,也是专业群建设的基础时期。要求专业群内所有学生不分专业,实施基础模块和核心模块的课程教学,重在进行与产业链相关的通识教育,为学生选择专业做好准备。但是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群三个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各自为政,在课程整合方面没有考虑到基础模块和核心模块课程教学和到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教学内容、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缺乏积极互动,没有考虑团队的共同发展方向。

  四、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建议

  1.深化专业群特色,形成品牌效应

  形成特色、品牌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学院专业群教学团队追求的目标。特色依靠的是长期的积累,品牌则是这种积累的最终表达。因此,学院在形成特色品牌优势的规划中不仅要将初始目标定位准确,还应从建设计划、扩展计划开始具有策划、实施和完成目标始终如一的一致性。首先,旅游管理专业群形成应以旅游管理专业为核心,依据学院生源情况,注重培养学生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娴熟的专业技能,深厚的专业素养。其次,以旅游行业实际操作技能为前提,构建12345教学模式,即一条主线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两个并重 (能力教育与素质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三大体系 (以实践教学为中心构建理论、实践、素质三大教学体系)、四个结合 (理论与实践、教法与学法、课内与课外、学校与企业结合)、五个模块 (公共课程、专业基础技能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模块)。

  2.加强教师培养,促进教师协同

  专业群建设,师资队伍是关键。要组成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专家和企业能工巧匠共同参与的教学团队,共同担负起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实践指导和人才培养的重任。首先,做好“三高人才”计划,从旅游行业企业引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及招聘高学历、高职称人才。聘请职业教育的专家和旅游行业企业专家为客座教授,发挥其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以专业群建设为契机,实施专业群教师团队培养计划,有目的、有目标地分批选送教师赴国内、外进行访问、培训等。其次,在教学团队内部,要积极促进不同专业教师之间互相协同,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3.深化校企协作,完善“订单教育”

  为了弥补旅游管理专业群教师人数不足的现状,学院应该通过校企合作、订单班管理、企业外派教师等形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正在着手开办旅游管理专业“净雅订单班”,与SK集团、虎跃集团合作,通过校企共同招生、共同管理的方式缩短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差距,从而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将旅游管理专业群中的主要合作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吸纳为“旅游管理专业群专家委员会”成员,推动校企双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有效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深化与净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使之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教师科研实践的基地,有重点地与香港、澳门若干知名酒店建立合作关系,抓住机遇,走出国门,在国外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优化学生实习的岗位层次和部门结构,实现学生实习目标与酒店经营利益的双赢。

  4.强化校内实训,培养职业经理人

  学院现有的校园客运站和校园旅行社都已经正式投入运营,但其内部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应设置专业群经理这一职位,挑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管理才能的系主任担任。之所以称为经理,就是为了表明高职院校专业办学要面向市场进行企业化运作,引进经营型管理。专业群经理应该把握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关注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和毕业生是否通过专业教育实现了就业增值。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质量标准的开发,即保证每一个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与行业、企业工作过程质量标准的一致性。要通过实习实训的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培养职业经理人。

  5.提升团队协作水平,构建核心课程资源库

  完善的课程体系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要构建一个适应专业群建设的课程体系,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群中各专业所对应的岗位 (群) 及核心能力的不同,与知名旅游企业共同开发旅游企业岗位培训标准。针对旅游企业的主要岗位 (导游员、计调员、酒店服务员) 及职业能力进行调查探究,确定专业群核心课程,精心设计课程内容,规范课程标准,整合优化师资队伍。确定主要岗位培训的标准,制订出上岗培训方案及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方案,建立岗位培训题库。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共同推广岗位培训标准及培训方案,提高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规范从业人员执业行为。

  参考文献:
  [1] 洪霄,董海华.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为例 [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 (10):87-89.
  [2] 黄盛兰.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2):1-3.
  [3] 宋英邦,刘雪晖,王东梅.构建高职服务类特色专业群探究 [J] .辽宁高职学报,2011 (2):11-12.
  [4] 吴小蕾.高职院校专业群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J] .教育与职业,2009 (8):28-29.
  [5] 刘武军.地方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群构建研究 [J]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 (3):95-97.
  [6] 何静.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有效路径———构建“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 [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2009:172-74.
  [7] 刘霞.基于产业链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 (3):36-40.
  [8] 王清华.专业群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专业群建设系列研究之二 [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2):9-12.
    [9] 李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群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9 (3):56-59.
  [10] 陈娜.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研究[M] .重庆师范大学在职硕士学位论文,2012,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