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低碳经济论文

我国低碳经济建设路径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02 共273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创新机制研究 
【绪论  第一章】低碳经济概述 
【第二章】日本低碳经济的战略构想 
【第三章】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推进措施及进展 
【第四章】日本与国际排放新秩序:分业种减排方法 
【第五章】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第六章】日本低碳经济对中国的启示 
【结论/参考文献】我国低碳经济建设路径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 论

  本文通过对日本低碳经济的战略构想、创新机制、制约因素以及分业种减排等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日本政府顺应世界低碳发展的大趋势,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低碳社会的战略构想,并出台一系列的政府规划,对日本构建低碳社会的具体目标和推进措施进行了明确的阐释,日本政府将节能减排作为国家战略,表明了日本在低碳经济发展上欲“领先于世界”.

  第二,日本发展低碳经济时,有一套完善的创新机制为其保驾护航,主要有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机制,制度创新机制、合作方式创新机制和生活方式创新机制。在这一系列创新机制的作用下,日本政府和国民共同行动,致力于本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第三,日本为了提高其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在全球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因而高调提出分业种减排方法,但是由于能源指数的不确定性和世界各国发展的不均衡性使得该方法难以真正推广,日本政府的政治和经济意图都难以实现。

  第四,通过大力研发低碳节能技术和不断调整相关政策法规,日本低碳节能效果已开始在一些领域显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国内经济增长缓慢、“低碳经济”投入需求大,资金短时期难以回笼,研发主体的不同或会弱化政府的主导地位以及政府减排目标的制定与部分行业利益存在冲突等。这些都需要日本政府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才能保证其长期稳定发展。

  第五,中国是世界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国,当前,世界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大趋势决定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中国低碳节能空间巨大决定了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可行性。因此可以借鉴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政策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参与投资到低碳技术创新产业中,运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教育,倡导全社会的“绿色消费”,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以及发展清洁能源和可替代能源等,推动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A.普通图书

  [1]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蔡林海。低碳经济大格局:绿色革命与全球创新竞争[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B.期刊中析出的文献

  [1]郭印,王敏洁。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J].生态经济,2009(11):58-61.

  [2]陈志恒。日本构建低碳社会行动及其主要进展[J].现代日本经济,2009(6):1-5.

  [3]王仕军。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开放导报,2009(5):44-47.

  [4]陈海嵩。日本新能源开发政策及立法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4):36-39.

  [5]宋德勇,卢忠宝。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创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3):85-91.

  [6]张坤民。发展低碳经济要有紧迫感[J].求是,2009(23):50-52.

  [7]金雪梅。日本国民节能意识及借鉴[J].科技和产业,2009,9(1):99-102.

  [8]杜飞轮。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09(10):30-31.

  [9]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84-87.

  [10]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7):20-26.

  [11]肖歆。探寻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J].经济师,2009(9):56-57.

  [12]朱四海。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选择[J].发展研究,2009(5):10-14.

  [13]田庆立。日本建设低碳社会的举措及对中国的启示[J].消费导刊,2009(12):23.

  [14]郭万达,郑宇劼。低碳经济:未来四十年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开放导报,2009(4):5-9.

  [15]庄贵阳。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8-12.

  [16]黄海。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导向及启示[J].环境经济,2009(11):176-179.

  [17]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2):23-27.

  [18]任奔,凌芳。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济与启示[J].上海节能,2009(4):10-14.

  [19]吕耀东。日本主办八国峰会的战略意图[J].了望,2008 (27):55.

  [20]井志忠,陈立欣。日本的节能措施、成效与启示[J].日本学论坛,2008(4):15-22.

  [21]杨杰,杨书臣。近年来日本节能新进展及其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08(2):26-30.

  [22]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值得关注的日本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目标和技术路线[J].中国经贸导刊,2008(14):30-32.

  [23]杨书臣。日本节能减排的特点举措及存在的问题[J].日本学刊,2008(1):15-25.

  [24]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2008,18(3):14-19.

  [25]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153-160.

  [26]姚良军,孙成永。意大利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J].中国科技产业,2007(11):58-60.

  [27]刘孟修。中日双边环境合作之初探[J].亚太研究通讯,2008(3):107-112.

  [28]潘家华,陈迎,庄贵阳,吴向阳。英国低碳发展的激励措施及其借鉴[J].中国经贸导刊,2006(18):51-52.

  [29]李俊峰,马玲娟。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J].世界环境,2008(2):17-20.

  [30]唐丁丁。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J].世界环境,2009(5):62-64.

  [31]陈柳钦。低碳经济:国外发展的动向及中国的选择[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6):83-89.

  [32]周鹏,B.W.Ang,周德群。基于指数分解分析的宏观能源效率评价[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7(5):5-8.

  [33]王玲(摘译)。日本减排二氧化碳的举措[J].全球科技经济了望,2002(4):53.


    致 谢

  两年的硕士生活即将结束,值此论文完成之际,我要衷心感谢在我硕士学习期间给我关心、支持和帮助的老师、同学、朋友和家人!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陈志恒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思路的确定,到论文的撰写、修改,直至定稿,陈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从恩师身上我体味到了丰富的学养、严谨的作风、求实的态度,勤奋的精神,这都成为了我不断前行的动力和标杆。在此对我的恩师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东北亚研究院学习期间,我非常感谢世界经济专业的所有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教诲。各位老师对不同学科理论知识的讲授,使我的专业理论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提高,知识基础逐渐地得到了夯实,为我的论文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感谢我的家人,感谢他们多年来的默默付出,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妻子付晓琳,感谢她在我论文的撰写、版面编辑、校对等方面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