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自媒体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影响(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19 共8941字

  (3)恶意制造的“负面新闻”,使学生对当前形势产生错误认知

  英国《每日邮报》曾刊登过这样一项研究实验:向被试展现一系列相貌普遍的陌生人的图片,并配以一些社会化的信息,比如“这是个好人”“这个人是骗子”“他朝某人扔过一个椅子”等。然后进行“双眼竞争”实验,即向被试的双眼呈现不同图片,记录实验过程中两眼分别占据优势的时间,结果发现:人们在与负面信息相关的图片上会花更多的时间。这项研究就充分证明了“相比正面信息而言,人们反而对负面信息更感兴趣。因此,无论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在新媒体时代,负面新闻都是人们生活的重要调剂”.到了自主生产、自主传播的自媒体时代,负面新闻更是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一些为吸引眼球,追求轰动效应而恶意制造的“负面新闻”.在丹·吉尔默提出自媒体的概念时,他就同时指出“草根新闻的兴起伴随着严重的道德问题,包括真实性和公然欺骗”.

  负面新闻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情绪,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如果它面对的是一位比较理性的读者,那么这位读者必然懂得“绝对完美性不是评价一个社会的标准”的道理,继而他就能比较客观、全面的看待这一问题。但对于感性认识多与理性认识的中学生而言,就很容易被负面情绪所左右,尤其像这种恶意渲染的负面信息,中学生就更不容易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比如,对于“一个共产党员贪污腐败”的负面新闻,这本是个个案,但理性判别能力相对较差的中学生往往会对它“上纲上线”,以偏概全,从而得出“共产党员没有不贪污腐败的,中国在共产党的影响下迟早也要亡国”这种对当前形势错误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已有近 20.8%的同学表示,看了自媒体上的信息后,他们对党、政府和社会的信任度有了下滑。自媒体囊括了海量资讯,同时它也是垃圾信息和虚假信息的“收容站”,一些个人和组织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所发布的不良信息,对信息鉴别能力相对较差的中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既浪费青少年时间又浪费精力,同时也容易被网上意识牵着鼻子走,失去自我的价值判断”[9].因此,在自主生产、自主传播的自媒体时代,每个自媒体人在发泄情绪、发表负面新闻之前都要考虑到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中学生在面对负面新闻时要注意用理性、辩证的眼光来看待。

  (4)抵制甚至消弭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降低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

  自媒体时代信息来源渠道日益多样化,对中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信息甚至与社会所宣扬的价值观背道而驰,这给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自媒体时代是个开放、自由的时代,自媒体上的信息也充斥着多种文化的渗透,其中不乏一些与思政课所灌输的价值观相悖的内容。比如,我们曾经教育学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是,自媒体上“共产党员贪污腐败”的新闻,却在告诉同学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宗旨”;我们曾经教育学生“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但自媒体上“富人有钱任性”的新闻,却在提醒我们“中国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我们的收入已经拖了社会主义的后腿”;我们曾教育学生“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可自媒体上“帮扶老人反被讹诈”的新闻,却在警示同学们“当今社会,好人难做”.这种信息交融过于繁杂的局面,对信息鉴别能力相对较差的中学生而言,可谓是个不小的打击,他们往往会因为缺乏较强的信息鉴别能力和明确的标准而被负面信息所累,成为负面信息的“思想奴隶”,从而做出错误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我们都知道“5+2=0”的理论,它揭示的是学生五天学校教育所产生的效果会被周末校外的两天抵消。更何况在这五天里,学生无时无刻不受到自媒体的影响。这种现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使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价值观产生怀疑,对思想政治课和思想政治教师产生怀疑,把思想政治课看作“洗脑课”,把思想政治教师看作“洗脑者”.学生一旦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就会有意识的抵制教师所灌输的知识,教师输的越多,学生对政治课堂和政治教师的反感就越大,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

  2.原因分析

  自媒体对思想政治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利又有弊,我们应趋利避害。而趋利避害的前提是要找出产生不利影响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自媒体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影响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师对自媒体的冲击认识不足

  综观现代社会,可以用“风云变幻”来形容,每天都有新事物在产生同时也伴随着旧事物的灭亡,而旧事物相对新事物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就输在“态度”上,既“观念的落后”.银行早期看不起余额宝,没有对其给予重视,后来受到沉重打击;实体买卖早期也因看不起网购消费,没有采取措施应对,目前也是惨淡经营。自媒体之所以会对思想政治教学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也在于思政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对其的重视度不够。“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来讲,最为迫切的、最具意义的就是使政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10]这种落后的观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回避和否认这一问题的存在。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中是禁止学生带手机的,所以教师想当然的认为学生接触不到手机,也就接触不到自媒体,自然也不会受其影响,然而这实属自欺欺人。第一,学校虽然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但却是屡禁不止。经过调查,有超过 35%的学生上课曾玩儿过手机,他们玩儿手机也不外乎聊 qq、微信、观看好友动态等。第二,学生即使在学校不拿手机,在校外的时间,他们也难以不受其影响。在教师访谈中,有几位教师提到学生家长多次向其反映,学生回家就抱着手机聊天。由此可见,认为学生接触不到自媒体的观点只能是“掩耳盗铃”.

  其次,承认学生能接触到自媒体,但认为过分夸大了其对教学的影响。这一部分教师较前一种在观念上已有了较大进步,但对自媒体对教学的影响估计不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自媒体信息的影响下,有 16.7%的中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师所传导的价值观存在怀疑态度。

  有近 20%的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现状不满意,认为其远离生活、空洞说教,更有甚者把其当作“洗脑课”.由此可见,自媒体对教学的影响的确非常显着,把学生看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观念是绝对错误的。最后,认识到自媒体对教学的影响,但在教学中仍然坚持“教师中心”的理念。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教师眼中 “装知识的容器”,他们对一些问题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在平时他们所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有的与教学内容相一致,而有的则与之相反,对于与教学内容相悖的信息,学生也会对教师所倡导的价值观产生怀疑,这时,教师就应该走下讲台,听听学生的看法,而不是用自己的“权威身份”“核心地位”来强迫学生信服。如果教师不让学生把自己的怀疑点表达出来并进行有效疏导,那么日积月累,学生对思政课和思政教师的反感就会越来越大。现代社会,科技改变的既是生活方式,也是教学方式,而改变的前提是观念的更新。教师应顺应这一时代的变化,改变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自媒体对教学的不利影响。

  (2)自媒体具有内在的缺陷

  “优势处往往也是劣势处”,自媒体相比较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却也是其劣势所在,这些缺陷有可能被某些人钻空子,成为影响信息安全的重要隐患。

  首先,进入门槛极低。自媒体时代所创造的是与“传统的、官方的、严肃的、等级森严的秩序世界”[11]所不同的“打破了身份和职位界限”的“狂欢广场”,广场对所有人开放,而且人人都可以在这个广场上尽情的舞蹈,所以自媒体的进入门槛极低,甚至可以说是“零门槛”.正因如此,一些不法之徒也趁机而入,为不良信息的传播与制造埋下了隐患。

  其次,自主生产、自主传播。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是由权威机构统一发布,个人只是被动接收信息,而且信息是先过滤后传播,经过这样一系列过程,一些虚假不良的信息就会在源头被遏制住。但到了自媒体时代,一切都变了,信息不再仅由权威机构发布,我们个人也可以编写信息,而且信息可以不通过权威过滤而进行直接传播,在这种状况之下,一些恶意制造的信息就可以肆无忌惮地传播开来。

  再次,传播迅速。有些文章以“传播方式病毒话”来形容,自媒体信息的传播方式,类似于计算机病毒,其传播速度超乎想象。人们对此做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如果你的微博受到 10 万粉丝的关注,那么它的影响力相当于一个新闻网站;如果受到 100 万粉丝的关注,那么其影响力相当于一份全国性的报刊;当你的粉丝拥有量超过 1 亿时,微博的影响力就会和一个国家级电台无异。试想如果传播的是正能量的信息,就会有多人受益,但如果传播的是虚假的负能量信息,又该有多少人遭殃呢?

  高中学生相比较信息的生产而言,更多的是信息的接受者与传播者,而因为自媒体存在如此多的“弊端”,使学生更容易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又因其鉴别能力较弱,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所以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这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高中生易出现认知偏差

  “当媒介的内容主权由作者转移到接受者时,对媒介效果的关注也就自然而然的由前者转向后者”[12]自媒体之所以会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产生不良影响,不仅仅因为自媒体自身的缺陷,受众的认知偏差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这一效果的形成。人们在选择、理解信息时会受到其心理活动的影响,继而思维会不自觉的对信息产生误解,致使读者对传者传递意图的偏离。

  受众的认知偏差是如何影响信息传播效果的呢?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第一,“因移情产生的认知偏差”.报道者报道某件事目的是向社会宣扬某种理念,但在报道中却过分渲染被报道者悲惨的命运,引发受众不自觉的去设身处地的感受,进而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反而对传者所宣扬的理念置之不理。比如“看到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作者的本意是要批判“以怨报德”的现象,但在报道过程中却过多的渲染帮扶者是如何在助人为乐后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受众读后不免心酸并得出“好人难做”的结论,这就偏离了传者的本意。这种认知偏差一方面是由传者没有很好的把握信息内容的侧重点所致。另一方面也与人的心理特点有关。第二,“因期待引起的认知偏差”.受众在阅读每一则新闻报道时,总是会产生某种心理期待,期待当权者能够公正、廉明;期待法律扬善抑恶,彰显正义;期待百姓生活富足、和乐。当这些期待得不到实现时就产生了认知偏差。比如,在“中日争夺钓鱼岛”问题上,面对日本的多方挑衅,很多人萌生的就是中国政府应有强硬的气势,更有甚者认为应对日方动用武力,而当他们阅读但最后,中国政府只有“抗议”两个字时,就开始抱怨政府的“软弱、无能”,而对实践本身的复杂程度和各种客观因素估计不足。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高中生感性认识有余而理性认识不足,看待问题过于情绪化。解读信息时,一方面他们过多的受情感的牵绊,同情弱者,从而容易因移情产生“认知偏差”.另一方面,他们思考问题过多关注个人好恶,而对事件的复杂性缺乏理性认识,因而容易因期待得不到满足而产生“认识偏差”.

  (4)师生间存在话语差异

  面对网络时代给思想政治教学带来的挑战,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是网络语言对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影响。网络时代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流行起来的网络语言亦具有多样性、开放性、不规范性的特征,作为时代“弄潮儿”的高中生深受这一语言体系的影响并乐在其中。语言环境的改变必然要求教育者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然而,现实却是众多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对这一“巨变”采取熟视无睹的态度,依然抱着传统的话语体系不放,这就使受教育者的语言体系与教育者的语言体系出现“代沟”,我们称之为“话语差异”,这一“话语差异”势必会影响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具有以下特征:一、规范性,无论是语言表达方式还是用词用句都讲究标准化、规范化;二、稳定性,有自身专属的词、句系统,较少的使用新兴词、句;三、严肃性,表述强调严肃、认真,不苟言笑,讲究“高、大、上”.而与此相比,自由开放的网络时代诞生的网络语言则具有另外一些特征:一、不规范化,网络语言可以用词混杂(汉字、英文字母、数字混用),可以语序颠倒,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相比,随意性更强;二、多变性,网络语言词汇更新速度极快,每天都有许多就语言被淘汰,也有大量新词汇产生;三、生活化,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追求的严肃性不同,网络语言具有“草根文化”的特征,它贴近生活,描述的更多是生活经历。两种话语体系,一种是教育者专属的话语体系,一种是受教育者专属的话语体系,两者存在很大的不同,如果双方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消除这种差异,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定是极差的。遗憾的是,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依然在现代文明中模拟着传统教学。

  由于存在“话语差异”一方面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很难融入到学生的文化中了解其思想动态,另一方面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也对教育者所采取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方式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倦、排斥心理。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