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低碳经济论文

武汉市对中国低碳社区构建成果的经验借鉴

来源:工业安全与环保 作者:王彩云;徐慧贞;万迎峰
发布于:2018-04-16 共4326字

  摘要:城市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排放源, 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总结国内低碳社区建设的相关经验, 为武汉市低碳社区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关键词:低碳社区; 气候变化; 启示;

  0 引言

  工业革命以来, 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排放源, 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社区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引导, 可以有效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城市碳排放。

  1 低碳社区建设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CO2排放量逐年攀升,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世界各国就全球变暖和碳减排问题不断达成共识。从1990年联合国大会国际气候公约谈判, 到《京都议定书》, 再到“巴厘岛路线图”以及2009年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均体现出国际社会对减少碳排放的关注和共同责任担当。低碳城市建设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其中低碳社区的建设成为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和必然要求。

  2 低碳社区建设的意义

  2.1 开展低碳社区建设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举措

  在全球关注气候变化的形势下, 中国已经加入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的目标任务, 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低碳社区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型社区建设模式, 以低碳观念来改变民众的行为模式, 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碳的排放, 改善全球气候。

  2.2 开展低碳社区建设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城市结构关系的描述来看, 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的建筑、人口以及环境等对城市碳排放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低碳社区是对城市社区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 是建设低碳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从社会实践看, 社区是人们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 通过建设低碳社区, 可以更好地将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落到实处。

  2.3 开展低碳社区建设是控制居民生活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重要途径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共同环境, 开展低碳社区建设, 把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纳入到社区严格的监管体系, 保障社区生态环境优良, 可以有效控制社区温室排放超标;在创建过程中进行的低碳宣传教育和活动, 使生活在社区的居民自觉进行节能、节水、抵制高碳消费, 既为社区“低碳减排”作贡献, 也节省了个人消费支出。在社区低碳管理中, 通过强化环境管理, 结合行政、法律和教育等手段, 把分散的个人履行环保责任融为了一个整体, 带动居民积极参与建设, 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环保意识。

  3 我国低碳社区建设的经验

  3.1 我国低碳社区建设总体进展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行动, 不断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 《“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 我国提出按照绿色、便捷、节能、低碳的要求, 开展低碳社区建设。2014年《关于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十二五”时期, 重点结合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工作”。至此, 我国低碳社区的建设工作步入正规。同年发布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办法》中将低碳社区的试点建设作为加分项, 鼓励各省市积极参与低碳社区试点的工作。2015年, 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了《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 提出了低碳社区试点的基本要求和组织实施程序。

  3.2 国内相关案例分析

  经过实地调研, 国内低碳社区建设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倡导低碳环保生活方式, 主要是通过电视、宣传栏、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 使社区居民逐步树立低碳的生活理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建设低碳社区建立牢固的群众基础。二是推进低碳设施建设, 主要是通过节能设计、利用新能源、采用环保材料、社区绿化等, 建设和改造居民住宅、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照明、供热、供水和废弃物回收系统, 美化、净化、优化社区环境等, 为建设低碳社区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

  3.2.1 天津市观园里社区

  观园里社区位于南开区红旗南路南端, 占地面积0.5平方公里, 1 897户居民, 共5 596人, 是天津市的低碳试点社区。社区修建了“堆肥栏”, 将落叶、杂草等放置在栏中, 并洒水令其发酵成“绿色肥料”, 用于社区绿化施肥。此外, 社区还通过对110户家庭进行低碳排放问卷调查, 成立“党员环境维护队”, 开展“环保课堂”等活动, 提高居民低碳环保意识。

  3.2.2 杭州市环西社区

  环西社区是杭州市首家生态型社区。在低碳建设方面的工作主要有四点:一是实施了“小区环境人居景观综合工程、桃花河水文景观综合修复工程、社区办公生态智能改造工程”三大工程生态建设, 种植“生态浮岛”, 打造“江南雨巷”, 建成杭州市“绿色庭园”试点。二是积极倡导低碳出行。倡议业主“每星期少开一天车”, 对业主发放“绿色出行卡”, 凡一年有48天不开车记录的业主就会得到社区发的100元的洗车卡为奖励。三是开展了“阳光屋顶计划”, 向居民推广光伏屋顶。四是建立家庭低碳生活档案。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 居民家中大型家用电器的数量, 使用节能电器或灯具的数量, 日常出行的方式, 参与公益环保活动的次数及每月家庭水、电、气的使用量。每一季度社区依据低碳生活档案, 开展家庭节能评比, 对于杰出的低碳家庭给予一定的奖励。

  3.2.3 深圳市龙悦居社区

  龙悦居社区是全国绿色低碳生态示范小区, 获颁国家及深圳市绿色建筑“双认证”。在低碳建设方面, 一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社区地下空间面积为85 120m, 地下空间利用比例达376%;二是充分利用太阳能, 每栋屋顶集热器南向倾斜30度安装, 集热器面积为428m, 可满足53%以上住户生活热水需求;三是采用节能材料和节能光源, 节能率可达到60%以上;四是建设1 000m的人工湿地处理居民生活排水和雨污水, 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水用于绿化浇灌及道路浇洒等;五是推行垃圾分类和旧衣回收, 设置餐厨和可回收垃圾回收箱, 利用微信建立“分类宝”电子服务平台;设立旧衣回收箱, 衣物经分类整理后可分为可捐赠和不可捐赠部分, 可捐赠部分经统一清洗消毒后, 由公益团体捐赠给需要人群地区, 破旧不可捐赠衣物由专业织物再生公司处理。

  3.2.4 武汉市星光社区

  星光社区位于蔡甸区奓山街, 紧邻318国道, 村域面积12.7平方公里, 人口1 943户, 5 919人。星光社区是在区委区政府支持下筹建的第一个低碳、节能、环保的高档次新型城镇居民社区, 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武汉市“十大最美社区”、“武汉市低碳社区试点”等荣誉称号。在低碳建设方面, 社区主要围绕七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建立低碳社区组织机构, 星光社区成立了由社区书记担任组长的低碳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协调和管理低碳社区建设工作;二是推广绿色建筑, 社区新建建筑注重提高建筑热阻, 在墙体保温材料上使用国家提倡的新型超低密度高强度的泡沫混凝土, 统一采用质量轻、强度高、保温隔热性能好的聚苯保温板, 并采用单框双层玻璃塑料钢门窗, 提升建筑保温性能;三是普及清洁能源, 社区民居住宅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每户室内厨房、卫生、生活阳台均设置给水点, 对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住户每户补贴200元, 社区内85%的住户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此外社区投入了300万元, 在民居生活区安装了200多盏太阳能路灯;四是实施雨水收集回用, 在社区广场、人行道铺设透水砖, 在建筑物屋顶设立雨水收集系统, 经过处理后用于小区绿化和景观用水;五是社区注重景观园林的设计, 绿地率达到40%, 在为社区民居提供优美生活环境的同时, 积极发挥绿色植被减碳、固碳作用, 降低社区的碳排放;六是倡导低碳生活, 鼓励居民培养低碳生活的方式, 按照“设施配置最优、资源效益最大”原则, 打造群众小事不出村的“5分钟生活圈”, 为社区居民建立了便利的低碳生活圈。

  3.3 国内低碳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经过不断努力, 我国低碳社区建设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形成了一批具有典型代表的低碳示范社区, 但是同时国内低碳社区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

  3.3.1 缺乏政策激励, 绿色住宅建筑推广较慢

  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已陆续出台了一些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 但是由于绿色建筑技术先进, 造价相对传统建筑较高, 加上标准体系不完善, 法规制度不健全, 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 无法有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 各地的绿色建筑大多集中在城市的公共建筑和高档商业建筑领域, 绿色建筑占比较低, 不足1%, 尤其是普通民居建筑应用较少, 绿色住宅建筑推广较慢。

  3.3.2 缺乏测评标准, 低碳管理能力建设滞后

  我国大部分地区未建立、健全社区碳排放基础统计体系和考核办法, 无法考核各社区碳减排目标完成情况, 不能对低碳社区建设情况进行有效跟踪、指导和监管, 低碳管理能力建设滞后。

  3.3.3 居民低碳意识薄弱, 参与度不够

  我国低碳社区建设整体起步较晚, 居民的低碳意识水平整体仍处于初级水平。社区低碳宣传力度不够, 开展低碳相关实践活动较少, 影响社区居民低碳意识的提升。同时, 我国大多数社区尚未能建立一套完整的居民参与制度, 居民低碳意识水平薄弱, 未形成低碳生活方式。

  4 对武汉低碳社区建设的启示

  低碳社区建设要从生产、经营、流通和消费等多个环节入手控制碳排放, 要不断加强部门间的合作, 引导居民主动参与, 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共同促进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的转变。对于武汉而言, 应积极、充分借鉴上述城市低碳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 具体建议如下。

  4.1 推进试点示范建设, 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

  一是要高度重视低碳社区发展战略规划, 把低碳理念全面融入建设规划和目标体系, 编制低碳示范社区实施方案, 全面指导低碳社区各项建设;二是要强化实施, 因地制宜, 在社区硬件设施建设上组合采用各类低碳生态技术, 推进环境绿化美化, 推广绿色消费, 完善低碳管理, 充分发挥低碳社区示范带动效应。

  4.2 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一是要研究制定低碳社区发展战略, 把低碳社区建设作为武汉市建设“低碳城市”的突破口;二是要制定低碳社区发展目标, 明确建设责任, 核定评价标准, 确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考评监督机制;三是要加强对低碳社区的监督、指导, 把人均碳排放量、人均耗电量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四是要完善和严格执行现有的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同时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激励政策, 支持和推动低碳社区建设;五是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可通过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等手段, 推进低碳社区建设。

  4.3 加大宣传力度, 普及低碳理念

  一是要在全社会普及低碳知识, 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 把低碳文化培育为社会的主流意识;二是宣传低碳科技, 推广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和节能技巧, 让公众认识到节能减排不仅要抓生产、流通环节, 更要注重消费环节的降碳和倒逼作用, 使节能低碳细化到公众生活细节之中;三是要创新宣传教育方式, 利用节假日组织低碳活动, 制作低碳宣传片和公益广告、建设低碳展示教育基地等。通过以上措施, 让低碳文化扎根社区, 使低碳意识转化为社区共识, 凝聚成社区合力, 深化为社区公众的自觉行动。

原文出处:王彩云,徐慧贞,万迎峰.我国低碳社区建设经验及对武汉的启示[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8,44(02):97-9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