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低碳经济论文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本科论文)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29 共8178字

  题目: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目录
  
  前言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内涵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内涵
  (二)低碳经济的特性
  
  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衡量低碳经济的指标体系尚未健全
  (二)市场上高污染能源消耗还未根除
  (三)行业和产业污染监管尚不统一
  (四)低碳经济技术攻关未有新的突破
  
  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一)科学创建低碳经济衡量指标体系
  (二)严格监管高污染能源进入市场
  (三)积极开展低碳经济信息发布
  (四)促进行业与产业进行创新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以下是论文正文  

    内容摘要:近年来低碳经济作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新的发展模式,并以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作为支撑,对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消费方式进行了革新。本文通过对浅析低碳经济的分析,首先了解低碳经济的概念、特性及发展现状,认为在浅析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存在1、衡量低碳经济的指标体系尚未健全2、市场上高污染能源消耗还未根除3、污染监管不统一4、低碳经济技术攻关未有新的突破的问题,针对发展低碳经济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1、科学创建低碳经济衡量指标体系2、严格监管高污染能源进入市场3、积极发布低碳经济信息4、努力促进低碳经济创新的措施。旨在于让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价值能够协调发展,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利益双赢。
  
  【关键词】低碳经济;指标体系;能源消耗;严格控制。
  
  前言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使人类生活环境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使全球变暖的趋势不断加速,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多角度从各领域对低碳经济进行了的研究,而关于低碳经济评价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并且国际上至今尚未出台具有权威性的低碳经济评价体系。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共识,不少城市已经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通过建设低碳城市、低碳示范区等,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而国内对低碳经济评价的研究也刚刚起步,做好低碳经济评价,可以了解自己在低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促进自己在低碳经济领域的发展壮大。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结构的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转变.文章在分析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并对相关发展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内涵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内涵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理念,低碳经济的提法最早源于英国在2003年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从技术角度认识,低碳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在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利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各种低碳技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着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广义的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标志的绿色生态经济模式。目标是控制碳排放,维持生物圈碳平衡;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价值观念、国家权益、生产生活方式的全球性革命。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结能源能源结构问题,目标是减缓气候温室效应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的特性
  
  经济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二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的明显下降。其发展模式相对于高碳经济,要求摒弃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科学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同时,改变传统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但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技术性即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低碳技术包括对现有能源技术的改造、能源效率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等。但是目前阻碍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的是总体技术水平的落后。最后是目标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不至于带来全球气温上升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低碳经济政策,积极推动低碳绿色增长。尤其是为了应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一些国家更是把开发新能源、发展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重要动力。德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发展生态工业。德国的生态工业政策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内容: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制定各行业能源有效利用战略;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可持续利用生物智能以及实行环保教育、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措施。法国的低碳经济政策重点是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2008年12月,法国环境部公布了一揽子旨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这一计划有50项措施,涵盖了生物能源、风能、地热能、太阳能以及水力发电等多个领域。此外,核能一直是法国能源政策的支柱,也是法国低碳经济的一个重点。美国选择以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重新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美国政府低碳经济政策可以进一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新能源的开发是核心。此外,为应对气候变暖,美国力求通过一系列节能环保措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然而,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发展经济、减少贫困和满足就业等仍是实现现代化的最大任务,向低碳经济转型还面临着许多现实条件的制约。为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适时适度地创新公共政策,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的新要求,创立一种具有积极价值的、适宜的政策安排。
  
  产业结构对碳排放会产生较大影响,同等规模或总量的经济,如果技术水平相同而产业结构不同,则会导致碳排放量相差较大。以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则是能源大户,需要大量消耗能源。我国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第二产业在一定的时期内还会显示强劲的势头,这也是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根据国情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倡导产业低碳化,这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森林可以吸收大量CO2.相当于减少了CO2排放,是良好的碳汇。据研究,我国人工造林的固碳率为1.4吨碳/(公顷?年),相当于每公顷林地每年可平均吸收5.1吨CO2。2005年.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3.92%。增加到18.21%,为促进全球碳汇建设和温室气体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国家《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按照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km(合96000万hm)计算,相当于2020年比2005年新增森林面积4600万公顷,每年可新增碳汇430.1万吨,相当于减排1578.4万吨CO22005.2020年间累计新增加碳汇5.2亿吨,相当于累计减排18.9亿吨CO2。另外,海洋也是重要的碳汇之一有研究表明,过去200年中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制造水泥过程中释放的CO2.被海洋吸收了近一半。我国在东海进行的大洋碳通量研究也表明,东海是CO2的汇。因此,通过加大力度开展研究,尽早比较准确地确定我国邻近海域的碳汇结构和强度.有望进一步增大我国的碳汇规模。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衡量低碳经济的指标体系尚未健全
 
  低碳政策的指标是发展低碳经济,必须立足于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认真审视低碳经济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将能源结构的清洁化、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技术水平的提高、消费模式的改变、发挥碳汇潜力等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表明,更清洁的能源结构能够降低单位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强度,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够从整体上促进社会经济各部门的碳产出效率,倡导绿色消费模式能够从终端遏制对能源的需求,减少人均消费的碳排放。上述途径都离不开制度环境的配套与政策工具的推动。因此,是否具有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是否建立碳排放监测、统计和监管体系,公众的低碳经济意识如何,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情况,以及是否具有非商品能源的激励措施和力度等,可以反映一个国家低碳经济转型的努力程度。
  
  (二)市场上高污染能源消耗还未根除
  
  高能耗和高污染的现实严峻使环保与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燃煤火电、核电,都存在着“高碳”(本质)、“高污染”(环境)、“高毒”(人)、“高辐射”、“超高的隐形社会成本”、“高 X电价”(含纳税人额外的成本支付)、“高度僵化的应变能力”、“高度垄断”、“高投资”、“高风险”、“高冲突”,让全球大多数国家的电网都背着“五毒电网”的骂名。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化大局之下,“五毒电网”、“五毒电头”的明天是暗淡的,如不立早“改邪归正”,不是“撞墙而死”,就是“坠崖而亡”!国际社会留给“五毒电网”洁身自救的时日已经不多了。“五毒电网”,不光危害民生利益让老百姓变得贫穷,而且还透支“国力”,让爆发“金融危机”的内因在体内生根发芽。低碳微排电网新体制,不光对民生有利,而且能富国,让新兴产业勃勃生机,是“金砖五国”等新兴工业国家“健体之本”。
  
  今天我们再来看“电气化”这个带有光明含义的名词,不光是指“电力与电网”的现代化,而且也应该包括人类迈入“新千年气体能源时代”的新含义,以及“气体能源时代”对智能电网与区域能源供应保障的独特贡献,气体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电与能”的全面体现,燃气分布式能源不光是智能电网的调峰核心主力军,也是区域能源供应的主角。当前,燃气分布式能源还是治理“五毒电网”的最得力手段,目前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可取手段中最接近城市与多元耗能用户的最佳能源利用方式。中国正在建设基于“一大四特”的“坚强的智能电网”。我经过仔细分析,基于“一大四特”的“坚强的智能电网”,只有衬托在“区域自治型分布式智能电网”的“众星捧月”的全新大局,才能让国家级电网“金字塔”去伪存真,才能够“坚实低碳”,才不至于“五毒自毙”。中国人是拥有杰出智慧的,在国家部委层面如能健康壮大基于“一大四特”的“坚强的智能电网”,在省市县乡村组户等多个地方层面如能健康壮大“区域自治型分布式智能电网”,就能够迅速找到治理“五毒电网”的法门利器。在省市县乡村组户等多个地方层面,在每一个层面,都是对应于“区域自治型分布式智能电网”的全方位开放性格局与宏伟蓝图。从行政与立法的角度,其主角应该是省级政府(美国是行政州)来总体布局。执行层面应该是由国家级电网公司参股但不控股、由更下一级的地方性电网公司与当地多个电力投资公司共同参股的省级电网公司,以及按照这个模式向下延伸的地方电网公司。这个模式一直往下延伸到“户”(从居民户到大用户),都应该有一定的自我发电储能与供能手段。就是说,在户、组、村、乡、县、市、省、国家、国际的各个层面,都是自治能源与智能电网的合理体系,这样的格局才是符合未来智慧能源的发展方向,也便于科学应对事故与灾难的自救。
  
  (三)行业和产业污染监管尚不统一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规定要加大环保力度加强造纸、印染、化工、制革、规模化畜禽养殖等行业污染治理。“十二五”期间,国家环保工作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污水处理指标主要污染物在化学需氧量的基础上,增加氨氮检测,整体环保投资需求将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据此估算“十二五”期间工业污水治理投资总需求约为1250亿元,年均治理投资为250亿元左右,其中预计削减工业COD150万吨以上,需投资300亿元,削减工业氨氮两万吨以上,需投资60亿元。据悉,《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已得到国务院批复,成为第一个“十二五”国家规划。环境保护部近日下发《关于加强铅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保部门将严格落实重金属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对发生重大铅污染以及由铅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地区,将对该区域所在地级市实行区域限批,暂停该市所有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对造成环境危害的肇事企业立即责令停产,停止排放污染物。针对以上政策形势,并结合国内的废水处理现状和重金属污染事件,《水工业市场》杂志进行了工业废水及重金属污染的专题访谈,邀请专家学者和企业人士讨论形势分析、政策监管、技术案例等方面的问题。
  
  (四)低碳经济技术攻关未有新的突破
  
  要大力发展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加大低碳产业关键技术投入与研发力度。包括淘汰高耗能的产业和生产工艺,在家用电器、照明设备、工业电动机和工业锅炉等领域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热的有效利用和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鼓励企业创建低碳经济技术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重点开展低碳经济技术攻关。在研发新技术的同时,加快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提升。
  
  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一)科学创建低碳经济衡量指标体系
  
  建立低碳能源系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大力发展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则是推动“三低一高”的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汉阳区可以发挥武汉市在EET产业研发技术的优势和现有基础,突破性地引进和发展以生物质能、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节能装备、电力环保、水环保等为重点的EET产业。要大力推动EMC(能源合同管理)模式的机制体制创新。一方面,将政府节能管理和节能改造纳入同级财务预算,坚持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拓展EMC商业节能模式;另一方面,规范EMC机构进入政府机构节能改造市场的资质要求,实行准入制度;编制政府机构节能的项目指南,推动节能产品认证和能效标识管理制度的实施,保证节能效果的实现。同时,建立节能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节能信息发布制度,加快城市圈低碳节能产业发展。
  
  (二)严格监管高污染能源进入市场
  
  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充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维护质量安全,充分发挥市场和企业在促进质量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加大政府质量综合管理和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投入,合理配置行政资源,强化质量工作基础建设,提升质量监管部门的履职能力,逐步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功能区以及产业集中的乡镇建立质量监管和技术服务机构。广泛 开展质量强省(区、市)活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三)积极开展低碳经济信息发布
  
  政策鼓励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创新经济发展范式,推进以“两型社会”为导向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刻不容缓的严峻使命。低碳经济之所以超出了环境保护的范畴,是因为低碳经济不仅仅是一种生产的约束条件,更加是一种现代生产方式。要嵌入全球价值链就要发展低碳产业链,而低碳经济产业链网的系统性、联动性等内在特性,是便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应该在生态经济社会复合大系统中构建起一种全新的生态秩序,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之间相协调,进而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最终形成生态文明型社会。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优化消费过程,积极创建低碳型消费模式。加强政府对企业和公众的引导,在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鼓励消费领域节能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鼓励和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倡导节约用电、用水,增强垃圾自觉分类和循环利用意识,提倡低碳消费,遏制奢侈消费,引导合理消费,逐步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推广碳排放标志认证。实行低碳标志认证,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引导居民建立可持续消费观。
  
  (四)促进行业与产业进行创新
  
  大力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建立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的机制体制。走低碳型工业化道路,建立产业分工引导机制,制定和实施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流动指南,借力省市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基金、工业担保公司,引导投资方向;建立产业转移的利益共享和补偿机制;综合运用财税、土地、信贷等政策,建立发展“两型”产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将汉阳地区建设成为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先进低碳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集聚区和产业高地。建立国家和地方质量奖励制度,对质量管理先进、成绩显着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树立先进典型,激励广大企业和全社会重质量、讲诚信、树品牌。通过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产品研发、质量攻关。鼓励企业积极开展争创质量管理先进班组和质量标兵活动,鼓励质量工作者争创“五一”劳动奖。
  
  结论
  
  我国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与低碳经济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一致的。现代服务业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与传统服务业相比,具有能源消耗低、综合效益高、高附加值等特点。因此,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加快服务业的低碳化发展,促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拓展转型,培养服务业柔性能力,建立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让服务业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最具发展活力的产业,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优化调整经济结构的基本途径。相比国际上的许多知名企业、大型跨国公司在2003年前后就已经开始构建并日趋成熟的气候分析、低碳金融风险管理架构和制度,国内的企业几乎已经错过了从战略上把握国际分工和产业链革命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虽然国内学术界有一些为数不多的前期研究,但是在寻求与产业界合作时,往往被国内的大企业认为是无足轻重的东西,而丧失掉战略制高点,这包括国内电力石油煤炭等大企业,集体丧失先机。一旦国家大力推动低碳发展,电力石油煤炭以及汽车也都将最先遭受冲击。低碳经济所要求的环境管理是管理质量的集中体现,是管理面临的最复杂的挑战,而低碳经济具有相当高的技术、市场和规制的不确定性。此外,低碳经济还将迫使中国企业担起社会责任。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己经引起各国的关注。我国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身于低碳经济的研究领域,并设立了很多低碳经济试点。但是目前有关城市低碳经济的研究文献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很少进行定量分析。应用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到,由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可能会对评价结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应不断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进行修改完善,构建起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使其更具代表性,更符合实际,促进低碳经济先进的理念发展,为当前的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杜人淮,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必要性及举措[J].现代经济探讨,2007.
  【2】周权熊,周任重,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特点和趋势[J].商业时代,2009.
  【3】韩玉玲,低碳经济背景下利用政府采购促进服务业创新[J].山东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
  【4】王仰东,范毅,李亭等,低碳经济与高技术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导报,2011.
  【5】代文,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陈玉宝,谢泗薪,吴叶兵,多重视角下高端服务业战略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商贸,2010.
  【7】吴宗杰,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2002.
  【8】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
  
  致谢:
  
  本人的毕业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夏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夏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夏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大学生活的每个可爱的同学们和尊敬的老师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离校日期已日趋临近,毕业论文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