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低碳经济论文

利用从众心理倡导大学生低碳生活

来源:科教导刊 作者:李智慧;杨光;于晓晨;
发布于:2018-09-11 共4023字

  摘  要: 本文从心理学及从众的两面性的角度出发, 基于对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 结合大学生从众心理, 从“衣食用行”四个方面分别展开分析, 分析从众对大学生低碳生活影响的因素, 制定降低消极影响、强化积极影响的策略。

  关键词: 从众; 低碳生活; 问卷调查;

利用从众心理倡导大学生低碳生活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ses the four aspects including clothing, food, daily-using and transportation respectively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that how college students are influenced by the conformity in the low carbon life. As to work our plans to reduce negative effects and improve positive one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more than 200 college students in Harbin from the psychology and the duality of conformity combined with the college students' conformity psychology.

  Keyword: conformity; low carbon life; questionnaire survey;

  1、 初步认识低碳生活

  1.1、 低碳生活的含义

  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的排放, 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时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 特别是二氧化碳。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1]低碳生活不仅减少环境污染, 还减少资源浪费。“低碳生活”这个新概念, 反映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现如今, 全球变暖、环境恶化等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低碳生活”的理念顺应了我们的原则与追求, 渐渐被世界各国接受并倡导。

  1.2、 大学生低碳生活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经调查发现, 当代大学生低碳生活的现状并不乐观, 主要问题如下:

  当代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度不够, 大部分同学认为全球变暖问题与个人的低碳行为关联不大, 对低碳生活的本质认识不够深入, 知道低碳生活的含义及低碳生活重要性的人少之又少;当代大学生在生活中的低碳实践不够, 部分大学生对低碳生活有了解, 但态度不够积极, 不能主动自觉地加入低碳生活的行列中去, 没有养成良好的低碳习惯。当代大学生没有持之以恒的心态, 很多大学生会参与低碳生活的活动中, 只有少部分人会一直坚持下去。很多人会在一开始有满腔的热情, 过一段时间, 便会热情散去, 把低碳生活抛之脑后, 没有把低碳生活坚持到底的态度。

  1.3、 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影响因素

  第一, 自身因素。大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并理解低碳生活, 不能自觉加入其中, 没有做好社会主人翁的态度, 总是认为低碳与个体的关联不大, 创造的价值与自身的利益无关。
  第二, 学校因素。学校中与环保低碳有关的社团少之又少, 开展的校园环保活动只在一些特殊节日举行, 比如说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中国土地日, 一年最多五次, 没有营造利于低碳的文化环境, 对环保不够重视, 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
  第三, 社会因素。政府对于低碳生活方面的建设力度不够大。媒体对低碳生活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大, 没有营造出环保的大环境, 让人们有意识地融入低碳生活的行列中。

  2、 从众对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影响

  2.1、 从众的含义

  从众是在群体影响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行为。[2]从众心理具有两重性, 可产生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从众心理的消极影响表现为盲从, 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不利于自身与社会积极影响表现为社会规范性。从众心理的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效率, 扩大视野, 克服固执己见, 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3]从众心理在大学生中表现为学习从众、消费从众、恋爱从众、入党从众等, 可见,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的各方面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4]目前, 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意志不够坚定, 受周围环境因素影响大, 存在存在着严重的从众心理, 这是大学生群体中的普遍现象, 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浪费。为了解从众对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影响, 我们对哈尔滨市各高校的大学生, 以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

  2.2、 从众对大学生低碳生活影响调查研究

  2.2.1、 从众对大学生低碳生活影响调查概况

  本次调研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 (硕士生、博士生) 两个学历层次, 被调查者如实填写问卷, 对日常生活中的“衣”、“食”、“用”、“行”等方面进行调查。共发放213份调查问卷, 回收213份, 有效答卷数为208份, 符合调查预期目标。此项调研活动是基于互联网络, 在微信和QQ平台上发布调查问卷, 并借助于问卷星这个软件实现了数据的初步整合, 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理念。

  “衣”部分设置了四个问题:一是从众购衣心理, 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 “有时会”和“很少会”共占80%左右;二是衣服穿几次便扔, “有时会”和“很少会”共占75%;三是处理不穿衣服的方式, 该题为多选题, “留着”和“捐赠出去”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四是大学生对统一穿衣的态度, “应该、不攀比、低碳”仅占10%, “无所谓, 要求就穿”占50%。

  “食”部分设置了四个问题:一是对聚餐剩饭状况的调查, “经常会”和“有时会”共占80%;二是对剩饭打包态度的调查, “经常会”占比很小, “看别人”这个选项的占比更大;三是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情况的调查, “完全不会”的占比极低, 其他选项成平均分布;四是在食堂对食物的选择, 该题为多选题, “素食和肉食”占比最高, “依同学推荐”的占比位列第三。

  “用”部分设置了两个问题:一是选台灯的依据, 该题为多选题, 看“价格与质量”以绝对优势占第一, “节能”也是重要考虑范围, “同学推荐”占20%;二是手机换新的态度, “经常会”占的很低, “有时会”“很少会”“完全不会”占比均匀分布。

  “行”部分设置了三个问题:一是自己坐校车和步行受同学影响程度, “有时会”以绝对优势排第一;二是如果同学健康低碳出行自己跟随的态度, “一定会”“有时会”两项共占80%;三是对校园出行方式的认可度, 该题为多选题, “步行”占比68%, “看同学”占30%。

  2.2.2、 从众对大学生低碳生活影响调查分析

  (1) 衣。据分析, 80%的大学生具有从众购衣的行为, 75%的同学对已购买的衣服不能充分利用。当代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低碳消费的观念, 但认识还不够深刻, 衣服的再利用率不高, 也是对原材料的一种浪费。大学生追求个性, 不再喜欢统一的服饰, 对于穿校服的态度, “无所谓”的态度占一半, 更体现了大学生从众的心理。
  (2) 食。据分析, 大学生在饮食方面也存在着从众心理。在剩饭菜是否会打包时大多数学生会看其他人怎么做, 极少会考虑环保低碳, 从而在饮食方面造成了严重的碳排放。在选择吃何种食物时, 他人的推荐对大学生的饮食也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积极的从众心理是很重要的。少数服从多数是一种普遍的心理, 比如请客, 如果能从根本上解决请客这种跟风、攀比的现象, 在这其中从众心理影响着行动, 如果行动减少, 那么一定能减少碳排放, 从而实现低碳生活的目标。
  (3) 用。据分析, 人们在选用日常生活用品方面很少拥有低碳意识, 这会加重碳排放。利用从众心理的积极影响, 使低碳生活深入人心。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 生活空间相对较封闭, 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四点一线”的生活模式, 再加上同辈群体共性强的特点, 导致大学生群体对个体的从众效应要比其他群体大, 个人往往会放弃己的观念而产生与大多数相一致的“心理连锁反应”。[5]
  (4) 行。据分析, 行是每个人日常接触的一个关键问题, 大到国家高铁提速, 小到各共享单车竞争最后“一公里”。在校园内, 学生的出行可分为步行、骑自行车、坐校车, 在校园外, 可分为步行、乘公交、坐出租车, 校园内外出行方式中, 从众心理占了重要部分, 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出行方式, 间接决定了碳排放。

  3、 利用从众心理倡导大学生低碳生活

  3.1、 学校的力量

  高校低碳教育具有重要的探索、示范和实践作用, 在全民普及低碳知识、推进低碳意识、培养低碳技能、养成低碳态度等一系列步骤中, 其意义深远。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低碳教育相关课程, 成立低碳生活相关社团与论坛等, 为大学生营造低碳的校园环境。在低碳校园氛围的带动下, 大学生自觉培养低碳生活的意识, 自觉行动,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并将这种意识传递给家人和身边的朋友, 从而达到传播理念、践行的目的。

  3.2、 社团的力量

  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是中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在高校建立一个低碳环保组织, 定期举办低碳公益活动, 在社团的指导下, 让在校学生积极行动,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并且让学生们都能融入其中, 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 推广低碳生活的理念, 加大低碳生活的宣传力度, 使学生能够自觉积极形成低碳环保的理念。

  3.3、 教师的力量

  倡导低碳生活, 教师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首先, 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 一定要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做到不浪费、不盲目消费, 自觉加入低碳生活行列。其次, 教师是学生的心理导师, 要让学生知道从众的两面性, 不能盲目跟从别人的步伐, 不挥霍浪费。最后, 教师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旦学生有任何问题, 都应积极地给予帮助, 和学生们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低碳环保活动, 与学生们共同为低碳生活助力。

  3.4、 班干部的力量

  班干部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同学的生活状态, 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据调查, 大部分班干部并没有发挥倡导低碳生活这一职能, 同学对班干部的支持程度有待提高。作为班干部, 要以身作则, 将低碳行为融入生活, 从而带动身边的同学, 使其产生积极的从众影响, 共同参与低碳生活的行动中。

  3.5、 大学生的力量

  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为低碳校园建设出一份力。例如:白天少开电灯, 出门随手关灯;注意纸张的双面使用;出校门尽量步行或乘坐公交车, 少乘私家车;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大学生应具有辨别能力, 远离消极从众, 倡导积极从众, 紧跟低碳生活潮流。

  4、 结语

  从众在大学生的“衣食用行”方面均产生影响。利用大学生从众心理的两重性, 激发其积极影响, 降低其消极影响, 提高大学生低碳意识, 使低碳生活成为高校校园的一种潮流。充分发挥学校、社团、教师、班干部以及大学生的职能, 带领更多人加入到低碳生活的行列中。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低碳生活.
  [2][美]戴维迈尔斯.看不见的影响力[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58.
  [3]杜艳.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的成因与调节[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8.16 (5) :90.
  [4]刘凤华.大学生从众心理分析[J].青少年研究, 2004.3:7-8.
  [5]闫铭, 王伟.低碳校园建设研究——西南大学为个案的考察[J].理论观察, 2010.6:127.

原文出处:[1]李智慧,杨光,于晓晨,郝文文,邹雪,刘畅.从众对大学生低碳生活影响的调查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05):181-182.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