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在实践中提升教师指导能力(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12 共5926字

  (四)游戏环境的创设

  1.游戏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应当丰富、适宜

  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游戏的物质基础,教师应当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无论是游戏材料的数量还是种类,都应当能够满足幼儿的需要。既要提供一些形象逼真的玩具,又要提供一些操作性强的半成品,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当然也不是游戏材料越多越好,可以为小班幼儿准备种类较少、数量较多的玩具,如较多数量的一模一样的娃娃。可以给中大班的幼儿多提供一些半成品,让幼儿动手制作,以物代物,如给“餐厅”准备橡皮泥用来做点心,而不是单纯地提供点心的模型。

  2.新旧结合,及时增添

  一成不变的游戏材料会降低幼儿游戏的兴趣,适时地变化设备,更换或增添游戏材料,可以使幼儿感到新鲜有趣,丰富游戏的内容。有研究表明,当旧材料与新材料之间的比率达到 3:1 时产生效益最大,幼儿容易产生新旧材料的创造使用。同时,教师还应当根据游戏情节的发展及时增添材料,以满足幼儿的需求,如教师可以做一个盛放游戏材料的“百宝箱”放在幼儿容易取放的地方,根据游戏的需要随时增添。

  3.邀请幼儿共同参与

  教师还应该让幼儿参与游戏材料的准备和游戏环境的创设,与幼儿一起创造性地运用设备和玩具。对于幼儿来说,布置和创设游戏环境的过程既是游戏过程,也是他们主动学习、想象和创造的过程。如可以让小班的幼儿参与物品的摆设,中大班的幼儿则可以动手帮助老师对半成品进行加工创作。

  (五)游戏角色的分配

  1.根据年龄特点引导幼儿分配角色

  小班:小班的幼儿角色意识不明显,在玩游戏时常常只是模仿某一角色的动作或活动,有时还时常忘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教师应当予以启发并随时以游戏的口气提醒幼儿,如幼儿一会抱着娃娃玩,一会又把娃娃放到一边去玩别的,教师可以提醒说:“谁是孩子的妈妈?”“妈妈要给孩子做什么好吃的?”

  中班:中班幼儿的角色意识逐渐强烈,很关心自己扮演的角色,但往往只考虑个人的愿望,而不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教师应当予以引导,交给孩子分配角色的方法,比如,有的教师会引导幼儿相互谦让,大家轮流扮演喜欢的角色,或者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

  大班:大班的幼儿已经能够与同伴共同协商分配角色,并懂得要相互谦让,角色应当大家轮流担任。教师应当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自主分配角色。

  2.启发幼儿理解角色启发幼儿理解幼儿在明确自己的角色之后,教师还应当启发幼儿理解角色。

  如“医生”不能只知道给病人看病,还要认真负责,注意关注病人的病情,懂得关心、安慰病人,从而丰富了角色行为的内容和细节。

  (六)游戏的现场指导

  1.深入观察幼儿

  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指导,才会对幼儿有促进作用。教师应当细致、认真地观察幼儿的游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幼儿的角色游戏进行指导。教师在观察时尽量采取自然、隐蔽的方式,以便让幼儿展现真正的游戏状态和水平,从而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

  观察的方式主要有:(1)扫描式观察。指在游戏开始之前,对幼儿进行整体粗略的观察,大致了解幼儿的游戏状态。(2)聚焦式观察。指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几个特定的对象,就某一特定游戏情景进行聚焦式观察。(3)个别观察。指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选取个别幼儿作为观察对象,了解该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与表现。

  观察的重点主要包括:幼儿游戏的主动性与专注程度如何?幼儿是否有强而稳的角色意识?幼儿的材料运用状况如何?能否以物代物?幼儿处于何种交往合作水平? 幼儿的游戏情节是否丰富?

  2.适时介入

  教师在游戏中不适宜的介入会影响游戏价值的发挥,教师介入的频率过多,主观介入过强,会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在深入观察幼儿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介入时机,并选择合适的指导方法针对幼儿进行指导。

  介入的时机主要有:当发现游戏中蕴含提升幼儿经验的教育契机时;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因素与消极内容时;当幼儿遇到困难、挫折,即将放弃游戏意愿时;幼儿无所事事,不清楚其游戏意图时。

  介入的方法主要包括:

  (1)平行式介入法,教师通过与幼儿玩相同或不同的游戏材料或情节的游戏来介入幼儿的游戏,对幼儿起暗示指导的作用,目的在于引起幼儿模仿。如教师发现幼儿将娃娃搂在怀里亲亲、拍拍,并反复重复,这时教师也在幼儿附近搂着一个娃娃,一边说一边做:“妈妈给你洗洗脸、梳梳头,一会儿再喂你吃饭。”引发幼儿的角色意识和更多的游戏情节。

  (2)角色扮演法,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以游戏情节需要的动作、语言来进一步拓展幼儿游戏的情节,指导幼儿游戏的发展。如在“蛋糕屋”主题的角色游戏中,蛋糕师制作的点心款式单调,不吸引顾客人,这时教师以顾客的身份介入,提醒幼儿:“您好,能给我做心形和花形的点心吗?”启发幼儿制作出花样更多的点心,吸引了较多的顾客购买。

  (3)直接介入法,当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遇到困难,主动寻求教师帮助时,教师可以直接介入幼儿的游戏进行帮助。如在“花店”主题的角色游戏中,幼儿反复操作了好几次都没能将鲜花包装好,向教师寻求帮助,这时教师可以直接介入:“鲜花很不好包是不是,我们一起来试试。”

  3.根据年龄特点进行指导

  (1)小班:小班幼儿处于独自游戏与平行游戏的高峰期,喜欢模仿成人和玩具,在游戏中常常重复操作、摆弄玩具,在游戏中的合作性水平较低。经常变换游戏角色,角色意识较差,有时出现“角色混乱”.指导建议:教师应尝试使用各种游戏材料给小班的幼儿多示范、教授,与幼儿进行同样的活动,使幼儿从中观察、模仿。教师还可以参加到游戏中担任一个重要角色,用行动和语言引导幼儿开展游戏。同时还应当多用游戏的口吻提醒幼儿,增强幼儿的角色扮演意识。

  (2)中大班:中班幼儿逐渐能够有意识地选择角色、安排情节,喜欢选择自己喜欢与感兴趣的角色来扮演,喜欢集体游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按照游戏的要求进行协商、配合,并表现出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大班幼儿游戏的主题更加明确,能反应多种多样的生活经验与较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游戏中对角色的扮演非常投入,游戏兴趣主要集中在角色的行为是否符合游戏的规则上,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指导建议:对中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建议以及提问的方式,激励、指导幼儿游戏。鼓励幼儿自己决定游戏主题,自己分配角色,自行解决游戏中的纠纷。在游戏中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4.注意性别差异

  在指导角色游戏时教师还应该考虑幼儿的性别差异,如鼓励男孩多参加活动性较大、更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并注意培养男孩坚强、勇敢的品质;注意发展女孩的细心、耐心等品质的培养。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