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互联网时代职业院校学分银行建设的问题与出路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 作者:汤澜,吴瑕
发布于:2021-05-26 共4349字

  摘    要: 互联网时代,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加快学分银行的建设,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选择。我国借鉴国际学分银行建设的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采取了适应我国职业教育需求的制度模式,初步建立了各方参与协作的机制。在网络教育和培训如此发达的时代,发挥“学分银行”的时间和空间优势,有利于职业院校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整合,以及个性化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学分银行; 学分认证; 教育资源整合;

  1 、学分银行的内涵

  “学分银行”的主要内涵其实就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学分的积累,学生可以不用一定在学校进行连续时间的学习,通过其他培训方式获得的职业培训证书也可以转换为在学校学习的学历学分。学生不一定要在固定的时间跟着固定的课程才能获得学分,只要其完成一门课程或者技能的学习,并获得相应的认证就可以存入一定的学分,参加学校或者企业组织的相应技能培训,或者相关的协会或者行业组织的考证,可以获得相应的证书的话,也可以累计学分,不一定必须只有在学校学习才可以获得学分。因此学习时间可以集中连续,也可以允许有中断。即使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学习中断几年,曾有的学习经历获得的学分也存在于“学分银行”里面,只要学分银行中的学分数达到规定的标准值,学生就能申领对应的学历证书。

  2、 职业院校“学分银行”建设的必要性

  2.1、 “学分银行”的构建各种教学资源共享

  “学分银行”之间学分的认证与转换,建立起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沟通的桥梁;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能够促进与其他平台甚至企业之间的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推进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融通与改革。
 

互联网时代职业院校学分银行建设的问题与出路
 

  2.2 、“学分银行”建设可以调动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有的学生,并不是对学校固定开设的所有课程都感兴趣,但是学分银行制度的运行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更好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是更适合自己的课程,并且职业院校的学生培养重点应该是技能的培养,但是有的时候学校的课程实际操作性不是很强,学生在企业的某些培训或者是工作经历如果也能兑换成学分的话,可以极大程度的调动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2.3 、“学分银行”制度可丰富学历教育的内容

  通过“学分银行”制度,学生即使没有在学校进行学习,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因为即使他在社会工作期间也可以根据自己工作需要和学习兴趣学习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分,只要最终学分总数达到了相应学历规定的标准值就能获得该学历证书。“学分银行”制度可以打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有效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因为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想进行学习了就可以向学分银行中存入相应的学分,不用严格的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4 、“学分银行”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

  职业教育的最重要的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便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职业教育人才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社会培训体系和高等教育暂时存在无法互认的问题,给学生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因为学历是学生进入某个企业或者行业的敲门砖,而岗位技能是学生就业的通行证,这两个内容对于刚刚毕业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说缺一不可。“学分银行”制度的推行可以帮助职业院校解决这个难题,实现了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体系学分互认的桥梁,可以帮助职业院校培养出更贴合行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

  3 、职业院校学分银行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一些发达国家“学分银行”的发展历程来看,显然我国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的建设仍处于初级建设阶段,目前也只在个别大城市的职业院校有所推行,还没有大范围的推开。“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阻力较大,因为目前所有的高校这一制度的实行都没有具体的国家制度进行引导和约束,向东走在前面,但是制度建设远远没有跟上。这就导致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总体水平和质量都不高、社会的认可程度较低,建设的结果流于表面,并没有落到实处。

  究竟哪些学习成果是可以认证成学分的,由哪个机构来认证,如何来进行学分的认证,是统一一刀切,还是由具体的认证转换公式,这些问题都将影响“学分银行”制度落地。因此在今后“学分银行”建设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解决以下问题。

  3.1、 管理将面临难题

  “学分银行”的推行将使得高职院校教务管理能力面临严峻考验。如果“学分银行”得以推行,则意味着此前以专业、院系为管理单位的管理方式,现在要换成为单个学生。也就是说每个学生的学分以及学籍管理系统都有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以前一刀切的学分管理模式不复存在,选课以及学分换算方式都会多种多样,这样每个学生都需要一个独有的账号进行学分的积累与置换,甚至需要由专人来进行账号的管理,由此带来的工作的增加绝对不是一点点。学籍以及学分账号的后续管理是继续由学校负责还是由专门的机构负责也会影响“学分银行”制度的施行效果。

  3.2、 “学分银行”认定与兑换应具有权威性

  “学分银行”的实施,给职业院校带来了繁重的工作量,除了需要为每个学生建立单一的学分管理账号,更重要更关键的一点是如何能够公平合理的对学分进行认定和置换。每名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职业发展方向不同,选修的课程就肯定不相同,那自然就会导致学分的认定方式不同。目前存在的最关键的问题是,那些相应的职业培训是可以认定成学分的,如果可以认定成学分的话具体由可以认定成1学分还是4学分,这个标准是什么,标准又由谁来制定。如果制定的相应学分认证和置换的机制不合理,就会大大降低学分银行的社会认可程度,以及相应的获得学历证书的含金量。

  3.3、 政府对教学资源的扶持力度不足

  “学分银行”的基础是学分制,为实现不同教育学习平台,尤其是各高职院校之间选课的畅通自由,所有教育资源的有阻碍的共享是前提。但是,如果所有课程资源都无条件的共享无疑损害了很多优质教学资源所有方的利益,让其他一些院校出现搭便车的现象,这样不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甚至或打消相当一部分群体进行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因此政府针对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应该出台相应的保护和扶持政策,让所有的教育平台不仅仅是高校都能够努力创造出更加优质的教学内容,大家可以共享更加成熟的,统一标准的教学资源。

  3.4、 固有教育观念的制约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社会甚至家庭对于“学分银行”制度这种可以不用限制在学校练习学习获得学历文凭的方式存在着认识误区,认为以这种方式学习获得的学历证书和全日制的学生获得的毕业证书是由很大的区别的,对学生的就业和社会评价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导致通过“学分银行”这一学习制度获得的学历文凭的社会认可度不高,自然该学习成果的含金量也就不高。这从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学分银行”的广泛推行。

  3.5 、科学地整合教学资源势在必行

  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绝大部分以课堂授课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方式最终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分银行”的建设。基于“学分银行”的教学管理模式,除常规的课堂授课的方式外,可选择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其他院校等成为相应的教学平台,学生可以这些平台上积攒“学分银行”所认可的学分,这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职业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在学校中获得的学分是为“学分银行”所认可的,但是在其他非常规平台学习课程所获得的学分就难以被“学分银行”认可,因此,学生也无意去其他院校和企业去学习感兴趣的课程以及实践,所以让“学分银行”的认可的范围扩大,科学地整合教学资源势在必行。

  4 、高职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出路

  4.1 、更新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理念可以提高“学分银行”的社会认可程度,从而有效的帮助到学生。但是,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难免会对“学分银行”管理制度的实施产生误解,“学分银行”推行的速度必然会比较缓慢,因此,只有尽快改善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让他们重新认识“学分银行”的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效用。教育部门有必要加大“学分银行”的宣传力度并扩大其培训范围,让广大教育者及社会公众都能够正确认识到“学分银行”的优势,如此,不同机构之间的学分认定渠道也将更加畅通。同时,可邀请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学者来共同探讨“学分银行”后续的统一认定标准,为“学分银行”的建设提质提速。

  4.2 、确定学分认证机构

  学分认证机构的确定是“学分银行”建设的重中之重,我国在此方面可以参考美国和韩国的成功经验。美国的学分认证机构有区域认证和国家认证两种。公立学校和部分私立、非营利性质的学校归为地区认证,一些营利性质的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归为国家认证。韩国在认证机构的授权方面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并制定了相关法律,还会对认证机构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定期考察,确定其认证资格。我国高职院校可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运用到自身,将一些特色企业、优秀教育机构也作为学分认证机构,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教育的热情。

  4.3 、出台相应政策,保障优质资源方利益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奖励提供优质资源方的院校或者教育培训平台,鼓励各方进行优质教育资源的创造,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共享。除了建立相应的优质教学资源给予相应的奖励以外,还可以对优质课程资源进行收费。学生在学校修得的学分也需要上交学费,如果相对于学校的课程他更倾向与网络上的优质课程资源,那么就可以收取相应的学习费用,课程越吸引人、越实用、学习的人数就越多,自然收获的学费也就越多,可以投入后续的教学资源开发和优化房中,这样既保证了教学资源的质量,也促进的教学的良性竞争。

  4.4 、整合优质教学资源

  可以政府牵头搭建团队,进行优质教育资源的创造,参与的人员并不仅仅限制在高校教师队伍中,还可以加入各个行业的精英。这样开发出来的优质教育资源都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学分,以及统一的学分转换方法。这样既方便的前期的统一认定和学生的统一选课,更加为后期学分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标准体系的建立打好了基础。

  4.5、 建立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标准体系

  建立统一规范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标准体系,是“学分银行”制度能够持续有效发展下去的有力保障。该标准体系不能由单个的高职院校自行建立,而应该由相应的组织牵头统一建立行之有效标准体系。标准制定得越严谨,学分认定方式制定越合理越严格,“学分银行”制度就能够越快越好的被社会认可,大家对于新制度的疑虑也能够相应减少。

  5 、总结

  总的来说,“互联网+”背景下的“学分银行”制度的推行为我们高职教育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和挑战,但是该制度的落地与实施是一个牵扯多方的复杂而且庞大的项目,需要建立统一的课程标准体系,统一的认证体系,权威的专家队伍,专业的学分管理机构,需要从上到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教育机构甚至行业企业的大力配合。现阶段,我们只能边做边学边改,稳扎稳打,逐步扩大试点单位,才能真正将“学分银行”制度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 邓澳利.浅析我国“学分银行”推行的困难与障碍[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2] 吴小燕,王瑛.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问题与突破路径思考[J].职教论坛,2020,(2).
  [3]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专题观察报告2015[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
原文出处:汤澜,吴瑕.“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6):42-4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