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资产评估硕士论文

公共文化项目决策评估对策与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1-18 共3617字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根据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运营的目标与过程,我们构建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项目评估指标体系,为政府在有限资金和资源中做出恰当决策提供了参考。但是评估指标只能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政府仍然应该在整个体系中发挥其主导作用,并尽力扩大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财政资金和资源的投入,并积极引导群众的需求。政府以民众的利益作为其决策出发点,有所作为,政府是人民权利的代表,官员是政府职能的执行者。官员是有思想的个人,除了依靠个人道德的自律,官员的行为还需要监督,社会的监督有力于官员真正地以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履行自己的职能。

  5.1 加大财政投入,形成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资金和资源的投入渠道。

  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项目评估指标体系中可以看出,建设资金的投入以及运营资金的充足和适当是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政府必须保证建设期间的资金供给充足并及时到账,以免延误工程,导致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后果。运营资金的承诺要保证真实,而不能仅仅为了项目决策给一份空头支票,到最后无法兑现,项目建成后只能是一个空壳,无法进行后续的操作和运营。资金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运营全过程的基石,除了在进行规划时对拟建项目提供资金外,政府财政在后续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中要持续不断保证资金的供给。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供给投入严重不足,在财政资金中的比重相当低甚至呈现下降趋势。资金和资源的投入不仅仅会影响效率和产出,而且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也非常大。为此,政府必须加强体制建设,为公共事业的资金和资源的投入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鼓励各地政府改变该领域投入增长幅度一直低迷的现状,这对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从政府本身而言,公共财政支出具有一定的预算约束,如何在有限的公共财政资源中安排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支出以增加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一方面要求各级政府积极发展经济以增强财力,同时努力争取各种转移性支付,扩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财政支出的总金额。另一方面,也要求政府节约有限的财政资源,缩减各种不必要的支出,合理配置并节约公共财政资源。建立硬性的投资分担机制,形成良好的资金投入渠道,是保证公共文化服务相关资源投入的重大举措。

  加大财政投入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还要变成一种制度要求,资金时一种稀缺资源,政府在使用财政资金时,只有把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标准制度化,才能保证决策过程中对拟建项目的资金投入的保证不是一纸空文,而是实实在在的投入。

  5.2 引导市民的文化需求,提高其参与程度。

  群众的需求是需要引导的。现阶段互联网让天涯成为咫尺,但是也带来了许多弊端,群众很容易跟风,在网络传播的影响下,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需求,而只是人云亦云地跟着流行。

  在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领域,积极扩大宣传,举办大型文化相关的活动,积极引导市民的需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许多人成为了低头族,许多事情通过手机进行,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不说话,各自摆弄手机。信息时代给予了我们许多选择,但是在众多的信息中也很容易迷失方向,分不清需要的,徒然浪费了许多时间。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供了一个休憩的港湾,暂时逃离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或者通过享受文化服务陶冶情操,改变自己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现阶段,网络文化借助网络平台迅速发展,网络文学、在线博物馆等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政府可以借鉴参考目前许多行业为突破发展瓶颈与互联网联合的案例,考虑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营中,引入互联网并进行相关创新,为市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网络文化也带来了诸多弊端,过度的信息让现代人越来越浮躁和急功近利,把越来越多的时间浪费在复杂的信息搜索中。因而政府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举办一些活动,发起一些在线的消息,扩大活动的宣传力度和辐射范围,吸引社会公众走出来,走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场所,参与各类文化活动。

  除此之外,尝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运营的全过程,群众的参与程度也会影响群众的需求,在运营过程中吸引群众作为志愿者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运营中,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除了能够缓解场馆的压力之外,群众的参与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促进他们更加愿意参加相关活动,提升自己的精神文化素质和水平。

  引导群众的需求还有一个策略,就是从娃娃抓起,对学龄前或者中小学生进行文化素质的培养,在学校积极展开各种文化活动,以当地已有的基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基地,有计划地分批次地组织青少年在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进行一些教育,或者宣传,或者仅仅引导他们参观,对他们好奇的地方加以引导。

  5.3 加强监督,建立民主机制,有效保障群众利益。

  为满足公民的文化精神需求,政府拟建设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但是官员才是政府职能的行使者,官员代替机构行使决策权,而政府机构代表全体公民。

  因而官民间便存在着某种委托代理的关系。而因为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官员和公众之间由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和利益冲突,官员决策时很难真正代表公民的意愿进行决策。

  委托代理问题是根据经济人假设,官员作为经济人,很难在决策时不顾及个人利益,官员作为一个有限理性的经济个体,其个人偏好极可能导致道德风险。

  官员可能会把用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财政拨款截留,建设不符合人们期望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官员还有可能收受贿赂,把用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用地擅自转让,选择偏僻地段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导致建成后不方便公民使用。

  官员还有可能因为贿赂或个人关系把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工程承包给不符合要求的建设单位,导致最终建成的设施不安全甚至为豆腐渣工程,为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

  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增长,国民物质财富的极大积累,人民精神需求不断提高,而且文化成为国际竞争的软实力,因而国家也很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对地方政府的文化建设予以重视,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而有些官员为了政绩,曲解国家指示,过度追求面子工程,根本不考虑建成后能否持续良性地运营和满足社会公众的真正需求,盲目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只求多建,不重视质量,极大地耗费了国家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总之,官员个人的偏好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项目的健康良好的建设运营,而这些官员的不当决策,除了由于官员自身的素质和自律能力问题外,还在于信息不对称,公民无法实时监督政府,了解资金的来源和去向,无法真正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项目的建设运营决策。而且相关监督部门独立性不够或者和决策官员官官相护,不能真正发挥监管作用,导致官员擅自决策。

  官员不能真正代表公民正确行行使决策权,政府需要在这方面进行适当改革,改变这种格局,使得负责相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项目的决策部门能够真正站在广大市民的角度进行决策。

  首先,需要加强内部监督,加大打击力度,制定一系列的惩罚措施,提高其为谋求个人私利进行不当决策的成本。只有明确惩罚措施,让官员了解一旦做了错误决策谋取的利益可能会得不偿失,他们在进行决策时就会考虑这些因素对自己的影响,虽然有可能得到了一时权力金钱的满足,但是一旦败露,可能失去的不仅仅是金钱、职务、工作甚至可能面临法律问题,在决策时就会仔细掂量,因而会减少官员不当决策的可能。

  其次,加强外部监督,社会文化界的学者、具有先关经验的商人等各种社会成员都可以自发组成相关机构、协会,对本地区的政府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相关的决策进行监督,内部监督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防范警示作用,但毕竟内部监督的独立性很难保证,也可能形同摆设,不能真正有效地监督。

  第三,改变绩效评估考核标准,尽量使官员的个人利益和公众的文化需求一致,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能减少官员满足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决策的可能。

  第四,建立民主决策机制,使公众都有机会参与到决策中来,争取决策公开透明,吸收群众意见和专家建议,有效保障公众的利益。重大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还可建立听证会制度、公式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官员决策后要把与决策有关的信息公开给公众,让公众了解决策的依据以及建设资金,项目的规划等等,尤其是与资金和资金使用相关的信息要公开透明,资金的来源去向更要清楚明白地展现在公众面前。

  最后,可以与相关的公司或其他单位合作,根据拟建设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性质和类型,选择合适的相关单位,也可以通过招投标方式寻求合作伙伴,在与公司、其他单位合作时,合作方为了经济利益会更努力、更尽责地参与项目的建设,并在运营中努力最大限度地使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因为利益驱使,他们的工作效率可能更高。在在合作前,双方要详细谈判,考虑到以后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况,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与公司的合作,不仅仅能够带来资金上的支持,而且公司员工能够为公共文化设施以后的运营注入活力和创造力,也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公民提供一些便利,公司虽然是追求公司利益,但是同样能够为公众的生活提供方便,一举多得。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